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高程模型第五讲DEM可视化表达.ppt
《数字高程模型第五讲DEM可视化表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高程模型第五讲DEM可视化表达.ppt(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数字高程模型第五讲DEM可视化表达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54页5.1 DEM5.1 DEM可视化表达概述可视化表达概述DEM实现了地形表面的数字化表达,但信息隐含,实现了地形表面的数字化表达,但信息隐含,地形可读性差地形可读性差-需要一种技术以增强需要一种技术以增强DEM的地的地形表达效果,即形表达效果,即DEM地形可视化技术地形可视化技术-以以DEM为为基础实现对地形的直观表达。基础实现对地形的直观表达。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54页5.1.1 5.1.1 地形可视化概念地形可视化概念可视化可视化可视化(Visualization)是指运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将复杂的科学现象、自然景观以及
2、十分抽象的概念图像化,以便理解现象,观察其模拟和计算的过程和结果,发现规律和传播知识。可视化是信息的直观表达,其目的是为了使人们更容易理解数据和信息的意义。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54页根据可视化技术的特点及其对象可视化可分为:科学计算可视化(visualization in science computing)与信息可视化(visualization in imformation)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54页科学计算可视化:是指运用计算机图形学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将科学计算过程中的数据及其计算结果的数据转换为图像,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并进行处理。它涉及到三维数据场的可视化、计算过程的交互控制与引导
3、、图像生成与图像处理的并行算法、面向图形的程序设计环境、图像传输的宽带网络和协议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等。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54页科学计算可视化的核心是将三维数据转换为图像,实现三维数据场的可视化,它涉及到标量、矢量的可视化、流场的可视化、数值模拟及计算的交互控制、海量数据的存储、处理及传输、图形及图像处理的向量及并行算法等。科学计算可视化的应用:医学医疗、地震勘探、气象预报、分子结构、流体力学、有限元分析、天体物理、海洋观察、地理信息、洪水预报、环境保护等社会经济与自然的各个方面,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54页信息可视化是一种帮助人们表现数据或挖掘数据隐含信息的手段,目的是辅
4、助人们得出某种结论性的观点。科学计算可视化是指空间数据场的可视化,而信息可视化则是指非空间数据的可视化。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54页信息可视化的研究内容:包括层次信息结构可视化、多维数据结构可视化、时空数据结构可视化、网络运行状态可视化、分布环境算法可视化、网络浏览历史可视化等。其应用领域现已延伸至超级计算机性能评价、网络运行状态监控、海量数据存储结构监控、地理、人口、矿产和市场等方面。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54页地形可视化地形可视化地形可视化主要研究基于DEM的地形显示、简化、仿真等内容,是计算机图形学的一个分支,属于科学计算可视化的范畴。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54页传统地形表达方式:等高线
5、地形图、剖面线、传统地形表达方式:等高线地形图、剖面线、沙盘等沙盘等-直观性差、制作费时直观性差、制作费时近代地形表达:以三维地形模拟和表达为基近代地形表达:以三维地形模拟和表达为基本特征,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本特征,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经历了三维地形图、实体图(模拟灰度经历了三维地形图、实体图(模拟灰度图)三维地形图、高度真实感三维地形图图)三维地形图、高度真实感三维地形图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54页计算机图形学发展初期:只能绘制以线划符号表示的三维地形图,一般采用透视变换原理,按剖面方向消隐,地形表面没有经过光照模拟处理,虽然其地形起伏的立体感较强,
6、但内容单调、信息贫乏、真实感差。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54页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引用光照模型,绘制具有表面明暗灰度连续变化的地形实体模型图,其立体效果比三维线划图好并具有一定的真实感,但其信息量和实用性不够。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图形显示性能的提高,高度真实感图形生成算法不断出现和完善,地形可视化显示进入高度真实感立体图绘制时期。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54页三维地形可视化的基础高质量的DEM:影响可视化的精度高逼真度三维显示技术:影响地形可视化效果和速度,如:即投影变换、消隐与裁剪处理、光照模拟、图形描绘、纹理映射等相关技术为增强地形可视化的信息量和实用性,一般还要在可视化地形上
7、叠加各类地面上的信息要素如道路、河流、植被、建筑物等,以反映实际的地表情况。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54页5.1.2 5.1.2 地形(地形(DEMDEM)可视化)可视化表达的基本类型表达的基本类型1 地形可视化从维数上来讲,可分为三类:一维可视化一般是指地形断面(纵断面,横断面),即通过图示的方式反映地形在给定方向上的起伏状况;二维可视化将三维地形表面投影到二维平面,并用约定的符号进行表达,根据所采用的方式,二维可视化又有写景法、等高线法、分层设色法、明暗等高线、半色调符号表达等等;三维可视化试图通过计算机模拟的手段来恢复真实地形,包括线框透视、地貌晕渲、地形逼真显示、多分辨率地形模型等等。
8、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54页地形可视化方法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54页2 地形可视化从数据源角度可分为:基于等高线DEM、格网DEM和不规则三角网DEM。不同类型可分别实现上述的一维、二维、三维可视化内容,但各自的应用范围和实现方式不同。TIN能较好地反映地形结构线等地形基本特征,但数据结构复杂,适用于小区域地形可视化和地形特征计算。格网DEM数据结构简单、易于与遥感影像集成,适用于大区域宏观地形特征。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54页3 从技术角度,地形可视化有静态可视化和交互式动态可视化两种。静态可视化将整个地形区域范围以二维或三维图形图像形式显示成一幅图像。动态可视化利用计算机动画技术,
9、实现交互式地形浏览。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54页4 从地形模拟角度,分为真实地形和模拟地形两类:真实地形是现实世界中真实地形的再现,具有非常高的真实度,一般是基于DEM实现的,特点是精度高,结构复杂,图形生成速度慢。模拟地形是当对地形的逼真度要求不高,只要满足感官上的要求,速度快,但不能和客观地形相对应。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54页5 从纹理角度,地形可视化分为基于分形、基于遥感影像和基于纹理影像地形可视化三类。三种方法的实现过程相似,由于纹理来源不同,其纹理匹配和几何变换过程不同。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54页5.2 5.2 地形一维可视化表达地形一维可视化表达基本形式:地形剖面(地形断
10、面)剖面线制作过程:在等高线图(格网DEM或TIN)上画一条线,指定一个端点为起点剖面线标记等高线与剖面线的交叉点,记录其高程以高程为纵轴,交叉点沿剖面线到起点的距离为横轴,作剖面图。一般情况下,距离变化比高程变化大得多,为反映地形起伏,常常要放大高程比例。将相邻一定间距的地形剖面相互连接,还可生成地形表面的立体模型。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54页5.3 地形二维可视化表达地形的二维表达是把三维地形表面投影到平面上,并用约定的方式进行表达-等高线法、明暗等高线法、分层设色法等。1 等高线法:等高线是高程相等的相邻点的连线。等高线地形图是通过成组的具有一定间隔的(等高距)等高线族来表达地面的起伏
11、形态。等高线反映地面高程、山体、坡度、坡形、山脉走向等基本的地貌形态及其变化,缺点是无法描绘微小的地貌形态,所表示的地形起伏缺乏明暗变化。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54页从DEM和TIN上提取等高线的步骤及其原理相似,并且与常规地形测绘中勾绘等高线原理一致:内插等高点:线性内插在所有格网边或三角形边内插判断出所有的等值点(指定等高线的高程)。追踪等高线,也称为等值点追踪:是指按一定的法则将同一条等高线上的离散的等高线点连接起来 内插出来的点是无序的,追踪的目的是把同一条等高线上相邻的点连接起来,形成一条完整的等高线。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54页注记等高线:一般在计曲线上进行,在该条等值线上寻找
12、一个比较平缓的地区作为注记位置。光滑等高线并输出:常用的光滑函数有张力样条、分段三次多项式、斜轴抛物线、分段圆弧等,具体选择那种光滑方法要根据制图要求、等值点疏密程度和计算机的存储能力来确定。一个重要的要求是在等值线密集的情况下,必须保证等值线互不交叉和重叠。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54页等高线法的优点是能详细刻画地貌特征、便于图上量测,不足之处在于它所表示的地形立体感不强,不便于初学者使用。因此,对等高线法进行了改进,相继提出了地貌晕渲制图法和等高线分层设色法。这两种方法虽然可以形成较好的视觉立体效果,但其弊端也是比较明显的,地貌晕渲法难以定量表示地形的起伏程度,分层设色法则对图例等要素干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字 高程 模型 第五 DEM 可视化 表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