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施工中常见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
《最新《施工中常见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施工中常见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18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施工中常见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施工中常见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施工中常见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一、桥梁工程1钻孔灌注桩发生偏斜1.1质量问题及现象1)成孔后不垂直,偏差值大于规定的。2)钢筋笼不能顺利入孔。1.2原因分析1)钻机未处于水平位置、水上平台不稳固,或施工场地未整平及压实,在钻进过程中发生不均匀沉降、变形。2)钻杆弯曲,接头松动,致使钻头晃动范围较大。3)在旧建筑物附
2、近钻孔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把钻头挤向一侧。4)土层软硬不均,致使钻头受力不均,或遇到孤石,探头石等。1.3预防措施1)钻机就位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整平和压实,并把钻机调整到水平状态,在钻进过程中应经常检查使钻机始终处于水平状态工作。水上钻机平台在钻机就位前,必须进行安装验收,其平台要牢固、水平、钻机架要稳定。钻进过程中定期检查、符合钻机的工作状态。2)应使钻机顶部的起重滑轮槽、钻杆的卡盘和护筒桩位的中心在同一垂直线上,并在钻进过程中防止钻机移位,或出现过大的摇摆。3)经常对钻杆进行检查,对弯曲的钻杆要及时调整或废弃。4)使用冲击钻施工时冲程不要过大,尽量采用二次成孔,以保证成孔的垂直度。2钻孔过
3、程中发生缩孔2.1质量问题及现象当使用探孔器检查成孔时,探孔器下放到某一部位时受阻,无法顺利检查到孔底。钻孔某一部位的直径小于设计要求,或从某一部位开始,孔径逐渐缩小。2.2原因分析1)地质构造中含有软弱层,在钻孔通过该层中,软弱层在土压力的作用下,向孔内挤压形成缩孔。2)地质构造中塑性土层,遇水膨胀,形成缩孔。3)钻头磨损过快,未及时补焊,从而形成缩孔。2.3预防措施1)根据地质钻探资料及钻井中的土质变化,若发现含有软弱层或塑性土时,要注意经常扫孔。2)经常检查钻头,当出现磨损时要及时补焊,把磨损较多的钻头补焊后,再进行扩孔至设计桩径。3桩基坍孔3.1质量问题及现象在钻孔过程中或成孔后井壁坍
4、塌。3.2原因分析1)由于泥浆稠度小,护壁效果差,出现漏水;或护筒埋置较浅,或周围封堵不密实而出现漏水;或护筒底部的粘土层厚度不足,护筒底部漏水等原因,造成泥浆水头高度不够,对孔壁压力减少。2)泥浆相对密度过小,致使水头对孔壁的压力较小。3)在松软砂层中钻孔时进尺过快,泥浆护壁形成较慢,并孔壁渗水。4)钻进时未连续作业,中途停钻时间较长,孔内水头未能保持在孔外水位或地下水位线以上2m,降低了水头对孔壁的压力。5)操作不当,提升钻头或吊放钢筋笼时碰撞孔壁。6)钻孔附近有大型设备作业,或有临是时通行便道,车辆通行时产生振动。7)清孔后未及时浇注砼,放置时间过长。3.3预防措施1)在钻孔附近,不要设
5、临时通过便道,禁止有大型设备作业。2)在陆地埋置护筒时,应在底部夯填50cm厚的粘土,在护筒周围也要夯填粘土,并注意护筒周围要均匀夯填,保证护筒稳固和防止渗水。3)水中振动沉入护筒时,应根据地质资料,将护筒穿过淤泥及透水层,护筒之间的接头要密封好,防止漏水。4)应根据设计部门提供的地质勘探资料,视地质情况选用适宜的泥浆比重、泥浆粘度及不同的钻进速度。5)当汛期或潮汐地区水位变化较大时,应采取升高护筒,增加水头或用虹吸管等措施保证水头压力相对稳定。6)钻孔时要连续作业,无特殊情况中途不得停钻。7)提升钻头、下放钢筋笼时应保持垂直,尽量不要碰撞孔壁。8)若浇筑准备工作不充分,暂时不要进行清孔,清孔
6、合格后要及时浇筑砼。9)供水时不得将水管直接冲射孔壁,孔口附近不得集聚地表水。4灌注桩护筒底部孔壁坍塌4.1质量问题及现象孔口坍塌;钻机倾斜。4.2原因分析1)护筒底部及周围未用粘土回填或夯实不足,在钻进过程中或灌注过程中泥浆护筒底掏空。2)由于提供的地质钻探资料不祥,使护筒底处于软弱地层上。3)护筒直径较小。4)地表水渗入护筒外围填土中,造成填土松软。4.3预防措施1)护筒底部应回填至少50cm厚的粘土,当土质为砂性土时护筒周围0.5-1.0m范围内也应用粘土回填并夯实。2)根据设计部门提供的地质资料,护筒底部应穿过淤泥和砂层。3)护筒直径应大于设计孔径20-30cm(有钻杆的正反循环钻)、
7、30-40cm(无钻杆的潜水电钻或冲击钻)。4)护筒出浆孔处应用粘土夯填,同时应保持出浆顺利,周围不得有积水,避免护筒周围泥土流失,造成坍孔。5钢筋笼在吊装就位过程中发生变形5.1质量问题及现象起吊后,钢筋笼发生过大的扭转或弯曲变形。5.2原因分析1)当钢筋笼较长时,未加设临时固定杆。2)吊点位置不对。3)加劲箍筋间距大,或直径小刚度不够。4)吊点处未设置加强筋。5.3预防措施1)钢筋笼上每隔2-2.5m增设一道加劲箍筋,在吊点位置应设置加强筋。在加强筋上加做十字交叉钢筋来提高加强筋的刚度,以增强抗变形能力,在钢筋笼入井时,再将十字交叉筋割除。2)钢筋笼尽量采用一次整体入孔,若钢筋笼较长不能一
8、次整体入孔时,也尽量少分段,以减少入孔时间;分段的钢筋笼也要设临时固定杆,并备足焊接设备,尽量缩短焊接时间;两钢筋笼对接时,上下节中心线保持一致。若能整体入孔时,应在钢筋笼内侧设置临时固定杆整体入孔,入孔后再拆除临时固定杆件。3)吊点位置应选好,钢筋笼较短时可采用一个吊点,较长时可采用二个吊点。6如何保证钢筋笼不上浮6.1质量问题及现象1)在灌注砼地钢筋笼上浮。2)在提升导管时,钢筋笼上浮。6.2原因分析1)当灌注的砼接近钢筋笼底部时灌注速度过快,砼将钢筋笼托起;或提升导管速度过快,带动砼上升,导致钢筋笼上浮。2)在提升导管时,导管挂在钢筋笼上,钢筋笼随同导管一同上升。6.3预防措施1)当所灌
9、注的砼接近钢筋笼时,要适当放慢砼的灌注速度,待导管底口提高至钢筋笼内至少2m以上时方可恢复正常的灌注速度。在孔口设置钢筋固定笼装置,防止其上浮。2)在安放导管时,应使导管的中心与钻孔中心尽量重合,导管接头处应做好防挂措施,以防止提升导管时挂住钢筋笼,造成钢筋笼上浮。7灌注水下砼时断桩7.1质量问题及现象1)由于导管接头处密封不好,致使泥浆进入导管,若继续灌注,则会在砼中出现泥浆夹层。2)由于导管埋置过深、当砼堵塞导管时处理时间过长、或灌注时间较长使先期灌注的砼凝固,导致导管不能提起。3)在无破损检测中,桩的某一部位存在夹泥层。7.2原因分析1)砼坍落度小或和易性差,在砼灌注过程中堵塞导管,不得
10、不提起导管时,从而形成断桩。2)由于计算错误致使导管底口距孔底距离较大,致使首批灌注的砼不能埋住导管,从而形成断桩。3)在导管提拔时,由于测量或计算错误,或盲目提拔导管使导管提拔过量,从而使导管底口拔出砼面,或使导管口处于泥浆层或泥浆与砼的混合层中,形成断桩。4)在提拔导管时,钢筋笼卡住导管,在砼初凝前无法提起,造成砼灌注中断,形成断桩。5)导管接口渗漏致使泥浆进入导管内,在砼内形成夹层,造成断桩。6)导管埋置深度过深,无法提起导管或将导管拔断,造成断桩。7)由于其他意外原因造成砼不能连续灌注,中断时间超过砼初凝时间,致使导管无法提升,形成断桩。7.3预防措施1)导管使用前,要对导管进行检漏和
11、抗拉力试验,以防导管渗漏。每节导管组装编号,导管安装完毕后要建立复核和检验制度。导管的直径应根据桩径和石料的最大粒径确定,尽量采用大直径导管。2)下导管时,其底口距孔底的距离不大于40-50cm,同时要能保证首批砼灌注后能埋住导管至少1m。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一般控制在2-4m范围内。3)砼的坍落度要控制在18-22cm、要求和易性好。若灌注时间较长时,可在砼中加入缓凝剂,以防止先期灌注砼初凝,堵塞导管。4)在钢筋笼制作时,一般要采用对焊,以保证焊口平顺。当采用搭接焊时,要保证焊缝不要在钢筋内形成错台,以防钢筋笼卡住导管。5)在提升导管时要通过测量砼的灌注深度及已拆下导管长度,认
12、真计算提拔导管的长度,严禁不经测量和计算而盲目提拔导管,一般情况下一次只能拆除卸一节导管。6)关键设备要有备用,材料要准备充足,以保证砼能够连续灌注。7)当砼堵塞导管时,可采用拔插抖动导管,当所堵塞的导管长度较短时,也可用型钢插入导管内进行冲击来疏通导管,也可在导管上固定附着式振捣器进行振动来疏通导管内的砼。8)当钢筋笼卡住导管后,可设法转动导管,使之脱离钢筋笼。8挖孔桩砼的灌注砼出现离析或强度不足8.1质量问题及现象砼出现离析;砼强度不足。8.2原因分析1)砼原材料及配合比有问题,或搅拌时间不足。2)灌注砼时未用串筒,或串筒口距砼面的距离过大,有时在孔口将砼直接倒入孔中,造成砼离析。3)在孔
13、内有水时,未采用水下灌注砼方法施工,造成桩身砼严重离析。4)局部需排水挖孔时,在灌注某一桩身砼的同时或砼未初凝前,附近的桩孔挖孔工作未停止,继续挖孔抽水,且抽水量较大,结果地下水流将该孔桩身砼中水泥浆带走,严重昌砼呈散粒状态,只见石料不见水泥浆。8.3预防措施1)必须使用合格的原材料,砼的配合比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试验室配制并经相关部门审核、审批同意使用,以保证砼的强度符合设计要求。2)采用干浇法施工时,必须使用串筒,且串筒口距砼面的距离小于2m。3)当孔内水位的上升速度超过1.5m/min时,可采用水下砼灌注法进行桩身砼的灌注。4)当采用降水挖孔时,在灌注砼时或砼未初凝前,附近的挖孔施工应停
14、止。9土质基坑基底被水浸泡9.1质量问题及现象基坑开挖后,基底土被水浸泡,土层变软,承载力降低。9.2原因分析降水措施不到位致使基坑积水。9.3预防措施1)基坑开挖至基底30-50cm时,可根据天气情况来安排下一步工序,在天气晴朗时,将预留部分挖去,随即进行基坑检验,检验合格后马上进行基础的施工。2)雨季施工时,基坑四周做好防排水设施防止地表水流进基坑。3)地下水位较高时,可采取井点降水或在基坑底设集水井、排水沟的方法组织施工,具体措施视地下水位、涌水量而定。4)要备足排水设备,随挖随排水,以基地不积水为准。5)在靠近河沟、水渠的地方开挖基坑时,应在基坑外挖一条截水沟,截水沟外侧距基坑的距离应
15、大于3m。6)接近基底标高20cm时停止开挖,待地下水位降至基底标高50cm以下时,方可进行清底工作。11基坑回填不及时10.1质量问题及现象1)有水桥涵基坑,在做完基础后不及时封闭或回填,桥墩出地面后也不回填,造成积水。2)基坑随意弃土不平整。 10.2产生原因1)未安排足够的抽水设备。2)施工程序安排不合理。3)无小型夯填设备。4)破坏原地表排水系统。10.3预防措施 基础施工完毕及时回填,且压实密度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11承台出现裂纹11.1质量问题及现象1)砼表面出现裂纹。2)砼出现贯穿裂纹。11.2原因分析1)地基变形引起的裂缝。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或水平方向位移,使结构产生附加应力,
16、超出砼结构的抗拉能力,导致结构开裂。2)由于温差变化产生的裂缝。在施工过程中,砼浇筑完毕后,由于水泥水化时产生大量热量,致使内部温度升高,内外温差过大。在温度应力的作用下,使砼表面出现裂缝。3)砼收缩产生的裂缝。砼浇筑完毕后,养生措施不到位,造成混凝土表面干缩裂纹。11.3预防措施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2)夏季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最好控制在300mm以内,以便于表面散热;第二层浇筑必须在第一段砼初凝前进行浇筑。按“规范”设置测温元件和必要的降温措施,确保混凝土内外温度差、芯部温度超标,同时做好测温记录。3)根据实验数据和温度记录确定拆模时间,避免混凝土内外、和环境
17、温差超标。加强养护措施,现场可采取土工布覆盖混凝土外露部分,滴渗的方法,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4)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避免混凝土芯部温度超标。12承台施工其他质量问题12.1承台基底处理不到位在灌注混凝土前应对承台底面地基进行平整和处理,并未按设计要求设置垫层。12.2承台顶未设墩台预埋钢筋承台应按设计要求预埋墩台钢筋,钢筋的规格、数量和进入埋入深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13砼外观质量较差13.1质量问题及现象1)砼表面出现蜂窝、麻面。2)钢筋的保护层超标。3)分层印迹明显。4)砼表面出现水纹。13.2原因分析1)原材料质量问题造成混凝土和易性变差。2)混凝土灌注面与出料口高差超过2m时,未设置串筒
18、致使砼发生离析,振捣时漏振或过振。4)钢筋保护层垫块设置不当。5)两层浇筑时间间隔过长,或振捣时振捣棒未深入到下层砼中,致使两层砼未结合好。13.3预防措施1)振捣遵循紧插慢拔原则,振动棒插入到拔出时间控制在20S为佳,插入下层5-10CM,振捣至砼表面平坦泛浆、不冒气泡、不显著下沉为止。2)浇注砼时,无论那种模型,均需撒水湿润。但不得积水;浇注前检查模板拼缝,对可能漏浆的缝,设法封堵。 5)模板表面清理干净,隔离剂应涂刷均匀。6) 砼拌制时间应足够;分层厚度不得超过规范规定,防止振捣不到。7)严防杂物出现在拌制好的砼当中。14墩柱顶部出现水平裂缝14.1质量问题及现象拆模后,在距顶面40cm
19、左右范围内,有细小裂纹,有时会沿箍筋形成环状水平裂纹。14.2原因分析1)墩柱顶部砼的压力小。2)过振造成大石料下沉,柱顶部分骨料减少,易在最上层箍筋处形成环状水平裂缝。14.3预防措施1)在砼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采用二次振捣可以消除因塑性沉降而引起的内分层,改善骨料界面结构,提高砼强度和搞渗透能力。2)拆除最上部的充气芯模。3)二次振捣完毕后,在墩柱顶上压砂袋,以增加对上部砼的压力。15桥墩施工模板偏位和漏浆15.1质量问题及现象顶面中心偏位,模板接缝处漏浆。15.2原因分析1)模板定位后,四周拉杆的松紧程度不一,在浇筑砼过程中模板向拉杆较紧的一侧倾斜。2)模板定位并固定好后,其中的某一根拉
20、杆受到外力的冲击,导致模板移位。3)立模板的基面不平整,导致模板倾斜。4)模板变形导致接缝处的间隙较大,密封不好,在浇筑砼时出现漏浆。5)模板底产部漏浆。15.3预防措施1)使用整体钢模板,尽可能减少接缝。2)充气芯模模板定位后,四周的拉杆的松紧程度要一致,而且在浇筑砼前一定要进行复测,以保证桥墩的中心位置符合设计要求。3)安装模板前要对模板进行认真检查,变形的模板要经整修才能使用,模板接缝要用海绵条或胶条进行密封。4)充气芯模支模前应对支撑面进行整修,使之处于水平状态。5)充气芯模模板底部要用砂浆进行密封,待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进行砼浇筑。16盖梁支承垫石预埋钢板定位不准16.1质量问题及
21、现象1)预埋钢板位置与设计位置不符,发生平面或高程误差。2)预埋钢板下砼不密实。16.2原因分析1)由于测量失误,导致预埋钢板位置不准确。2)预埋钢板定位后,由于未与钢筋进行连接固定,在砼浇筑时发生移位。3)由于钢板下钢筋较密,砼振捣困难。16.3预防措施1)浇注砼前进行定位复测,保证钢板位置准确无误。2)检查预埋钢板的定位连接牢固可靠,确保砼浇注时无移位松动。17支座预留孔不准确17.1质量问题及现象1)预留孔位置与设计位置不符,发生平面误差。2)预留孔深度不满足设计要求。17.2原因分析预留孔定位不准确,混凝土振捣碰撞预留孔预埋件使其发生位移和上浮。17.3预防措施1)施工前将预留孔位置准
22、确放样。2)预留孔预埋件尺寸应略大于设计值。3)混凝土浇筑前预留孔预埋件要固定牢固。4)混凝土浇筑时要防止因振捣碰撞使预埋件发生位移或上浮。18预制梁底座出现不均匀沉降18.1质量问题及现象现场预制梁底座出现不均匀沉降,严重时使预制梁开裂。18.2原因分析现场预制梁底座未予以加固,施加预应力后梁体拱起,梁端附近荷载集中容易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18.3预防措施1)施工前将预制场地整平,并碾压夯实,保证排水条件良好。2)预制梁底座范围内,浇筑不小于15cm厚、20MPa强度的砼。3)梁端附近底座范围内需用浆砌片石或砼加固。4)制梁底模包括木材、钢板要坚固耐用、保证预制梁质量。19同一截面钢筋接头数
23、量超过规范规定19.1质量问题及现象在同一个截面受力钢筋接头超过规范所规定的数值,该截面成为薄弱环节。19.2原因分析1)钢筋配料时忽略了钢筋接头错开。2)原材料长度使得钢筋接头错不开。3)分不清钢筋的接头处在受拉区还是受压区。19.3预防措施1)配料时,将钢筋分号,特别注意每组钢筋的搭配。2)分不清受拉或受压时,接头设置均按受拉区的规定设置。3)绑扎或安装完钢筋骨架后才发现接头未错开,一般重要构件应拆除返工,如属一般构件,则可用加焊帮条的方法解决,或将绑扎搭接改为电弧焊搭接。20钢筋骨架变形20.1质量问题及现象钢筋骨架在装卸、运输和堆放过程中发生扭曲,外形尺寸或钢筋间距不符合要求。20.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施工中常见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最新 施工 常见 质量 通病 预防措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