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XX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docx
《最新XX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XX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docx(7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XX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XX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XX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年年岁岁说就业,岁岁年年就业难!继XX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突破700万之后,XX年的毕业生人数持续突破700万,并超过去年的727万达到749万之多!毕业生人数在年年递增,就业之难也似乎成了常态。连续几年的“史上最难就业季”给人的感觉就是:对于就业,“没有最难,只有更难”!那么,今年的就业压力是
2、否真的也会随人数增加而增加?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就业压力又有哪些变化?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在连续6年携手新浪网教育频道之后,今年结合移动终端的新趋势,首次联手腾讯网教育频道,联合推出XX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问卷,这也是既XX年之后连续第7年推出同一主题的系列调查,依据前面6年的调查结果而分别于每年的五月底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在引起媒体关注的同时,也给毕业生求职者以及相关就业机构提供了有价值的就业参考。今年的调查问卷于4月1日4月27日在腾讯网推出之后,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内,共有18171人参与此项调查,我们在严格剔除无效问卷后最终保留了15728份有效问卷,然后利用专业的
3、心理学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性别比例图1-1 性别比例如图1-1所示,参加本次调查的男性11365人,占总数的%;女性4363人,占总数的%。2.学历构成图1-2 学历构成如图1-2所示,本次调查中,本科生9547人,占总人数的%,为群体主导人群;专科生4754人,占总人数的%;硕士生1321人,占总人数的%;博士生人数相对较少,只有106人,占总人数的%。3.是否独生子女图1-3 独生子女比例如图1-3所示,本次调查中,独生子女5548人,占总数的%,非独生子女10180人,占总数的%。4.是否应届毕业生图1-4 应届毕业生比例如图1-4所示,本次调查中,应届
4、毕业生4675人(已入职3441人,未入职1234人),占总数的%,往届毕业尚未入职1642人(%),往届毕业生已经入职5748人(%),在校13年级学生3663人(%)。5.是否兼职与学生干部图1-5 总体人群的兼职与担任学生干部情况如图所示,参与此次调查的人群中有8408人(%)表示在校期间曾担任过学生干部;有过兼职经历的为11280人(%)。两类人群比例均超过半数。6.生源图1-6 学生生源情况如图1-6所示,本次调查中来自乡镇9546人(%),中小城市4108人(%),省会及其他城市1662人(%),其他地区389人(%)。7.专业构成图1-7 专业构成如图1-7所示,参与本次调查人群
5、涉及22个专业,以计算机/电子信息类、管理/营销类、机械类最多,分别为2289人(%)、1825人(%)、1690人(%),最少的为哲学,仅有29人(%)。8.家庭经济情况如图1-8所示,本次调查中最大部分被调查者家庭人均月收入在XX-5000之间,为6833人,占总体的%。图1-8 家庭收入情况9.学校类别图1-9 学校类别如图1-9所示,参与此次调查的学生中以来自地方院校、高职院校的学生为主,分别为4939人(%)、3051人(%),其他(海外)最少,只有353人(%)。10.期望月薪如图1-10所示,参与调查的人群期望月薪主要集中分布在30015000元范围内,人数为6972人(%)。图
6、1-10 总体人群的期望月薪分布图1-11 不同专业的期望月薪在5类人数最多的专业中,期望月薪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是:经济/金融类、管理/营销类、机械类、建筑类、计算机/电子信息类。图1-12 不同类别高校的期望月薪图1-12中可以看到:求职者的期望月薪随着本人所属的高校类别而改变,重点高校求职者的期望月薪明显高于普通高校求职者的期望月薪,最大差值接近XX元(图中的211高校与独立学院相差1640元)。1-13 不同学历的期望月薪如图1-13所示,期望月薪随着学历的增高而增高,其中,专科生期望月薪5150元、本科生期望月薪为5500元、硕士生为6630元、博士生为8060元,平均期望月薪为551
7、0元。图1-14 不同学历的期望月薪(与XX、XX年比较)XX年与XX年相比:专科生期望月薪提高明显,达1810元;本科生期望月薪增幅最大,达1840元;硕士生期望月薪增幅也超过千元,达1180元;博士生期望月薪增幅最小,只有270元。XX年总体的平均期望月薪与XX年相比增幅很大,达1830元。11.期望工作地点图1-15 期望工作地点本次调查中,近半数(%)的被调查者(7671人)表示希望去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这样的二线城市工作,其次是地级市(4014人,%),然后才是直辖市(2199人,%);另有1223人(%)表示愿意去县级城市工作,212人(%)表示愿意去乡镇工作,409人(%)选择了
8、其他地区(海外)。图1-16 选择工作地点的主要标准对选取工作地点的原因做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半数的人(%)将个人发展机会作为了首要选择标准。可见对于面临就业的学生而言,发展前景是首要考虑因素,然后是生活成本与收入以及宜居程度(分别为%、%、%)。12.去基层等艰苦岗位工作的意愿在今年的调查中,明确表示不愿意去基层求职的比例占%,相比去年的%有所提高 ;“愿意”去的为%,相比去年的%也有所提高;“可以考虑”的比例为%,相比去年的%有所降低,学生更明确了自己是否愿意去基层锻炼的意向。图1-17 去基层等艰苦岗位工作的态度13.影响就业的因素图1-18 对就业的影响因素本次调查中,我们对社会上的热点
9、问题对于就业的影响也做了一些探讨,国家政策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最主要因素(5965人,%),其次是房价(4830人,%)与物价因素(3946人,%),而交通因素(987人,%)则远小于其他三个因素。这一比例趋势与XX年基本一致。14、毕业选择在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中,超过半数的人(8973人,%)认为应该找工作就业;有创业想法的人数达3622人(23%),超过想考研(课程)的人数(2083人,%)近10个百分点,这一比例差距相比于XX年更大;极少数人(495人,%)认为应当出国深造;也有人(555人,%)认为可以等几年再说。对比去年的数据,今年求职者表示想创业和就业的人数比例都有所上升,而选择考研
10、的比例有所下降。图1-19 毕业选择图1-20 高校类别与毕业选择进一步分析发现:不论所在学校类别如何,毕业选择中“就业”均毫无疑问地排在首位,而排在第二位的却在不同类型学校间有一定差异:在国家211工程高校中,排在第二位的是考研;在其他类型的学校中,排在第二位的是创业。而出国和等几年这两个选项均是排在最后的(图1-20)。15.大学生就业最应该具备的素质图1-21 大学生就业最应该具备的素质在本次调查中,我们进一步对大学生就业时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进行了调查,其中沟通能力和专业技能依然最受求职者关注,其次是适应能力、学习能力;相反,道德修养、组织能力、独立能力、协作能力、进取心、刻苦精神与工作
11、热情等,这些被用人单位与社会所看重的基本素质,却被求职大学生相对忽略。这一结果与去年的结果基本一致。图1-22 不同高校类别看重的基本素质图1-22:比较不同类别高校大学生所看重的基本素质发现:无论重点院校还是普通院校,最看重的前五位均是沟通能力、专业技能、适应能力、学习能力、抗压能力。仅在前两位的顺序上有一定区别,重点院校更看重专业技能,普通院校更看重沟通能力。重点院校最看重的5类基本素质排序依次是:专业技能、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学习能力、抗压能力;普通院校最看重的5类基本素质排序依次是:沟通能力、专业技能、适应能力、学习能力、抗压能力。图1-23:比较不同入职阶段所看重的基本素质发现:已入
12、职群体最看重“沟通能力”,并且对“抗压能力”的重视程度强于未入职群体;而未入职群体最看重的是“专业技能”。已入职群体最看重的5项能力依次为:沟通能力、专业技能、适应能力、学习能力、抗压能力。而未入职群体最看重的5项能力依次为:专业技能、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学习能力、责任心。图1-23 不同入职阶段看重的基本素质为了跟过去6年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压力分析部分也分别从压力源、压力感受、压力应对以及幸福感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就业压力源分为4个维度:家庭、学校、用人单位、个人,每个维度分别有3道题目,以及从XX年开始新增的关于主观幸福感的题目,一共包括13道题目。1.不同维度压力源的总体得分由图2-1可
13、以看出,压力源的调查结果与往年大体相同,家庭、社会依旧是最受关注的压力源,个人方面的压力源依旧不被求职者重视,不同的是学校方面的压力源有所降低,从XX年的降到了。图2-1 不同维度压力源的得分2.去基层工作的意愿对压力源的影响图2-2 去基层工作的意愿对压力源的影响图2-2中可以看到,愿意去基层工作的求职者,在社会压力源和学校压力源两个维度得分,高于不愿意去基层工作的求职者;可以考虑去基层的求职者在四个压力源维度上得分均高于不愿意去基层工作的求职者,说明这些求职者虽然有意去基层,但仍然存在很多纠结,这些纠结一方面说明在个人的想法与行为之间仍有冲突,想去与真正去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另一方面,家人的
14、不支持甚至反对、外人的看法等,对于想去基层求职的毕业生来说同样是不可忽略的压力源。3.生源地与压力源图2-3 生源地与压力源图中可以看出,在家庭、学校与个人三个压力源维度上,相对于来自城市的毕业生来说,来自乡镇和其他(海外)的毕业生会感受到更多的现实压力。而在社会压力源维度上,生源地不会产生显著影响。4.兼职、学生干部经历与压力源图2-4 兼职经历与压力源图2-5 干部经历与压力源分析发现:有过兼职经历的求职者,在家庭和学校维度上的压力源得分高于没有兼职经历的求职者,而在社会和个人维度上的压力源得分低于没有兼职经历的求职者;担任过学生干部的求职者在学校、社会以及个人压力源上的得分都显著低于没有
15、担任过学生干部的求职者,而在家庭维度上则没有显著差异。5.学历与压力源图2-6 学历与压力源从图2-6中可以看到:求职者的压力源得分基本上有随着学历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6.入职阶段与压力源图2-7 入职阶段与压力源在不同入职阶段的求职者中,往届毕业尚未入职的求职者在个人、社会、学校与家庭四个维度上的压力源得分都明显高于其他人群。就业压力感受共分为3个维度,分别为压力导致的生理、情绪和行为感受。每个维度各2道题目,共6道题。1.压力感受总体分布图2-8 压力感受总体布图(纵坐标-频率;横坐标-得分)表2-1 就业压力感受分量表上的总体得分情况平均数众数标准差全距 24今年的就业压力感受平均数为,
16、明显高于XX年的压力水平(),与XX年的压力水平()相当,仅次于XX年的压力水平()。2.总体人群的压力体验由图2-9可以看出,在衡量压力大小的三项指标上,仍然以情绪体验最为突出,此结果与历年的数据基本吻合,说明年轻的求职者在情绪管理的意识与技能方面仍需提高。图2-9 总体人群的压力体验3.专业类别与压力体验参与调查的人群一共涉及22个不同的专业类群(图1-7)。我们选择了其中人数最多的5个类别,进一步分析他们的压力感受发现:在这5类人数最多的专业中,以经济/金融类专业的群体感受到的压力最大,机械类的群体感受到相对最小的压力(图2-10)。图2-10 专业类别与压力体验图2-11 学校类别与压
17、力体验从图2-11中可以看到:两类重点高校的学生所体验到的就业压力均明显低于其他四类普通高校。此结果也揭示了好学校的毕业生在就业时普遍拥有的优越或者优势心理。4.干部经历与压力体验图2-12的结果表明:担任过学生干部的求职者所体验到的就业压力显著低于没有担任过学生干部的求职者。表面看来,担任学生干部似乎会承担更多的事务压力,但正因为这样,反而使得这些担任过学生干部的求职者得到了更多的锻炼,这也就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实际能力与抗压能力,因此,他们更少受到心理压力的困扰。图2-12 干部经历与压力体验5.期望工作地点与压力体验图2-13 期望工作地点与压力体验从图2-13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期望工作
18、地点从一线的直辖市到基层的乡镇,求职者的压力体验几乎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这一趋势与XX年的调查结果相同。到底是因为想回避更大的现实压力才期望去更小的地方工作,还是因为想去小地方工作会带来更多的内在压力体验呢?在大城市工作,显而易见的是更大更多的外在现实压力,诸如住房、交通、竞争、生活环境等,但要离开求学的大城市而去(或者回到)偏远的小城乃至乡镇工作,这与“人往高处走”的常态思维是不相符的,因此,期望“往低处走”的人表面上似乎回避了大城市的外在现实压力,但实际上可能会体验到更多的内在心理压力,诸如担心他人的看法、个人职业发展等等。6.入职阶段与压力体验图2-14 入职阶段与压力体验随着入职阶段的
19、不同,求职者的压力体验会有显著的不同:往届毕业尚未入职的人,其压力体验显著高于其他人群,其次是应届毕业尚未入职的人,而应届毕业已经入职的人所体验到的压力甚至还低于在校的低年级学生,对于求职者来说,找到工作才是硬道理。不过,比较两类已经入职人群的压力体验,应届毕业生已经入职的人群所体验到的压力明显比往届毕业生已经在职的人群低,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刚刚找到工作的成功喜悦冲淡了现实的压力,另一方面,刚刚入职的人群可能还没有体验到更多的职场压力,因此,他们的压力体验明显低于往届毕业已经在职的人群。7.毕业选择与压力体验图2-15 毕业选择与压力体验与XX年不同的是,XX年毕业后打算出国的学生,在几类人群
20、中所体验到的压力最大:相对于陌生的职场环境来说,国外环境的不可知性与不可控性显然更为突出,在申请出国的过程中也同样存在诸多的不可知性与不可控性,而这些也正是导致压力体验增强的主要因素;压力体验仅次于“出国”选择的是“等几年再说”的人,相对于有明确目标的人来说,那些困惑于选择而仍然没有主意的大学生,显然也会承受更多的压力体验,就像现实中的拖延族,“等几年再说”常常会使得压力随着“拖”的时间延长而递增,因此,那些等几年再说的人群体验到相对较大的压力同样也就不足为奇了。8.期望月薪与压力体验图2-16的结果与前几年的基本相似:求职者的压力体验基本上有随着期望月薪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换言之,过低的期望
21、月薪反而体验到更高的压力。自身能力强、压力体验小的求职者,在求职时有相对高的期望月薪;而自身能力弱、压力体验大的求职者,在求职时自然会有相对较低的期望月薪。因此,在增强自身实力与抗压能力的同时,求职者还需要更清晰更全面地认识自己,以利于在求职时提出更为合理的期望月薪。图2-16 期望月薪与压力体验9.不同学历与压力体验图2-17 学历与压力体验图中可以看到:专科生和硕士生的压力最大,“高压硕士”现象再次出现;博士生的压力体验虽然在图中显示是最低的,但因为在整个调查中博士人群的样本量太少(106人,占总人数的%),因此,依据此图还不足以说明博士人群的压力最低。10.去基层的意愿与压力体验图2-1
22、8 去基层意愿与压力体验图2-18的结果揭示了压力感受与是否愿意去基层的意愿无明显关系。11.生源地与压力体验图2-19 生源地与压力体验从长期来看,尽管来自大城市的大学生求职者最终成就不一定就比来自乡镇的大学生求职者高,但就毕业求职的阶段来说,这两类求职者所拥有的外在资源确实差别很大,因此,他们所体验到的就业压力也就有了显著的差异(图2-19):来自乡镇的大学生求职者所体验到的就业压力显著高于来自中小城市的求职者,更高于来自大城市的求职者。这一结果与去年的完全吻合。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揭示了这样一个现实问题:就业不仅仅是能力问题,个人所拥有的现实资源也会影响大学生的就业成功率以及就业过程中的压
23、力体验。三、压力应对分析能否有效缓解压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所采用的压力应对方式是否合理。在就业压力应对的题目设计上,我们选择了两种应对方式,分为自我调整与向社会寻求帮助,我们为每种方式分别设计了两个题目,共计四个题目,试图寻找每个维度的积极应对或是消极应对情况,在计分方面,我们采取了反向计分,举例而言,如果A的自我调整得分很高,那么说明A在自我调整方面的问题很大,处理的相对被动,并因此带来很多的压力。1.压力应对方式图2-20 社会维度应对方式总体分布图表 2-2 社会支持维度应对方式分量表总体得分图2-21 自我调整应对方式总体分布图表 2-3 自我调整应对方式分量表总体得分从以上图表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XX 大学生 就业 形势 调查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