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互联网医院发展报告-健康界-202111.pdf
《2021中国互联网医院发展报告-健康界-20211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中国互联网医院发展报告-健康界-202111.pdf(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 CHINA E-HOSPITAL DEVELOPMENT REPORT2021 CHINA E-HOSPITAL DEVELOPMENT REPORT1课题组成员研究团队 卢清君杨学来杨双慧陈美娜刘晖魏凌云范靖专家组团队卢清君秦明伟张喜雨赵春明钱步月温利萍武永康连万民翟晓文邢沫张继东徐道亮邓丽雪丁腊春姚毅虹韦力梁志刚发布单位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健康界课题参与单位中日友好医院青海省卫健委卫生人才中心山东省远程医疗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首都医科大学朝阳医院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
2、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山东省立医院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黑龙江省肇东市人民医院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环球医疗互联网医院朵尔互联网医院海南智云互联网医院课题支持单位京东健康轻松集团 轻松健康通用环球医疗集团2021 CHINA E-HOSPITAL DEVELOPMENT REPORT2021 CHINA E-HOSPITAL DEVELOPMENT REPORT232015 年中国第一次出现“互联网医院”的概念,2018 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第一次明确互联网医院的准入管理,短短几年时间,互联网医院实现了从个位到千位数的增长。一方面,是政策的定调支持和利好,包括
3、互联网医院合法地位、处方外流、线上医保结算等,都实现了突破性进展,给互联网医院发展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患者就医体验不断提升的诉求,通过院前的线上咨询、预约挂号,到院中的导医导诊、消息服务、在线缴费、报告查询,再到院后的查看处方 + 选择配送方式、患者随访、医患互动、患者评价,实现了患者就诊流程的线上线下一体化,进而不断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第三,通过互联网医院,医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对患者,尤其是慢性患者更有效管理。除此之外,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通过互联网实现线上健康知识科普、医学咨询、线上问诊、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预约检测等多个业务开展,有效分解线下诊疗压力,帮助患者,尤其是慢性患者及时复诊购药,
4、体现了互联网 + 医疗健康对线上实体医院的互补和价值。互联网医院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如何?存在哪些瓶颈?是否有解决方案?是否面临政策瓶颈?新业态的形成还有哪些需求?这些都是一直以来困扰管理者、 从业者、 医院、基层机构和患者的问题。基于此,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联合健康界共同发起了中国互联网医院发展现状研究调研,通过定向邀约和调查问卷发放,主管部门、行业专家、医院等不同领域专家访谈, 结合对数据内容的研究分析, 撰写 2021中国互联网医院发展报告 ,试图从概念范围界定、核心政策解读、互联网医院建设现状、面临的问题及挑战、解决建议及互联网医院建设重点、未来发展趋势等维度全面解析互联网医院建设
5、发展,以期为行业参与者、相关政策制定者提供较为全面的参考信息。前 言基于2021 中国互联网医院发展报告课题研究,一方面,我们访谈了 21 位行业专家,包括主管部门领导、互联网医院建设运营专家、企业第三方,从不同维度深入分析总结互联网医院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破解举措;另一方面,通过定量问卷调研,全面了解中国互联网医院建设现状进展。通过对专家采访数据、调研问卷回收数据、案面资料等多种数据综合分析和交叉验证,我们得出以下结论:(一)互联网医院发展现状1) 互联网医疗的本质是实体医疗的延伸, 是将实体医疗变得更加方便、 更加高效、 更加快捷,让老百姓就医更具可及性,不会改变医疗卫生治理体系问题。2)新
6、冠疫情催动互联网医院得到社会共识。新冠疫情影响下的互联网医院建设已呈全面铺开之势,接近 9 成的实体医疗机构、互联网相关企业都在积极布局互联网医院建设发展。3)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全国互联网医院数量累计达到 1004 家。除新疆、新疆建设兵团、西藏、贵州、北京外,其他 27 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均已建设布局互联网医院。4)公立医院建互联网医院成主流。互联网医院参与方多元化,且公立医院正成为互联网医院建设主力军,占比近 7 成。5) 医院独自建设并运营互联网医院占比超6成。 在互联网医院建设过程中, 主要有三模式:医院独立建设互联网医院,医院与企业联合开办互联网医院和企业依托实
7、体医疗机构独立设置互联网医院。其中,医院独自建设并运营互联网医院成为主流,占比为 61.0%。6)互联网医院业务范畴逐渐丰富扩展,但“挂缴查和医学咨询”仍然是互联网医院线上使用最多、最成熟的业务,涉及疾病诊疗的核心业务还有待发展。目前,互联网医院业务范畴贯穿患者诊前、 诊中和诊后一站式就医全流程, 但便民服务的 “挂缴查” 和非核心医疗业务的 “医学咨询”仍然是互联网医院线上使用最多、最成熟的业务。互联网医院的真正价值还没有发挥出来,围绕疾病诊疗的核心业务还有待发展。(二)互联网医院运营现状互联网诊疗业务在 2020 年实现跨越式增长,尤其实体医疗机构建互联网医院,参与科室、参与医生、诊疗人次
8、均实现倍增式增长。实体医疗机构建设互联网医院,相比 2019 年,参与科室同比增长 121.0%,参与医生同比增长 177.9%,年诊疗人次同比增长 150.0%。摘 要2021 CHINA E-HOSPITAL DEVELOPMENT REPORT2021 CHINA E-HOSPITAL DEVELOPMENT REPORT45(三)互联网医院建设运营中面临的问题挑战1)顶层设计不完善及缺失。首先,是互联网医院概念、诊疗科目、业务范畴等界限不清楚、不明确;其次,医生准入审核监管和线上诊疗培训不足;第三,缺乏标准化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流程和诊疗规范;第四,质控、监管、物价、医保等相关政策制度尚不
9、健全。2) 互联网医院缺乏有效的运营管理。 包括尚未建立职责明确、 独立有效的管理和服务机制;线上收费不合理且尚未建立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成本补偿机制和激励评价机制;缺乏有效的推广宣传运营等。3)技术上的制约。首先,配套的软硬件技术及互联网网络环境制约,如硬件环境上,参与方在网络环境,存储设备、患者的移动设备等硬件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软件方面,一方面,是受限于医院的基础信息化水平;另一方面,软件系统操作便捷性、友好性、功能完备性和可扩展性,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提升。其次,信息的打通共享尚未实现。包括医保信息打通和患者信息打通。4)患者诊疗习惯改变难且线上诊疗存在局限性。首先,患者诊疗意识、诊疗习惯
10、的培养和改变需要一个过程;其次,线上诊疗还存在极大的局限性。如诊疗效率、信息获取准确性、人文关怀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线上问诊。此外,患者素养的不同也会影响线上问诊效果。5)全国范围内的医保线上脱卡结算尚未铺开。本文所提到的线上医保结算尚未铺开主要指基本医保统筹部分。6)业务类型单一、业务量匮乏,线上线下医疗服务融合一体化尚未形成。目前大医院互联网业务服务量 200 例左右 / 日,且主要集中在医学咨询、线上复诊、电子处方等领域,绝大多数医院尚未形成线上线下医疗服务相互融合发展的局面。7)缺乏正确的互联网医院建设发展理念及决心。目前,互联网医院建设更多是响应号召,完成政治任务。此外,互联网医
11、院线上业务开展还普遍停留在医学咨询的形式,真正实现从医学咨询到互联网诊疗,尚缺乏管理措施和决心。8)信息安全保障有待加强。互联网平台在信息安全建设方面的重视度和投入明显不足,随着互联网健康医疗业务加速发展,患者病历数据、个人隐私信息泄漏风险明显提高,如何有效保证患者信息安全已成为亟待提升的问题。9)互联网医院同质化竞争严重。截至 2020 年底,互联网医院数量超 1000 家,互联网医院数量多,规模小,且更多侧重提供在线问诊,同质化问题已凸显。如何实现差异化发展,正在成为这一行业需要思考的问题。(四)互联网医院规范发展建议及未来趋势预测为解决互联网医院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规范指导互联网医院
12、健康发展,建议优先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建设和改进:1)互联网医院相关概念及诊疗范围界定。对于诊疗疾病范围的界定,目前仅针对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建议常见病、慢性病范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扩展;对于复诊患者的界定,需要各医院的管理者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条件。对于在当地或者其他地方初诊已经得到确诊的部分患者,按照国家管理文件是可以纳到互联网医院的诊疗范畴中的。2)互联网医院建设宗旨及原则要明确。建设互联网医院、开展互联网诊疗,一定要结合医院自身实际情况、医院的战略方向、医院所在区域的功能定位有所侧重。如三级及以上大型医院建互联网医院更多是为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分级诊疗推进、患者诊疗流程的优化和
13、线上线下一体化管理。基层医院建设互联网医院要把更多精力放在慢病患者管理及服务上。3)找准互联网医院建设切入点及重点很重要。一方面,要把互联网医院建设重点放在线上线下融合一体化,实现患者疾病周期全过程管理,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上;另一方面,找准患者医生切入点和需求点。此外,为避免同质化竞争,探索互联网医院差异化医疗服务模式。4)互联网医院顶层设计及配套措施。首先,完善管理制度和机制,包括完善线上收费及医生绩效激励评价制度、 加速医保脱卡结算在全国范围内的落地、 建立有效的管理和服务机制;其次, 区域信息平台和服务中心配套设施建设, 如双向转诊、 远程会诊、 远程影像、 检验、 病理、心电等业务中心,
14、互联网医疗服务中心;第三,医院信息互联互通,需先明确业务模式和需求,基于业务需求去推动;第四,明确各方职责主体和归属。如业务层面,实体医疗机构负责诊疗服务,第三方负责技术服务、商务运营。监管层面,明确医疗监管、信息安全保障的责任主体和归属。5)互联网医院有效管理及运营。首先,提高医生线上诊疗服务效率。如组建医生工作组、对患者进行筛选和分组,设计患者医生提醒功能,医生利用碎片化时间接诊等;其次,加强推广宣传。包括从医院角度加强对医生患者的推广,从行业角度大范围的宣传和推广;第三,技术保障。包括持续完善医院基础信息化建设,拓展优化互联网医院系统功能模块,积极拥抱5G、智能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物联
15、网等产品及技术。通过研究分析发现,互联网医院建设运行还呈现出以下趋势和特点:1)基于互联网医院的线上线下、院内院外业务协同一体化,互联网医疗在逐步打破传统医疗生态圈,实现整个医疗全流程的打通和闭环管理2)实体医院将主导互联网医院建设,且不同级别不同类型互联网医院定位及发展重点存2021 CHINA E-HOSPITAL DEVELOPMENT REPORT6目 录第一章 项目概要1.1项目背景 / 021.2研究目标 / 031.3政策环境 / 03第二章 中国互联网医院发展现状洞察2.1互联网医院建设现状 / 062.2互联网医院运营现状 / 122.3互联网医院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挑战 / 1
16、4第三章 中国互联网医院规范发展建议及未来趋势预测3.1互联网医院健康规范发展建议 / 203.2互联网医院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 24第四章 典型实践案例剖析4.1线上线下院内院外融合一体化 / 284.2质控及信息安全建设 / 384.3诊疗服务模式创新 / 414.4重点布局慢病管理 / 444.5独立设置型互联网医院 / 47第五章 附件5.1研究范围、对象及研究方法 / 545.2样本执行情况 / 54在差异性3)互联网医院发挥资源链接、平台化管理功能,与医联体医共体相辅相成、共建发展成为一种趋势4)独立设置型互联网医院开始向垂直专病、专科转型5)互联网医疗催生新的行业和职业岗位(五)
17、互联网医院建设运营典型案例结合我们本次调研和案例征集情况,我们从 18 家互联网医院中筛选出 12 家在各细分领域比较有代表性的互联网医院案例进行展示和分享:1)在线上线下、院内院外融合一体化,互联网医院有效运营管理方面,比较有代表性如中日友好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苏北人民医院。2)在质控及信息安全建设方面,比较有代表性如北京协和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3)在诊疗服务模式创新方面,比较有代表性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4)在慢病管理领域进行重点布局和建设的典型代表如黑龙江省肇东市人民医院5)独立设置型互联网医院典型代表如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环球医疗
18、互联网医院和朵尔互联网医院。2021 CHINA E-HOSPITAL DEVELOPMENT REPORT2021 CHINA E-HOSPITAL DEVELOPMENT REPORT02031.1、项目背景互联网医院的概念自 2015 年首次出现在互联网企业圈中,随后迅速扩延。适逢国务院推行“互联网 + 千行百业”的战略,很多医疗机构也看到了互联网带来的效率优势和发展机遇,积极拥抱互联网已成为医疗机构的共识。经过三年多的自由发展,国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逐步看清了发展方向和新业态的风险,于 2018 年继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 + 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 号文件之后,国
19、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及标准(试行)以及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国卫医发 201825 号)等文件。为互联网 + 医疗行业发展划定了快车道。自 2018 年至今,互联网医院准入政策已印发三年,全国各省的互联网医院陆续开张,至今为止已经有上千家互联网医院获批正式运行, 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纵观互联网医院的发展,似乎远远没有达到业界预期的那番火爆增长的局面,已经开设的互联网医院运行规模也差强人意。产业界和投资界对互联网医院的信心开始动摇,医院的积极性也没有达到理想状态,而舆论上依然是以大力发展互联网医院为主调。互联网医院在中国的发展现
20、状如何?存在哪些瓶颈?是否有解决方案?是否面临政策瓶颈?新业态的形成还有哪些需求?这些都是一直以来困扰管理者、从业者、医院、基层机构和患者的问题。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联合健康界设立行业调研课题,共同展开行业调研,期待着从政策与产业之间寻找答案,从行业发展瓶颈中抽茧剥丝,在不断发现问题中,为同行提供经验和参考。项目概要第一章1.2、研究目标 了解互联网医院发展现状 分析互联网医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预判未来的建设重点及趋势 加强互联网医院典型案例的分享和交流 推动互联网医院建设的高质量发展1.3、政策环境1.3.1 核心政策依据(一)国家法律1)民法典2)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3)网络安
21、全法4)个人隐私保护条例(二)国务院指导意见1)关于促进“互联网 + 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 号。确立了医疗服务体系、技术支撑体系、监管和安全保障体系2)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三)国家卫健委配套政策1)关于深入开展“互联网 + 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的通知国卫规划发201822 号2)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标准、安全和服务管理办法国卫规划发201823 号3)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国卫医发 201825 号4)关于开展“互联网 + 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80 号5)关于做好公立医疗机构“互联网 + 医疗
22、服务”项目技术规范及财务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财务函2020202 号6)关于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和规范管理的通知国卫办医函 2020330 号(四)国家医保局配套政策:确立了物价和医保支付保障措施1)关于完善“互联网 +”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医保发 201947 号2)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 +”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2020.53)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指导意见医保发 202045 号2021 CHINA E-HOSPITAL DEVELOPMENT REPORT2021 CHINA E-HOSPITAL DEVELOPMENT
23、REPORT04051.3.2 互联网医院的概念和执业准入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 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 (试行) 、 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 (试行)、远程医疗服务规范(试行)(国卫医发 201825 号)中分三个文档的形式诠释了互联网 + 医疗的内涵。互联网诊疗的概念是实体医院的医生利用本院的互联网平台,给本院的患者提供的在线复诊服务。如果聘请其他医院的医务人员开展在线诊疗业务,就需要申请互联网医院。而远程医疗则是医院之间的远程会诊活动。同时文件还明确规定了,如果申请方医院单方面邀请其他医院的医师为本院患者开展诊疗时,应当申请互联网医院。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对互联网医院虽然没有明确的
24、定义,但是给出了确定的执业准入要求,并将互联网医院分为两大类:包括作为实体医疗机构第二名称的互联网医院,以及依托实体医疗机构独立设置的互联网医院。文件明确要求实体医疗机构自行或者与第三方机构合作搭建信息平台,使用在本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注册的医师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的,应当申请将互联网医院作为第二名称。实体医疗机构仅使用在本机构注册的医师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的,可以申请将互联网医院作为第二名称。新申请设置的实体医疗机构拟将互联网医院作为第二名称的,应当在设置申请书中注明,并在设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写明建立互联网医院的有关情况,独立设置的互联网医院也是要求有实体医疗部分的机构设置程序。根据这些要求,互联
25、网医院必须依托于实体医疗机构开办。1.3.3 诊疗科目根据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对互联网医院诊疗范围界定,互联网医院以慢性病和部分常见病复诊、“互联网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主,严禁首诊。互联网医院根据开展业务内容确定诊疗科目,不得超出所依托的实体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范围,与依托的实体医疗机构功能定位相适应。1.3.4 业务范畴互联网医院在过去的概念一直比较宽泛,包含了在线诊疗、健康指导、金融服务、药品配送服务等。但是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步明确,互联网医院已经明确定位为新型医疗机构。从执业准入上讲,重点关注的是互联网诊疗(复诊)和支撑起业务的互联网平台技术能力;从执业定位上讲,是实体医疗机构的诊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中国 互联网 医院 发展 报告 健康 20211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