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长安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 命题人:刘芙蓉 审题人:雷勉励注意事项:1.本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纸及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3.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4.非选择题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交回。 一、 现代文阅读(27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传统热”与文化自觉新世纪以来,一股新的“传统文化热”在不断升温。从各地祭祖的风潮,
2、到“汉服”的流行;从“读经”的热情,到“讲古”的电视时尚;从通过“晋商”发掘中国商业精神的探讨,到文化“走出去”的几乎全方位的行动这种“传统文化热”是中国人在高速的经济成长中获得的新的“文化自信”的表征,也是告别近代中国历史的深重的“民族悲情”的表征。如果说,新中国的建立改变了我们“挨打”的历史,那么,改革开放的历史则在相当程度上让我们有机会告别“落后”。我们终于有了在具体层面上再度回到传统,去寻找中国人的文化认同的历史机遇,而全球化的冲击又让我们感到一种强烈的“具体”的文化传统“空洞化”的危机感。一说起传统,我们往往可以“抽象”地谈论五千年的文明,谈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但一旦我们在现实中寻
3、找“具体”的传统文化的表征,却发现我们的传统在日常生活中或者在象征性的表现中都显得相当空洞,反而不及一些历史没我们悠久、文化不如我们深厚的国家在这一方面对传统的保留更充分。因此,这一波的“传统热”其实有其深刻的历史合理性,也是一种“文化自信”的具体而微的表征。它往往来自对于传统的许多具体方面的弘扬,如“祭祖”、“读经”、“汉服”的流行其实正是试图将传统的仪式、服饰乃至教育方式等历史具体形态加以复活。这些行为是否得体和合适当然可以讨论,但毕竟显示了我们对于传统的“具体”的需求。当然,“文化自信”必须以一种“文化自觉”为基础和前提,没有这种“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就可能表现得盲目和简单。克服传统
4、的“空洞化”其实并不是简单地“复古”这么简单和机械。这里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关切:首先,我们要将“传统”视为一个发展和流动的概念,这就要避免厚古薄今。我们不仅需要晚清以前的“传统文化”,也需要30年来中国加入全球化和市场化的“改革开放”的宝贵的文化资源。其次,弘扬传统其实更需要开放。这种对于传统的寻找,不是对全球化的对抗,也不是简单地变成一种自大和自负。“自信”是好事,但自大和自负就会成为前进的障碍。这就需要平和冷静地思考自己和世界。开放和宽容地看待世界,真正以一种“和而不同”的心态思考世界,真正具有一个崛起的大国的气度和眼界。第三,“传统文化热”要避免一哄而起,一拥而上的心态。民间弘扬传统的活
5、动当然可以有多样发展的空间,但有政府主导的活动,却应该经过认真的论证和反复的讨论。民间可以花样百出,充满活力,政府则应该审慎回应和注重规范。1下列对于“传统文化热”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新的“传统文化热”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在当今中国人在国力日渐强大的背景下从近代屈辱的历史阴影下逐步走了出来的心态。B新世纪以来的“传统文化热”是中国人在高速的经济成长中获得的新的“文化自信”的表征。C新的“传统文化热”不但体现在“祭祖”、“读经”、“汉服”等的历史具体形态的复活,而且体现在人们“抽象”地谈论五千年的文明,谈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上。D在当今全球化的冲击下,我们感到一种强烈的“具体”
6、的文化传统“空洞化”的危机感。这是新的“传统文化热”兴起的原因之一。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和前提,否则,“文化自信”就可能表现得盲目和简单。B目前的“传统文化热”其实并不值得肯定,因为它不是以“文化自信”为基础和前提的。C作为一种“文化自信”的具体表征,这一波的“传统热”显示了我们对于传统的整体需求。D我们若能将“传统”视为一个发展和流动的概念,就会避免厚古薄今。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化自觉”要求我们打破以往对“传统”这一概念界定,应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文化资源也纳入“传统”的范畴。B在
7、目前的“传统文化热”中,政府对民间花样百出、充满活力的文化活动应审慎回应,而对自身主导的文化活动则更应经过认真的论证和反复的讨论。C一个崛起的大国的气度和眼界应体现为不仅能平和冷静地思考自己,还要能真正以一种“和而不同”的心态思考世界。D将传统的仪式、服饰乃至教育方式等历史具体形态加以复活,这是对于传统的许多具体方面的弘扬,因此不应对此评头论足,横加批评。(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7题。 挺拔之姿朱以撒 晋人普遍有好竹之癖,打开魏晋史册,一群生机勃勃我行我素的人就涌了出来,在山阴道上的竹林深处,放浪形骸,快然自足,得大自在。这当然是我三十几岁以后才意识到
8、的。我和魏晋间人相近之处,就是有过比较长的山野生活,与竹相近。常常会站在山顶,看山峦连绵起伏,竹海无际。那时我想着自己的出路,如果能像一竿竹子这般凌空而起那就好了。竹海里纤尘不染,枝叶让天水洗净,摇曳中偶尔闪过阳光的光泽,它们的顶端是最先接触到每一天太阳的光芒的,不禁使我艳羡。山野稼穑,先是基于温饱的认识每一竿竹都可以构成生存的支架,把一个个家庭托住,不至于坠入饥寒之中。而每一枚笋,春日之笋也罢,冬日之笋也罢,对于一位腹内空洞的人而言,简单地烹调之后,无异于美味了。那些没有成为餐桌美味者,不舍昼夜继续伸长,令人仰望。那些被山农认为是成熟了的竹子,在叮叮咚咚的刀斧声中倒下,削去枝叶,顺着规划好的
9、坡道滑下,被长长的平板车载着,进入再加工的程序。和竹子一样,人也是善于生存的植物,贫瘠清苦中也会挣扎着生长。我注意到一些竹子的确没有长好,是吃力地拱出石块的,此后也就一直不能顺畅,总是被压制着扭曲着,不禁让人生出怜悯。只是我一直认为它会更具备倔强的美感,它的根后来制成了一个老者形象的工艺品,比其他的更有铁枝虬干的峥嵘了。待到我在鹤峰原度假,已经到了闲适的年龄了。风随夕阳西下而愈加强劲,一些植物已在形态上仓皇失措,叶片翻飞如鸟兽惊散。竹林在随风俯仰中显示了一种从容,在徐徐的摇曳里,山野之风的张狂之力往往被斯文地化解开来。在魏晋的文字中有不少“徐徐”的记录,“徐徐”看起来只是肢体上的动作,实则是内
10、心的从容优雅。内心慢了,整个人的举止也就慢了,斯文了,有风度了。竹被称为四君子之一,它在四君子中是最为清俊的,风来了,风过了,余韵袅袅。竹子从笋尖出土就开始了笔直向上的里程,追慕光明,从而略去了许多天下扰攘。竹子作为人格气节的象征是有道理的。屈原的离骚充满了香草的芳香,可惜,他写的都是湘沅泽畔之物。他一定离竹林很远吧,要不,他一定会以孤竹自况,向楚怀王表示自己砥节立行的井渫之洁和安穷乐志卓然自异于俗常的格调以竹子作为喻体,会胜过那些优柔的香草,也会使屈原风骨遒劲,不至于最终绝望而自沉汨罗。当然,竹子在我眼中也有一些孤高兀傲的意象。争相轩邈,思逐风云,都像梁山好汉单干时那般独标奇崛。相比于王维在
11、夜间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长啸,弄得一片喧哗,我则以为竹下独坐静听风来会更与竹默契。李白就是这般静静地坐在敬亭山上的。竹是清肃之物,郑板桥曾在兰竹石图上题写了“各适其天,各全其性”,认为它是循自然之道的。如果它是一个人,一定是心怀素淡,性喜萧散,有一些不可犯之色。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个位置来安放一竿竹子,或者一片竹林。所谓风骨,就是内在的支撑。一个人爱竹,在他笔下会有哪一些流露呢,真要用两个字说道,那就是“清”和“简”了。庾子山在小园赋中有不少数字,不过最让人欣赏的是“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读到此处,清出来了,简也出来了。在魏晋这样一个尚竹时代,竹是环境的背景,也是心境的背景,如果观察
12、他们的雅集轨迹,竹林七贤、金谷宴集、兰亭修禊,都是在茂林修竹间,在这里挥麈清谈、稽古观心,是很有一些清简之趣的,像王羲之的大道帖、王献之的鸭头丸帖、王珣的伯远帖,都那么小,一张便笺般大小,清简出风尘,三笔两笔,精气神都聚于此了。在笔墨清简的背后是唯美的人格一个人可以奇点、怪点,也可以不循常轨剑走偏锋,却不可落入尘俗的泥淖里。想想当年的阮籍,以青眼、白眼待人,相比于今人内怀奔竞之心,好冠盖征逐之交,那时节的人在处理人的关系上显然清简得多。我是在农耕兄弟的老房舍里大量的竹器中看到竹子之力的,力透到寻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紧紧地箍住了一家人的生活、一个村子的生活,不使失散。渐渐地,在竹林环绕中的人们也
13、有了坚韧和忍耐。实在的劳作泥泥水水寒暑无间,使人长于自守,默然无语。而另一面又使我察觉到民风的强悍,只是平素在体力蓄积着,不使外泄。所不同的是农耕者远没有竹子的挺拔俊秀,少年时过早地负重,后来再也长不高了。尽管我离开那里很久了,我还是固执地认为他们就是一片会行走的竹子。回到城里看到的更多是与园林建筑相匹配的纤纤细竹,优雅而有骨感。进入古色古香的庭院,玩味钟鼎彝器、瓦甓青花,又翻动图籍残纸。忽然有一缕淡淡的流逝感浮了上来日子是越发小巧婉约起来了。算算此时,是农历的六月七月之交,时晴时雨,山野在潮湿中,无数的竹鞭在奋力吮吸,竹节争先向上,风雅鼓荡,场面奇崛,整座山岭充盈着大气与生机,让热烈的阳光照
14、彻。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文章第三段运用了比喻、比拟、排比等修辞,文意生动,兼之长句短句错杂,富于变化,体现了散文之美。B“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个位置来安放一竿竹子,或者一片竹林”这句话是说,每一个懂竹的人都会获得内在支撑,成为有风骨的人。C文章第四段认为屈原不能“砥节立行”、王维不能领悟竹的节操,而推许李白和郑板桥能循自然之道的风骨。D文章采用倒叙、插叙的手法,综合运用了记叙、说理、抒情等表达方式,谈古论今,托物言志,旨在表达对农耕兄弟的赞美,对乡村文化的眷恋。 E随着年龄的增长、境遇的改变,同样的竹子,“我”却“读”出了不同的内涵。5题目为“挺拔
15、之姿”,但画线部分却写扭曲的竹子,是否合乎题旨?为什么?(3分)6文章写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气质?(4分)7赏析文章末段的文字。(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8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马森,字孔养,怀安人。父俊,晚得子,家人抱之坠,殒焉。俊绐其妻曰“我误也”,不之罪。逾年而举森。嘉靖十四年成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太平知府。民有兄弟讼者,予镜令照曰:“若二人老矣,忍伤天性乎?”皆感泣谢去。再迁江西按察使。有进士嬖外妇而杀妻,抚按欲缓其狱,森卒抵之法。历左布政使,就擢巡抚右副都御史。入为刑部右侍郎,改户部。初,森在江西荐布政使宋淳。淳后抚南、赣,以赃败,
16、森坐调大理卿。屡驳疑狱,与刑部尚书郑晓、都御史周延称为“三平”。病归,起南京工部右侍郎。改户部,督仓场,寻转左。以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迁南京户部尚书。隆庆初,改北部。是时,登极诏书蠲天下田租半。太仓岁入少,不能副经费,而京、通二仓积贮无几。森钩校搜剔,条行十余事。又列上钱谷出入之数,劝帝节俭。帝手诏责令措置,森奏:“祖宗旧制,河、淮以南以四百万供应京师,河、淮以北以八百万供边。一岁之入,足供一岁之用。后边陲多事,支费渐繁,一变而有客兵之年例,再变而有主兵之年例。其初止三五十万耳,后渐增至二百三十余万。屯田十亏七八,盐法十折四五,民运十逋二三,悉以年例补之。在边则士马不多于昔,在太仓则
17、输入不益于前,而所费数倍。重以诏书蠲除,故今日告匮,视往岁有加。臣前所区画,算及锱铢,不过纾目前急,而于国之大体,民之元气,未暇深虑。愿广集众思,令廷臣各陈所见。”又奏河东、四川、云南、福建、广东、灵州盐课事宜。诏皆如所请。帝尝命中官崔敏发户部银六万市黄金。森持不可,且言,故事御札皆由内阁下,无司礼径传者,事乃止。即,又命购珠宝,森亦力争,不听。三年,以母老乞终养。赐驰驿归,后屡荐不起。森为考官时,夏言婿出其门,欲介之见言,谢不往。严嵩闻而悦之,森亦不附。为徐阶所重,遂引用之。里居,赞巡抚庞尚鹏行一条鞭法。乡人为立报功祠。万历八年卒。赠太子少保,谥恭敏。(节选自明史马森传,有改动)注嬖(b):
18、宠爱。登极:皇帝即位,明穆宗隆庆皇帝朱载垕即位,在位6年,病死,终年36岁。葬于昭陵(北京十三陵)。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屡驳疑狱 狱:案件B. 不能副经费 副:相符,相称C. 视往岁有加 视:比D. 欲介之见言,谢不往 谢:告别 9. 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马森为人耿直的一组是(3分) ( )予镜令照曰:“若二人老矣,忍伤天性乎?”又列上钱谷出入之数,劝帝节俭又命购珠宝,森亦力争,不听森为考官时,夏言婿出其门,欲介之见言,谢不往里居,赞巡抚庞尚鹏行一条鞭法A. B. C. D.10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9、( )A.马森在江西做按察使时,有位进士因宠幸别的女人而杀死妻子,马森不顾地方最高长官的反对,最终将那位进士绳之以法。B.马森认为国家财政日益紧张,既和战事频繁军费渐多有关,也和皇帝登基减免田租导致国库收入比往年大幅减少有关。C.马森认为自己的筹划只能解燃眉之急,皇上也未能考虑到国家大局和民众的元气,建议广开言路,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D. 隆庆三年,马森以母亲年迈为由请求回家养老送终。皇上赏赐他乘驿车归乡,后来有人屡次举荐,他也没有被重新起用。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俊绐其妻曰“我误也”,不之罪。(3分)(2)淳后抚南、赣,以赃败,森坐调大理卿。(4分
20、)(3)严嵩闻而悦之,森亦不附。为徐阶所重,遂引用之。(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1213问题。(9分)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唐)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1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点明题旨,总写作者和夏少府利用公余之暇,月夜下游山,去寻胜探幽。B颔联写景,写山里山路、花木的幽香。描写十分细腻,对仗特别工整。C尾联卒章显志,抒发了诗人挣脱樊笼,寄迹山林的情怀,极为贴切自然。D全诗紧扣游字,运用对比、象征等手法描写了夏日暮晚时分的独特山景。13
2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20分)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诗经氓中写女主人公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辛苦操劳的句子是“_,_”。诗经氓中写女主人公追忆当年与男主人公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两句是“_,_”。离骚中作者用比喻手法说自己因才能出众而招致小人嫉妒诽谤的句子是:“_,_”。离骚中屈原直接表达自己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心情的语句是 “_,_”。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因采摘白芷而被加上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 短歌行中曹操引用诗经中的句子后,并表示自己一定会对嘉宾以礼相待的句子是:“_,_。” 陶潜在
22、归园田居中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准确的描绘出了农村生活的和平,毫无喧嚣和烦躁之感的诗句是:“_,_。”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与焦仲卿在分别之际,用比喻的手法表明两人的爱情天长地久,永远不变的句子是:“_,_。” 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借情抒景,表达自己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_,_ 。 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以“_,_”写出了山间的春夏美景,让自己流连忘返。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近些年来,电视荧屏上肤浅的电视剧 。偶然看到平凡的世界这样的电视作品,许多人都觉得不大习惯。有时,我们麻木又 地跟随遥控器穿梭在不同的频道间,满眼皆是 、 的电视剧,它们轻飘飘地掠过我们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陕西省 西安市 长安 第一 中学 2018 2019 学年 上学 第二次 月考 语文试题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