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办法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办法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办法课件.ppt(7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办法第1页,此课件共71页哦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横峰县人民医院药剂科横峰县人民医院药剂科 李禄前李禄前 2015.10.202015.10.20第2页,此课件共71页哦主主 要要 内内 容容 一、一、前言前言 二、二、抗菌药物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抗菌药物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 三、三、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四四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五、五、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六、六、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3页,此课件共71页哦一 前言 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药物,自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药物,
2、自1942年青霉年青霉素应用于临床以来先后有近素应用于临床以来先后有近20类、上百种抗菌药物应用于临床,类、上百种抗菌药物应用于临床,为人类健康做出了极大贡献。同时随着细菌敏感性变迁,变异,为人类健康做出了极大贡献。同时随着细菌敏感性变迁,变异,临床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等原因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流行,临床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等原因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流行,变异出超级细菌,对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和控制院内感染造成变异出超级细菌,对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和控制院内感染造成巨大挑战。巨大挑战。为此为此WHO把细菌耐药列为威胁人类安全的严重把细菌耐药列为威胁人类安全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3、2011年就提出年就提出“抵制耐药性,抵制耐药性,如果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如果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的主题的主题口号口号第4页,此课件共71页哦 在在20042004年我国卫生部下发了年我国卫生部下发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来规范临床用药行为,来规范临床用药行为,20092009年卫生部又编写了年卫生部又编写了抗菌药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物临床合理应用星火计划培训教材,进一步规范临床抗星火计划培训教材,进一步规范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并于菌药物的使用。并于20112011年起用三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年起用三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抗菌药物合理应用集中专
4、项整治活动,使我国抗菌药物不合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集中专项整治活动,使我国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得到一定遏制。应用得到一定遏制。20122012年年8 8月月1 1日卫生部颁布施行日卫生部颁布施行抗菌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把部门条例上升为一部国家法,把部门条例上升为一部国家法律。对各级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采购品种、使用权限律。对各级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采购品种、使用权限以及整个使用过程纳入监管。为此国家卫计委又以以及整个使用过程纳入监管。为此国家卫计委又以201543201543号文件下发了号文件下发了20152015版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进一步规
5、范临床合理用药。,进一步规范临床合理用药。第5页,此课件共71页哦 1 定义:指对病原菌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定义:指对病原菌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性感染疾病的一类药物。细菌性感染疾病的一类药物。2 抗菌药物药效学概念抗菌药物药效学概念:指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参数以数学形指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参数以数学形式对药物浓度在体内的变化规律所做的描述,其反应了量式对药物浓度在体内的变化规律所做的描述,其反应了量-时时-效的关系,对制订和调整合理用药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效的关系,对制订和调整合理用药方案提供理论依据。二 抗菌药物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第6页,此课件共71页哦 3 3 常用术
6、语:常用术语:最低抑菌浓度(最低抑菌浓度(MICMIC)和最低杀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MBCMBC):指抑制(或杀灭)细指抑制(或杀灭)细菌的最低药物浓度,是评价抗菌药物的重要指标,可分为抑菌剂和菌的最低药物浓度,是评价抗菌药物的重要指标,可分为抑菌剂和杀菌剂两种。杀菌剂两种。抗菌药后效应抗菌药后效应(PAE):(PAE):指细菌与抗菌药短暂接触指细菌与抗菌药短暂接触,撤除药物后撤除药物后,细菌细菌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防耐药变异浓度防耐药变异浓度(MPC)(MPC)和耐药突变选择窗理论和耐药突变选择窗理论(MSW):(MSW):MPC MPC是指耐药突变菌株
7、选择性富集扩增所需的最低药物浓度是指耐药突变菌株选择性富集扩增所需的最低药物浓度;MSW;MSW是指是指介于介于MICMIC与与MPCMPC之间的浓度范围。之间的浓度范围。传统药效学理论认为药物浓度低于传统药效学理论认为药物浓度低于MICMIC给药时给药时,耐药突变菌株易产生而耐耐药突变菌株易产生而耐药药,MSW,MSW理论认为当药物浓度高于理论认为当药物浓度高于MICMIC但低于但低于MPCMPC时耐药突变菌株易产生而耐时耐药突变菌株易产生而耐药。药。第7页,此课件共71页哦 4 4 浓度依赖型抗菌药和时间依赖性抗菌药:浓度依赖型抗菌药和时间依赖性抗菌药:浓度依赖型抗菌药是指对细菌的作用强度
8、取决于血药峰浓度浓度依赖型抗菌药是指对细菌的作用强度取决于血药峰浓度而与作用时间关系不密切抗菌药物,浓度越高,抗菌效力越强。而与作用时间关系不密切抗菌药物,浓度越高,抗菌效力越强。但不应突破最低毒性量,包括氨基糖苷类、糖肽类、氟喹诺酮但不应突破最低毒性量,包括氨基糖苷类、糖肽类、氟喹诺酮类、酮内酯类等。类、酮内酯类等。时间依赖型抗菌药指抗菌作用强度与同细菌接触时间密切时间依赖型抗菌药指抗菌作用强度与同细菌接触时间密切相关,与血药峰浓度关系较小的抗菌药,再加大剂量也不能相关,与血药峰浓度关系较小的抗菌药,再加大剂量也不能增强其抗菌效应。主要有增强其抗菌效应。主要有-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内
9、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等。素类等。第8页,此课件共71页哦三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主要通过干扰细菌的生化代谢过程、主要通过干扰细菌的生化代谢过程、影响其结构和功能,使其失去生长影响其结构和功能,使其失去生长繁殖能力而达到抑制或杀灭病原菌繁殖能力而达到抑制或杀灭病原菌的作用。的作用。主要有四条途径:主要有四条途径:第9页,此课件共71页哦1 抑制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胞壁缺损,水分内渗,细胞膨抑制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胞壁缺损,水分内渗,细胞膨胀、破裂死亡。胀、破裂死亡。2 增加细胞浆膜通透性使细胞内物质外漏而死亡。增加细胞浆膜通透性使细胞内物质外漏而死亡。3抑制细菌核酸合成:如氟喹诺酮类药
10、物抑制抑制细菌核酸合成:如氟喹诺酮类药物抑制DNA回旋酶影响回旋酶影响mRNA转录;磺胺类竞争性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致使转录;磺胺类竞争性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致使四氢叶酸缺乏,干扰核酸合成。四氢叶酸缺乏,干扰核酸合成。4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抗菌药物可特异性结合细菌核糖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抗菌药物可特异性结合细菌核糖体体30s和和50s亚基,阻止蛋白质肽链形成和延长,终止蛋白亚基,阻止蛋白质肽链形成和延长,终止蛋白质的合成。如果联合使用作用靶点相同的抗菌药就会发生质的合成。如果联合使用作用靶点相同的抗菌药就会发生拮抗作用拮抗作用。第10页,此课件共71页哦 四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分为分为固
11、有耐药性固有耐药性 和和获得性耐药性获得性耐药性针对耐药性应采取的对策针对耐药性应采取的对策1 严格掌握抗菌药物适应症严格掌握抗菌药物适应症,加强微生物标本检验加强微生物标本检验;2 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坚持能用窄普就不用广谱,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坚持能用窄普就不用广谱,能用一种就不联用的原则;能用一种就不联用的原则;3 以回复突变为理论依据,循环使用抗菌药物以回复突变为理论依据,循环使用抗菌药物;4 有联合用药指征的应采取必要的个体化给药方案。有联合用药指征的应采取必要的个体化给药方案。第11页,此课件共71页哦 5 尽量避免将抗感染药物畜用或动物生长用;尽量避免将抗感染药物畜用或动物生长用
12、;6 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及时公布耐药信息;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及时公布耐药信息;7 加强医药市场管理,打击假劣药品;加强医药市场管理,打击假劣药品;8 加强消毒隔离制度,防止耐药菌的交叉感染;加强消毒隔离制度,防止耐药菌的交叉感染;9 加强医疗机构人员培训,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加强医疗机构人员培训,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 菌药物,提高医务人员对细菌耐药性及严重性的菌药物,提高医务人员对细菌耐药性及严重性的 认识。认识。10 尽力减小社会因素对医务人员的影响。尽力减小社会因素对医务人员的影响。第12页,此课件共71页哦 五五 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一依据:以一依据:以20152
13、015的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和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指南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指南为标准指南为标准指南及规范性文件,积极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掌握抗菌药物的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分及规范性文件,积极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掌握抗菌药物的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分为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原则和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原则,后者又分非手术和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为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原则和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原则,后者又分非手术和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二二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原则: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原则: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
14、物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其它原因发热或病毒性感染者均无使用抗菌药指征其它原因发热或病毒性感染者均无使用抗菌药指征;按抗菌谱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药品(药效学和药动学原理)按抗菌谱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药品(药效学和药动学原理);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综合病情、病原菌种类及药动学特点,制订抗菌药治疗个体化方案综合病情、病原菌种类及药动学特点,制订抗菌药治疗个体化方案,包括选用品种、包括选用品种、剂量、给药途径、间隔次数、疗程及联合用药等;剂量、给药途径、间隔次数、疗程及联合用药等;在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前,可
15、行抗菌药物经验治疗。在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前,可行抗菌药物经验治疗。三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感染是最常见的手术后并发症三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感染是最常见的手术后并发症,正确地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有助正确地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有助于减少手术部位感染于减少手术部位感染.在临床工作中在临床工作中,不合理或不规范用药现象相当普遍不合理或不规范用药现象相当普遍,抗菌药滥用情况严重抗菌药滥用情况严重,手术后手术后继续使用抗菌药物继续使用抗菌药物3 35 5天甚至更长时间天甚至更长时间,仍然是许多医院外科用药常规仍然是许多医院外科用药常规,成为外科领域不合理用药最突成为外科领域不合理用药最突出的
16、问题之一。出的问题之一。第13页,此课件共71页哦四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目的四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目的:主要预防手术部位感染(主要预防手术部位感染(SSISSI),它比),它比“伤口感染伤口感染”要宽,又比要宽,又比“手术后感染手术后感染”要窄而且具体,其不包括发生在手术后不同时期、但与手术操作没有直接关系的感染。要窄而且具体,其不包括发生在手术后不同时期、但与手术操作没有直接关系的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的细菌学手术部位感染的细菌学:最常见的病原菌是葡萄球菌最常见的病原菌是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球菌),),其次是肠杆菌科细菌其次是肠杆菌科细菌(大肠埃
17、希菌、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等大肠埃希菌、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等)。SSISSI的病原菌可以是内源性或外的病原菌可以是内源性或外源性的,大多是内源性的就是来自病人本身的皮肤、黏膜及空腔脏器的细菌。皮肤携带的多数为革兰源性的,大多是内源性的就是来自病人本身的皮肤、黏膜及空腔脏器的细菌。皮肤携带的多数为革兰氏阳性菌,但会阴部及腹股沟区皮肤常被粪便污染而带革兰氏阴性杆菌及厌氧菌,在胆道、胃肠道、氏阳性菌,但会阴部及腹股沟区皮肤常被粪便污染而带革兰氏阴性杆菌及厌氧菌,在胆道、胃肠道、泌尿道、女性生殖道,典型的致病菌是革兰氏阴性肠道杆菌,在结肠和阴道还有厌氧菌(主要是脆弱泌尿道、女性生殖道,典型的致病菌是
18、革兰氏阴性肠道杆菌,在结肠和阴道还有厌氧菌(主要是脆弱拟杆菌)。总之,手术切口感染大多由葡萄球菌引起,但院内感染除外。拟杆菌)。总之,手术切口感染大多由葡萄球菌引起,但院内感染除外。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抗菌药物对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抗菌药物对SSI的预防作用无可置疑的预防作用无可置疑,但并非所有手术都需要但并非所有手术都需要,一一般的般的类切口手术类切口手术大多无需使用抗菌药物大多无需使用抗菌药物,其主要适用于其主要适用于类类及部分污染较轻的及部分污染较轻的类切口手术类切口手术,严重污严重污染的染的类切口手术及类切口手术及类切口手术以及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类切口手术以及术前已存
19、在细菌性感染,应根据需要在手术前后应用抗应根据需要在手术前后应用抗菌药物菌药物,不属于预防用药范畴。另外患者有明显感染高危因素时亦应预防用抗菌药。不属于预防用药范畴。另外患者有明显感染高危因素时亦应预防用抗菌药。故我们的医师应对下述问题有一个清晰地认识:故我们的医师应对下述问题有一个清晰地认识: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目的?物预防使用目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怎样预防性应怎样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给药途径)?用抗菌药物(给药途径)?什么时候开始用药(用药时机)?什么时候开始用药(用药时机)?抗抗菌药物要用多长时间(疗程)?菌药物要用多长时
20、间(疗程)?第14页,此课件共71页哦 抗菌药物的选择:应考虑的因素抗菌药物的选择:应考虑的因素该手术常见的病原菌该手术常见的病原菌抗菌谱针对性强抗菌谱针对性强药代动力学特点优药代动力学特点优不不良反应轻良反应轻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安全、方便、经济。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安全、方便、经济。临床上一律使用杀菌剂而不用抑菌剂,一般公认临床上一律使用杀菌剂而不用抑菌剂,一般公认-内酰胺类药物,尤其是一、二代头孢内酰胺类药物,尤其是一、二代头孢菌素类最适合预防用药。菌素类最适合预防用药。在心血管、头颈部、胸腹壁、四肢软组织和骨科手术,主要病原菌为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在心血管、头颈部、胸腹壁、四肢软
21、组织和骨科手术,主要病原菌为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等,首选一代头孢,进入腹腔、盆腔脏器手术,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则用二代头孢菌、链球菌等,首选一代头孢,进入腹腔、盆腔脏器手术,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则用二代头孢如头孢呋辛或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复杂、创伤性大、感染风险高的大手术可用如头孢呋辛或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复杂、创伤性大、感染风险高的大手术可用3代头孢,代头孢,下消化道、涉及阴道的妇科手术等应同时覆盖厌氧菌。对头孢过敏时,可用克林霉素、氨曲南,下消化道、涉及阴道的妇科手术等应同时覆盖厌氧菌。对头孢过敏时,可用克林霉素、氨曲南,器官移植患者用器官移植患者用
22、4代头孢、头孢加酶抑剂,甚至碳青霉烯类,在证明代头孢、头孢加酶抑剂,甚至碳青霉烯类,在证明MRSA感染时才用万古霉素,结感染时才用万古霉素,结直肠手术除术中用药外,术前一日可分次口服不吸收或少吸收的肠道抗菌药(庆大霉素、红霉素),直肠手术除术中用药外,术前一日可分次口服不吸收或少吸收的肠道抗菌药(庆大霉素、红霉素),并清洁肠道。过去常规术前连续用药并清洁肠道。过去常规术前连续用药3天的做法已证明不需要。天的做法已证明不需要。预防用药方法:预防用药方法:内酰胺类药物在术前内酰胺类药物在术前30分钟(麻醉诱导时)至分钟(麻醉诱导时)至2小时内静脉给药,妇产科小时内静脉给药,妇产科剖宫产手术应在断脐
23、后给药,地点在手术室而不在病房,剖宫产手术应在断脐后给药,地点在手术室而不在病房,应较高浓度静脉给药应较高浓度静脉给药,有效有效血药浓度能覆盖手术全过程,手术超过血药浓度能覆盖手术全过程,手术超过3h或超过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或超过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2倍以上或失血超过倍以上或失血超过1500ml时,时,应追加一个剂量抗菌药。但头孢曲松除外。应追加一个剂量抗菌药。但头孢曲松除外。预防用药疗程:清洁手术及预防用药疗程:清洁手术及类手术应在类手术应在24h内停止使用抗菌药物,心脏手术及内停止使用抗菌药物,心脏手术及类手术视情类手术视情况可延长至况可延长至48h;患者有明显感染高危因素或术前已发生细菌污
24、染时,可再用一次或数次到;患者有明显感染高危因素或术前已发生细菌污染时,可再用一次或数次到24h,特殊情,特殊情况可延长到况可延长到48h,过度延长疗程并不能提高预防效果,反而会增加耐药菌感染机会。过度延长疗程并不能提高预防效果,反而会增加耐药菌感染机会。第15页,此课件共71页哦六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依据依据-卫生部卫生部20122012年年2 2月月1313日通过,于日通过,于8 8月月1 1日施行日施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011201320112013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办法办法规定医疗机构应成立抗
25、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委员会或小组,医疗机构法人规定医疗机构应成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委员会或小组,医疗机构法人代表为第一责任人代表为第一责任人,应与临床各科签订院科二级责任状。应与临床各科签订院科二级责任状。WHOWHO有关标准:综合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应低于有关标准:综合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应低于60%60%。门诊抗菌药物处方。门诊抗菌药物处方20%20%,急诊处方急诊处方40%40%,使用强度,使用强度40DDDs40DDDs我国抗菌药物使用现状:使用率我国抗菌药物使用现状:使用率76%76%,外科围手术期使用率高达,外科围手术期使用率高达97100%9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抗菌 药物 分级 管理办法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