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整理)机械效率说课稿.docx
《(2022年整理)机械效率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整理)机械效率说课稿.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机械效率说课稿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整理的机械效率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机械效率说课稿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测斜面的机械效率2、过程与方法经历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的过程通过参与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会测斜面的机械效率教学难点: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教学用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刻度
2、尺、弹簧测力计、斜面、木块、细绳。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学生预习测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回答问题。1、本次实验的名称和目的;2、为得出斜面的机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总功,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每个量怎样测量?3、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二、进行新课:1、提出问题:光滑程度一样的斜面,当它的倾斜程度不同时,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否相同?2、学生猜想并讨论、设计实验方案。3、师生共同研究决定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4、做好实验的几点说明。(1)木块的重由弹簧测力计测出。(2)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木块G升高。注意“匀速拉动”。拉力f的大小由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读出。(3)木块上升的高
3、度(h),可用竖直放置在斜面旁的刻度尺读出。(4)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的测定,用刻度尺沿斜面量出。(5)实验要严肃认真参照课本实验按要求去做。要实事求是地记录所测得的数据,将数据记录在课本上的表格中。不能凑数,更不允许自己不动手实验,不记数据而抄袭他人实验数据和结果。(6)实验完毕,要整理好仪器,放回原处。5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在全班讲解。6学生实验完毕,由几组报告实验结果。新|课|标|第|一|网7、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出实验结论:当斜面光滑程度和物体重力相同时,斜面倾斜程度越陡机械效率越高。8、回想实验的过程,影响实验的误差是什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
4、有哪些收获?三、小结四、布置作业:写出测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器材、步骤、记录有实验数据的表格、实验结果(参照课本实验内容)。 机械效率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一) 教材所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功和机械能这一章节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机械效率;实验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三大方面的内容,它是学生在学习了“功”和“功的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机械效率”这两大内容又是“实验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基础;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又是功的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广泛的应用。所以本节在本章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
5、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二) 教材特点: 本节教材的编排从实际出发,利用插图,具有生动活泼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了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锻炼了学生从分析物理现象中抽取物理规律的能力。三) 本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结合实例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中培养合作精神,养成事实求是、尊重实验结果的科学态度。四) 本节课的重难点: 教
6、学重点:1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2理解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教学难点: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及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二、教学策略一) 学生状况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当的物理知识、基本实验技能和物理研究方法,加之上节课已经学会了进行一些简单的功的计算,因此本节课对于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机械效率这两大部分内容的学习主要以实验演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进行,从学生已学知识出发,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进行研究,力求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其中,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其学习物理的信心与兴趣。考虑到学生对实验探究类问题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进行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研究时,应对学生进行
7、适当的引导,同时应组织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克服困难,共同完成探究活动。二) 教学方法选择: 我根据对教材、教参及课标的理解,以“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为出发点,以板书和实验探究为主,以多媒体教学为辅,现拟定如下教学方法:1、目标教学法: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我将依目标为向导,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2、启发式教学法:我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创设情景,充分利用实验及多媒体启发学生思维,学生在现实情况中领悟物理现象,理解物理规律。3、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在恰当的时候每一位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4、实验探究法:主要以实验探究为主,教师适当引导为辅。旨在锻
8、炼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从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现规律。三) 学习方法指导: 本堂课我坚持教师是学生们学习的引导者,巧妙和高效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甚至教师要学会装“不懂”让学生教老师,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自我学习和深刻的思辨能力。 1、少一些高难度的理论分析和复杂的多步骤计算,尽量把抽象的知识生活化和形象化,让学生通过生活来理解知识,同时利用知识来解释、指导生产、生活。2、适当的梯度和坡度,照顾不同学习能力层次的同学,让所有同学都能够参与学习和思考,有收获。3、让学习走向生活,给学生预留一定的不同难度的课后实践探究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机械效率说课稿3 一、 说教材(
9、一) 教材分析:教材地位:本节内容是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当中的第二节,教材在之前已经安排了有关于各种简单机械和功的内容学习,机械效率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也可以说是对这些内容的综合分析和实际应用,体现了物理知识最终要服务于生产和生活的理念。教材内容:本节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2、机械效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3、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2、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进一步加深对机械效率的理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中培养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
10、的实验精神。(三)重点与难点重点:结合实例认识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利用公式=W有用 / W总 进行计算。难点:会分析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指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二、 说学情学生通过对第一节内容的学习,已经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也了解了功的原理,在此基础上他们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但他们的思维还明显依赖于直观形象的材料,缺乏理性思维的能力,所以应该尽量为他们创设直接简单的问题情境,启发他们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三、 说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演示实验法、创设情境法、分析讨论法、实验探究法。四、 说教学过程(一) 引入(大概用4分钟时间)
11、演示实验:通过让学生思考前后两次拉同样重的勾码到相同的高度,手做功为什么不相同?学生猜想之后揭开谜底:一个是用手做功,而另一个是用机械(动滑轮)做功。通过用机械可以省力但不省功,设疑:用机械做功的效率怎么样?从而引入今天学习的课题。这样做最主要的目的是既回顾了机械可以省力、功的计算公式以及功的原理,又为这节课的新课内容教学奠定基础。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二) 新课教学(约30分钟)1、分析比较演示实验中直接用手拉和用动滑轮拉所做的功,引出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通过简单的实验,创建直观的情境,让学生从简单内容入手,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2、引导学生讨论课本“想想议议”,加深
12、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概念的理解。分析课本图片,让学生在已经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概念的基础上,说出三种方法的有用功、额外功分别是对哪些物体做功,并计算这些功及总功的大小。这样进一步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突出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并在后面的教学中让学生自然得出机械效率的概念打下基础。3、引导学生分析三种办法中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百分比,从而引出机械效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W有用/W总 ,并指出总是小于1,机械效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这样设计体现了物理概念教学的有效性,通过计算让学生经历了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获得更深刻的感性认识,同时也突出了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4、巩固知识,规范计算格式,讲解课
13、本109页例题。例题: 起重机把质量为0.6t的重物匀速提升了3m,而它的电动机所做的功是34000J,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多少?这个例题巩固知识、强调本节课的重点之外,也为后面的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做好了铺垫。5、引导学生讨论例题的结果,并分析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结合生产生活实例提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通过结合具体生活事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机械效率的意义和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又可从中学会分析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有效地突破了难点。5、为了突出、巩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也为了规范解题的计算格式,接下来对课本109页例题进行讲解。6、探究实验“斜面的机械效率”,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机械效率的理解
14、和实际分析能力。首先通过创设情境设疑:利用哪块木板搭成的斜面推重物最省力?用最省力的斜面推重物机械效率是否最高?让学生经历“提问猜想设计实验归纳交流”的探究过程。这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实验开始前通过设疑猜想,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实验过程以教师引导、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形式展开,让学生经历“提问猜想实验归纳交流”的学习过程,不仅完成了实验目的,又对机械效率的公式又有了更深的理解,呼应和强化了前面重难点的学习。(三) 课堂交流与练习(4分钟)1、讨论:用水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所做的功哪部分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如果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捞桶的时候,捞上的桶里带了一些水,这种情况下哪部分是有用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整理 机械效率 说课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