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整理)《赠汪伦》教学设计.docx
《(2022年整理)《赠汪伦》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整理)《赠汪伦》教学设计.docx(6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赠汪伦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赠汪伦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赠汪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读古诗,理解字词,读懂诗意。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作者与朋友的深厚友谊。练习感情朗读古诗。3、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并学会积累古诗。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中作者运用夸张、比喻的方法表达感情的方法。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收集描写送别的古诗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上课时间:教学过程谈话引入初读课文引导思考读中体会感情一、感情调动,导入课题:1、板书“佳节”师:同学们喜欢过节吗
2、?为什么呢?2、师: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不过,唐朝有位诗人(课件诗人背影)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每逢佳节倍思亲”)熟悉吗?哪儿见过?(课件古诗)二、初读古诗。1、想读吗?那就大声地读吧!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顺。2、生自由读。3、指名读,正音。4、还想怎么读?(按学生设想读)5、同学们真不错,字音读得准,诗句也读顺了。这首诗读了这么多遍,你读明白了什么吗?6、生交流。(茱萸介绍)7、明明是合家欢聚的重阳佳节,诗人为何会有如此的感叹呢?让我们走进这首诗背后的一段故事中,你可能会有新的感受。三、读文悟情。1、生读文,师巡视。2、读了故事,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感受了?生交
3、流,师相机板书。3、你们都有了自己的感受,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给了你这样的感受,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出这些句子,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4、交流:谁想第一个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1)、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的是什么?2)、(谈不出)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多久?心情如何?四、读中体会感情,理解课文(谈得出)是啊!王维小小年纪就远离家乡到外求学(板书华山东边是家乡,西边是长安)它的家乡在华山以东的蒲州,长安在华山以西,他这一别就有两年了。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多久?心情如何?而王维是整整两年没有与亲人相见啊!你还想再读读这句话吗?
4、相信你现在一定能读出自己的感受。(指名读)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1、这样的情景,你有过类似的印象吗?扶老携幼、兴高采烈,能和你身边的同学配合着演演吗?2、我看到你们兴高采烈的模样了,重阳佳节的大街上可真热闹呀,谁能通过朗读把咱们也带到热闹的大街上去?3、这就是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诗人看到这一切会有怎样的感受呢?4、(课件句子)带着你的这种感受,来读这句话。(如果不动情)结合生活实际调动情感再读。5、此时的王维真是触景生情啊!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1、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会是怎样的呢?(学生想象)
5、2、课文中哪些句子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欢度节日的场面?(指名读)3、(课件出示句子)扶老携幼、兴高采烈,能和你身边的同学配合着演演吗?4、我看到你们兴高采烈的模样了,重阳佳节的大街上可真热闹呀,谁能通过朗读把咱们也带到热闹的大街上去?5、这就是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诗人看到这一切会有怎样的感受呢?4、(课件句子)带着你的这种感受,来读这句话。(如果不动情)结合生活实际调动情感再读。5、此时的王维真是触景生情啊!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1、从这段中,你感受到的什么?2、课件出示句子还有同学想读这段话吗?3、(
6、读得不好)读这段时你想到了什么?(读得好)(课件欢快音乐)是啊!重阳佳节,王维和兄弟们登高远眺,是多么开心啊!看你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生交流)4、从你们的言语和神态中我已经感受到了这份喜悦!来,咱们再来读读这段。(生齐读)五、情感涌现,吟诗抒情5、(切换音乐思念)欢乐的时光总是令人难以忘怀(指板书)而今,王维只身一人身处长安,他在山的这头,而家在山的那头;身在山的这一边,而心却早已飞到山的那一边了,(课件出示句子)王维的这种思乡之情,你能体会到吗?想读这句话吗?(指名读)6、你是这样读的:天各一方;省略号停了一下;一定也在你想表达什么呢?7、他表达出了自己的感受,有哪位同学也能像他这样
7、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指名读)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1)、以前王维和兄弟们是怎样过重阳节的呢?2)、(用自己的话说)你说的正是这样的一种情景(课件出示句子)你愿意读读吗?(用书上句子)回到上段六、情感涌现,吟诗抒情。1、师导:王维独自一人在他乡求学,重阳佳节这天,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想起了在家乡时和兄弟们欢聚的情景,思乡之情愈发浓了,思绪万千之时,就将这浓浓的思念融进了四行诗句中(课件出示古诗,教师范读整首诗)2、刚才,老师在诵读这首诗时,把自己当作了王维,借这首诗来表达我对家乡的思念,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也体会到了诗
8、人的心情,那就来吟诵这首诗吧!3、指名读。两名学生读后,对比评价,体现个性化朗读。请同学们也像这两位同学一样,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指名读)七、情感延伸,课外拓展:1、“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又岂止王维一人呢?我国历代就有不少诗人借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老师从其中选取了隋代诗人薛道衡和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诗文给大家赏读,请同学们根据注释来读读诗,体会同样的思乡之情,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读给大家听。2、学生自由练读入日思归、泊船瓜洲。3、指名读。八、情感升华,再次吟诵。1、在这饱含浓浓思乡情的乐曲声中,我们也即将结束这堂课了,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吟诵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吧!2、配乐齐诵诗文。板
9、书:佳节倍思亲华山(西)长安家乡(东)第二课时上课时间:教学过程理解课题理解古诗一、揭题,导入新课:1、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赠汪伦,出示古诗: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2、你知道“赠”是什么意思吗?3、请说一说题目的意思。二、学习古诗1、初读,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送别)2、再读古诗,想一想,谁送谁,谁别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有谁知道李白是谁、汪伦是谁吗?学生介绍有关背景。教师过渡,他们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诗人,一个是普普通通的村民,他们之间是怎以联系起来的呢?(学生说故事)4、是啊,天下没有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
10、要分别,同学们再读一读诗句,看看分别时的情景怎能样?5、自读,说诗意。你认为哪一句还可以怎么说?(修正诗意、注意关键字词)6、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学生质疑)(根据学生质疑情况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朗读。7、小结:这首诗是以歌声来送别朋友,其实古时候还有许多诗,我们看一下,古人还会以什么来送别朋友?拓展课外知识三、带读古诗:1、出示以下三首诗,引导学生自读理解,古人又是以什么来送别朋友的呢?2、朗读、小结:无论以什么送别,都有可以概括为以“真心”送别。四、课外练习:收集送别诗,举行一次吟诗会。主板书:赠汪伦李白深情厚谊汪伦踏歌声辅板书:歌声酒语言以目光送别第三课时上课时间:教学过程巩固旧知激
11、发学生的兴趣交给学生方法巩固一、复习巩固1、指名背诵古诗;2、男女比一比,看看谁背得好。3、齐背二、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读一读dyjiqnwngchng独异佳亲汪 乘fngdngchlnyttn逢 登插伦欲踏潭(1)拼读(2)开火车读(3)记第二排二类字2、归类学一类生字生字左右结构:独、佳、汪上下结构:异、亲独体结构:乘3、你早就认识哪个字?你会写吗?请你教小朋友写。(重点)笔顺:乘佳4、理解字意:组词独:独自、单独、孤独、独一无二佳:佳节、佳人、最佳、汪:水汪汪、汪洋、泪汪汪、一汪水异:奇异、异地、异味、惊异亲:亲人、亲手、亲笔信、亲密乘:乘法、乘除、乘数、乘车、5、书写:(1)你有要提
12、醒小朋友的地方吗?乘字一共有10画异字上面要封口(2)注意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3)写字的规律:上紧下松、左紧右松(4)学生描红三、作业:1、把今天所学的字听写一遍。2、书98页 赠汪伦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及重点1感悟古诗的意境、感受友情的真挚2诵读与融情想象中,咀嚼和揣摩重点诗句的情味,体验诗人流露出的感情。3有感情的朗读、诵读古诗教学过程一、做游戏,讲故事解题1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要做的是填颜色的游戏,世界上的颜色有许许多多,你看填哪一种最妙?课件出示世界是因为有了这些丰富的色彩而美丽,人生因为有了知心的朋友而精彩。今天老师要给大家带来一个关于朋友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不是别人,而是大
13、家都非常熟悉的人,他生活在一千两百多年前的唐代,是一位有才华的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喜欢喝酒,经常在喝得酩酊大醉时即兴吟诗,流传至今的有990多篇。他是谁?他和朋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2、讲述李白与汪伦的故事。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安徽泾县有个叫汪伦的人,他是个酿酒师,他非常喜欢诗歌,非常地仰慕诗人,尤其是当时鼎鼎大名的诗人李白。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
14、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作了赠汪伦这首诗。3、板书课题赠汪伦,指名读,齐读。4、学习生字“赠”和“伦”(1)强调读音。(2)区分字形二、初读古诗整体感悟1、生自由读古诗现在就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借助书中的拼音,自由的读一读这首诗。一定要做到读准字音,熟
15、记字形。2、指名读古诗谁愿意为大家展示一下?纠正字音: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3、指导朗读孩子们,古诗虽然篇幅短小,但是诵读古诗时一定要讲究停顿,大家读到划线处要稍微停顿一下,大家再练一练。4、多种形式展示读谁想试一试?小组展示读(板书重点词做标记“将、忽、深、及”)男生读、女生读三、品读诗文,激发想象。(一)前两句疑难解析1孩子们现在请你默读古诗的前两句,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个词的意思?解读第一句。师:谁来读第一句?师:这一句你读懂了什么?师:“舟”是什么意思?“欲”呢?“行”呢?师:齐读一遍。这句要怎样读?师:是啊,要读得缓慢一些,因为李白不忍离开自己的好朋友汪伦,他
16、是怀着依依惜别之情离开的,所以要读得徐缓些,要体现出那种依依不舍之情。我们一起读,来吧,开始!3、解读第二句。师:李白乘着船将要走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谁来接着读?师:这一句你读懂了什么?师:“闻”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踏歌”什么意思?试过踏歌吗?咱们来试一试。(试试用脚打节拍,再配上简单台词“李白李白,欢迎再来”。)读这句诗,你们发现什么问题没有?能够发现问题的同学有双慧眼,火眼金睛。(为什么要在李白要走的时候才来送别呢?)为什么要在李白离开汪伦的家,上路之后,来到桃花潭坐到船上,要走的时候,汪伦才来送呢?他为什么早不送,迟不送,偏偏到这个时候才来送呢?送客你会这样送吗?(我们的想象当中,不是
17、汪伦一个人踏歌相送的,他是把整个村子的人都组织来踏歌相送。)请学生回忆自己经历过的送别方式。师:拥抱和招手都是我们经常见到的送别方式,可汪伦却与众不同,他对李白是踏歌相送。送别一般都是很悲伤的,李白是性情豪放的诗人,会喜欢这种悲悲切切的送别形式场面吗?是啊,只有真正了解李白的人才会用这种如此独特的方式送别,真是知李白者,汪伦也。踏歌这种送别的形式是汪伦他们当地送别最要好的朋友的一种礼节,汪伦踏歌相送,李白事先知道吗?你是从个词看出来的?(忽)这里李白有两个没想到,你认为是哪两个没想到?(李白带着惆怅的心情离开汪伦,没想到汪伦来送他,从“忽闻”可以看出;另一个没想到送别的方式很特别,洋溢着热情。
18、从“踏歌”可以看出。)李白此时心情怎样?(A惊讶的,读B激动的,读C喜出望外的,读)4、总结一二句。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两句写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叙事解读三四两句耳边回荡着汪伦发自肺腑的歌声,眼前流动着碧绿的桃花潭水。李白百感交集,千言万语会成一句话。引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师:这两句你读懂了什么?(虽然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但是却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啊!)师:“不及”什么意思?师:“深千尺”什么意思?“千尺”相对于83层楼还高。桃花潭有这么深吗?作者为什么要写桃花潭的水深呢?(用桃花潭水的深和汪伦的情谊做比,突出汪伦对李白的情谊十分深厚。)这是什么手法?(夸张)李白是唐朝著名的诗
19、人,他的诗想象奇特,飘逸洒脱,善用夸张、比喻等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我们来读读李白的这些诗句。课件出示李白诗句,齐读。李白就是用这极度的夸张表达他的强烈感情,让我们一起读出李白的真情,李白的豪迈。师:是啊,即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啊!船渐渐地离岸了,此时,我们就是李白,此刻,我们就站在船头,(全体起立)让我们对着岸上的汪伦深情地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船越行越远,看不清汪伦的脸了,听不清汪伦的歌声了,让我们大声地对汪伦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船儿啊,请你慢点开,再慢点,已经看不见汪伦的身影了,但他的深情永远珍藏在我的心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
20、伦送我情。)假如此时你就是汪伦,你的好友即将离开,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而此刻,你又化身成李白,面对为你送行的朋友,你又想对他说点什么呢?总结,这就是“抒情”。板书:抒情。从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深厚的友情)那我们就读出你的感受吧!(1)指名读。(3-4名)师评:一个重情的李白。(指名读。)一个被友谊深深感动的李白。老师已经感到了你的依依不舍。老师感到你此刻是多么的痛苦。我都看到你快掉泪了。(2)孩子们,让我们放下书和李白一起把这首诗送给汪伦。女生先来(师评:柔情的相送)来,男生也一起来。(师评:真是是一种豪壮的送别)站起来一起送。背诵全诗(真是一种深情厚谊的相送啊!)孩子们,让我们一起穿
21、越时空隧道,此时我们已经来到一千两百多年前的唐朝,来到安徽泾县的桃花潭边,我们看到了什么?播放视频四、拓展延伸,课内外结合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想不想再读一些送别友人的诗句?请听!(播放课件)师:是啊,朋友是什么?朋友就是那一杯杯浓浓的茶,让人喝了回味无穷,精神百倍;朋友就是那一坛坛的陈年老酒,让人饮了唇齿留香;朋友就是那春天里绵绵的细雨“润物细如无声”沁入了我们的心脾,五、作业设计,延伸课堂师:以前的作业都是谁给布置?师:想不想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师:敢不敢?师:那么自己设计一份作业,想想怎么设计?师引导:可以把它改写成一个小故事,还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赠汪伦 2022 整理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