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贵州省教师资格自我评估考试题48.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贵州省教师资格自我评估考试题4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贵州省教师资格自我评估考试题48.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教师资格试题一 , 单选题 (共20题,每题1分,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 【问题】 从教学评价的直接目的来划分,综合入学测验属于()。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配置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答案】 C2. 【问题】 学期结束前,教师为总结生物学教学拟定了详细计划,对学生本年级所学生物学内容进行了测验考试,这样的考试属于()。A.终结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配置性评价【答案】 A3. 【问题】 夸美纽斯主张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A.“泛德教育”B.“泛体教育”C.“泛美教育”D.“泛智教育”【答案】 D4. 【问题】 提问者要求列举木材的用途。
2、回答可能是:桌椅材料、做成艺术品、筷子等等,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A.抽象思维B.联想思维C.发散思维D.逻辑思维【答案】 C5. 【问题】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改变NaCl溶液的浓度只能使DNA溶解而不能使其析出B.在沸水浴中.DNA遇二苯胺试剂会呈现蓝色C.用电泳法可分离带电性质、分子大小和形状不同的蛋白质D.用透析法可去除蛋白样品中的小分子物质【答案】 A6. 【问题】 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可以对该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A.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白细胞介素消灭B.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
3、抗体消灭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外毒素消灭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答案】 D7. 【问题】 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常用的诱导剂依次是()。A.B.C.D.【答案】 C8. 【问题】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是由()构成的。A.意识和能力B.规则和技能C.经验和方法D.认知策略【答案】 B9. 【问题】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选取了较多的现代生物技术,以及最新的生物科学研究成果,这符合教材内容选择要()的思想。A.以学生的发展作为选取内容的出发点B.应当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C.要反映社会
4、、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的思想D.应将探究活动作为教科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答案】 C10. 【问题】 有目的、有计划的,以发生过的教育事实为依据,通过现场观察、访问和调查来搜集经验性材料,对经验现象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获得比较深刻、比较系统的教育知识的研究方法是()。A.经验总结法B.调查法C.观察法D.实验法【答案】 A11. 【问题】 美国教育心理学比较重视研宄数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20世纪60年代掀起了一股人本主义思潮,()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认为教师只是一个“方便学习的人”。A.杜威B.罗杰斯C.马斯洛D.桑代克【答案】 B12. 【问题】 细胞作为生
5、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与功能高度统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餐桌上的“糖拌西红柿”“凉拌黄瓜”的盘里流出的水主要来自细胞质B.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核还能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C.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D.细胞膜不仅能保护细胞.而且还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答案】 A13. 【问题】 下列对于培养基的说法正确的是()。A.培养基是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的基质B.培养基只有两类: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C.固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水即可制成液体培养基D.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单个细菌【答案】 A14. 【问题】 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
6、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韵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答案】 D15. 【问题】 ()适用于说明、解释或论证生物学概念、原理、公式等。A.演示法B.讲授法C.谈话法D.讨论法【答案】 B16. 【问题】 ( )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 A.内部反馈B.外部反馈C.方法反馈D.形式反馈【答案】 B17. 【问题】 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
7、级管理方式属于()。A.常规管理B.目标管理C.平行管理D.民主管理【答案】 C18. 【问题】 为了了解学生的实验能力的进步程度,教师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报告评分表,这种评分表属于()。A.配置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答案】 B19. 【问题】 酶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利用酶生产某些化工产品,能显著降低能耗、减少污染、节约成本B.“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与水温、酸碱度有关,与污物或衣物的性质无关C.用于治疗消化不良症的肠溶多酶片含有多种消化酶,但嚼服后会失去疗效D.要较长时间保持酶活性,各种酶制剂都应保存在低温的条件下【答案】 B
8、20. 【问题】 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Rous肉瘤病毒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有关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酶体杀灭细菌的机制不同C.抗体可以进人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答案】 C二 , 多选题 (共20题,每题2分,选项中,至少两个符合题意)1. 【问题】 课堂里主要的人际关系有( )。A.对立与统一B.吸引与排斥C.积极与消极D.合作与竞争【答案】 BD2. 【问题】 小学生常见的情绪适应问题是( )。A.恐惧B.抑郁C.紧张D.情感冲动E.失眠【答案】 ABD3. 【问题】 教育目的的评价内容主要有
9、( )。A.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水平和效益B.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质量C.学生的学习质量D.教师的教学质量E.教育方法的选择【答案】 ABCD4. 【问题】 德育目标的具备的特征是()A.阶级性B.历史性C.社会性D.价值性E.教育性【答案】 BCD5. 【问题】 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 )A.国家的教育目的B.地方的教育目标C.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D.教师的教学目标【答案】 ACD6. 【问题】 根据不同归因过程和归因的作用,说明归因的各种原理主要有()A.冯特的归因理论B.海德的归因理论C.韦纳的归因理论D.弗洛伊德的归因理论E.凯利的归因理论【答案】 BC7. 【问题】 关于教学过程的本质
10、问题,主要的观点是()A.认识过程说B.认识和发展过程说C.实践说D.交往说E.对话说【答案】 ABCD8. 【问题】 巴甫洛夫提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主要包括A.消退律B.效果律C.练习律D.泛化与分化律E: 准备律【答案】 AD9. 【问题】 优良班集体的基本特征是( )A.明确的共同目标B.一定的组织结构和强有力的领导核心C.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D.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答案】 ABCD10. 【问题】 教育心理学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有( )。A.如何教B.如何管理C.怎样学D.怎样评价E.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答案】 AC11. 【问题】 以下观点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的是
11、()A.学而时习之B.不凌节而施C.学不躐等D.产婆术E.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答案】 BC12. 【问题】 教师良好的教育能力体现在()。A.知识广博B.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C.富有感情D.有感染力【答案】 ABCD13. 【问题】 在教学逐渐走向以心理学为基础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教育家是()A.裴斯泰洛齐B.洛克C.赫尔巴特D.卢梭E.夸美纽斯【答案】 ACD14. 【问题】 美国的韦克斯勒的智力量表包括( )。A.智高测评B.学龄前智力量表(WPPIS)C.儿童智力量表(WISC)D.成人智力量表(WAIS)【答案】 BCD15. 【问题】 下列属于非正式评价的
12、是()。A.测验B.问卷C.观察D.谈话E.布置作业【答案】 CD16. 【问题】 遗忘的规律是( )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不均衡性D.没有规律E.倒U型曲线【答案】 AC17. 【问题】 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出发推出另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其种类主要有()A.演绎推理B.归纳推理C.类比推理D.逻辑推理E.相似推理【答案】 ABC18. 【问题】 根据课程任务可以将课程划分为( ) 。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学科课程E.活动课程【答案】 ABC19. 【问题】 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外在因素有()。A.家庭的教养方式B.教育思想和学校类型C.社会形态D.学生气质
13、类型E.文化【答案】 ABC20. 【问题】 下列表述中符合现代教育观要求的有( )。A.全面理解素质教育B.全面理解教育的功能C.教育就是为了考上理想大学D.应试教育也体现了全面发展教育【答案】 AB三 , 大题分析题 (共5题,每题8分)1. 案例:阅读复习课论语核心概念梳理视频讲座片段,完成第16-1716、17题。在孔子眼里,“仁”是一切德性的总说,其核心内涵简单明了,孔子对“仁”有一个经典的说法: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爱人,是孔子最核心的思想。之所以强调“爱人”,是因为“爱”是建设性的情感,而“恨”是破坏性的情感,建设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爱是必不可少的。根据“仁者爱
14、人”的说法,我们会问两个问题:首先,是谁去爱呢?最切近的“爱人”的主体,就是我们自己,所以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人至矣。(论语?述而)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仁”的源头是我们每个人的内心,“爱人”就是要从“我”做起,切切实实地去“爱人”,这就是孔子思想平易近人之处。其次,爱的对象是谁呢?墨家讲究“兼爱”,而儒家的爱是有差等的爱。要将“爱人”由种情感上升为一个社会的普遍原则,就必须提供一个切近易行的出发点,孔子看来,“爱人”可以从爱父母、爱家庭开始。所以,儒家强调“立爱自亲始”也就是“孝悌”,儒家强调“孝”,正因为“孝”是爱的出发点,也就是“仁”的出发点:有子曰:“其为人也孝
15、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孝”为“仁”之本。相比于其他人,我们对父母的爱是先天的。从爱父母亲人开始,由亲人之爱,上升到爱熟悉的人,然后是爱不熟悉的人,爱陌生人,直至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为一家,最后形成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社会,也就是孔子心中的理想大同社会。这就是有差等的爱、仁者君子的爱泽及百姓,小人的爱可能只到自己和亲人。可见,爱亲,也就是“孝悌”,只是“仁”心的初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贵州省 教师资格 自我 评估 考试题 48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