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整理)有关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集锦六篇.docx
《(2022年整理)有关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集锦六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整理)有关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集锦六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有关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集锦六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整理的三年级数学说课稿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九年责任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二单元,3132页例7及做一做2、教学目的:(1)通过自主摸索和合作交换等情势使学生控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有0的笔算方法。(2)使学生比较熟练地用两位数除商是两位数的除法中的口算和笔算方法。(3)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类推能力、比较能力,训练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4)培育学生用事物是互相接
2、洽的且具有内部规律的观点和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的观点,自动积极地去获取知识的能力。二、教学重点被除数中间不够商1怎么办。三、教学难点控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有0的笔算方法。四、说教法1、为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自动性,可采用的专利法是设问引诱法,即教师以问作为导的重要方式。并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控制法则,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教材很注意这一要求的具体落实,例题9中编了试商过程的方框图和盘算思路想的过程。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坚持由已知到求知,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从方框图和想的过程中摸索出算理和算法。利用设问,引诱和板演相结合,疏散难点,培育学生剖析问题和解决
3、问题的能力。2、学生通过盘算、察看、探究、讨论、表述、练习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进行整体教学,形成知识网络,培育和保护学生的乐学情绪;体验用事物是普遍接洽和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的观点去解决除法问题;自己排除思维障碍,获取最全面的思维成果,体会成功喜悦。五、说学法教学中,要求学生应熟练控制除法盘算法则,切实提高各自的盘算能力。(1)要求学生严格依照法则进行盘算。运算法则是对盘算过程实行细则所作出的具体规定,为了提高学生运用法则的自觉性和法则的控制程度,在盘算中尤其是刚总结出法则之后的盘算中,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严格依照法则进行盘算,让他们自我意识到法则对其盘算的领导,一
4、方面用法则保证盘算过程及其成果的精确性;另一方面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法则意识,使他们逐步养成自觉依照法则去规范自己的盘算过程的良好习惯,为熟练运用法则打下基础。(2)逐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法则的程度。为了让学生能灵活运用两位数除法的法则,形成良好的盘算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不能老是要求学生按照法则步趋地进行盘算,要注意引导他们运算法则的普遍规定性和盘算过程中的具体灵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他们逐步解脱运算法则的依附性。使其盘算最终达到而对除数是任意两位数的除法盘算,不用去联想其法则的三条规定便能精确无误地求出商的程度。并推而广之,对于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法则亦能如此。六、教学程序设计共有四个环节:创设情景,生
5、成问题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分数的认识”。它位于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下面我将从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和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在说课之前,我觉得很有必要剖析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一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能够理解整数的意义。另一方面,学生已经懂得了平均分,知道如何将物体按照所要求的分数进行平均分配。这都为学生学习分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儿童生活里没有这样的经验,而且表达方式也不相同,
6、读数的方法也不相同。尤其是分数既表示一个量,又表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小学生较难理解。教材分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这套教材,分数这部分知识是分两次进行教学的。第一次是三年级的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二次是五年级的系统学习分数知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对第六册的要求是: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这一课是分数教学的起始课。它是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加减计算等知识的基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本课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
7、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并会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3)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教学重点: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简单分数的写法和读法,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一、教法与学法教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法与学法的设计着眼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只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并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创设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
8、,让学生会学、爱学。学法:课刚开始,教师就设疑,让学生用拍手的方式回答怎样平均分。当1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人的时候,用拍手不能解决,学生就会出现认知矛盾。从而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新知。怎样表示一半。认识了二分之一后,让学生动手操作,以各种方式认识、表示自己想认识的分数,并与同伴交流,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获得新的知识二、说教学流程(一)整体设计思路1、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首先从生活中引入分数,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例如:表示半个月饼时,让学生尝
9、试着想办法表示它。这样促使学生主动、全面地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体性的生成和发展,知道产生分数学习分数的必要性。接着引入“一半可以用1/2来表示”。在多种表示方式的对比中,体会用1/2 表示一半的优越性,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2、学生要建立概念的过程是很慢的,为了让学生能较好地理解简单的分数的意义。先让学生认识分数1/2,又让学生在“折一折”“涂一涂”的实践操作中,使学生体会1/2所表示的具体意义。3、为使学生对分数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在认识1/2的基础上,再通过观察涂色部分所占总体部分,认识“几分之几”。通过独立思考,尝试读写,使学生能真正体会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几
10、分之一、几份就是几分之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自主的数学活动中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4、在练习、反思与评价、课外延伸中,主要是要让学生进一步清楚地认识到分数是在“平均分”的前提下研究的一种数,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同时也揭示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心世界(二)教学预设方案1、故事导入,激发情趣通过王妈妈帮双胞胎女儿过生日的故事导入,先将4个苹果分成2份,每人几个?(可能不是平均分,不公平,引出平均分),再将2个小熊平均分成2份到1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怎么表示这半个?当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时,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示一半,并作集体交流。交流是要
11、让学生说清表示的意思。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这一阶段的教学,复习平均分,从每份是整数过渡到每份不是整数,自然引出分数。激活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并对学生发出了挑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2、学习1/2(1) 板书课题,直观演示,强调平均分师: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一半”,说明你们很有办法。现在我们就来帮他们分一分(将一个月饼分成一大一小)(这里故意用错误的动作引起学生的质疑,为后面学习分数的意义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师:他们每人分到的半个月饼,在数学里用分数二分之一表示。板书:把一个月饼平均分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试问孩子们刚刚一大一小的月饼能用1/2吗)(2) 认、读、
12、写分数及其意义、各部分名称指导学生认、读、写分数及其意义。(3) 提高认识师:同学们,如果把这个月饼平均分成了3份,其中的1份是整个月饼的几分之几呢?(4) 强化平均分 (出示题目)师:同学们,你能判断这些图中哪些阴影部分能用1/2表示的?(从学生的现实学习状况入手,用多种手段加强巩固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初步体验分数的意义)(5)认清1/2的含义随机分给学生不同的纸片(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星形),折出纸片的1/2。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平均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1/2。渗透单位1相同,则其1/2也相同,单位1不同,则其1/2也不相同。为学习分数乘法应用题埋下伏笔。同时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整体与部分
13、的关系,突破重点。3、 认识几分之几(1)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涂一涂等办法来表示分数。(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写出的分数所表示的意思。(3)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写分数、读分数的?(4)师引导学生小结分数的意义。使学生能真正体会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几份就是几分之几。设计意图:这部分的教学是本节课的主体部分。通过1/2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分数的含义。再让学生去进行自主创造、拓展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学生的办法也许五花八门,但只要是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就应该给予肯定。(5)教师引导像1/2、1/4、2/4、3/4、4/4,的数都叫分数,并分数各组成
14、部分的名称,再次正确指导学生正确地写分数,读分数。4、深化练习,巩固新知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在练习设计中采用了课本的“练一练”,是由浅入深的基本练习,旨在巩固新知,掌握重点内容。(课本55页“练一练”)(1) 选择一个正确的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读一读。(2) 看分数,涂颜色。(3) 判断对错,对的给笑脸,错的给哭脸。(4) 谁能最快说出一个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而又有趣的练习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外,更有效在巩固了新知。)5、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能结合实际举例说明生活中的
15、“几分之一”、“几分之几”。(通过小结,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三、教学计划预评估。本节课通过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按照“激趣激疑自主探究体验验证、深化知识”的过程进行教学,不仅把学生实际生活和课堂生活紧密相连,加深了学生的思考,突破了学生思维和经验的障碍,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他们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板书设计:分数认识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是它的1/2像1/2、1/4、2/4、3/4、4/4,这样的数都叫分数。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 说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课题是千米的认识。说教材分析:学生对长度单位米、
16、分米、厘米和毫米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之间一些简单的换算,这些都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它们不仅为本课教学作了知识的铺垫,同时为本课千米与米的化聚作了思路孕伏、迁移。认识千米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也是长度单位形成完整知识体系的需要。教材例3通过到某地还有多少千米的情境图,引出千米,同时告知 400米的跑道2圈半就是1000千米,得出1千米1000米。例4是要学生量出100米,走10个100米来感受1千米的长度,做一做,让学生举例校门口到哪里是1千米,并且要求学生和老师一起体验一下1千米有多远。这个过程在课堂上操作不利于教学,我要求学生在课前做,但这
17、个例题启迪我们教学千米时要注意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例5是利用刚才所学的1千米1000米进行千米与米的有关化聚,化聚对学生来说并不难,可以从已学的单位间化聚得到正迁移。学习好这课是今后学习土地丈量、平方千米等知识的基础。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千米与米间的简单换算。2通过估计生活熟悉路段距离,在观察、比较、猜测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在估计较长距离时,培养学生养成利用生活经验,通过合理推理进行估计的习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并养成在不要求精确值时能自觉进行估计的习惯。由于利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整理 有关 三年 级数 学说 范文 集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