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标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华腾教育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标准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性质:理论+实验学时学分:80学时,4学分(其中理论74学时;实验6学时)课程属性:专业必修课适用范围:机械制造、机械一体化等专业一、课程定位机械制造技术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作为机械类学生来说,必须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本课程在机械类专业课程中居于重要地位。二、课程性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金属切削过程中的基本原理;掌握金属切削加工方法及加工特点;了解加工的定位及安装;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基础知识及基本理论;具备合理选择加工方法(机床、刀具、切削用量、切削液)的初步能力,具备编制机
2、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基本能力。三、课程目标1、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要求:1)使学生熟悉金属切削过程中的四大基本规律,掌握刀具几何参数、切削用量的选择;2)熟悉各种切削加工方法的加工特点;熟悉机床定位及装夹;使学生掌握零件制造过程中的主要工艺技术问题;3)使学生掌握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原理,具备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基本技能;4)培养学生独立查阅工艺手册及技术资料的基本能力。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从零件加工质量、生产效率和经济性三方面综合分析解决技术问题,为后续课程和未来从事的工程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2知识要求(1)、了解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知识;了解影响零件加工的基本因素
3、;(2)、熟悉刀具角度标注,熟悉金属切削过程中的四大基本规律;熟悉机械加工工艺范围及特点,机床定位及夹紧;(3)、掌握切削用量选择;刀具几何参数选择;(4)、掌握设计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基本理论;具备编制一般复杂的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基本技能。3.实施说明(1)成绩考核方法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为考试课。为了准确考核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和掌握情况,总评成绩可按下式给出: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平时出勤占10%、课堂表现占10%、课后作业占 10%)30%测验占30%+考试成绩40%。(2)教学方法、教学手段1)讲授本课程时应结合课程特点增强直观教学,尽量采用模型、实物及多媒体演示等,以提高教学效果。2
4、)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提问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比较和总结,抓住重点、特点,巩固所学知识。3)现场教学。教师在现场环境中边讲理论边进行演示,让学生在边学边动手的过程中理解掌握知识。4)结合课程内容适当布置作业和思考题,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5)适当组织学生到大型企业参观,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四、课程内容及要求一 、 课内实践环节的要求1、名称 实验一 刀具角度测量实验实验二 切削力测量实验实验三 加工误差综合分析实验2、主要内容与要求:本课程安排6学时实验,实验内容为测量车刀6个标注角度、切削过程切削力大小,验证切削力经验公式、加工误差
5、的统计分析。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初步具备下列能力:学会使用刀角测量仪、测力仪等测量仪器;通过对加工零件进行检测,掌握测量技术;培养学生具备整理数据、分析结果及得出正确结论等能力。3.作业要求按讲解内容重点知识点部分课后至少两道作业题,安排一次大作业,编制简单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为课程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4.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机械制造技术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技术基础课,安排在第二学期进行,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已学过的作为本课程的支撑课程包括:机械制图、金属材料材料、机械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等,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对刀具及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以及机械加工工艺编制有了基本的
6、了解和掌握。与本课程同期开设的课程为液压与气动技术、机床电气控制与PLC等。后续课程包括: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CAD/CAM应用技术等。本课程为后续的课程准备了必要的知识和职业技能素养。5.教材和参考书目1、机械制造技术,李家吉主编,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8 2、机械制造基础,谭雪松、周克媛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张世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机械加工技术,朱跃建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二、教学内容纲要项目一 机械加工的基础知识1、具体内容:(1)机械加工的基本概念(2)定位基准(3)工件2、教学要求:了解机械加工、定位基准和工
7、件的基本概念,掌握设计基准和工作基准。项目二 金属切削加工的基础知识1、课程内容(1)金属切削加工基本知识(2)刀具几何角度及材料(3)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及应用2、教学要求:(1)、了解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知识,如切削运动、工件表面及切削用量。 (2)、熟悉车刀组成、刀具标注角度、常用刀具材料。 (3)、熟悉切削变形、切削力、切削温度、刀具耐用度四大基本规律。 (4)、掌握车刀的标注角度、掌握刀具几何参数及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切削运动、切削用量的概念,车刀标注角度、四大基本规律及应用难点:车刀角度标注、刀具几何参数及切削用量的选择项目三 机床1、具体内容(1)金属切削
8、基础知识(机床分类与型号编制、机床运动)(2)车床及车刀(卧式车床的加工特点、典型机构的功用及传动系统分析、传动链的分析;车刀的种类、用途)(3)铣床及铣刀(4)孔加工机床及刀具(5)磨床及砂轮(6)刨、拉机床及刨刀、拉刀(7)齿轮加工机床及刀具2、教学要求(1)了解典型机床(车床)的传动系统。(2)熟悉常用刀具如:车刀、孔加工刀具、铣刀等的种类、用途。(3)掌握金属切削加工方法的工艺范围及应用(车、铣、磨、钻、扩、铰、镗、刨插削、拉、齿轮加工等方法的加工特点及应用)。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车刀的种类、用途。铣床的工艺范围、特点及选用方法;铣刀的种类及选用。磨削加工的特点;砂轮的组成、特
9、性及砂轮硬度的选用;掌握钻、扩、铰、镗加工特点,常见机床如:钻床、镗床的工艺范围、特点及选用方法。刨插削加工、拉削加工的加工特点,拉刀的结构,拉削方式及特点。插齿、滚齿加工原理、运动,其他齿轮加工方法。难点:卧式车床操纵机构、自锁机构、开合螺母机构;滚刀的安装。 项目四 夹具1、具体内容(1)工件的定位(2)工件的夹紧(3)机床夹具及其设计方法2、教学要求(1)了解工件定位与夹紧的概念,了解常见夹紧机构的工作原理(2)熟悉常用的定位元件的定位方式及各种夹具夹紧装置的组成、要求(3)掌握六点定位原理,掌握基准的概念、分类及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工件定位、夹紧,六点定位原理;基
10、准的概念、分类和选择原则;夹紧装置的要求、夹紧力作用方向及位置难点:定位基准中粗、精基准的选择项目五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1、具体内容(1)工艺规程概述(2)工艺路线的拟定(3)加工余量的确定(4)工艺尺寸链2、教学要求(1)了解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编制的原则、方法和步骤(2)熟悉工艺过程中的工序、安装、工位、工步、走刀等概念(3)掌握加工路线的拟定方法(4)掌握加工余量的确定方法及工序尺寸的计算方法(5)掌握尺寸链的基本概念、尺寸链分析及计算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工艺规程、工序、安装、工位、工步、走刀等概念;零件加工工序的安排;工序尺寸的计算;尺寸链的计算难点:画尺寸链图项目六 典型零件的加
11、工1、具体内容(1)轴类零件的工艺编制(2)箱体类零件的典型编制2、教学要求(1)了解各种典型零件如:轴类零件、盘套类零件加工工艺特点和加工方法(2)熟悉工艺规程编制过程中有关原理和原则的综合应用(3)了解热处理工艺有关知识项目七 装配工艺基础1、具体内容(1)概述装配、装配工艺系统图、装配精度与装配尺寸链 (2)保证装配精度方法2、教学要求(1)了解机器装配、装配工艺、装配精度、装配尺寸链等基本概念(2)掌握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完全互换法;分组选配应注意的问题;修配法应注意的问题难点:装配尺寸链项目八 设备维修工艺基础1、具体内容(1)设备使用与维护的任务和工作内容(2
12、)设备使用与维护的要求、规程和规章制度(3)设备的计划修理(4)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状态监测2、教学要求了解设备使用与维护的任务、工作内容、要求、规程和规章制度,掌握设备的计划修理、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状态监测。3、 教学重点和难点设备的计划修理、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状态监测项目九 先进加工技术1、具体内容(1)数控电火花加工(2)超声加工(3)激光加工(4)数控机床加工(5)3D打印技术2、教学要求了解特种加工的种类和先进制造技术的趋势,了解我国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4、 教学重点和难点目前先进制造技术在我们国家的应用和发展。三、学时分配序号基本内容课 时讲课实验总时数1项目一 机械加工的基础知识442项
13、目二 金属切削加工的基础知识86143项目三 机床10104项目四 夹具10105项目五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16166项目六 典型零件的加工887项目七 装配工艺基础668项目八 设备维修工艺基础669项目九 先进加工技术6610总计74680 五、课程实施建议1辅助教学(1)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利用,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数据库,数字化教学资源辅助课程,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2)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如网络课程、网络课件、教学录像、教学录音、教师教学博客、网上答疑、模拟考试、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
14、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3)建立习题库及答案,同时为学生提供多种版本的参考书,有利于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4)建立学习资料库,推荐国内外与专业有关的网站地址,积极引导与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资讯收集的能力。2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特点、教学条件支撑情况,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例如:讲授、启发、讨论、案例和行动导向等教学方法。3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主动性,培养实干精神和创新意识,注重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例如: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课堂体验与认知实习相结合,教师示范与真实体验相结合,虚拟仿真与实际操作
15、相结合,专项技术教学与综合实际应用相结合等。4组织形式结合课程特点、教学环境支撑情况采用不同的形式。例如:整班教学、分组讨论、课堂体验、拓展项目等组织形式。六、课程教学评价与考核1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内容包括教学督导对教学过程组织实施的评价,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学生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教学评价应注重过程评价与考核,其考核内容包括素质考核、知识考核、能力考核、期末考核等。2课程考核课程应注重过程考核,其中素质考核应依据平时上课的出勤、表现、作业、学习报告和回答问题以及职业素养等内容进行综合评价,素质考核占总成绩的15%。知识考核应依据对各模块知识内容的学习和掌握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知识考核占总成绩的25%。能力考核应依据学生对课堂体验、拓展项目等内容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能力考核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核是对学生整个课程学习情况的综合评价,重点检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分析方法和结合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期末考核占总成绩的40%。1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