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老师的三项基本功幻灯片.ppt
《数学老师的三项基本功幻灯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老师的三项基本功幻灯片.ppt(1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数学老师的三项基本功第1页,共1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简介1965年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现苏州大学)数学系;曾在中学长期任教;现为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领域:数学哲学;科学哲学;数学教育与科学教育。已出版著作28部,发表论文300多篇。第2页,共1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背景课改十年的总结与反思:“立足专业成长,关注基本问题。”(2010)进一步的思考:一线教师如何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第3页,共1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一个相关的问题数学教师是否应当具有自己特殊的基本功?数学教师的三项基本功:(1)善于善于举例;(2)善
2、于善于提问;(3)善于善于比较与优化。第4页,共1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这方面的具体工作郑毓信,“数学教师的三项基本功”,人民教育,2008年第18、19、20期连载,并已被收入“人民教育创刊60周年系列丛书”。郑毓信,数学教师的三项基本功,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第5页,共1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必要的提醒 面对任一新的主张或时髦潮流,我们都应冷静地思考:什么是这一主张或口号的主要内涵?这一主张或口号能为我们提供什么新的启示和教益,特别是,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什么是其固有的局限性或可能的消极后果?第6页,共1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基本认识“三项基本功”集中反映了
3、数学与数学教学(教育)的特殊性。“三项基本功”不应被理解成单纯的技能;恰恰相反,只有联系深层次的教学思想和教育思想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它们的内涵和意义。我们并应联系自己的个性特征创造性地对此加以应用。第7页,共1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一、一、“善于举例善于举例”与数学教学与数学教学从“什么是数学”谈起?一个基本论点:“数学:模式的科学”(mathematics:the science of patterns)数学所反映的不是某一特定事物或现象的量性特征,而是一类事物或现象在量的方面的共同性质。第8页,共1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进一步的分析数学基本特性:抽象性。“善于举例”的两个
4、具体涵义:(1)如何能为抽象的数学概念举出适当的实例?(2)如何能够帮助学生由具体实例抽象出相应的数学概念?第9页,共1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学习心理学研究的相关结论“概念定义”与“概念意象”的必要区分。概念意象的多元性:它“由所有的相关实例、反例、事实和关系组成。”(维纳与赫什科威兹,1980)第10页,共1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1)什么是“适当的例子”?标准之一:相对于学生的可接受性;标准之二:典型性,即是能为相应的数学抽象提供必要的基础。这方面的一个基本事实:举例并非一件易事。第11页,共1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例1“范例教学法”(R.Davis)为了帮助
5、学生掌握负数的概念,特别是有理数的运算(如4-10=?),教师采用了一个装有豆子的口袋,再在桌上摆上一些豆子。教师先在口袋中装入4 棵豆子,同时在黑板上记下“4”这样一个数字;然后从口袋中拿出10棵豆子,这时黑板上就出现了“4-10”这样一个算式。教师接着提问:(1)现在口袋里的豆子与一开始相比是变多还是变少了?(2)少了多少?第12页,共1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相关的分析这些实物和动作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十分熟悉的。好的“认知基础”并应具有这样的性质:它能“自动地”指明相关概念的基本性质或相关的运算法则。这就是指,借助于这一实例学生可以顺利地作出相应的发现。如学生在此显然就可借助所说的
6、实例顺利地实行 4-10、5 8等运算,而无须依赖于对相应法则的机械记忆。第13页,共1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例2“植树问题”的教学我们应当如何看待“植树问题”的教学:这一问题所发挥的究竟是案例的作用、还是应当集中于“三种情况”的区分以及相关规律的发现与应用?“模式的建构”比“三种情况”的区分”更加重要,这也就是指,我们在教学中应当更加关注如何能以“植树问题”为背景抽象出普遍的数学模式:“分隔问题”。第14页,共1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2)如何帮助学生由实例抽象出相应的数学概念?关键之一:去情境;一个辩证的关系:范例的作用与必要的抽象;相关理论:“变式理论”(“概念变式”
7、)。核心思想:如何通过适当的变化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概念的本质。第15页,共1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概念变式”的主要内容:(1)“标准变式”与“非标准变式”:教学中不应局限于平时经常用到的一些实例,而应有意识地引入一些“非标准变式”,从而就可防止学生将相关实例的一些非本质特性误认为概念的本质特性。第16页,共1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2)“概念变式”与“非概念变式”:“非概念变式”大致地就相当于“反例”,这也就是指,除去“正例”以外,我们在教学中还应给出若干“反例”,这样通过对照就可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概念的本质。第17页,共1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例“认识分数”引入:
8、“分蛋糕”。教师并通过简短讨论引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将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问题:如何以“变式理论”(概念变式)为指导设计教学从而帮助学生较好掌握分数的本质?第18页,共1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1)分割的对象显然未必一定要是蛋糕,也可以是纸片或别的什么东西;对于分割对象的外形我们也不应作任何限制:它们既可以是圆形,也可是方形或任何其它形状。(2)对分割方法也可作出一定变化。如就长方形纸片的分割而言,可以横着折,也可以竖着折,还可钭着折;另外,除去各个“正例”以外,我们也应引入一定的“反例”,如按照中位线分割的梯形等 第19页,共1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9、(3)作为进一步的抽象,我们又应由1/2逐步扩展到1/3,1/4,乃至2/3,3/4,。从而,如果仍然集中于“将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这一论述,我们就可以说,除去分割的对象与方法以外,我们也应对“平均分成两份”中的“两份”以及所说的“每份”作出适当变化。第20页,共1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4)这事实上也可被看成“非标准变式”的一个实例,即分配的对象也可以是2个蛋糕、3个蛋糕,而未必一定要是1个蛋糕容易看出,这一变化事实上也就意味着我们已经将分析的着眼点由“(平均)分配”这一实际活动转移到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后者并就意味着对于分数本质更为深入的认识。第21页,共
10、1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新的重要发展:由“变式理论”到“多元表征理论”传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何能够通过适当的举例帮助学生较好掌握概念的本质(单一表征)。新的认识:更加强调概念内在表征(概念意象)的多元性,以及各方面的必要互补与思维的灵活性第22页,共1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一些相关的提法布鲁纳(1964)的三种意象形式:动作的、图像的,和符号的;Lesh&Laudan(1983)的“五个维度”:实物操作,图像,日常语言,符号语言、现实情景。第23页,共1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必要的概括教学中应当很好处理形式与非形式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我们既应高度重视由实例向严格
11、定义的必要过渡,同时又应适当的“淡化形式”,并高度重视认识活动的复杂性(多元性)与整合性。第24页,共1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第25页,共1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一些具体的教学建议(1)视觉形象与符号表征的必要互补:当前应当加强的环节:“教师用手势说明自己的表征;或者教师使用空间表征,比如代数学习中的箭头说明自己的表征;教师并有意识地促使学生建构和运用表征;教师要求学生以手臂、手指或身体移动等展现表征的肌体运动;”(普雷斯梅杰,2006)第26页,共1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2)日常语言与数学语言的必要日常语言与数学语言的必要互补互补教学中不应停留于严格的数学语言
12、,而应注意应用日常语言对相关内容作出必要的解释。这事实上也就是比喻与类比何以在数学教学中同样具有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教师并应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甚至是感受。关键:我们既应对学生的非正规解释持接受与理解的态度,同时又应注意维护数学的正式意义。第27页,共1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例 正方形的认识教师:“什么是正方形?”学生:“方方正正就是正方形。”教师:“什么是方方正正?”学生:“就是四边相等。”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菱形,问:“这个图形是否是正方形?”学生:“不是,因为它不正。”第28页,共1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教师又在黑板上画一个矩形,问:“这是否正方形?
13、”学生:“不是!因为这个图形不方。”教师将学生回答得正确的结论写在黑板上,回答不正确的不写,最后加以补充总结,抽象出正方形的定义。第29页,共1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3)操作性认识与结构性认识的必要互补当前应当加强的环节:活动的内化;由操作性认识向结构性认识的必要过渡。相关的论述:“对概念教学,课改以后更为强调概念的生成,这是正确的。但不能忽视对概念本身的分析,这可是基本功。”(陈永明,2008)第30页,共1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更为一般的分析具体内涵:“为了理解一个概念,一般说,一是正反举例;二是扣住定义的关键词语;三是注意特殊情况;四是与有关概念进行比较,找出概念的
14、区别和联系。”(陈永明,2008)更为一般的论述:概念的生成、分析与组织。第31页,共1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数学活动的两个基本形式(1)概念的生成、分析与组织;(2)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第32页,共1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举例与“问题解决”“要求学习者解决问题时,必须通过提供相关案例向学习者提供他们不具备的经验通过在学习环境中展示相关案例,向学习者提供了一系列的经验和他们可能已经建构的与这些经验有关的知识,以便与当前的问题进行对比。”(乔纳森)第33页,共1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相关的经验“我提倡一题一课,一课多题一节数学课做一道题目,以一道题为例子讲解、变化、延
15、伸、拓展,通过师生互动、探讨、尝试、修正,最后真正学到的是很多题的知识。”(李成良,2010)第34页,共1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更为一般的主张“双基教学”的必要发展:基本技能,不应求全,而应求变;基础知识,不应求全,而应求联。第35页,共1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例 回到“植树问题”问题:教学中是否应当特别重视“两端都种”、“只种一端”与“两端都不种”这样三种情况的区分,并要求学生牢牢地记住相应的计算法则(“加一”、“不加不减”、“减一”),从而在面对新的类似问题时就能不假思索地直接应用?第36页,共1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有益的思考就“植树问题”而言,在现实中是
16、否真的只有“两端都种”、“只种一端”、“两端都不种”这样三种情况?对于其它的可能情况我们又是否也应要求学生总结出相关类型,并牢牢记住相应的“规律”(“加二”、“减二”、“乘二”、“除二”)?第37页,共1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插入:一个“反例”教学中的“病态现象”(施银燕,小学教学,2011年第4期):“小明踢球,从3时踢到5时,他踢了几小时?”我的孩子有得3小时的,通过数数就能检验出是错误的,他们却深信不疑:我们学过植树问题,5-3+1=3。”第38页,共1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不同的结论所谓的“加一”、“减一”等法则都是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变化从而,在此所需要的就不是“规
17、律的应用”;而是思维的灵活性,也即如何能够通过基本模式的适当变化适应变化了的情况。回顾:基本法则的学习,不应求全,而应求变!第39页,共1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小结“善于举例”的主要意义即是有利于真正实现“理解学习”。相关的研究不应局限于如何能够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出适当的“例子”,而应更加重视如何很好地去处理数学的形式方面与非形式方面之间的关系。基本技能的学习,不应求全,而应求变。第40页,共1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二、“善于提问善于提问”与数学教学与数学教学1.“问题”对于数学和数学教学的特殊重要性。(1)从数学的角度看:数学发展的基本模式:问题问题解决新的研究问题。
18、这就是指,“问题”可以被看成数学研究活动的实际出发点。第41页,共1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每个数学分支并都具有自己特殊的基本问题,相应的理论正是围绕这些问题得到建立的。第42页,共1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2)从教学的角度看教学活动实现”双中心”的关键。中国数学教学的一项优秀传统:“教师试图获得一种平衡,教学也就变得既以学生为中心又以教师为中心。”(马飞龙,“什么是好的教学?”,人民教育,2009年第8期)第43页,共1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国际上的相关研究“那些自诩为绝对真理的建议,无论认为教学应当完全以学生为中心,还是认为教学应当完全由教师主导,都得不到研究的
19、支持,因此不应当遵循。采取何种教学方法应当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美国数学咨询委员会最终报告)第44页,共1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进一步的思考在教学中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既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同时又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第45页,共1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一些相关的经验“河南省濮阳市第四中学教学改革纪实”(人民教育,2009年第6期):“老师和学生都应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双向的互动,实现双主体的双互动。”“辽宁省调兵山市教育内涵发展纪实”,人民教育,2011年第20期):“2003年教育局提出以问题为中心设计课堂教学,经过8年摸索和实践,形成教学模式,2011年正式
20、命名为问题引导教学法。”第46页,共1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3)聚焦数学教学数学教学中调动学生好奇心、上进心的一个有效手段。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善于提出既有一定挑战性、同时又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的问题,从而就能很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积极地去进行学习,包括深入地去进行思考。第47页,共1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必要的提醒:对于“问题情境”的正确理解“问题情境”不应简单地被等同于“生活情境”。一个有益的分析:关于“情境设计”与“启发性导入”的比较。(张奠宙,2010)第48页,共1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相关的论述中国的数学课堂中有许多独特的导入方式,除了现实“情境呈现”
21、之外,还包括“假想模似”、“悬念设置”、“故事陈述”、“旧课复习”、“提问诱导”、“习题评点”、“铺垫搭桥”、“比较剖析”等手段。第49页,共1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从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境出发进行数学教学,只能是启发性“导入”的一种加强和补充,不能取消或代替“导入”教学环节的设置。“导入的价值和实行的办法是要思考的问题”第50页,共1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教学中的关键如何很好地去处理教学的“预设性”与“生成性”之间的关系,也即如何能够围绕核心问题去进行教学,同时又能使之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问题,包括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作出必要的调整?第51页,共1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22、例1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吴正宪)教师出示了这样3道题:1/4+7/12=?1/4+5/6=?1/4 1/7=?请同学们试做。学生做完订正后,老师又提了这样几个问题:第52页,共1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问题1:这3道题同学们都把异分母转化为同分母分数,转化时要注意什么?问题2:转化的目的是什么?问题3:通过计算,你认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问题4: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第53页,共1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例2 “百分数的意义”的教学(黄爱华)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自由地提出各种与百分数直接相关的问题;但与“放任自流”不同,教师通过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
23、理归纳出了以下几个问题:第54页,共1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问题1:什么是百分数的意义?问题2:百分数有什么好处?问题3:在什么情况下用百分数?问题4:百分数与分数比较有什么不同?第55页,共1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2.聚焦数学思维现实分析:重视课堂提问是中国数学教学的又一重要特色。存在的问题:“问题”多而不精。方向:努力增强课堂提问的“启发性”。第56页,共1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例 韦达定理的教学两种不同的提问方式和教学设计:(1)先列表让学生填充,然后问:你认为根与系数有什么关系?(2)直接问: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主要成分?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可能存在什
24、么样的关系?如何去作出发现?又应如何去证明?第57页,共1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方程 X1X2X1+X2X1 X2X2X-12=0X2 6X+5=0X2 2X-35=0第58页,共1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启发性”的基本涵义既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即是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但又非对于学生的硬性规范,而是有一定的开放性或自由度,也即能给学生的独立思考留下充分的空间。第59页,共1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更为一般的论述“教师的工作是通过向学生问他们应当自己问自己的问题来对学习和问题解决进行指导。这是参与性的,不是指示性的;其基础不是要寻找正确答案,而是针对专业的问题解决者
25、当时会向自己提出的那些问题。”(巴拉布与达菲)第60页,共1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像数学家那样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核心思想:“善于提问”与“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数学教育的重要生长点。第61页,共1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什么是一堂好的数学课?应当超越知识的教学并努力实现数学教育的“三维目标”。核心:用思维方法的分析带动具体知识的教学,并通过思维方法的学习帮助学生逐步养成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数学教学的适当定位:智性教学。第62页,共1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插入:教师的三个境界仅仅停留于知识的层面:教师匠;能够体现数学的思维:智者;无形的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老师 基本功 幻灯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