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验研究法精选PPT.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教育实验研究法精选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实验研究法精选PPT.ppt(6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教育实验研究法第1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实验研究法概述教育实验研究法概述l推荐录像:小孩不笨推荐录像:小孩不笨l一、教育实验研究法的基本概念与一、教育实验研究法的基本概念与特点特点l二、教育实验的局限性二、教育实验的局限性l三、教育实验研究法的三、教育实验研究法的基本类型基本类型第2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一、教育实验研究法的基本概念与一、教育实验研究法的基本概念与特点特点l实实验验法法,就就是是按按照照特特定定的的研研究究目目的的和和理理论论假假设设,人人为为地地控控制制或或者者创创设设一一定定的的条条件件,从从而而验验证证假假设设、探探讨讨现现象象之之间
2、间因因果关系的一种科研方法。果关系的一种科研方法。l教教育育实实验验研研究究,就就是是研研究究者者根根据据一一定定的的目目的的和和计计划划,在在控控制制条条件件下下,对对被被试试(教教育育对对象象)施施加加可可操操纵纵的的教教育育影影响响,然然后后观观测测被被试试的的变变化化及及教教育育效效果果,以以此此推推断断所所施施加加的的教教育育影影响响同同教教育育效效果果之之间间是是否否存存在在因因果果联联系系的一种研究的一种研究。l你了解哪些教育实验?这些实验的假设是什么?你了解哪些教育实验?这些实验的假设是什么?第3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l福禄贝尔创办幼儿园福禄贝尔创办幼儿园l拉伊和梅伊曼
3、创办了实验教育学拉伊和梅伊曼创办了实验教育学l1930年美国年美国“八年研究八年研究”1933-1941:30所中学与所中学与300所学院所学院l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l中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中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l举举 例例第4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赫尔劳克(赫尔劳克(Hurlock,K.B.)实验实验l他把加法计算的单一作业交给三个组的学生,对三组学生的处理是,第一组教师给学生以表扬,第二组教师给学生以批评,第三组教师对学生放任自流。结果受表扬的一组学生成绩最好,受批评的一组学生成绩次之,被放任的一组学生成绩最差。这一结果表明,评价者的态度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导致学生成绩的差异。第5
4、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n黑龙江宁安实验小学尹玉兰老师班里有一名留级女生,学习吃力,常常受到批评,精神压力大,每天总是用怯生生的目光注视着老师。一天,她的字写得特别认真,尹老师面带笑容地说:“来,握握手,祝贺你取得的进步。”放学后,她跑回家,兴奋地告诉妈妈:“今天老师和我握手了,我敢和老师说话了。”从此以后,孩子的目光不再躲避老师,每天有说有笑,学习也变得主动了。第6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特点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特点 l教育性教育性 l揭示教育现象或教育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揭示教育现象或教育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l对因果关系的预先设想以假设形式表现出来对因果关系的预先设
5、想以假设形式表现出来 l研究者可以操纵或控制某些变量,人为地创设一定的研究者可以操纵或控制某些变量,人为地创设一定的情境情境 l可重复性可重复性 l是一种特殊的实验是一种特殊的实验 对象对象物质手段物质手段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第7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二、教育实验研究的局限性二、教育实验研究的局限性l第一,只适合研究自变量数目少且便于操作的研究内容第一,只适合研究自变量数目少且便于操作的研究内容l第二,人的主观因素有可能使研究获得的资料和结第二,人的主观因素有可能使研究获得的资料和结论受到干扰论受到干扰 l第三,受到伦理和社会因素的限制第三,受到伦理和社会因素的限制 l第四,样本容量有限,
6、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第四,样本容量有限,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 第8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第9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三、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类型三、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类型 l研究目的研究目的l揭示变量之间质和量的关系揭示变量之间质和量的关系l l实验情境实验情境l实验设计系统操纵自变量的程度和实验设计系统操纵自变量的程度和内外效度内外效度的的高低高低第10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研究目的研究目的l探索性实验:探索性实验:提出提出新新问题、验证问题、验证新新假设假设l鉴别性研究鉴别性研究:对原有的几种做法加以比较,:对原有的几种做法加以比较,以确定以确定最优最优的方案的方案 l验证
7、性实验验证性实验:重复研究,:重复研究,验证验证一项研究在一项研究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域或不同研究对象中是不同时间、不同地域或不同研究对象中是否会取得同样的结果否会取得同样的结果第11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实验情境实验情境 l实验室实验是在人为设计的环境下,严格控制外实验室实验是在人为设计的环境下,严格控制外界条件进行的实验研究界条件进行的实验研究可推广性差(内在效可推广性差(内在效能高)能高)l现场实验是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尽可能地操纵现场实验是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尽可能地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以探讨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以探讨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因果关系(外在效度高)的
8、因果关系(外在效度高)第12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实验设计系统操纵自变量的程度和内外效实验设计系统操纵自变量的程度和内外效度的高低度的高低 l前实验:被试无法随机分配,对前实验:被试无法随机分配,对无关变量不能控制,无关变量不能控制,但可以操纵变化自变量但可以操纵变化自变量l准实验:被试无法进行随机取样,准实验:被试无法进行随机取样,强调对自变量进强调对自变量进行操作控制,对无关变量有所控制行操作控制,对无关变量有所控制l真实验:随机抽取与分配被试,被试具有同质性;真实验:随机抽取与分配被试,被试具有同质性;因变量、无关变量得到比较严格的控制;有实验组因变量、无关变量得到比较严格的控制
9、;有实验组和对照组。和对照组。第13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一个记忆实验的分组设计一个记忆实验的分组设计l一个班学生,分成二组,第一组用想象背诵法,第二一个班学生,分成二组,第一组用想象背诵法,第二组用复述(机械记忆)法记忆组用复述(机械记忆)法记忆1篇课文,每组背诵篇课文,每组背诵5次,次,再进行检测,考察哪种方法更有效。再进行检测,考察哪种方法更有效。第14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教材改革教育实验教材改革教育实验l实验假设:实验教材比全国统一教材更适合本校小学实验假设:实验教材比全国统一教材更适合本校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教学。l自变量:某实验班按照实验教材和教学指导书进行万以自变
10、量:某实验班按照实验教材和教学指导书进行万以内计数教学,对比班按照全国统一的教材和教学指导书内计数教学,对比班按照全国统一的教材和教学指导书进行万以内计数教学;进行万以内计数教学;l因变量:分段数学成绩;因变量:分段数学成绩;l样本:小学一年级两个班各样本:小学一年级两个班各41人,人,l条件控制:同一教师教学,作业练习时间统一,统一测试条件控制:同一教师教学,作业练习时间统一,统一测试入学前数学能力和智力情况。入学前数学能力和智力情况。第15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解题思维策略训练提高解题能力的实验解题思维策略训练提高解题能力的实验l假设:系统进行解题思维策略训练可提高学生解应用题的能
11、力。假设:系统进行解题思维策略训练可提高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l实验处理:实验组用自编教材,讲解实验处理:实验组用自编教材,讲解6种应用题解题方法种应用题解题方法(简化法、图解法、结构训练法、联想法、假设法、对应法)(简化法、图解法、结构训练法、联想法、假设法、对应法),每周,每周3次,每次次,每次1节课,共节课,共7周周21节课。控制组不讲,只做节课。控制组不讲,只做同样的练习。同样的练习。l因变量:学生解应用题能力(操作定义:等值数学难题测验)因变量:学生解应用题能力(操作定义:等值数学难题测验)l条件控制:随机取样;同一教师教学;前后测相同(等值难条件控制:随机取样;同一教师教学;前后测相
12、同(等值难题,测验时间与要求前后一致);练习内容相同。题,测验时间与要求前后一致);练习内容相同。第16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第二节第二节 教育实验研究中的变量教育实验研究中的变量假设假设被试被试自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无关变量第17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教育实验变量的选择与确定教育实验变量的选择与确定自变量自变量:称刺激变量、输入变量或实验处理,是指称刺激变量、输入变量或实验处理,是指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者的反应产生影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者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响的变量有效性、可操作性有效性、可操作性因变量因变量:称反应变量、输出变量或实验结果,是:
13、称反应变量、输出变量或实验结果,是指由操纵自变量而引起的被试的某种特定反应指由操纵自变量而引起的被试的某种特定反应可变性可变性 外依性、可测评性外依性、可测评性无关变量:无关变量:称为干扰变量、控制变量,是指在实验中称为干扰变量、控制变量,是指在实验中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自变量以外的因素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自变量以外的因素潜在性、多样性潜在性、多样性第18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l(一)自变量的选择与确定(一)自变量的选择与确定l(二)因变量的选择与确定(二)因变量的选择与确定 l(三)无关变量的消除与控制(三)无关变量的消除与控制 第19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无关变
14、量的来源无关变量的来源l第第一一,被被试试方方面面。主主要要包包括括:性性别别、知知识识基基础础、智智力力水水平平、学学习习方方法法、家家庭庭背背景景、参参与与动动机机、有有关关经经验验、性性格格特特点点、当时的生理状态、焦虑等。当时的生理状态、焦虑等。l第第二二,主主试试方方面面。主主要要包包括括:主主试试的的年年龄龄、性性别别、外外表表、言言谈谈举举止止、态态度度、暗暗示示、“实实验验者者效效应应”等等,如如教教师师的的业业务水平、教学观念、教学策略、课外作业与辅导等务水平、教学观念、教学策略、课外作业与辅导等。第20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n第第三三,研研究究设设计计方方面面。主主
15、要要包包括括:研研究究方方法法本本身身的的不不完完善善、研研究究被被试试选选择择不不当当、测测量量工工具具不不完完善善、研研究究程程序序安安排不合理等排不合理等n第第四四,研研究究实实施施环环境境方方面面。主主要要包包括括:温温度度、光光线线、声声音音、熟熟悉悉性性、桌桌面面好好坏坏、房房间间阔阔窄窄等等。此此外外,在在研究实施现场发生意外事件研究实施现场发生意外事件n第第五五,数数据据处处理理方方面面。主主要要包包括括:分分类类不不合合理理、评评分分标准不统一或评分过失、统计方法使用不当等。标准不统一或评分过失、统计方法使用不当等。n控控制制无无关关变变量量的的主主要要方方法法:消消除除法法
16、、恒恒定定法法(如如同同一一时时间、同一房间)和平衡法。间、同一房间)和平衡法。第21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第三节第三节 教育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教育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准备准备实施实施总结总结第22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一、实验的准备阶段一、实验的准备阶段 l选择和确定实验课题选择和确定实验课题 l提出实验假设提出实验假设*l选择实验模式和实验对象选择实验模式和实验对象 l制定实验方案制定实验方案*(1)(1)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2)(2)实验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实验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3)(3)实验的对象和方法。实验的对象和方法。(4)(4)自变量与因变量的操纵。自
17、变量与因变量的操纵。(5)(5)实验的具体步骤。实验的具体步骤。(6)(6)实验的组织与领导实验的组织与领导第23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二、实验的实施阶段二、实验的实施阶段 l要体现正面教育性要体现正面教育性 l被试必须保持正常状态被试必须保持正常状态 l必须认真考虑所采用的手段和技术会不会产生必须认真考虑所采用的手段和技术会不会产生不科学的结论不科学的结论l进行试探性的实验进行试探性的实验 第24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三、总结阶段三、总结阶段 n整理实验资料整理实验资料n统计分析实验结果统计分析实验结果n撰写实验报告撰写实验报告题目署名前言实验的目标与原则实验的内容实验的过程
18、与方法实验的结果与分析讨论参考文献与附录第25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第四节 教育实验的操作模式*l实验设计是指实验的操作方法,指根据实验研究课实验设计是指实验的操作方法,指根据实验研究课题的性质和实验研究所具备的主客观条件,对有关题的性质和实验研究所具备的主客观条件,对有关被试的选择和分组、自变量的操作、因变量的测量、被试的选择和分组、自变量的操作、因变量的测量、无关变量的控制等问题所确定的具体操作程序。无关变量的控制等问题所确定的具体操作程序。l实验设计符号说明:实验设计符号说明:X一种实验处理;一种实验处理;O一次一次测试或观察;测试或观察;R被试被随机选择分配和控制;被试被随机选
19、择分配和控制;:被试被试第26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教育实验设计教育实验设计确定实验处理(自变量的变化)确定实验处理(自变量的变化)列举总体、样本、实验单位、抽样方法及样本大小列举总体、样本、实验单位、抽样方法及样本大小确定因变量及适当的测量方法确定因变量及适当的测量方法陈述研究假设陈述研究假设判断需要控制的无关因素,控制方法、控制过程和控制程度判断需要控制的无关因素,控制方法、控制过程和控制程度选择实验设计模式选择实验设计模式第27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案案例例:教教师师情情绪绪状状态态对对教教学学效效果果影影响响的的实实验验研究研究一、问题的提出一、问题的提出教师的情绪状态
20、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已使这一问题在教育教学中更加明晰地凸显出来。以往虽有研究者曾提出或关注过该领域的问题,但对二者之间关系的探讨缺乏实证性研究。本研究将以实验的方法科学论证教师的情绪状态与课堂教学效果之间的内在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较强的现实意义。二、理论假设二、理论假设 1、教师的情绪状态对教学效果有影响 2、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3、教师的消极情绪状态降低教学效果第28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三、自变量与因变量的说明三、自变量与因变量的说明1、自变量:教师情绪状态 分三级水平:正状态(精神饱满 面带微笑 富有激情)负状态(精神颓废 面
21、容憔悴 萎靡不振)常态(介于正负状态之间)2、因变量:教学效果 分三方面内容:学习成绩(知识的掌握)学生非智力因素(兴趣、动机)教师情感体验(自我效能感)第29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四、实验过程四、实验过程 1、被试的选择:从某大学本科三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150名同学进行实验。2、被试的分组:将被试随机分为正状态、负状态、常态三个组。3、实验的实施:同一教师、同一内容、同一教学环境分别在三个组上课。4、结果测查:考试(后附考卷)问卷调查(后附:学生课堂情感体验问卷调查表)访谈(后附:教师教学自我效能感访谈提纲)第30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五、实验结果统计五、实验结果统计 1、三
22、种状态下学生学习成绩 2、三种状态下学生非智力因素 3、三种状态下教师自我效能感六、实验结果分析六、实验结果分析 1、三种状态下学生学习成绩的比较 2、三种状态下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比较 3、三种状态下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比较 4、三种状态下性别差异比较 5、三种状态下专业差异比较 6、三种状态下成绩差异比较七、实验的基本结论七、实验的基本结论 1、2、3、八、实验干扰变量控制的说明八、实验干扰变量控制的说明第31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解题思维策略训练提高小学生解题能力的实解题思维策略训练提高小学生解题能力的实验研验研研究研究l研究问题研究问题:l(1)以教学法形式进行解题思维策略训练的可行性
23、;l(2)影响解题思维策略训练的主要因素;l(3)不同学习成绩学生解题思维策略特点及差异l研究假设:专门系统地进行解题思维策略训练,可提高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第32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星期二l实验组用自编教材,讲解6种应用题的方法(简化法图解法、结构训练法、联想法、假设法、对应法),每周3次,每次1节课,共7周20节课。l控制组不讲,只做练习。l目标总体:某市小学六年级学生。l接近总体:某市某小学六年级2个班(六年级中取学习成绩最好的班和最差的班)。l样本大小:94人,平均年龄12岁零3个月,其中实验班47人(男22,女25),控制班47人(男24,女23)。第33页,讲稿共63张,创作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实验 研究 精选 PPT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