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心理学》复习要点.doc





《最新《心理学》复习要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心理学》复习要点.doc(1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心理学复习要点心理学复习要点心理学复习材料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2.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3.1879年,德国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实验室的诞生。冯特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4.心理现象分类: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意
2、志过程(意志过程的心理过程)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心理过程心理现象(共性)个性心理(个性)5.心理学流派学派名称代表人物基本观点构造心理学冯特、铁钦纳1.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2.用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 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士、杜威、安吉尔1.认为意识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2.强调意识活动在人类需要与环境之间的作用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1.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2.心理学发展史上“第一次革命”3.主张采用实验方法进行客观的研究。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1.强调心理是
3、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2.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研究,强调心理学应研究无意识现象1.提出潜意识。2.人格结构的三层次:超我、自我、本我。3.主张性欲论。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心理学)奈塞尔皮亚杰1.奈塞尔:认知心理学为诞生标志。皮亚杰是发生认识论的创立者2.心理学发展史“第二次革命”。3.强调意识的能动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人看成一种信息加工者。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1.心理学发展的“第三次革命”。2.重视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达到自我实现策动心理学麦独孤1.强调行为的目的性,也称“目的心理学”。2.
4、本能是其研究的核心内容。6.心理的实质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神经元是神经组织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的类型一般包括三种: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联络神经元.人的神经系统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个部分组成。大脑分为四叶:额叶、顶叶、枕叶、颞叶。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反射与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脑的反射活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行为由反射组成。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形式,是有机体接受刺激并作相应反应的过程。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有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即所谓无意识的本能行为。可分三类:食物发射、探究反射、
5、性发射。条件反射:又称信号反射,是后天经过学习才能得到的反射。例如,望梅止渴。根据条件刺激的特点,巴甫洛夫把大脑皮层的功能分为第一信号系统活动和第二信号系统活动。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如“望梅生津”,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第二信号系统:用词语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如“谈虎色变”“望梅止渴”,是人和动物的条件反射活动的根本区别。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与规律:神经活动主要只大脑皮层的活动,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如,知之深爱之切,有所知才能有所感。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如,萨
6、特说“人生来是自由的!懦夫使自己成为懦夫,英雄把自己变成英雄!” 第二章 认识过程第一节:注意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2.注意的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3.注意的功能:选择、保持、调节和监督。4.注意的分类:(1)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2)有意注意:有预先目的,需要意志努力。(3)有意后注意:有自觉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5.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同一时间内,清楚地知觉出对象的数目。(2)注意的稳定性,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活动上的时间长短。注意不稳定表现为注意的分散,也叫分心。(3)注意的分配,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4)注意的转移,从一个对象
7、转移到另一个对象。第二节 感觉一、感觉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2.感觉分类: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和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肌体觉);二、感受性和感觉阈限1.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2.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3.感受性的高低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4.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感受性高,感觉阈限低;反之,感受性低,则感觉阈限高。5.每种感觉都有两种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三、感觉现象1.感觉适应: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8、暗适应:(亮暗)。明适应:(暗-亮)2.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某一刺激物的感受性变化。如:万绿丛中一点红、月明星稀、鹤立鸡群。继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某一刺激物的感受性变化。如:先苦后甜。3.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受器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使感觉发生变化。4.联觉:一个刺激一不仅能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能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如:看到红色就会感到热烈、看到蓝色就会感到清凉。5.感觉的相互作用有两种形式: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6.同一感觉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是:感觉适应
9、和感觉对比。第三节 知觉1.知觉: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2.知觉的种类:(1)空间知觉: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等。(2)时间知觉: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时光飞速人对长时间估计变短,对短时间估计偏长。(3)运动知觉: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物体在空间中并没有发生位移,却被知觉为运动,这种现象叫似动现象。(4)错觉:对事物的歪曲知觉。3.知觉的基本特性:(1)知觉选择性:对客观事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 要使对象从背景中突出,必须遵循差异律、组合律、活动律和强度律的规律
10、。(2)知觉理解性: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词语加以概括说明。(3)知觉整体性:把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成一个整体。(4)知觉恒常性:条件发生变化,人的知觉映象仍相对不变。 4.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5.观察的品质:观察的目的性;观察的客观性;观察的精细性;观察的敏锐性。6.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言语直观。第四节 记忆1.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2.记忆的基本过程: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3.记忆过程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信息的输入编码是识记过程,信息的提取是再认或者回忆过程。4.识记的分类:瞬时记忆是人类记忆加工的第一
11、个阶段。编码方式:图像记忆。短时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过程环节。编码方式:(声像编码)长时记忆:容量无限。编码方式:意义编码(语义编码、表象编码)5.记忆品质的特点: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6.遗忘:对于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错误的回忆或再认的过程。遗忘的规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进程不均衡,具有先快后慢的特点。8.遗忘的原因学说代表人物基本观点衰退说巴甫洛夫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衰退以至消失的结果。干扰说詹金斯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时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 1.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2.倒摄抑
12、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压抑(动机)说弗洛伊德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压抑被解除,记忆就能恢复。 提取失败说遗忘之所以发生,是因为编码不准确,失去了检索线索或线索错误。一旦有了正确的线索,经过搜寻,所需要的信息就能提取出来。明明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就是想不起来。这种现象称为“舌尖现象”。游览过“万里长城” 形象记忆5.记忆的分类对法则、定理或数学公式的记忆 逻辑记忆内容主题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情绪记忆 做广播操运动记忆1秒钟以内瞬时记忆保持时间记忆分类容量72组块1分钟以内短时记忆1分钟以上长时记忆知识和日常的生活常识 陈述性记忆打篮球 程序性记
13、忆(技能记忆)内容性质内隐记忆意识类型外显记忆第五节 想象1.想象: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新颖性和形象性是想象的基本特征。2.想象的种类:(1)按照有无目的性: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无意想象:也称不随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如:“白日梦”。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表现。有意想象:也称随意想象,有预定目的,有时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包括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如,在居家装修前,对房间进行的想象。(2)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的不同: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根据语言和图表示意在头脑中形成形象的想象。如,阅读小说白鹿原时头脑里出现白嘉轩和鹿子霖的形象 。创造想象:
14、在头脑海创造出新形象的想象。 如,鲁迅阿Q塑造的形象。(3)根据想象与现实的关系,分为:幻想、理想和空想。幻想: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积极的幻想就是理想。消极的幻想就是空想。3.想象的品质:主动性、丰富性、生动性、新颖性、深刻性。4.想象的功能:预见、补充、替代和调节功能。第六节 言语对话言语:情境性、简略性、直接性、反应性口头言语外部言语言语内部言语:隐蔽性、简略性书面言语:正式性、开展性、计划性独白言语:独自性、开展性、针对性第七节 思维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2.思维的特征:间接性、概括性。思维和语言有密切关系。 1.间接性:不直接作用于感官事物,借助知识经验。 如
15、:天气预报、医生号脉 2.概括性:抽取本质特征和规律。(通过现象看本质)如:看到“月晕而风” 3.思维的类型:(1)根据思维发展水平: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直觉动作思维:以实际动作为支柱。具体形象思维:以直观形象为支柱。抽象逻辑思维:以概念、判断、推理进行。(2)根据思维的逻辑性: 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分析思维:分析-结论。如:学生解几何题的多步推理和论证;医生会诊。直觉思维:未经分析结论。如:医生通过病人描述诊断病情。(3)根据思维的指向性: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聚合思维:朝一个方向,导出单一答案。如:学生从各种解题方法中找出一种最佳解题方法。发散思维:朝多个方向,形成多种答案。如:一题多解
16、。老师提出“砖头可以当作什么来用”。(4)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再造思维(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再造思维:按惯常的方法解决问题。如:学生按例题的思路去解练习题。创造思维: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如:发明创造、技术革新、教学改革。(5)根据思维过程的依据: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经验思维:以日常生活经验为依据来分析问题。理论思维:以科学原理、定理、定律等为依据来分析问题。4.思维的过程(1)分析与综合分析:整体-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如:将一棵植物分解为根、茎、叶、花、果等。综合:各个部分、各个特征结合起来进行思考的思维过程。如: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结合起来,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2)比较和分类
17、比较:把各种事物加以对比,确定相同点和不同点。如:常讲“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分类:根据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把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如:学生掌握数的概念时,把数分为实数和虚数;又把实数分为有理数和理无理数。(3)抽象和概括抽象:把同类事物与现象的共同、本质特征抽取出来,并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特征。如:对人的认识,抽出人类共性的特征,即会说、能思维、难制造工具等,舍弃会能吃饭、能喝水等。概括:把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使之普遍化。如:对人的认识。人的共有特征古今中外所有人。(4)具体化和系统化具体化:用一般原理来解决问题。如: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系统化:把学到的知
18、识分门别类地按一定程序组成层次分明的整体系统的过程。如:学生掌握数的概述,在掌握整数、分数、小数之后,可 以概括归纳为有理数;当数的概念扩大,学习了无理数后,又把有理数和无理数挺好概括为实数;掌握了虚数之后,双可以把实数和虚数概括为数,从而掌握数的知识。5.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1)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以及对具有这些属性的事物的概括反映的思维形式。合取概念:根据一类事物中单个或多个相同属性形成的概念。它们必须同时存在,缺一不可。如:“毛笔”这个概念必须同时具有两个属性,即“用毛制作的”和“写字的工具”。析取概念:是根据不同的标准,结合单个或多个属性形成的概念。如:“好
19、孩子”概念可以结合各种属性,如“学习成绩好”、“诚实”、“乐于助人”,都可称为“好孩子”。关系概念: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的概念。如:高低、上下、大小等。(2)判断是用概念去肯定或否定某事物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形式。直接判断:“灯是照明的工具” 间接判断:昨晚下雨了,所以地上湿了。 (3)推理:从具体事物归纳出一般规律。归纳推理:则具体事物到一般规律,即由特殊到一般。如:由铁、铜、铝能导电等,推理出“金属能导电”的结论。演绎推理:由一般规律到具体事物,即由一般到特殊。如:所有的哺乳类动物都是胎生的,虎是哺乳类动物,所以虎是胎生的。6.思维品质: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第三章:
20、情绪与意志一、情绪和情感1.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绪的基本形式:快乐、愤怒、恐惧、悲哀;2.情绪的分类:心境、激情和应激。(1)心境:通常叫心情,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持续时间较长。如:人逢喜事精神爽。(2)激情: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由重大的、突如其来的事件或激烈的冲突引起。如:范进中举。球场暴力。(3)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和危机情况引起的情绪状态。如:突遇地震火灾时的反应。“急中生智”3.情感分类: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4.情绪的功能:适应、调控、信号和组织功能。二、意志1.意志:有意识的根据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
21、现目标的心理过程。2.意志的特征:(1)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2)克服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3)以随意动作为基础。3.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采取决定阶段,包括动机斗争、确定目的、选择行动方法和制定行动计划等环节。动机冲突可以分为四类: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双趋冲突:都想要,只能择其一(更可行者)。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狗熊掰棒子双避冲突:都不想要,必须择其一(损失小者)。如,前遇大河,后有追兵。前有狼,后有虎。趋避冲突:一个目标,有利有弊,想要又不想要的矛盾。如,想吃糖又怕胖,想吃鱼又怕鱼刺。多重趋避冲突:两事皆各有利弊,反复权衡拿不定主意。如,春节回家时间、
22、毕业报考公务员教师等4.意志品质的特征: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第四章:个性心理一、个性是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分为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二、需要1.需要是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3.奥尔德弗的三重需要理论:生存需要、 相互关系需要、 成长需要。三、能力:力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的分类:一般与特殊;模仿能力、再造能力与创造能力;认知能力、操作能力与社交能力。创造能力具有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学 最新 复习 要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