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说课稿.doc(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说课稿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说课稿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说课稿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中采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安排了学生生活中最喜欢的活动项目跳绳和踢毽子,求参加活动的人数。然后让学生通过比较、讨论、观察、发现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从而推导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练习中注重让学生体验运算律简便的价值,这
2、样的安排,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本课是在学生学过的加法计算和验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的内容,也是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基础。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内容和新课标要求,要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在合作交流中建构新知识,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归纳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进行运算。3、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制定:教学重点: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正确运用。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分析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用字母
3、表示。说教法与学法主要采用引导-探究进行教学,让学生用猜想验证进行学习说教学程序一、故事孕伏,导入新课录音播放故事朝三暮四,让学生说说听了这个故事的想法,(引出课题)【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初步体验加法交换律,唤起求知欲,】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书本情境图引入根据提供信息,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预设:1、跳绳的有多少人?2、女生有多少人?3、跳绳的男生和踢毽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4、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自由地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后继探究的学习材料,符合新课程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理念。】三、引导探究,建构模型。
4、(一)、研究加法交换律1、解决问题,初步感知。根据问题参加跳绳的有多少人?学生口头列式。引导得出: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板书:281717282、引发猜想,举例验证问:是不是所有的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都不变呢?既然是猜想就需要验证,怎样来验证?(板书:猜想验证)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举例验证猜想。学生写等式。然后交流算式,初步感知规律。3、观察等式,发现规律。问:观察这些等式,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4、引导学生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表达方式。教师提出:能不能用一个等式来表示我们发现的规律?同桌讨论。汇报:预设1:我们用数字(文字)表示2:我们用符号表示3:我们用字母表示比较
5、表示的不同方式,提出用字母表示发现的规律比较简洁。出示板书:abba指出:这样的规律就是加法交换律。(板书)【设计意图:本环节能紧密围绕并运用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积极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感知规律,发现规律,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整个过程,学生在观察中感知,在模仿中理解,在探索中发现,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括能力。】(二)研究加法结合律1、再次出现主题图研究: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列式后,板书等式:(28+17)+23=28+(17+23)观察比较上面算式,思考:等式左右两边什么变了?什么没变?2、丰富表象,初构规律完成书上的两组算式,再次比较等式左右两边的变与不变。问:你发现了什么?3、举例验证
6、,确认规律学生小组合作,进一步举例验证规律。得出加法结合律,尝试用字母表示:板书(a+b)+c=a+(b+c)【设计意图:围绕变与不变这一关键点,通过比较每组的两个算式,初步感受规律。接着再经过学生个性化的验证及交流,从而确认加法结合律并学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这样,既渗透了猜想、验证、建模的数学理性思想,又发展了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重点讲第4个是交换和结合律一起使用2、完成第2题,重点让学生说说后面两题两个数结合了有什么好处。3比一比,谁算得快。38+76+24(88+45)+124、拓展560+(140+70)=(+)
7、+(64+)2764(27)71+68+你认为里填什么数会使你的计算简便?怎样简便计算?5、游戏:找朋友。(1)哪两个同学手上的树叶的和是100?(2)同桌一个同学说出一个数,另一个同学马上说出一个与它的和是整百、整千的数。【设计意图:几个层次的练习,为学生提供了具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思维含量,学生在观察辨析中比较,在思考对比中升华,促进学生灵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五)、全课总结,引申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那么在减法、乘法、除法中,有没有这样的规律呢?课后大家可以继续研究。【及时总结、巩固所学知识,重视学法总结。使学生在自己的整理总结
8、中再次巩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同时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作好了铺垫】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说课稿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中采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安排了学生生活中最喜欢的活动项目跳绳和踢毽子,求参加活动的人数。然后让学生通过比较、讨论、观察、发现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从而推导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练习中注重让学生体验运算律简便的价值,这样的安排,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本课是在学生学过的加法计算和验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的内容,也是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基础。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内容和新课标要求,要让学生运用已有的
9、知识,在合作交流中建构新知识,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归纳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进行运算。3、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制定:教学重点: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正确运用。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分析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说教法与学法主要采用引导-探究进行教学,让学生用猜想验证进行学习说教学程序一、故事孕伏,导入新课录音播放故事朝三暮四,让学生说说听了这个故事的想法,(引出课题)【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初步体验加法交换律,唤起求知欲
10、,】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书本情境图引入根据提供信息,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预设:1、跳绳的有多少人?2、女生有多少人?3、跳绳的男生和踢毽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4、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自由地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后继探究的学习材料,符合新课程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理念。】三、引导探究,建构模型。(一)、研究加法交换律1、解决问题,初步感知。根据问题参加跳绳的有多少人?学生口头列式。引导得出: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板书:281717282、引发猜想,举例验证问:是不是所有的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
11、和都不变呢?既然是猜想就需要验证,怎样来验证?(板书:猜想验证)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举例验证猜想。学生写等式。然后交流算式,初步感知规律。3、观察等式,发现规律。问:观察这些等式,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4、引导学生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表达方式。教师提出:能不能用一个等式来表示我们发现的规律?同桌讨论。汇报:预设1:我们用数字(文字)表示2:我们用符号表示3:我们用字母表示比较表示的不同方式,提出用字母表示发现的规律比较简洁。出示板书:abba指出:这样的规律就是加法交换律。(板书)【设计意图:本环节能紧密围绕并运用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积极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感知规律,发现规律,并学会用字母表示。
12、整个过程,学生在观察中感知,在模仿中理解,在探索中发现,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括能力。】(二)研究加法结合律1、再次出现主题图研究: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列式后,板书等式:(28+17)+23=28+(17+23)观察比较上面算式,思考:等式左右两边什么变了?什么没变?2、丰富表象,初构规律完成书上的两组算式,再次比较等式左右两边的变与不变。问:你发现了什么?3、举例验证,确认规律学生小组合作,进一步举例验证规律。得出加法结合律,尝试用字母表示:板书(a+b)+c=a+(b+c)【设计意图:围绕变与不变这一关键点,通过比较每组的两个算式,初步感受规律。接着再经过学生个性化的验证及交流,从而确认
13、加法结合律并学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这样,既渗透了猜想、验证、建模的数学理性思想,又发展了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重点讲第4个是交换和结合律一起使用2、完成第2题,重点让学生说说后面两题两个数结合了有什么好处。3比一比,谁算得快。38+76+24(88+45)+124、拓展560+(140+70)=(+)+(64+)2764(27)71+68+你认为里填什么数会使你的计算简便?怎样简便计算?5、游戏:找朋友。(1)哪两个同学手上的树叶的和是100?(2)同桌一个同学说出一个数,另一个同学马上说出一个与它的和是整百、整千的数。【设计意图:几个层次的练习,为学生提供了具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思维含量,学生在观察辨析中比较,在思考对比中升华,促进学生灵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五)、全课总结,引申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那么在减法、乘法、除法中,有没有这样的规律呢?课后大家可以继续研究。【及时总结、巩固所学知识,重视学法总结。使学生在自己的整理总结中再次巩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同时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