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细菌致病性与免疫性.ppt
《病原细菌致病性与免疫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原细菌致病性与免疫性.ppt(6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病原细菌致病性与免疫性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64页概述概述细菌的感染或传染:细菌的感染或传染:细菌侵入宿主机体后,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细菌侵入宿主机体后,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等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称为质等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称为细菌的感染或传染。细菌的感染或传染。致病菌或病原菌致病菌或病原菌:能使宿主致病的细菌。能使宿主致病的细菌。非致病菌或非病原菌:非致病菌或非病原菌:不能造成宿主感染细菌。不能造成宿主感染细菌。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但当在某些条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但当在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可以致病的细菌。件改变的特
2、殊情况下可以致病的细菌。致病菌入侵后,在建立感染的同时,能激发宿主致病菌入侵后,在建立感染的同时,能激发宿主免疫系统免疫系统产生一系列产生一系列免疫应答免疫应答与之对抗。与之对抗。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64页一一.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v(一)正常菌群(一)正常菌群v概念:在正常人体皮肤、粘膜及外界相通的各种腔道(如口概念:在正常人体皮肤、粘膜及外界相通的各种腔道(如口腔、鼻咽腔、肠道和泌尿道)等部位,存在着对人体无害的腔、鼻咽腔、肠道和泌尿道)等部位,存在着对人体无害的微生物群,称之为正常菌群。微生物群,称之为正常菌群。v包括细菌、真菌、螺旋体、支原体等。包括细菌、真菌、螺
3、旋体、支原体等。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64页正常菌群的分类正常菌群的分类v1.1.常居菌群:常居菌群:是由相对固定的菌群组成,有规律地定居于特定是由相对固定的菌群组成,有规律地定居于特定部位,成为宿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正常菌群大部分是长期部位,成为宿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正常菌群大部分是长期居留于人体。居留于人体。见表见表6-5-1 P696-5-1 P69v2.2.过路菌群:过路菌群:是由非致病菌或潜在致病菌组成,来自周围环境,是由非致病菌或潜在致病菌组成,来自周围环境,可能在皮肤粘膜上存留数小时、数天或数周。可能在皮肤粘膜上存留数小时、数天或数周。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64页细菌在正常人
4、体的分布细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v机体的多数组织器官是无菌的,若有侵入的细菌机体的多数组织器官是无菌的,若有侵入的细菌未被消灭,则可引起传染。未被消灭,则可引起传染。v因而在医疗实践中,当手术、注射、穿刺、导尿因而在医疗实践中,当手术、注射、穿刺、导尿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防细菌感染。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防细菌感染。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64页人体人体正常菌群的生理意义正常菌群的生理意义v1.1.生物拮抗作用生物拮抗作用 v2.2.营养作用营养作用v3.3.免疫作用免疫作用v4.4.抗衰老作用抗衰老作用v5.5.抗肿瘤作用抗肿瘤作用 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64页(二)(二)条件致病菌条件
5、致病菌v概念: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正常菌群中的细菌也能使人在一定条件下,正常菌群中的细菌也能使人患病,因此,这些细菌称为条件致病菌。患病,因此,这些细菌称为条件致病菌。v特定条件常见为:特定条件常见为:1.1.定位转移定位转移 2.2.免疫功能低下免疫功能低下 3.3.菌群失调菌群失调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64页菌群失调菌群失调v菌群失调:菌群失调: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和正常菌群之间以及正常菌群中各细菌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和正常菌群之间以及正常菌群中各细菌之间,保持一定的生态平衡。如果生态平衡失调,以至机体某一部位的之间,保持一定的生态平衡。如果生态平衡失调,以至机体某一部位的正常菌群中各细菌的比
6、例关系发生数量和质量上的变化,称为菌群失调。正常菌群中各细菌的比例关系发生数量和质量上的变化,称为菌群失调。v菌群失调的常见诱因:菌群失调的常见诱因:主要是使用抗生素、同位素、激素,患有慢主要是使用抗生素、同位素、激素,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时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的功能失常也是重要原因。性消耗性疾病时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的功能失常也是重要原因。去除诱因后一般可使菌群复常,也有长期失调难于逆转的情况。去除诱因后一般可使菌群复常,也有长期失调难于逆转的情况。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64页菌群失调症菌群失调症v概念:概念:如菌群失调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出现临床表现,引起二重感染,称如菌群失调没有得到有
7、效控制出现临床表现,引起二重感染,称为菌群失调症。为菌群失调症。v临床上常见的菌群失调症有:临床上常见的菌群失调症有:v耐药性葡萄球菌繁殖成优势菌而发生腹泻,偶尔发生致死性葡萄球菌脓毒耐药性葡萄球菌繁殖成优势菌而发生腹泻,偶尔发生致死性葡萄球菌脓毒血症。血症。v变形杆菌和假单胞菌生长旺盛并侵入组织发生肾炎或膀胱炎。变形杆菌和假单胞菌生长旺盛并侵入组织发生肾炎或膀胱炎。v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引起肠道、肛门或阴道感染,也可发展成全身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引起肠道、肛门或阴道感染,也可发展成全身感染。感染。v艰难梭菌在结肠内大量繁殖,并产生一种肠毒素及细菌毒素,导致假膜性肠炎。艰难梭菌在结肠内大量繁殖
8、,并产生一种肠毒素及细菌毒素,导致假膜性肠炎。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64页致病性或病原性:致病性或病原性:细菌能引起感染的能力。细菌能引起感染的能力。毒力:毒力:致病菌的致病性强弱程度。致病菌的致病性强弱程度。毒力常用半数致死量毒力常用半数致死量(LD(LD5050)或半数感染量或半数感染量(ID(ID5050)表示。即在规定表示。即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指定的感染途径,能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的时间内,通过指定的感染途径,能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或感染需要的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动物半数死亡或感染需要的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二二.细菌的致病性细菌的致病性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64页
9、v细菌的毒力物质细菌的毒力物质v细菌侵入的数量细菌侵入的数量v细菌侵入的部位细菌侵入的部位细菌的致病机制细菌的致病机制侵袭力侵袭力毒毒素素粘附粘附侵袭侵袭外毒素外毒素内毒素内毒素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64页(一)细菌的毒力(一)细菌的毒力毒力是细菌致病的关键因素,多数毒力基因是质粒和噬菌毒力是细菌致病的关键因素,多数毒力基因是质粒和噬菌体携带也存在于细菌致病岛内。体携带也存在于细菌致病岛内。细菌的毒力包括:细菌的毒力包括:1.1.侵袭力:粘附与侵袭侵袭力:粘附与侵袭 2.2.毒素:外毒素与内毒素毒素:外毒素与内毒素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64页细菌致病岛(细菌致病岛(毒力岛)毒力岛)v毒力岛
10、的概念:毒力岛的概念:是指细菌染色体上一段具有典型结构特征的编码细菌毒力基是指细菌染色体上一段具有典型结构特征的编码细菌毒力基因簇的相对分子量比较大的染色体因簇的相对分子量比较大的染色体 DNADNA片段片段 ,主要编码与细菌的毒力及代主要编码与细菌的毒力及代谢等功能相关的产物。谢等功能相关的产物。v毒力岛携带有对宿主产生致病性的基因群。一种病原菌可以有一个或几个毒毒力岛携带有对宿主产生致病性的基因群。一种病原菌可以有一个或几个毒力岛。已在致病菌中发现了力岛。已在致病菌中发现了3030几个毒力岛,由于毒力岛具有可移动性,使其在细几个毒力岛,由于毒力岛具有可移动性,使其在细菌的进化,毒力的获得,
11、以及新病原的出现中均具有重要的意义。菌的进化,毒力的获得,以及新病原的出现中均具有重要的意义。v毒力岛编码的基因产物:毒力岛编码的基因产物:许多是分泌性蛋白和细胞表面蛋白许多是分泌性蛋白和细胞表面蛋白,如溶血素、菌毛和如溶血素、菌毛和血红素结合因子,血红素结合因子,一些毒力岛编码细菌的分泌系统(如一些毒力岛编码细菌的分泌系统(如型分泌系统)、信息传导系型分泌系统)、信息传导系统和调节系统。统和调节系统。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64页1.1.侵袭力侵袭力v侵袭力:侵袭力:是指细菌突破机体的防御机能,在体内定是指细菌突破机体的防御机能,在体内定植、繁殖及扩散、蔓延的能力。植、繁殖及扩散、蔓延的能力
12、。v构成:构成:菌体表面结构和侵袭性物质菌体表面结构和侵袭性物质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64页(1)细菌黏附v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细菌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细菌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过程。v细菌表面的黏附素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之后细菌表面的黏附素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之后,细细菌便能牢固地黏附于宿主细胞上菌便能牢固地黏附于宿主细胞上,并在该局部组织定居并在该局部组织定居,大大量繁殖量繁殖,产生毒素或侵入深部产生毒素或侵入深部,损伤或破坏组织损伤或破坏组织,引起疾病引起疾病或造成隐性感染。或造成隐性感染。v细菌的黏附作用需有许多物质参与细菌的黏附作用需有许多物质参与,
13、但最基本的物质是但最基本的物质是黏附黏附素和黏附素受体。素和黏附素受体。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64页粘附素粘附素v粘附素:粘附素:是位于细菌表面的特殊蛋白质或多糖,能增强病原菌是位于细菌表面的特殊蛋白质或多糖,能增强病原菌黏附至宿主细胞表面的能力。黏附至宿主细胞表面的能力。v革兰阴性菌常见有:革兰阴性菌常见有:菌毛、部分细菌的膜蛋白,如沙门菌的菌毛、部分细菌的膜蛋白,如沙门菌的ViVi抗原和大肠菌的抗原和大肠菌的K K抗原等。抗原等。v革兰阳性菌常见有:革兰阳性菌常见有:菌体表面的毛发样突出物。如革兰氏阳性菌的菌体表面的毛发样突出物。如革兰氏阳性菌的膜磷壁酸,链球菌的微荚膜、膜磷壁酸,链球菌
14、的微荚膜、M-M-蛋白质;蛋白质;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64页菌毛菌毛v主要存在于革兰阴性菌。主要存在于革兰阴性菌。v细菌通过菌毛与宿主表面受体相互作用而立足,获细菌通过菌毛与宿主表面受体相互作用而立足,获得定居的机会,故,菌毛又称为定居因子。得定居的机会,故,菌毛又称为定居因子。v不同的细菌有不同的菌毛,如大肠菌肾盂肾炎相关性不同的细菌有不同的菌毛,如大肠菌肾盂肾炎相关性P P菌毛。菌毛。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64页非菌毛粘附物质非菌毛粘附物质v鞭毛蛋白:鞭毛蛋白:如霍乱弧菌的鞭毛鞘蛋白,百日咳杆菌和空肠弯曲菌的鞭毛蛋如霍乱弧菌的鞭毛鞘蛋白,百日咳杆菌和空肠弯曲菌的鞭毛蛋白可参与黏附。白
15、可参与黏附。v血凝素:血凝素:如伤寒菌的甘露糖抗性血凝素,霍乱弧菌的血凝素。如伤寒菌的甘露糖抗性血凝素,霍乱弧菌的血凝素。v细菌的表面蛋白细菌的表面蛋白:如福氏菌、脑膜炎菌、致病性大肠菌的黏附是由其如福氏菌、脑膜炎菌、致病性大肠菌的黏附是由其外膜蛋白决定的。外膜蛋白决定的。v纤毛样物质纤毛样物质:大多数为大多数为G+G+菌的黏附素,其化学本质是糖脂,与菌的黏附素,其化学本质是糖脂,与G-G-菌的菌毛菌的菌毛蛋白不同。如链球菌、金葡菌细胞壁上的脂磷壁酸,在细菌表面形成微毛蛋白不同。如链球菌、金葡菌细胞壁上的脂磷壁酸,在细菌表面形成微毛结构。结构。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64页黏附素受体黏附素受体
16、v一般是靶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或糖脂一般是靶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或糖脂vG-G-菌宿主细胞的黏附受体:菌宿主细胞的黏附受体:大多数大多数G-G-菌宿主细胞上的黏附受体菌宿主细胞上的黏附受体是糖蛋白或糖脂,其受体特异性部位往往是其中的糖类残基。是糖蛋白或糖脂,其受体特异性部位往往是其中的糖类残基。vG+G+菌宿主细胞黏附受体:菌宿主细胞黏附受体:纤维结合素。该分子上有许多细菌纤维结合素。该分子上有许多细菌结合位点,特别是结合位点,特别是G+G+菌的配体位点,使细菌结合到表面覆盖有菌的配体位点,使细菌结合到表面覆盖有纤维结合素的上皮细胞上。纤维结合素的上皮细胞上。v粘膜上皮细胞表面黏附素受体的表达直接影响
17、细菌的黏附过程。粘膜上皮细胞表面黏附素受体的表达直接影响细菌的黏附过程。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64页黏附机制及作用黏附机制及作用v机制:细菌与宿主细胞之间的静电吸引和疏水作用;机制:细菌与宿主细胞之间的静电吸引和疏水作用;阳离子桥联;配体阳离子桥联;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受体相互作用v菌毛的粘附作用具有组织选择性,这种选择性取菌毛的粘附作用具有组织选择性,这种选择性取决于宿主易感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决于宿主易感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vP72 P72 表表6-5-26-5-2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64页(2 2)细菌的侵袭)细菌的侵袭v概念:概念:一些病原菌在黏附宿主细胞表面后还要进一一些病原菌在
18、黏附宿主细胞表面后还要进一步步内在化内在化,即侵入宿主细胞内部,这种特性称作,即侵入宿主细胞内部,这种特性称作侵袭。侵袭。v侵袭性物质:侵袭性物质:1 1)荚膜)荚膜 2 2)侵袭性酶)侵袭性酶 3 3)细菌生物膜)细菌生物膜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64页1 1)荚膜)荚膜v包括荚膜和微荚膜。包括荚膜和微荚膜。v荚膜主要为多糖成分。不同细菌微荚膜成分不同,有蛋白或荚膜主要为多糖成分。不同细菌微荚膜成分不同,有蛋白或多糖。多糖。v具有抗吞噬、抵抗抗体和补体的损伤作用,使细菌能突具有抗吞噬、抵抗抗体和补体的损伤作用,使细菌能突破机体的防御机能,迅速繁殖。破机体的防御机能,迅速繁殖。v是细菌的重要的
19、毒力因子:肺炎球菌、是细菌的重要的毒力因子:肺炎球菌、A A族和族和C C族乙型链球菌、族乙型链球菌、炭疽杆菌、鼠疫杆菌、肺炎杆菌及流行性感冒杆菌的荚膜是很重炭疽杆菌、鼠疫杆菌、肺炎杆菌及流行性感冒杆菌的荚膜是很重要的毒力因素。要的毒力因素。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64页2 2)侵袭性酶)侵袭性酶v细菌的侵袭性酶本身无毒性,但在细菌感染的过程中有一细菌的侵袭性酶本身无毒性,但在细菌感染的过程中有一定作用。定作用。v常见的有:常见的有:(1 1)血浆凝固酶)血浆凝固酶 (2 2)链激酶)链激酶 (3 3)透明质酶酶)透明质酶酶 (4 4)胶原酶)胶原酶 (5 5)神经氨酸酶)神经氨酸酶 (6 6
20、)脱氧核糖核酸酶)脱氧核糖核酸酶 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64页3 3)细菌生物膜)细菌生物膜v概念:概念:是单一或多种细菌为适应自然环境而形成的微菌落聚集物,其是单一或多种细菌为适应自然环境而形成的微菌落聚集物,其主要成分为多糖蛋白复合物,将细菌自身包裹其中,使细菌相互黏连主要成分为多糖蛋白复合物,将细菌自身包裹其中,使细菌相互黏连产生特定结构的细菌复合体,形如膜状并不可逆地附着于病灶的表面产生特定结构的细菌复合体,形如膜状并不可逆地附着于病灶的表面或导管内。可由纯菌种形成,也可以由多菌种组成。或导管内。可由纯菌种形成,也可以由多菌种组成。v意义:意义:是细菌为适应环境维持自身生命所发生的形
21、态学的变化,增强了是细菌为适应环境维持自身生命所发生的形态学的变化,增强了细菌对外环境的抵抗力。在生物膜中细菌对外环境的抵抗力。在生物膜中,可以加速遗传物质在细胞间的可以加速遗传物质在细胞间的平行转移平行转移,可使某些细菌获得耐药性、毒力因子和环境生存的能力可使某些细菌获得耐药性、毒力因子和环境生存的能力,成为新的病原菌。成为新的病原菌。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64页细菌生物膜的成份及变化细菌生物膜的成份及变化v成分:成分:水份含量高达水份含量高达97%,97%,除了水和细菌外除了水和细菌外,还含有细菌分泌的大分还含有细菌分泌的大分子多聚物、吸附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及细菌裂解产物等。因此子多聚
22、物、吸附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及细菌裂解产物等。因此,生物生物膜中存在各种主要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多糖、膜中存在各种主要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多糖、DNADNA、RNARNA、肽、肽聚糖、脂和磷脂等物质。聚糖、脂和磷脂等物质。v动态变化:动态变化:细菌生物膜内环境不适应时细菌生物膜内环境不适应时,细菌可分泌胞外水解酶细菌可分泌胞外水解酶水解胞外多糖水解胞外多糖,膜内细菌脱离生物膜膜内细菌脱离生物膜,成为游走态细胞。脱离生物成为游走态细胞。脱离生物膜的游走细胞继续粘附、生长、分裂、分化膜的游走细胞继续粘附、生长、分裂、分化,形成生物膜。形成游形成生物膜。形成游走细胞走细胞细菌生物膜细菌生物膜游走
23、细胞游走细胞细菌生物膜的循环往复。细菌生物膜的循环往复。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64页细菌生物膜相关感染细菌生物膜相关感染v临床上许多顽固性、难治性感染均与形成细菌生物膜有关。临床上许多顽固性、难治性感染均与形成细菌生物膜有关。如如慢性呼吸道感染、慢性泌尿系统感染、骨髓炎、心内膜炎、中慢性呼吸道感染、慢性泌尿系统感染、骨髓炎、心内膜炎、中耳炎、前列腺炎、牙周炎以及某些肾结石的形成等与细菌生物耳炎、前列腺炎、牙周炎以及某些肾结石的形成等与细菌生物膜感染有关。膜感染有关。v生物医学材料与生物膜相关感染的细菌:生物医学材料与生物膜相关感染的细菌:主要包括革兰氏阳性的肠主要包括革兰氏阳性的肠球菌、葡萄
24、球菌、链球菌和革兰氏阴性的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和革兰氏阴性的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变形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氏菌、变形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v据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据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CDC)专家估计专家估计,65%,65%以上的人类细菌感染以上的人类细菌感染与生物膜有关。与生物膜有关。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64页抗细菌生物膜的药物抗细菌生物膜的药物v对于细菌已形成稳态的生物膜对于细菌已形成稳态的生物膜,则需用能透过生物膜的抗菌药物来则需用能透过生物膜的抗菌药物来治疗。治疗。v针对细菌生物膜特异性的抗生素:针对细菌生物膜特异性的抗生素:氟喹诺酮
25、抗生素氟喹诺酮抗生素,它能破坏它能破坏导尿管上的细菌生物膜导尿管上的细菌生物膜,消灭细菌。联合应用消灭细菌。联合应用利福平和米诺环素利福平和米诺环素处理导管处理导管,可使导管的污染从可使导管的污染从30%30%下降到下降到9%,9%,感染从感染从4%4%下降到下降到0 0。大环内酯类药物与氟喹诺酮类药物联合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与氟喹诺酮类药物联合应用可抑制导管表面生物可抑制导管表面生物膜内的细菌。膜内的细菌。哌拉西林与妥布霉素或亚胺培南与环丙沙星联合用药哌拉西林与妥布霉素或亚胺培南与环丙沙星联合用药,对已形成稳态生物膜的铜绿假单胞菌有一定疗效。对已形成稳态生物膜的铜绿假单胞菌有一定疗效。现在学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病原 细菌 致病性 免疫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