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遗传学.ppt
《数量遗传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量遗传学.ppt(5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数量遗传学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56页传统的数量遗传学(classical quantitative genetics)以微效多基因假说为前提,采用数理统计学方法对表型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了一系列的数量遗传分析理论与方法,诸如基因的加性与显性、效应与方差、亲属间协方差、世代平均值分析、遗传交配设计与遗传方差成分估计、遗传率分析、选择及其响应、遗传相关分析、交配效应与配合力分析等。微效多基因假说认为,数量性状是受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其遗传传递服从孟德尔遗传规律。这些基因数量多、效应微小、效应大小相等、易受环境影响,因此必须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研究。传统的数量遗传学指导植物育种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2、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56页现代数量遗传学现代数量遗传学(分子数量遗传学分子数量遗传学)采用数理统计学方法对分子标记和表型测量的数据组合进行分析。现代数量遗传学在分子水平上揭示数量变异的遗传基础和遗传规律。现代数量遗传学否定了微效多基因假说中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很多(事实上不一定很多)和效应相等(事实上经常不相等)的假没却证明了数量性状确实受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这些基因遵从孟德尔遗传规律。现代数量遗传学证明并沿用了传统数量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如基因效应、方差、遗传率、遗传相关、选择理论和杂种优势理论等)并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由于采用了分子标记和现代化的计算设备与结合分子标记和表型测
3、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使人类对数量性状的研究得以细化和深化。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56页二、数量遗传学的形成与发展 1数量遗传学的早期积累 2数量遗传学的奠基 3数量遗传学的建立和发展 4数量性状遗传体系 5现代数量遗传学的形成与发展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56页 1数量遗传学的早期积累数量遗传学的早期积累1859年,达尔文(Darwin)研究连续变异的进化。发表了不朽名著物种起源揭示了生物的进化规律。l865年孟德尔(G.Mendel)通过对豌豆质量性状的杂交试验研究,发现了遗传因子的显隐性和分离,划时代与独立分配的传递规律。当时并未引起重视。这期间,高尔登(GaIton)研究亲代与其后裔身高的
4、关系创造了回归和相关研究方法以及采用数学方法研究生物性状遗传变异的思想,于1889年出版了自然遗传以后被weldon和Pearson等继承和发展,但当时的研究缺乏遗传学理论的指导。因而也未能揭示所研究数量形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被重新发现后数量性状的遗传研究和数量遗传学才得以迅速发展。1909年,Johansen根据其菜豆实验提出了纯系理论,将数量性状的表型变异区分为遗传的变异与不遗传的变异建立了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阐述了表现型、基因型和环境效应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为理解连续性变异(亦是遗传性状)提供了依据。1909年,NilSson-Ehle根据其小麦粒色的研究提
5、出了数量性状的多因子假没(multiple,factor hypothesis),认为数量性状受多个具有累加作用的因子控制,而这些因子也是按孟德尔方式遗传的。这一假设为Emerson和East(1913)在玉米上和East(1915)在烟草花冠长度卜的遗传试验所证实。由此将数量性状的遗传研究纳入了盂德尔遗传规律的轨道。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56页2数量遗传学的奠基数量遗传学的奠基 Fisher、HaIdane和wright是数量遗传学的主要奠基人,他们把统计学与遗传学结合起来研究亲属间相关,从理论上证明了多因子假设的合理性。他最早提出了数量性状遗传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G=A+D,将基因效应及遗
6、传方差分解为相应分量。并用以研究自然选择的遗传理论。Haldane(1924-1927)用数学方法说明数量性状在自然和人工选择下的遗传改变。wright(1921)的“Systems of mating”概括了群体的交配体系,提出了近交系数的概念,将不同交配体系的群体通过近交系数相互沟通,并用其通径系数研究交配体系的遗传效果。Smith(1936)提出了选择指数的概念,用以进行多性状的综合人工选择。Lush(1937)提出了遗传率(包括广义遗传率和狭义遗传率)的概念用之于研究选择效率和遗传进度。Malecot(1948)提出了血缘系数(来自群体内不同个体的一对基因属于血缘等同的概率)的概念,用
7、来度量双亲间的亲缘程度,从而给出了亲属间协方差的通式。在杂种优势利用中,Sprague和Tatum(1942)提出了亲本配合力的概念。以上研究所提出的理论和方法为数量遗传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56页 3数量遗传学的建立和发展20世纪4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是数量遗传学的建立和发展时期。这期间的很多研究都建立在数量性状由微效多基因控制的假定基础上属于传统数量遗传学的范畴。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56页4数量性状遗传体系盖钧镒等在总结前人关于人类和动植物遗传中主多基因遗传混合模型检验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完善。提出了“植物数量性状遗传体系主一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法”。在
8、定义分离世代理论分布的前提下。提出了7类20多个遗传模型及进行遗传模型检验与参数估计的试验世代类型、混合分布函数、算法、模型选择和个体基因型判断等一系列方法。盖钧镒等在植物数量性状遗传体系2003一书中以主一多基因遗传为核心对植物数量性状遗传体系作了明确定义与应用研究,其理论与方法得到广泛应用。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56页现代数量遗传学的形成与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是现代数量遗传学的形成与发展时期。现代数量遗传学的总体任务是在分子水平上探索数量基因的遗传基础。不仅要找到控制数量性状的染色体片段,还要找到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最终要找到控制数量性状的核苷酸,做到彻底破译控制数量性状的
9、遗传物质基础。目前,无论是分子标记的种类、遗传群体的构建,还是统计分析的方法和计算机软件技术,都在日新月异地发展,相信数量基因的彻底破译必将导致数量性状遗传改良和医学的深刻革命。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56页遗传学及数量遗传学的发展过程遗传学及数量遗传学的发展过程孟德尔规律 考林斯等重发现 细胞遗传学 分子遗传学 1865 1900 1910(摩尔根)1953F.Galton Yule,Nilsson,K.Mather Johannsen Fisher J.Watson F.Crick 1889 1902,1908 1909 1918 1953 回归 微效多基因 环境 亲属相关生物统计学 数量性
10、状遗传 外界因素 数量遗传学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56页第一章 数量遗传的预备知识遗传学基础(基因、染色体、染色体的缺失与重复、孟德尔遗传规律、杂种优势、远缘杂交、倍性遗传、雌雄交配的方式、育种方式、后代分离规律)统计学基础(概率、二项分布、正态分布、F测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聚类分析等)育种学知识(杂交育种、倍性育种、杂种优势的利用、辐射育种、多年多点的品种比较试验)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56页植物数量遗传学研究的基本内容遗传群体基本特征的描述(群体的交配制度,群体的数据结构与遗传模型,群体均值与方差的遗传组分)遗传交配设计和遗传参数估计(遗传交配设计和遗传方差与协方差成分
11、估计,遗传率估计,遗传相关估计)遗传群体改良与利用(数量性状的选择改良,杂种优势利用及亲本配合力分析,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及其利用)数量变异的遗传基础分析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56页植物的性状遗传学通常把生物性状分为质量性状(qualalitative trait)和数量性状(quantitative trait)两大类。质量性状受少数主基因(major gene)控制,这些主基因的不同等位基因具有明显不同的表型效应。分离世代形成间断性(discrctc)或类型(kind)间变异且不易受环境条件影响。通常采用孟德尔的分类计数统汁方法对质量性状进行研究。数量性状是受多个基因控制、表现为数量(qua
12、ntitative)程度(degree)上连续性变异(continuous variation)的一类性状。植物的绝大部分与人类经济生产有关的性状属于数量性状。如个体的高度和体积、有关产品的经济产量、营养素含量以及一些抗逆性状等均属典型的数量性状。数量性状的遗传研究对于生物物的遗传改良、资源保护、食品安全乃至医疗保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56页(1)变异的连续性 质量性状的差别是不连续的,是“非此即彼”,截然分明的。例如,小麦穗部是有芒的或是无芒的等;这种差别可以用文字来描述,如红或白,有或无。数量性状的差别则是连续的,要用数字来表示,但无法明确地归类。例如,作物的产量
13、和成熟期,棉花纤维的长度等的差别,都可以列出一组从小到大的连续的数字序列。小麦千粒重可以是45 g,46 g,46.5 g,47.2 g,27.3 g 。只能人为地加以分组。对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起作用的基因称为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56页(2)杂种一代的类型质量性状的杂种一代表现出亲本中的显性性状。数量性状的杂种一代往往表现出两个亲本的中间类型,表现部分显性或无显性,有时还会表现出超显性(杂种优势)。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56页(3)环境变化产生的影响 纯系亲代和杂种一代的质量性状,受环境因子变化的影响较小;数量性
14、状则易受环境改变的作用,但都存在由于环境差异而引起的表型差异。因此,F2代既有基因型分离的差异,又有环境引起的表型差异,两种变异混在一起,不太容易区分。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56页(4)杂种后代中各种变异类型的个体数的分布质量性状在杂种后代中的表现可直接用孟德尔定律来分析;数量性状在杂种后代中的分布基本上是正态分布,即极端类型的个体少,中间类型的个体多。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56页(5)支配性状的基因数目 支配质量性状的是单个基因;支配数量性状的则是多个基因(一般在10对以上),每个基因的作用微小,但其作用是可以累加的。一般情况下可用QTL来替换多基因这个名词,因为多基因按其字义只是指“多
15、个基因”,而不问其效应的大小,QTL则指许多个效应很小且很难加以鉴别的基因。数量性状的杂种后代基因型的分离比较复杂,需用数量统计的方法从基因的总效应上进行分析。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56页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区分并不是绝对的生物的性状都有其质和量两个方面只是在一定条件下质和量表现出主次关系。质量性状如果仔细观察或运用更精密的手段进行分析,同样可以发现在数量上的差别。例如,一般认为是质量性状的玉米籽粒的颜色,黄色籽粒的黄色程度随显性基因数目的多少而有差别,三个显性基因(YYY)的胚乳的黄色最深,两个显性基因(YYy)次之,一个显性基因(Yyy)再次之,无显性基因(yyy)的无黄色即呈白色。所以
16、“黄色”和“白色”之间也不是截然分明,而是黄色程度由深转淡。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56页数量性状数量性状大致又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受微效多基因(polygene或minor gene)控制的数量性状,其基因数目多,各个基因的效应不一定相等,但单个基因的效应微小且对环境反应敏感,分离世代呈现单个正态分布,其中个别基因的效应难以从表型区分,但借助于生统遗传学的方法可对多基因系统中的遗传效应进行分析。另一类为受主基因(major gene)和多基因共同控制、分离世代呈现多峰且连续分布的数量性状。所谓主基因是指那些效应大而易于鉴别其单独的数量遗传效应的基因。主基因的存在使分离世代的个体间具有可分组趋势
17、,但又由于微效多基因的存在使组界变得模糊。玉米籽粒胚乳中赖氨酸含量是一个典型的受主基因和多基因共同控制的数量性状,根据Merts(1964)玉米第7染色体上的隐性突变基因opaque2(O2)使玉米胚乳的赖氨酸含量成倍增加,O2与O2等位基因在F2代分离重组表现出一对主基因3:l的分离比例,做效多基因(又称修饰基因,modifiers)则使整个分布变成连续的双峰分布,在O2O2背景下含有修饰基因的多少会使胚乳的赖氨酸含量呈现连续变异。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56页两类数量性状的本质严格地讲,如上两类数量性状是没有本质差异的,因为所有基因不论其效应大小,均遵从孟德尔遗传规则。从理论上讲,只要测量
18、和统计手段足够精密,任何等位基因的作用均是可以追踪的。但受限于试验技术、表型测量和统计方法的精度水平,跟踪单基因的水平还十分有限。近年来分子标记的广泛应用和统计方法的不断改进,已使人们跟踪单个基因的能力大大提高。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56页数量性状的多基因学说(1)数量性状受一系列微效多基因的支配,简称多基因,它们的遗传仍符合基本的遗传规律。(2)多基因之间通常不存在显隐性关系,因此F1代大多表现为两个亲本类型的中间类型。(3)多基因的效应相等,而且彼此间的作用可以累加,后代的分离表现为连续变异。(4)多基因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数量性状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化。(5)有些数量性状受
19、一对或少数几对主基因的支配。还受到一些微效基因(或称修饰基因)的修饰,使性状表现的程度受到修饰。例如,牛的毛色花斑是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但花斑的大小则受一组修饰基因的影响。修饰基因同多基因一样也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改变其作用。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56页多基因学说的缺陷虽然阐明了数量性状遗传的某些现象,但还不能完全解释数量性状的复杂现象。例如,支配数量性状遗传的基因之间的效应并不是完全相等的;基因除了独立遗传以外还有基因之间的连锁遗传,以及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对于许多性状而言,每一性状究竟受多少对基因的支配也很难估计;因此,一般都是从基因的总效应去分析数量性状遗传的规律。现在学习的是第2
20、3页,共56页多基因效应的累加方式微效基因的效应有累加作用,不同生物的不同性状、同一生物的同一性状在不同发育阶段。基因效应的累加方式也有所不同,累加方式基本上有两类。算术级数累加和几何平均数累加。在运用上面方法和公式计算基因的累加效应时。所用的两个亲本必须是该性状的两个极端类型,如最重和最轻,最高和最矮,最大和最小等。否则,其杂交后代就可能出现比亲本更高或更矮的超亲类型的超亲遗传现象。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56页杂种优势的概念杂种优势(hybrid vIgor,heterosis)这个名词是1911年由shall C.H首先提出的它一般都涉及数量性状。杂种优势有两种概念:一种是认为凡杂种的表
21、现超过两亲本的平均值的。就称为有杂种优势,超过越多,优势越强;另一种则认为,只有杂种的表现超过最优亲本的才称得上真正的杂种优势。关于杂种优势产生的机制有不同的学说,归纳起来,基本上可分为显性假说和超显性假说两种。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56页显性假说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对生物体有利的基因大多是显性基因,而一些不利基因由于与重要的有利基因有着紧密的连锁关系,所以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压力下未遭到淘汰。不同来源的品系或自交系中有着不同的不利基因。这些品系间进行杂交而产生的杂种,由于一个亲本的显性有利基因有可能掩盖住来自另一亲本的不利基因,这样一种互补效应消除了不利基因的作用,使杂种的表现优于任何
22、一个亲本,出现了杂种优势。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56页超显性假说杂种优势并非由显性有利等位基因互补决定的,而是由于杂合等位基因(a1、a2)的两个成员在生理、生化反应能力以及适应性等方面,均优于任何一种纯合类型(a1a1或a2a2)。这种杂合等位基因不论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都表现出优势。这种超显性假说与上面提到的显性假说相比,有一个重要的差别:显性假说认为,两个亲本必须有两对和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有差别时,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才能表现杂种优势;超显性假说则认为,两个亲本只要有一对等位基因的差别,杂种就表现出优于亲本的杂种优势。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56页一对等位基因处于杂合状态时优于纯合状
23、态的效应补加的等位基因作用: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有些等位基因突变成另一种等位基因,形成了复等位基因。当复等位基因的不同成员具有不同的功能或产生不同的产物时,处于杂合状态的等位基因所产生的功能或产物就比纯合状态时多,因而杂合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强于纯合子,表现为杂种优势。可变的合成途径:基因座上的等位基因是杂合状态时,在两种环境条件下都能起作用,而纯合状态则只能对一种环境起作用,因而杂种比纯种有更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例如,有些植物的红色素基因纯合子R1R1,在25能生成红色素,R2R2则在10时生成红色素。但是杂合子R1R2则在两种温度下都能生成红色素,这是因为杂种在不同环境条件有可变的合成途径
24、。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56页 最佳数量说:当一种纯合体的等位基因生成的某种物质太少,而另一种纯合体的等位基因生成的物质又太多时,则这两种等位基因的杂合子正好生产数量适中,即最佳数量的该种物质,从而表现出杂种优势。无效等位基因现象支持这一解释。例如果蝇中已发现的75个致死无效基因中,至少有27个与杂种优势有关。在大多数情况下没有活性的基因纯合于是致死的;有活性的基因纯合子为野生型;当一个等位基因是有活性的,另一个是无效的失活的基因时,就表现出杂种优势。杂种物质说:一个纯合子亲本A1A1产生一种物质X,另一个纯合子亲本A2A2产生另一种物质Y,它们杂交后生下的杂种AlA2则产生了另一种物质Z。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量 遗传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