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学设计.doc(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学设计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 学 设 计一、设计思路。 1.本节课的设计重点体现“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能力”专项实验阶段性的教学改革目标。 2本节课的设计理念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3本节课的设计理论为“任务驱动式教学”。给出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相互讨论,互动回答、教师小结
2、突破重难点完成。 4本节课的设计模式为“三段论模式”。给出问题,学生自学10分钟,重难点突破互动学习20分钟,课堂巩固练习10分钟。二、教材分析。 1有关黄土高原的知识,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因此可以让学生来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2.通过该案例,让学生掌握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方法,包括表现(危害)、成因、治理措施。 3.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出发,可让学生结合自己家乡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分析形成问题的原因,探究治理的措施。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 2了解人地矛盾是造成本区域水土流失的本质。 3掌握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3、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及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能力目标: 1通过让学生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培养学生掌握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方法。 2通过让学生结合自己家乡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分析形成问题的原因,探究治理的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加强学生的环保观念,区域在资源开发(如开采煤矿)、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保护生态环境。 四、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五、教学难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2淤地坝 六、课前准备 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师:先
4、给大家唱几句歌,我家住在黄土高坡的片段。 (请学生描述黄土高坡的地形地势特征,并展示图片宁夏西吉县马建乡种田沟村) (板书)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问题1、 请回答这首民歌反映了黄土高原地区什么样的景观特征? 生: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师:很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景观? 生:是流水的侵蚀作用。 师:地形对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 生:略。 师:造成了生态的恶化,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 (新授) 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板书)1、黄土高原的概况 问题2、请大家读图分析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生:位置黄土高原在我国内陆腹地,地处黄河中上游与
5、海河上游地区; 范围一般泛指太行山脉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的广大区域; 师:面积面积30多万平方干米; 土壤除若干石质山地外,地表大部分被厚层黄土覆盖。 师:黄土高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长期的流水侵蚀,使得这一地区地表支离破碎,据统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有27万平方千米,其中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有11万平方千米。 师:请大家思考,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生:略。 师:水土流失是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它不仅造成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而且影响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概括起来,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对当地的不利影响和对黄河下游的影响。
6、2、水土流失的危害(板书) 问题3、大家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对当地的不利影响和对黄河下游的不利影响两个方面分析水土流失的危害。 生1:对当地: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生2:使大量泥沙汇人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使下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严重威胁着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师:回答很好,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如此严重? 二、水土流失的成因(板书) 问题4、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
7、原因。下面我们就从自然和人为两个角度分析这个问题。 1、自然原因(板书)师:自然原因: A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它处于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湿润向干旱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的地区,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交错,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B黄土高原的土壤质地特殊,极易受到流水的侵蚀。 C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多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易造成水土流失。 D黄土高原还是我国地质灾害频繁地区,滑坡、塌陷、泥石流等时有发生,从而加剧了水土流失。 2、人为原因(板书) 活动1、引导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黄土高原地区生产力水平低,耕作方式落后,土地所能供养的人口有限。随着人口的迅速增
8、长,人均耕地不断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对资源的压力日益增大。 A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a黄土高原自古以来就盛行轮荒耕作制度,农民不是靠精耕细作来增产粮食,而是采取轮荒制的粗放耕作方式,广种薄收。当已开垦的土地表土流失、肥力下降后,就将其抛荒,另寻稍好的荒草地开垦,结果使原来的林草植被遭到破坏,使水土流失加剧。 b在生产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例如,露天开矿导致大面积开挖地表土,破坏地表植被,使矿区周围土壤抗侵蚀能力降低。人们无计划地建窑洞、修路、建设水利设施等也会加剧水土流失。 B破坏植被 a营造宫殿 b伐木烧薪c战争 战国以前,黄土高原的森林覆盖率在50以上。由于农业垦荒规模的不断扩
9、大以及历史上营造宫殿、伐木烧薪、战争等,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到1949年,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下降到不足10,1985年仅为65。此后党和政府为了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植被覆盖率有所上升。 活动2根据“人口增长和植被破坏引起恶性循环示意图”,说明黄土高原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师:从图中可以看出黄土高原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 师: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如何才能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维持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呢? 三、水土流失的治理(板书) 活动3大家阅读课本54页,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具体措施主要有哪些。由于黄土高原的生态系
10、统比较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但人类只要控制自己的行为,采取一定的措施,水土流失是可以治理的。治理黄土高原必须坚持合理利用与综合治理应相结合;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相结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问题5、共有哪几种措施。 生:1、工程措施,2、生物措施,3、农业技术措施 师:工程措施包括固沟工程、护坡工程、保塬工程。 固沟工程沟谷发育是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沟谷集中的地区,也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在沟谷修建淤地坝、小水库和营造防护林等,既拦泥蓄水,又防止其继续扩展,此谓“固沟工程”。 护坡工程在缓坡地段,实施封坡育林育草和修筑水平梯田相结合,既拦截、涵蓄坡
11、面径流,又发展了林果业生产,此谓“护坡工程”。 保塬工程在一些塬面上,坚持平整土地,大力营造护林网,合理利用水土,提高劳动生产率,此谓“保塬工程”。 师:农业技术措施在耕作区,因地制宜地开展平整土地、栽培种植、田间管理、增施肥料,以及轮耕套种等农耕作业。同时配合精心选育良种、发展地膜及喷灌和滴灌技术、科学施肥等,以达到提高肥力、保持水土和发展生产的目的。 师:生物措施森林草地具有蓄水保土、护坡、固沟、保塬功能,提高植被覆盖率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 (课件展示:小流域综合开发治理模式图) 活动4、大家阅读知识窗,种田沟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互动回答)略 本节亮点补充:西吉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
12、施方法6321-640工程,具体讲解黄土梁、黄土峁、黄土塬的治理方法。让学生学到身边地理、有用地理,落实新课程改革先进理念。 课堂小结: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防止生态系统退化以及退化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板书设计 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1、黄土高原的概况 2、水土流失的危害 二、水土流失的成因 1、自然原因 2、人为原因(A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B破坏植被a营造宫殿b伐木烧薪c战争 )三、水土流失的治理 1、工程措施 2、生物措施 3、农业技术措施九、教学反思 在新课程理念下,新型的教师只能是学
13、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验、调查、实践的机会,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准备好充足的学习材料,悉心安排好实践操作的内容。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提供广阔的时空,让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中,探究学习,从而学有所得,学有所进 十、课堂练习练习一:读下图,回答12题。1.为了加强水土保持,甲、乙、丙、丁四地段中,最应退耕还林(草)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2.甲、乙、丙、丁四地段中,灌溉条件最好的地段是 ( )A.甲 B.乙 C.丙 D.丁练习二:读“黄土高原地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3.A处地形平坦,在农业土地利用上,通常用作 ,黄土高原传统的粮食作物是 。4.B处若作农业用地应修建 ,为减少水土流失,C处应 ,D处应修建 工程。练习三读“山西省简图”,回答第5题。乙山西黄河5.下图中能正确反映甲地景观的是( )DCBA练习四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进行综合治理的一项措施,读图完成67题。田埂6.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 ( )A.坡面倾斜方向一致 B.等高线基本平行C.山谷走向基本一致 D.山脊走向基本平行7.梯田的修筑,显著地改变了山坡的 ( )A.坡向B.形态 C.土壤类型D.物质组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