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行政执法讲课稿.docx
《工商行政执法讲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商行政执法讲课稿.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工商行政执法讲课稿下面,我想主要讲一下五个方面的问题:1、当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案件时的违法所得计算问题2、虚假出资、虚报注册资本、抽逃出资以及提供虚假材料骗取公司登记四类案件的定性区别3、企业注销后的处罚问题4、相关法律法规修订后,对于违法行为发生在新法施行以前的,行政机关如何适用法律。5、当前法制部门正在从事的涉及全系统执法几项工作,向大家作一个说明,也请大家支持。一、当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案件时的违法所得计算问题大家知道,工商部门查处经济违法案件,一般总会涉及到当事人违法所得的计算问题,这既是案件要求事实调查清楚的需要,也是在最终处罚时所要面对一个一般性问题,要不要没收,没收的违法所
2、得倒底有多少。是如何计算出来的。执法办案的同志都知道,同一个案件,实践中违法所得计算宽严不一,最终结果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当然,在我们工商部门的执法实践中,我们一直是按国家工商局按335、336号答复执行,具体规定为:非法所得计算方法问题的通知工商检字1989第336号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根据各地的要求和已经变化了的新情况,为了实事求是地处理案件,现对投机倒把违法违章案件非法所得的计算方法问题作如下规定:1、在生产经营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构成投机倒把违法违章行为的,其非法所得的计算方法是:凡有进销价(包括批发价、零售价)的,以销价与进价之差作为非法所得;
3、属于生产加工的,以生产加工的产品的销价与成本价之差作为非法所得。2、为投机倒把违法违章活动提供货源、支票、现金、银行帐户等其它方便条件,或者代出证明,代开发票,代订合同以及虽未直接参与违法经营活动,但在违法活动中采用各种手段,牟取非法利益的,以全部非法收入作为非法所得。3、投机倒把违法违章行为人如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出处理决定之前已缴纳税款的,在计算非法所得时应予以扣除,未交纳的不予扣除。4、在计算非法所得时,如有商品已经售出,货款尚未收到的情况,也应包括在内。自本文发布之日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投机倒把和违章案件非法所得的计算方法问题的复函()工商号停止使用。一九八九年十二月一日非法所得
4、计算方法问题的答复2工商公字1994第355号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你局关于对查处无照经营的违法违章案件非法所得计算方法问题的请示(京工商文字123号)收悉。现答复如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管辖的经济违法违章案件,其非法所得的计算方法,均可依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投机倒把违法违章案件非法所得计算方法问题的通知(工商检字1第33号)的规定执行。该通知第一条中所称“成本价”,即生产加工产品的原材料购进价格,不含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其它费用。对没有任何正式票据的无照经营案件,应以其全部收入作为非法所得,难以确认或计算非法所得的个人无照经营案件,可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确认的违法行为人的口述或提供的书面清单,作
5、为确定其经营额及非法所得的依据。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二十日在国家工商局后来在一系列答复中,许多经济违法案件违法所得的计算都是参照335、336号答复执行的。针对这种违法所得的计算方式,我们苏州地区的司法实践也予以了坚定地支持。案例:东丰建业制衣有限公司伪造产品产地案1)处罚情况一、案件的基本情况3苏州东丰建业制衣有限公司,住所地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兴业路西侧。法定代表人林金标,公司董事长。2021年9月20日,苏州工商局以苏州东丰建业制衣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丰公司)伪造服装产地(在服装吊牌上标注“产地:上海,而实质为太仓代工生产”),欺骗消费者,按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四项定性,根据产品质量法第五十
6、三条规定决定没收其违法所得684577元。东丰公司不服处罚,于2021年11月15日向沧浪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经法院经审理,以苏州工商局在处罚前未告知东丰公司听证权为由,撤销了苏州工商局的苏工商处字2021第33号行政处罚决定。因为程序不合法而被法院撤销的行政处罚,按照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十四条规定,行政机关完全可以再次作出行政处罚,甚至人民法院还可以判决苏州工商局重新作出行政处罚,所以苏州工商局在充分调查取证的基础上,扣除了一笔几百元的红票冲抵后,于2021年4月6日对东丰公司发出苏工商听告字(2021)年第21号听证告知书,拟对东丰公司作出
7、没收683863.09元的行政处罚。东丰公司于4月11日提出听证要求,苏州工商局于4月19日发出了听证通知书,于4月28日召开听证会。然后,苏州局就再次作出处罚决定,当事人当然不服,再次起诉,到法院一审,二审,最终工商部门胜诉。应该说,这个案件对苏州工商局,甚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执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有三点:1、管辖权争议问题4(生产领域与流通领域之争:因为东丰公司是一家生产制造企业,所以当时他就提出了这个反对管辖的理由。关于工商局的职能定位问题:流通领域中的产品质量监管,但对于发案于生产环节,工商部门究竟有没有管辖权,一直有争议,总局也有几个答复),在这个案件中,认定按反法定性,产法处
8、罚有权。依据:打假处理,有权处罚,这是这个案件解决的同学会第一个问题。2、没收较大违法所得告知听证权行政处罚法规定。暂扣或者吊销执照、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应当给予当事人听证的权利。(等外解释原则上是不可以的,特别对行政机关而言,“等”外解释一般不能成立。)基层法院根据最高院答复新疆高院的一个答复。“在药品违法行为处罚时,对于得没收较大数额违法所得,应当给予当事人听证的权利,较大数额的计算参照罚款处罚执行”。判决工商局第一次诉讼败讼。这个判决出来后,在全国工商中引起了强烈地反响,各地法制报、工商报纷纷进行分析评议,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北大宪法与行政法学教研室主任姜明
9、安为此案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主张应当给予听证权。尽管我们认为最高院答复新疆高院的答复有异议,但反过来考虑一下,没收违法所得60多万元,确属数额巨大,而且我们工商局,以及其他部门计算违法所得的方法均不相同,从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给予其听证权并无明显不当,而且,在实践中,当事人提出听证,我认为反而是好事而不是坏事,至少可以提前暴露问题,5解决隐患。因此,苏州局领导马上让法制处起草了“苏州工商系统行政处罚告知听证权通知”。具体规定主要是。“执法单位拟对当事人作出的处罚决定,罚没两项合计金额,对自然人超过人民币5000元、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超过人民币20000元的,应当告知当事人享有要求听证
10、的权利。”28号令出台后调整到3000元、20000元。这个通知起草后,还专门以公文形式向省进行了请示,省局最终确认苏州局这一文件对于执法办案的指导是有效的。2021年10月,总局召开了58号令及59号令的修订会议,现在总局29号令也明确,对没收较大数额违法所得应当给予当事人听证权。3、违法所得的认定。东丰建业制衣有限公司这个案件,苏州局没收了对方60多万元的违法所得,而对方提出他们企业没有任何利润,所以他们很不服气,一定要和工商局打官司,这是也双方争议的最主要焦点。长期以来工商局对于违法所得的认定。一般都是按照国家工商局关于335号答复来认定的,简单讲就是违法所得=产品销售价-产品成本价-已
11、征税收。在本案中,我局在计算当事人违法所得时,按照工商公字1997第4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查处委托加工经营中违法经济案件违法所得计算问题的答复,以定作方实际给付承揽方的加工费或者劳务费作为非法所得。原告因该经营行为获取的加工费扣除税收部分后的违法所得为683863.09元。不存在给对方扣除经营活动中的人工费,水电费,场租费,运输费等等费用。最后,法院在违法所得计算这一点上判决综合认为,工商部门计6算违法所得的方式是正确的。时间进入到2021年,现在问题来了,计算违法所得的依据出现了问题。大家知道,335、336号答复是对投倒条例的答复。在民间,要求废止投倒条例的呼声越来越高。起因可以追溯到
12、1997年刑法,废止了投机倒把罪。全国各地,包括苏州在内,因适用投倒条例处罚而被法院判决败诉的案件也呈增多之势:在民间、学者及相关原有一些投倒行为适用有了调整法规的情形下,国务院下决心了,2021年1月,投倒及其施行细则予以废止(当然也留下了一些问题。如经营反党、反国家、反统一、涉黄、盗版光盘等行为的监管工商部门现在就不太好处理;(例如:对盗版光盘的处罚问题原来是用投倒条例处理,比较得心应手,现在,很无奈:1、无照办法无法没收用于无照经营的专用工具、设备、原材料;2、江苏省惩治假冒伪劣商品管理条例,第六条有规定,但转致适用其他法规处理。3、音像制品管理条例:有类似规定,但不适用。处理方法:向文
13、化出版部门移交。)同时,工商局准备主导制定的市场违法行为处罚办法也是千呼万唤不出来,留下了不少的法律漏洞。),尽管有这些问题,国务院还是下定决心,废止投倒条例及其施行细则。7现实问题产生了。上位法投倒条例及其施行细则废止,下位法。:依据335、336号答复的违法所得计算方式是否也无效。但对于总局的335、336号答复,从性质上讲,它不属于下位法的范畴,应当属于是对相关法条中一般法律概念的理解问题,是带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说335、336号答复当然废止,似乎也没有依据。问题产生了,总要有解决之道。面对现实,我想对于当前工商部门违法所得计算,个人有两点看法:1、有特别规定的,照旧执行。例商标、广告
14、违法行为的违法乱纪所得计算,总局另外有答复,暂时不涉及到335、336号答复。2、参照335、336号答复,对于确实有证据证明的合法、合理经营支出,在计算违法所得时应当扣除。这里基于两点考虑:1)原来的总局1989年答复的原意:原来是要对经济违法案件严厉处罚,当时是有一个治理整顿的大环境的,但时过境迁,是否要这样严厉处罚,各方面都有不同的看法;2)结合各方面大要案讨论的实际。对于一些案件中经营者的实际支出,应当可以考虑从违法所得计算中扣除。综合这两点,我认为,对于a、确实有证据证明的b、合法的c、合理的d、经营性支出,在计算违法所得时应当可以考虑扣除。从总体上看,这样一种计算方式,要比按335
15、、336号答复计算的违法所得要少得多,但这又不简单地等于企业获利这一概念,要比企业获利高一些.另外,从实践中看,执法办案部门也可采用一种方法来计算违法所得:请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一般这种做法是针对大要案件,也是为实8践所认可的.但对罚没数额较小的案件一般不适用,毕竟还要考虑一个行政成本的问题。2、虚假出资、虚报注册资本、抽逃出资、提供虚假材料取得公司登记四类案件的定性区别我这里想讲一下虚假出资、虚报注册资本抽逃出资、提供虚假材料取得公司登记四者的定性区别,因为一是这几者确实在规定上存在一定近似,公司法与刑法规定也不相同,同时,通过近几年的执法检查,发现这几类案件在定性上确实存在一定的混淆,所以对
16、这几类案件的定性区别,也想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先看一下相关法规的规定:比较多,有四组可以参考1)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2)刑法有关虚报注册资本罪、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的相关规定;3)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适用公司法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2021年6月3日)第49条“股东在公司成立前未实际足额出资或将其缴纳的出资款抽回的,应认定为虚假出资;股东在公司成立后抽回的,应认定为抽逃出资,但根据出资款的来源、抽逃的时间等足以证明其有虚假出资意图的视为虚假出资”;4、国家工商局的四个相关答复:1)关于对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的外商投资企业中方股东能否由县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处罚问题的答复(工商外企字2
17、021第71号);2)关于虚假出资认定问题的答复(工商企字2021第97号);3)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股东借款是否属于抽逃出资行为9问题的答复(工商企字2021第180号);4)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山东省大同宏业投资有限公司是否构成抽逃出资行为问题的答复。分析这四组法规,我的看法是:1)公司法、公司条例以及刑法有关虚报注册资本罪、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的相关规定,仅仅是讲对这几类违法行为要处罚、要追究刑事责任,但没有明确的概念;2)总局的答复,在能否处罚这几类违法行为的问题上,也不十分明确,或可操作性不强。在这个问题上,我比较倾向于江苏省人民法院/省高院2021年的解释:股东在公司成立前
18、未实际足额出资或将其缴纳的出资款抽回的,应认定为虚假出资;股东在公司成立后抽回的,应认定为抽逃出资,但根据出资款的来源、抽逃的时间等足以证明其有虚假出资意图的视为虚假出资。从省高院的这个解释来看,一是他确实解决了问题,将违法行为的主观故意与客观行为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达到了主客观的统一,这是认可这个解释的基础;二是对执法机关来说,比较便于操作掌握,三是在具体实践中复议诉讼我看在江苏地区这个解释还是具有权威性的。所以,我认为江苏省人民法院/省高院2021年的这个解释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是十分可取的。当然,江苏省人民法院/省高院2021年的这个解释主要是解决了虚假出资、虚报注册资本与抽逃出资的区别(虚
19、报注册资本与抽逃出资的区别可以参照适用),但对于虚假出资、虚报注册资本这两类行为,未作规定,我们经过组织法制科长讨论,认为虚假出资主要是指10向于单独地个人行为,虚报注册资本主要是指向于共同的公司行为,或者可以说是股东之间的合谋行为,也就是说,没有证据证明公司所有股东都参与违法出资的,一般应当定为虚假出资,而对于有证据证明公司所有股东都参与违法出资的,一般应当定为虚报注册资本。例如实践中我们曾经核审一个案件,我们发现一是两个股东都知道公司的增资行为,也委托了一个代理人去办理相关变更登记事宜,而几百万元增资是统一由公司负责对外借的,变更登记完成后也是统一从公司的账户中归还给了出借方,对于这个案件
20、,我们核审后,认为还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虚报注册资本案件。在“提供虚假材料骗取公司、”这一类案件与其他三类案件的定性区别上,我想主要还是突出“虚假材料”这四个字,对于虚假出资、虚报注册资本、抽逃出资这三类案件,在会计事务所验资和资金打入银行账户这个环节中,不管这些资金来源合与否,毕竟相关文书是有权部门出具的,相关资金也是按要求到帐的,换句话说,可能这个资金在实际的所有权方面没有发生转移,但在形式上看是真实的。对于“提供虚假材料取得公司登记”这一类案件,我想举一个例子说明问题:某局接会计事务所举报:讲有人假冒他们事务所名义出具验资报告一查,发现事情是这样的。有个验资公司,刚开始也就是从事公司登记资询
21、、垫资等业务,经过一段时间,业务也熟了,人员也熟了,就开始从事起一条龙造假服务,私下刻了章,从验资报告,到银行进账单,全部在自己公司内完成,自己公司的资金不需要动一动,轻轻松松就完成了垫资业务,按照点数,收取一笔可观的垫资费。结果人11家一封举报信,最终东窗事发。另外,从执法的实践看,我发现当前对于公司登记过程中四类违法行为的处罚来看,绝大多数都是虚假出资、虚报注册资本案件,而抽逃出资案件和提供虚假材料骗取公司登记这两类案件相对要少得多。当然,这纯属个人观点,也没有经过非常仔细的统计分析,完全是个人的感觉。3、企业注销后的处罚问题企业(公司、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及个体户)的违法行为在行政处罚
22、法规定的两年时效内,行政机关在案件调查过程中,却发现企业已经注销(主体资格消亡)了,行政执法机关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在民事上能找到答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9条规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登记而未登记即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名义进行民事活动,或者他人冒用法人、其他组织名义进行民事活动,或者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终止后仍以其名义进行民事活动的,以直接责任人为当事人。但是在行政处罚上,如果企业已经因为种种原因而注销,是否可以对直接责任人追究其行政责任,实践中也有分岐。一种观点认为。虽然企业已经注销,主体资格已消灭,但注销仅仅表示企业的民事责任归于消来,但该企业违法
23、行为的直接责任人,其应当承担的企业存续期间的行政责任,并不当然归于消灭,在两年追责时效内,是可以追究相关责任人行政责任的。同时,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经济违法违章企业终止后的行政处罚办法也明确规定了企业终止后的行政处罚权限、方式、幅度等事项,虽为规章,但12首先对工商部门而言应当执行,其次,对其他行政执法单位的类似执法也有一定的参照意义。另一种观点认为。行政处罚的目的是“纠正违法行为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行政处罚法第五条规定),行政处罚应当有明确的被处罚主体,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追责时效在原违法主体未失去主体资格的情形下才适用,如果被处罚主体已经消失,则不宜再实施行政处罚。这个问题
24、,我们提交给了两级法院与行政机关联席会议讨论。最后,联席会议认为:已注销的企业及其他经营组织,不能再给予行政处罚。不仅对工商部门是这样的,同样也适用于其他的行政执法机关。个人观点,对于某些企业或者其他经营者一年一注销这一行为,正常的、信用健全的社会,这样的信用污点是很难接受的,但在现阶段,我们国家有些经营者不以为耻,反而利用这一点钻法律空子,在深层次上考虑是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导致的结果。4、相关法律法规修订后,对于违法行为发生在新法施行以前的,行政机关如何适用法律。首先看一下国家工商总局在此问题上的一个答复。“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有关问题的通知”(工商标字2021第374号)指出“商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商行政 执法 讲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