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老兵事迹材料(5篇).docx





《退役老兵事迹材料(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退役老兵事迹材料(5篇).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退役老兵事迹材料(5篇)(篇一)54年坚守初心和使命*,男,1941年6月27日出生,汉族,退役军人、中共党员,*市*区*镇*村村民。现龄79岁的退役军人党员*,虽已两鬓斑白,却在人生暮年尽最大努力为*镇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默默无闻却又让人无比敬佩。参军入伍,初心向党*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山区*镇*村。*镇未划入*区之前,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属于原*县偏远的“西部五镇”之一,*村因此成为贫困村。*从小看到当地恶劣的生产、生活条件和贫困状况,为了改变村民落后观念,他决定于1959年参军入伍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部队服役五年。在部队服役期间,他不怕苦、不怕
2、累,以优异的成绩完成每一项训练和每一次任务。*在部队服役期间正式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经过党组织的考验,于1966年4月1日正式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他时时刻刻用党员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处处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改以后,他第一时间收集资料,给身边的党员、人民群众宣讲新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退役军人党员*,在人民群众中处处扮演着政策宣讲员,时时刻刻为人民群众宣讲党的好政策,传递党的好声音,他就是人民群众第一时间知晓党和国家好政策的“播音员”。8年义务清扫,践行入党使命*年,*村开始实施村村通建设。*村委会到*村交界处的通村路,全长4.8公里。每天干完地里的农活
3、,到该路段走走、看看,已成为*老人的例行“公事”。发现哪里脏了,老人就会拿起扫帚进行清扫。“以前这条路是泥石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说,尤其是在下雨天,由于地面低洼不平,积水严重,路面易打滑,不仅影响村民出行,给过往车辆也带来极大不便。路面硬化后,来往的行人和车辆增多,路面保洁成了摆在眼前的问题。“这条路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它,保护它,要随时保持清洁。”产生这样的念头后,*老人拿起扫帚,开始清扫起这条通村路。从该路段经过的车辆和行人隔三差五总能看见*扫路、护路的身影。除了义务扫路、护路,他还自费购买除草剂、喷雾设备扫帚等工具和农药,*不知扫坏了多少把扫帚、用坏了多少把铁铲。这一坚持,就
4、是8年,他用行动践行了一名退役军人的使命。守烈士陵园,让烈士长眠*区*镇烈士陵园位于*镇*居贺家湾组,该陵园安葬着革命烈士艾尚功和红军无名烈士。每天吃过早饭,*老人放下手中的碗筷带上扫帚和修枝剪急急忙忙地赶往*镇*居贺家湾组烈士陵园清理杂草和修枝剪叶。在他的精心打理下,烈士陵园内干净整洁,无一杂草。*老人每天都重复着这样的生活,而那条往返于家、烈士陵园的路,他每天要走几趟,只要一闲下来,他总会到烈士陵园内转上一圈。几十年如一日,这名退役军人*,一直陪伴着烈士陵园内的英雄们,为他们守护陵园,让烈士在*居长眠。同时,*还广泛收集与烈士相关的史书和查询相关资料,平时他还把当地群众和学生召集起来,宣传
5、英雄们的感人事迹,教育和启发下一代要珍爱和平,崇敬英烈,讲好红色故事,传递英烈好声音。用心用情义务巡河,只为河水清澈透明*区*镇*村脱贫攻坚战打得热火朝天,退役军人*说,脱贫攻坚战是带动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关键,真正带领人民群众走上了富裕之路。但是,乡村振兴和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战略和祖国伟大复兴的核心。然而,*看着孕育着*镇*村的下坝河流内漂浮着的白色垃圾,心中无比揪心。目前正在施工的全市重点工程下坝水库,已进入关键时期,如果下坝河被污染,意味着污染会更加严重。退役军人党员*主动请战,号召*镇*村的党员和人民群众组成志愿者队伍,积极参加义务巡河并清扫河流沿岸垃圾。在退役军人党员*的号召下,
6、当地的很多群众都积极参与到巡河行动中。同时,退役军人党员*还多次到农户家中宣传环境保护相关知识和政策,他用实际行动彰显了“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军人本色,在*镇米良村,听到他的故事,都会为他的义举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是身边和心中的“活雷锋”。(篇二)*,男,*县*镇*村人,64岁,中共党员,1975年应征入伍,1979年退伍,现任*县*果木专业合作社董事长。勤奋好学的他,在部队多次受到嘉奖,1989年被*县组织部评为先进党支部书记,*年获得县科技奖,*年、*年先后被县政府评为先进单位。一、因地制宜谋发展,砥砺奋进攻克难1979年3月他脱下军装换上衣装,由于个人素质高、思想观念新、致富点子多、带
7、富本领强、有一颗热忱的公益心,1979年在村委会换届中,他被选为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任职后,他深知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面对贫困的家庭和落后的乡村,他感慨万千,5年的军营生活铸就了他坚韧不拔的品德,他立志大干一场。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团结和带领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一班人,集思广义,充分分析村级集体经济底子薄,自然资源少但交通便利的现状,理清了发展思路,制定了村五年发展规划,确立了“以山地立体开发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走种养相结合的发展方针”,在他的带领下,他先后建起了砖厂、养鸡场、苗圃场、园艺场等村级企业,大力发展村级经济,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20o余人。在发展农村经
8、济中,*带领两委干部,慢慢形成了从上级输血到自身造血的转变,*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了全面提高。二、艰苦创业求真经,百折不挠成标兵1995年,他辞去村支书的职务,他带着军人不服输的精神,决心开始独自创业。他大胆地做出一个决定。承包林场。他以40万元的价格,签下了林场20年的流转合同。面对满山稀稀拉拉又品质不纯的桃树、梨树、板栗树,*请人一起砍掉,并投资10多万元,全部种上了烟叶。受海拔、土质、气温的影响又缺乏技术,几年多来亏损几十万元。同年,他将自家8亩果园产出的10多吨橙子用竹箱装好后拖去北京卖,最终因包装简陋又不了解市场行情,导致“北上”以亏损而告终,*的创业梦又被残酷的现实打破了。市场不
9、相信眼泪,军人出身的*更不相信眼泪。一穷二白的*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静下心来一番分析后,他决定回归山林。*年,*四处筹钱,买来1.2万株梨树苗种下,像呵护孩子一样细心照料这些树苗。像所有的创业者一样,*没能避免初入行经验、技术等不足带来的重挫,病害、天灾、剪枝等问题结伴而来。凭着军人的顽强与毅力,他开始买书籍自学,又到*农业大学、省林科院、安江农校向专家教授求教。历尽坎坷写春秋,苦尽甘来是翘楚。通过他近两年来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他的果树栽培知识日益充裕。他尝试着将梨树“矮化”,利用“飞蛾扑火”的原理来消灭吸果夜蛾,他结合自己的情况,硬是把南方常见的一株株高大乔木梨树改造成农民采摘方便的通风舒朗的
10、矮脚盆景造型,春观花,秋赏果。专家最为惊奇的是,果园常见的梨锈病、风吹落果的难题在七四林场消失了,取名“*梨”的果实光泽可人,果型漂亮,乐口消融,秋收季节,它每市斤的批发价比市场零售都高1.5元以上。*因此被*农业大学的老师称为没有证书的高级农艺师。20年来,他用智慧和汗水,在荒山上编织财富梦想,让林场的一草一木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林养林的形式让昔日的荒山废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三、乐于奉献播爱心,扶贫帮困传富经*艰苦创业,靠科技种植发家致富了,看见家乡的穷乡亲,他倍感责任重大。古语说:“同行是冤家”,可他却不那么看,他自己的梨园越来越大,腰包也越来越鼓了,群众都跟着学,他看在
11、眼里,喜在心头。他主动上门帮手把手地教他们防病治病,讲解技术要领。后来又成立了*果木专业合作社,在短短二、三年间里*果木专业合作社的种植面积从200亩增加到了800余亩,村人均创收4万余元。与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结成了帮扶对子,帮助他们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好日子。他聘请的员工基本上是附近的村民,在林场干了7年的魏进初感激地说:“我67岁了,这个年纪去外面打工都没得地方肯要了。在七四林场打工,不仅离家近,老板还包吃喝穿,每年发1.7万元的工钱,逢年过节还给我们包红包。”对于*的好,员工钟松清也念念不忘:“虽然我才来林场几个月,但老板把我们当作家里人看待。上次我老妈子在家里摔断了腿,他不仅给我放假,还帮我
12、忙前忙后。”*说。自己和村民们的发家致富,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绿色生态发展政策,我热爱这里的每一寸土地。这里的梨树馈赠了林场每一位勤劳的农民,我们会不断履行社会责任,先富帮后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致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的七四林场已成为*镇甚至*县林果业种植的产业龙头,拥有梨园近800亩,柑橘近*余亩,年产值800多万元。现在拥有固定职工100余人,其中有30多名退役军人,大家一起走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无论在军营、家中还是致富路上,无论扮演什么角色,*都尽职尽责,敢为人先,处处彰显军人本色。*心怀梦想,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品质,坚毅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成为退役军人的创
13、业楷模。(篇三)1966年,*被诊断为胃癌晚期,医生预言他活不过5年。军旅报国梦因此终结,不到40岁的他被安置在*军分区干休所休养。尽管生命进入倒计时,但*始终没有忘记当年火线入党时的诺言:“战友们用生命完成使命,倒在了冲锋的路上。如今我还活着,哪怕生命只有一个月,也不能枉过一天。”如何与死神挑战,不枉度余生。*的选择是坚持做公益。这一坚持,就是4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与学校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坚持义务为附近的一所中学打扫厕所,时间长了,他和学校师生熟络起来,常给学生讲红色故事,带领他们到*楼景区捡垃圾,铲除街头巷尾的“牛皮癣”。他成了该校的校外辅导员,几年后,又受邀成为全市校外总辅导员。*
14、发现*楼区不少残疾人生活十分困难,个别残疾人甚至无米下锅。他通过媒体对*楼景区的残疾人承诺,要煤、要柴,悉数供应。十多年间,共为残疾人募集3000多吨煤、*多吨柴。1989年9月,团中央启动了“希望工程”。*积极响应。他赶赴临湘县最贫困的横铺乡,对该乡11个村作了半个月的调查,记录了52名813岁失学儿童。要让他们重返校园,需要上千元学费,这是当时*一年的退休金。这时,恰逢国家发给他困难补助1050元,他瞒着家人用这笔钱替孩子们交了学费。1996年夏秋之际,*市*县、*农场遭受特大洪灾,多处*。*区学校教室课桌受损严重,无法按期开学。*闻讯,立即发动市民为灾区募捐,仅用10天时间,募集了大量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退役 老兵 事迹材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