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结题报告.doc
《最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结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结题报告.doc(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结题报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结题报告扬州市“十一五”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结题报告扬州市宝应县小官庄镇中心初级中学课题组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
2、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对于初中学生,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会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协作意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但是,单纯地开设信息技术课并不能达到这样的目标,而把信息技术和各个学科教学整合起来,可以训练学生的在信息化环境下学习的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趋势,同时利用信息技术还能够提高各个学科的教学效率。通过与多学科的整合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多学科互动的能力,必将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课程整合”的理念
3、,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或者与实际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整合,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性推动作用。二、课题的界定1、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以数字技术为基础,融合通讯技术和传播技术,能处理、编辑、存储和呈现多种媒体信息的集成技术。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先进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情感的激励工具、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综合地应用到课程实施过程中,使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境整体化产生聚集效应,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
4、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3、有效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有机地与学科结构、学科内容、课程资源以及教学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学科教学的有效组成部分。在整合中重要的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新的教学体系,提供新的教学范式,以实现教学的高效。三、理论支撑1、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在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实现系统综合最优化,就是从整体上达到最优设计、最优控制、最优管理和最优决策。从教学过程上来说,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把教学目标作为整体核心,使教学过
5、程中的多层次、多因素之间能有机结合,关系协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包括两个有机组成部分,一是教师教学方式的最优化,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最优化。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有力地促进这两个最优化。2、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提出掌握学习理论。他认为大多数学生完全可以掌握教学过程所要求的内容,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学校都可以向几乎所有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如果他们打算这样做的话,与此相关的是他的掌握学习策略。掌握学习理论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多数学生成绩的提高与学习内容的掌握,重视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它重视反馈矫正程序,赋予教学评价以新的意义。掌握
6、学习理论对当前的素质教育的实施极有价值。四、课题研究的目的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课题的研究,我们要力求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共同推进,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增强师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真正掌握最先进的教育技术,促进教与学的革命。通过运用多种媒体,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的整合,改革传统教学结构的弊病,创建新型教学结构,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
7、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则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关键是教学观念的改变。五、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种教育革新,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因此要在文献研究中学习相关的理论并要借鉴他人的经验。2、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密不可分,是在教学中和对教学的研究,为使研究工作按照研究设计开展,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课堂教学的个案分析,不断总结与反思,以构建适合校情和学情的最佳教学模式。4、教育实验法。本课题将在教育实践中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构建高度交互的课堂教学
8、模式,并在教育实践中检验其应用价值。六、题组成员及分工主要研究人员姓名工 作 单 位 职 务、职 称课题研究中所承担的工作仲维景宝应县小官庄镇中心初级中学主任负责人、校方案策划、协调组成员胡正虎宝应县小官庄镇中心初级中学中学高级教师撰写课题报告、课题的综合研究、收集整理资料、对参与课题研究人员进行信息技术培训鲁启虎宝应县小官庄镇中心初级中学教导主任课题组织管理、协调组成员,分管物理课题研究。任健宝应县小官庄镇中心初级中学政教处主任校方案策划、协调组成员,分管语文课题研究。苏桂先宝应县小官庄镇中心初级中学中学一级校方案策划、协调组成员,分管数学课题研究。蔡 维宝应县小官庄镇中心初级中学中学二级收
9、集整理数学学科资料、参与数学课题研究。葛学志宝应县小官庄镇中心初级中学教研室副主任课题研究方案策划、计划的实施,参与语文课题研究。韩维平宝应县小官庄镇中心初级中学中学一级校方案策划、协调组成员,分管英语课题研究。解龙兵宝应县小官庄镇中心初级中学中学二级校方案策划、协调组成员,分管物理课题研究。蔡 明宝应县小官庄镇中心初级中学中学一级校方案策划、协调组成员,分管化学课题研究。许启明宝应县小官庄镇中心初级中学中学一级校方案策划、协调组成员,分管地理课题研究七、课题研究方法步骤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并辅之以经验总结法和教育调查法等实验方法。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1、准备阶段(2006.9-2
10、007.10)。(1)制定本课题实施方案,并请专家论证。(2)全面总结前段时期电教实验的经验教训,成立本课题领导小组。(3)确立实验对象,并进行实验前的调查研究。(4)扩大宣传,营造氛围。2、实施阶段。(2007.102009.10)(1)按“实验的总体内容”分专题,分级组织具体实施。(2)分解实验目标,并分别落实到课题组,边实验边探索。(3)领导小组负责督导,做到及时反馈与定期总结相结合,抓好典型,征集成果。(4)做好实验的纪实工作,及时反馈,认真整改。(5)购置设备,完善设施。3、总结阶段(2009.102010.11)整理材料,总结经验,撰写报告。召开现场汇报会,并请专家验收、鉴定八、实
11、验原则该课题顺应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趋势,故实验研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超前性原则:根据这一原则,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特别是现代化教育思想的观念,要广泛吸收当前教育领域的崭新信息,掌握崭新的信息技术,保证课题研究的有效实施。2、实践性原则:进行该课题研究必须因校制宜,结合本校的实际和原有条件(硬件、软件),不断实践、不断探索,这样才具有实效性,才便于操作,利于成果推广。3、主体性原则:教育的根本价值追求是发展人的主体性。因此,进行本课题研究必须遵循主体性原则,一方面以发展的眼光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以人文性创设愉悦的氛围培植学生群体,真正使学生个人、群体与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12、。九、课题研究成果1、摸索出一套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如:语文学科“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模式;英语学科“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设计,培养英语应用能力”模式。2、“整合”实验的开展,促进了教师改变长期习惯的教学行为,改变传统教学结构的弊病,创建新型教学结构,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则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3、师生信息技术素养得到有效的发展提高,学生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最新 信息技术 学科 教学 有效 整合 研究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