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的分类与合理应用 (2)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菌药物的分类与合理应用 (2)课件.ppt(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抗菌药物的分类与合理应用第1页,此课件共49页哦抗细菌药物的分类及作用特点抗细菌药物的分类及作用特点按生物活性分类按生物活性分类1、抗革兰氏阳性球菌抗生素2、抗革兰氏阴性杆菌抗生素3、广谱抗生素4、抗结核分支杆菌抗生素5、抗厌氧菌抗生素6、内酰胺酶抑制剂等第2页,此课件共49页哦抗细菌药物的分类及作用特点抗细菌药物的分类及作用特点按化学结构分类按化学结构分类1、内酰胺类抗生素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头霉素类、单环内酰胺类和非典型内酰胺类抗生素等。2、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3、喹诺酮类喹诺酮类4、大环内酯类大环内酯类5、肽类抗生素肽类抗生素6、四环素类林可霉素类7、磺胺类/硝基呋喃类
2、8、抗结核分支杆菌类第3页,此课件共49页哦PK/PD原则原则根据杀菌活性对抗菌药物进行分类根据杀菌活性对抗菌药物进行分类第一大类:第一大类:时间依赖型时间依赖型在药物浓度超过在药物浓度超过MIC4-5倍以上时杀菌活力不再倍以上时杀菌活力不再增加增加此类代表药物:此类代表药物:内酰胺类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克、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和万古霉素林霉素和万古霉素第二大类:第二大类:浓度依赖型浓度依赖型药物的杀菌活力在很大范围内随药物浓度的增药物的杀菌活力在很大范围内随药物浓度的增高而增加高而增加此类代表药物:氨基苷类、氟喹诺酮类和甲硝此类代表药物:氨基苷类、氟喹诺酮类和甲硝唑等唑等第4页,此课件共4
3、9页哦PK/PD参数的意义参数的意义根据根据PK/PD原理制订的给药方案可以达到原理制订的给药方案可以达到更高的疗效和清除病原菌的作用,并可能更高的疗效和清除病原菌的作用,并可能防止疗程中细菌产生耐药性防止疗程中细菌产生耐药性与时间依赖型药物杀菌活力有关的与时间依赖型药物杀菌活力有关的PK/PD参数参数是是TMIC,即血药浓度达到或超过,即血药浓度达到或超过MIC持续的持续的时间占时间占2次给药间期的百分比次给药间期的百分比与浓度依赖型药物杀菌活力有关的主要参数是与浓度依赖型药物杀菌活力有关的主要参数是AUC24/MIC或或Cmax/MIC第5页,此课件共49页哦一些抗菌药物的药效学特点一些抗
4、菌药物的药效学特点抗菌药抗菌药 类型类型 持续杀菌持续杀菌杀菌活力参数杀菌活力参数内酰胺类时间依赖型轻度中度TMIC克林霉素时间依赖型轻度中度TMIC红霉素 时间依赖型轻度中度TMICTMP-SMZ时间依赖型轻度中度TMIC噁唑烷酮类时间依赖型轻度中度TMIC氟喹诺酮类浓度依赖型长效AUC24/MIC,Cmax/MIC氨基糖苷类浓度依赖型长效AUC24/MIC,Cmax/MIC甲硝唑 浓度依赖型长效AUC24/MIC,Cmax/MIC阿奇霉素时间依赖型长效AUC24/MIC链阳性菌素时间依赖型长效AUC24/MIC四环素类时间依赖型长效AUC24/MIC万古霉素时间依赖型长效AUC24/MIC
5、第6页,此课件共49页哦青霉素类的特点青霉素类的特点1、繁殖期杀菌剂繁殖期杀菌剂2、作用机制: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 成,人的细胞无细胞壁,对人类的毒副反应小。3、易易引引起起变变态态反反应应,甚至可发生致死性的过敏性休克。4、易被内酰胺酶所水解、灭活。第7页,此课件共49页哦青霉素类的合理应用青霉素类的合理应用1、对静止期细菌几无抑制作用,一般不宜不宜与抑菌剂合用与抑菌剂合用2 2、用药前应常规做皮试用药前应常规做皮试 3 3、浓度依赖性杀菌剂浓度依赖性杀菌剂,其杀菌作用与组织中药物浓度有关,必要时可适当地增加用药剂量和或给药次数第8页,此课件共49页哦头孢菌素类的特点及合理应用头孢菌素类的特点
6、及合理应用1、头孢菌素类为杀菌剂杀菌剂 2、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3、按其发明年代的先后和抗菌性能的不同而分为一、二、三、分为一、二、三、四代四代4、头孢菌素对内酰胺酶稳定性比青霉素类高,抗菌谱比青霉素类广,作用也比青霉素类强 第9页,此课件共49页哦第一代头孢菌素的特点第一代头孢菌素的特点1、对对G G+菌菌抗抗菌菌作作用用优优于于第第二二代代与与第第三三代代头头孢菌素。孢菌素。2 2、抗阴性杆菌作用较弱。抗阴性杆菌作用较弱。3、对绿脓杆菌与厌氧菌无效。4、某些一代品种有不同程度的肾毒性不同程度的肾毒性。第10页,此课件共49页哦第二代头孢菌素的特点第二代头孢菌素的特点1、第二
7、代头孢菌素的抗菌谱抗菌谱较第一代有所扩大扩大,抗阴性杆菌活性加强抗阴性杆菌活性加强2、对G G+菌菌稍逊于第一代头孢菌素,而比三代头孢菌素强3、对厌氧菌有一定作用5、对绿脓杆菌无效6、肾毒性比一代头孢菌素低肾毒性比一代头孢菌素低第11页,此课件共49页哦三代头孢菌素特点三代头孢菌素特点1、广广谱谱抗抗菌菌谱谱,有有强强大大抗抗阴阴性性杆杆菌菌作作用用,明显超过一代与二代头菌素明显超过一代与二代头菌素2、对革革兰兰氏氏阳阳性性球球菌菌作作用用不不如如一一代代和和某某些些二代头孢菌素二代头孢菌素4、对绿脓杆菌与厌氧菌有不同程度抗菌作用5、体内分布较广,组织通透性较好第12页,此课件共49页哦第四代
8、头孢菌素第四代头孢菌素抗抗菌菌谱谱比比第第三三代代头头孢孢菌菌素素更更广广,对对G G+菌菌的的杀菌活性明显地强于第三代头孢菌素杀菌活性明显地强于第三代头孢菌素2、对内酰胺酶比第三代头孢菌素更稳定3、对 厌 氧 菌 和 耐 甲 氧 西 林 的 金 葡 菌(MRSA)的作用仍不理想第13页,此课件共49页哦一四代头孢抗菌活性比较一四代头孢抗菌活性比较头孢分类 抗菌活性 对G菌 对G 菌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第14页,此课件共49页哦一四代头孢酶稳定性的比较一四代头孢酶稳定性的比较头孢分类 对内酰胺酶的稳定性 金葡菌 G 杆菌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第15页,此课件共49页哦
9、头孢菌素类的不良反应1、变态反应2、胃肠道反应,二重感染,VitB族和K族缺乏3、肝毒性:使ALT、ALP、BIL升高,较轻,停药后多数可恢复正常4、肾毒性:偶见蛋白尿和BUN、Cr升高;5、凝血功能障碍6、造血系统毒性7、“醉酒样”反应第16页,此课件共49页哦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注意事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注意事项1、防止过敏反应:与与青青霉霉素素类类药药物物有有交交叉叉过过敏敏现现象象(10左右),对头菌素过敏者中90对青霉素过敏;对青霉素过敏者中510对头孢菌素过敏。因此,用药前应作皮试,对青霉素过敏者应慎用2、可能引起二二重重感感染染,用药期间出现腹泻,考虑伪膜性肠炎之可能,须及时停药,并给
10、予相应的治疗。3、注射溶液要现配现用,不能与NaHCO3等碱性液体混装在一个容器内第17页,此课件共49页哦单环类单环类内酰胺抗生素内酰胺抗生素氨曲南(君刻单)氨曲南(君刻单)抗菌谱狭窄,仅对大多数需氧革兰阴性菌有很强的抗菌抗菌谱狭窄,仅对大多数需氧革兰阴性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活性,对于病原菌未明的严重感染,不能排除革兰阳性菌或厌氧菌混合感染时,联合应用,不宜单独用作肺炎的经验疗法不良反应少而轻微,无出血反应、无神经系统反应,也无肾脏毒性,本品与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药物无交叉过敏反应,二重感染发生率明显地低于第二四代头孢菌素二重感染发生率明显地低于第二四代头孢菌素第18页,此课件共49页哦碳青霉
11、烯类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伊米配能/西司他丁钠,泰能泰能)抗菌谱极广,抗菌活性极强,对绝大多数酶都稳定抗菌谱极广,抗菌活性极强,对绝大多数酶都稳定主要适用于医院内获得性重度耐药菌感染,尤其是免疫缺陷患者或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者与青霉素和头孢菌素之间有一定的交叉过敏反应,对内酰胺类药物过敏者慎用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肾功能不全或伴有其他可诱发癫痫因素的患者慎用.肾功能减退,应调整剂量第19页,此课件共49页哦内酰胺酶抑制剂内酰胺酶抑制剂许多致病菌对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耐药,许多致病菌对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耐药,主要是细菌产生的主要是细菌产生的-内酰胺酶使上述抗生内酰胺酶使上述抗生素
12、水解失活素水解失活。目前已有克拉维酸、舒巴坦等酶抑制剂与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哌酮、替卡西林等制成合剂,可保护-内酰胺类抗生素免受酶的攻击而使原来的耐药菌转呈敏感内酰胺酶抑制剂,治疗各种由产酶细菌引起的感染。第20页,此课件共49页哦喹诺酮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1、化学合成抗菌药2、抑制细菌的DNA旋转酶,使DNA不能控制m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属于杀菌剂属于杀菌剂。3 3、分三代 第一代:抗菌谱窄,口服吸收差,副作用多 第二代:抗菌谱扩大,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用于肠道和泌尿道感染的治疗。第三代:抗菌谱广,体内分布广泛,组织浓度第三代:抗菌谱广,体内分布广泛,组织浓度 高;高;消除半减期长;每日
13、仅需给药12次,使用方便,尤其对革兰阴性杆菌抗菌活性强,尤其对革兰阴性杆菌抗菌活性强,对结核杆菌具有一定抗菌作用,可作为二线抗结核药物。第21页,此课件共49页哦喹诺酮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不宜用于孕妇、哺乳期妇女不宜用于孕妇、哺乳期妇女 、儿童、儿童(18岁以下)不不宜宜应应用用于既往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尤其是有癫痫史有癫痫史的患者避免与茶碱类茶碱类、咖啡因和口服抗凝药(法华令)等药物同时应用不宜与阿的平和H2受体阻滞剂合用 不宜与制酸剂同时应用,不宜与含镁和铝盐的抗酸剂和非皮质激素类抗炎剂合用第22页,此课件共49页哦喹诺酮类的不良反应喹诺酮类的不良反应胃肠道不良反应中枢神经反应:头痛、兴
14、奋、抽搐、诱发癫痫变态反应光敏反应影响软骨发育一过性WBC减少,ALT、BUN、Cr升高等第23页,此课件共49页哦大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环内酯类抗生素1、作用机理:作用于细菌细胞核糖体50S亚单位,阻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2、快效抑菌剂,抗菌谱窄快效抑菌剂,抗菌谱窄,但比青霉素略广,主要主要为为G G+菌,对菌,对G G-菌作用较差,菌作用较差,易形成耐药性3、治疗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是治疗军团菌感染的首选药物4、不良反应:(1)肝毒性肝毒性主要表现为胆汁淤积、肝酶升高等,一般停药后可恢复。(2)局部刺激局部刺激不宜肌内注射,静脉滴注可引起静脉炎,故滴注液宜稀(01),滴入速度不宜过快。(3)胃肠道
15、反应(4)可抑制茶碱的代谢。联合应用,可致茶碱中毒,甚至死亡第24页,此课件共49页哦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抗菌机理:主要为通过阻止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阻断敏感菌蛋白质的合成抗抗菌菌谱谱主主要要G G-菌菌,对多数需氧G-杆菌和少数耐药的金葡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部分品种对结核分枝杆菌及其它枝杆菌属也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剂剂量量依依赖赖型型抗抗感感染染药药物物,杀菌作用与药物的峰浓度有关,具有首次接触效应和抗生素的后效应,可每日给药1次第25页,此课件共49页哦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变态反应发生率较低:用药前不必常规作皮试(链霉素除外)与与内内酰酰胺胺类类抗抗生生素素联联合合
16、应应用用常常常常获获得得协协同同作作用用: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作用于细菌细胞壁,使氨基糖苷类易于进入细菌体内,与核糖体结合而发挥其抗菌作用耳耳、肾肾毒毒性性较较大大,对对神神经经肌肌肉肉有有阻阻滞滞作作用用,能通过血脑屏障,易透过胎盘,不不宜宜用用于于老年人、婴幼儿和孕妇老年人、婴幼儿和孕妇第26页,此课件共49页哦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强利尿药与强利尿药(如呋塞米等如呋塞米等)联用可加强耳毒性。联用可加强耳毒性。与其他有耳毒性的药物(如红霉素等)联合应用,耳中毒的可能加强。与与头头孢孢菌菌素素类类第第1-2代代联联合合应应用用,可可致致肾肾毒毒性性加加强强。右右旋糖酐可加强本类药物
17、的肾毒性。旋糖酐可加强本类药物的肾毒性。本类药物与碱性药(如碳酸氢钠、氨茶碱等)联合应用,抗菌效能可增强,但同时毒性也相应增强,必须慎重。耐药菌株已有明显增多。第27页,此课件共49页哦肽类抗生素的特点及合理应用肽类抗生素的特点及合理应用糖肽类抗生素被认为是治疗治疗MRSAMRSA感染感染的唯一有肯定疗效的抗感染药物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多属于多肽类抗生素属于杀杀菌菌剂剂,抗抗菌菌谱谱窄窄、抗抗菌菌作作用用强强,临床疗效确切,但肾肾毒毒性性明明显显。因此临床上一般不作为首选药物,只有当敏感菌引起严重感染,特别是对其他药物耐药时才考虑应用第28页,此课件共49页哦肝功能不全抗菌素的应
18、用肝功能不全抗菌素的应用许多抗生素主要在肝脏内进行代谢,肝病时药物的体内代谢过程受到影响,而抗生素本身可引起各种肝损害第29页,此课件共49页哦肝功能不全抗菌素的应用肝功能不全抗菌素的应用根据药物代谢途径将抗感染药物分为3类:1、主主要要由由肝肝脏脏清清除除的的抗抗感感染染药药物物:如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酯化物、氨苄西林酯化物、异烟肼、两性霉素B、四环素类、磺胺药、酮康唑、米康唑等。这类肝功能减退时药物清除或代谢产物形成减少,导致毒性反应发生,肝病时宜避免应用。第30页,此课件共49页哦肝功能不全抗菌素的应用肝功能不全抗菌素的应用2、经经肝肝、肾肾两两种种途途径径清清除除的的抗抗感感染染药药
19、物物:如脲基青霉素类中的美洛西林、阿洛西林和派拉西林及头孢霉素中的头孢哌酮、头孢三嗪、头孢噻肟。这类肝、肾功能均受损时,血药浓度明显升高,严重肝病时应减量应用3、经经肾肾排排泄泄的的抗抗感感染染药药物物:如氨基糖苷类、大部分青霉素、头孢唑啉、头孢他啶、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等。这类肝功能减退时不需调整剂量第31页,此课件共49页哦肾功不全时抗菌药物的应用肾功不全时抗菌药物的应用首次给药剂量可按常规,不必调整经肾脏排泄的药物,首剂以后的给药方法有3种:给予常规维持剂量,延长给药间隔时间;减少给药剂量,间隔时间如常;上述与方法结合起来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3个变量为年龄、体重和性别。计算公式为Coo
20、kcroft-Gault公式男性:体重(Kg)(140-岁数)72血清肌酐(mg/dl)女性:上述0.85第32页,此课件共49页哦肾功不全时抗菌药物的应用肾功不全时抗菌药物的应用肾功能不全者宜选用主要经肝胆系统排泄、肾功能不全者宜选用主要经肝胆系统排泄、或虽经肾排泄却无明显肾毒性的抗菌药或虽经肾排泄却无明显肾毒性的抗菌药 剂量基本不变剂量基本不变 红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哌拉西林、美洛西林、苯唑西林、林可霉素、头孢三嗪、头孢哌酮、氯霉素、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环丙沙星、甲硝唑、两性霉素B、酮康唑第33页,此课件共49页哦肾功不全时抗菌药物的应用肾功不全时抗菌药物的应用剂量需适当调整剂
21、量需适当调整青霉素、阿洛西林、头孢噻吩、头孢氨苄、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头孢噻肟、头孢孟多、头孢西丁、拉氧头孢、氨曲南、亚胺培南、复方新诺明、氧氟沙星、依诺沙星第34页,此课件共49页哦肾功不全时抗菌药物的应用肾功不全时抗菌药物的应用剂量必需减少或不宜使用剂量必需减少或不宜使用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多粘菌霉素、氟胞嘧啶、四环素类、呋喃妥因第35页,此课件共49页哦老年人抗生素的应用老年人抗生素的应用由于老年人免疫功能减退,人体寄殖细菌增多,因而发生感染的机会增多,感染一旦发生,其发展多较迅速,病情可急剧恶化,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故应尽早、尽早、准确、合理地选用抗生素,及时控制感染一般
22、主准确、合理地选用抗生素,及时控制感染一般主张联合用药张联合用药应尽可能使用杀菌剂,常用内酰胺类用药时间相对延长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者,因肺供血不足,应将抗生素用量稍大一些第36页,此课件共49页哦老年人抗生素的应用老年人抗生素的应用注意肾毒性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均有肾毒性,因老年人肾功能处于临界水平,药物促使其发生尿毒症。老年人使用下列药物时,应应作作相相应应监监测测,经验用药时酌情控制剂量,以免发生毒副反应,如氨苄青霉素、多数头孢菌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甲硝唑、万古霉素、氟胞嘧啶及部分磺胺类药物,避免使用呋喃妥因、萘啶酸、头孢噻啶及四环素类(多西环素除外)。第37页,此课件
23、共49页哦老年人抗生素的应用老年人抗生素的应用注意肝损害注意肝损害老年人由于肝脏酶活力下降,药物在体内积蓄往往比青壮年人多老年人应用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酯化物、氨苄西林酯化物、异烟肼、两性霉素B、四环素类、磺胺类、酮康唑、咪康唑、氟康唑等药物时,均应严密监测肝功能,必要时更换其它不损肝的抗感染药物。第38页,此课件共49页哦老年人抗生素的应用老年人抗生素的应用注意不良反应注意不良反应老年人应用抗感染药物时易产生不良反应,且其临床表现往往不易被发现,如耳聋、神经系统表现等防止二重感染防止二重感染老年人机体免疫功能不全,基础病变多,加上抗感染药物的应用易发生二重感染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注意药物
24、之间的相互作用老年人多同时患有多种疾病,需要同时应用多种药物治疗。认识和避免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第39页,此课件共49页哦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2009.3.23)(2009.3.23)手术名称手术名称1.颅脑手术颅脑手术2.颈部外科(含甲状腺)颈部外科(含甲状腺)3.经口咽部黏膜切口的大手术经口咽部黏膜切口的大手术4.乳腺手术乳腺手术5.周围血管外科周围血管外科6.腹外疝腹外疝抗菌药物选择抗菌药物选择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第一代头孢菌素第一代头孢菌素第一代头孢菌素,可加用甲硝唑第一代头孢菌素,可加用甲硝唑第一代头孢菌素第一代头孢菌素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第一、二
25、代头孢菌素 第一代头孢菌素第一代头孢菌素第40页,此课件共49页哦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7.胃十二指肠胃十二指肠8.阑尾阑尾9.结、直肠结、直肠10.肝胆系统肝胆系统11.胸外科胸外科12.心脏大血管心脏大血管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噻肟;可加甲硝唑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噻肟;可加甲硝唑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可加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可加甲硝唑甲硝唑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舒巴坦坦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
26、孢曲松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第41页,此课件共49页哦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13.泌尿外科泌尿外科14.一般骨科手术一般骨科手术15.应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手术应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手术16.妇科手术妇科手术17.剖宫产剖宫产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第一头孢菌素第一头孢菌素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涉及阴道时可加用甲硝唑肟;涉及阴道时可加用甲硝唑第一头孢菌素(结扎脐带后给药)第一头孢菌素(结扎脐带后给药)第42页,此课件共49页哦细菌感染趋势与抗
27、生素应用细菌感染趋势与抗生素应用病原体种属增加病原体种属增加新病原体:衣原体、军团菌、卡氏肺孢子虫等条件致病菌,特别是非发酵菌群,已成为条件致病菌,特别是非发酵菌群,已成为下呼吸道的重要病原菌下呼吸道的重要病原菌,如铜绿假单孢菌(假单孢菌属)、不动杆菌(不动杆菌属)、粪产碱杆菌(产碱杆菌属)、嗜麦芽窄食单孢菌(黄单孢菌属);脑膜败血黄色杆菌(黄色杆菌属)第43页,此课件共49页哦细菌感染趋势与抗生素应用细菌感染趋势与抗生素应用病原体分布的变迁病原体分布的变迁随着时间的推移,重要致病菌亦在变化,如60年代以G球菌为主,70年代以肠杆菌科为主,80年代条件致病菌上升为主要致病菌,进入90年代G菌又
28、重新成为主要致病菌,其次还有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球孢子菌也占致病菌的一定地位。第44页,此课件共49页哦细菌感染趋势与抗生素应用细菌感染趋势与抗生素应用耐药菌株不断出现耐药菌株不断出现 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ORSA)耐万古霉素金葡菌(V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第45页,此课件共49页哦细菌感染趋势与抗生素应用细菌感染趋势与抗生素应用细菌生物被膜细菌生物被膜(BF)(BF)给治疗带来的困难BF是细菌为适应自然环境而形成的,是一种生存策略和保护机理。它导致难治性感染的机理为:抗菌药物渗透障碍、被吸附、或被膜中细菌分裂迟缓、对药物不敏感。逃避机体的
29、免疫作用,激活中性粒细胞能力下降,阻碍吞噬作用。易反复发作,成为再发根源第46页,此课件共49页哦细菌感染趋势与抗生素应用细菌感染趋势与抗生素应用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ESBLs指质粒介导的能水解甲氧亚氨基内酰胺类噻肟、他啶、氨曲南的内酰胺酶,但能被克拉维酸抑制,目前它呈全球性扩散,而且蔓延很快,迅速遍及全球,其危害性很大,因为:常是院内感染暴发的原因;在菌株间或菌属间传递,携带ESBLs基因的耐药质粒可长时间存在,可再次暴发感染。第47页,此课件共49页哦细菌感染趋势与抗生素应用细菌感染趋势与抗生素应用细菌细菌L L型型L型是因细菌变异而产生的细胞壁缺陷型。往往常规培养不能生长而造成漏诊。不仅在人体内恢复为具有致病力的母菌,其本身目前也认为具有一定的致病性。细胞L型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与母菌不同,且可逃脱机体免疫力的攻击。缺壁菌的细胞膜可增厚,是一种值得注意的耐药类型,成为难治与慢性化的原因。第48页,此课件共49页哦抗生素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正确选药尽早确立病原学诊断(主要为细菌学),测定细菌药物敏感试验是正确选用抗菌药物的先决条件。应熟悉抗菌药物的抗菌谱、抗菌活性、临床药理、适应证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合理用药,尤其应注意对新生儿、老年人、孕妇、肝肾功能障碍、免疫功能缺陷、院内外感染、原发基础疾病等患者的用药。第49页,此课件共49页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