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陕西省高校教师资格证深度自测提分卷.docx
《2022年陕西省高校教师资格证深度自测提分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陕西省高校教师资格证深度自测提分卷.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高校教师资格证试题一 , 单选题 (共20题,每题1分,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 【问题】 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表明其思维具有( )。A.流畅性B.变通性C.指向性D.独创性【答案】 B2. 【问题】 有的人善于发现问题,有的人对问题熟视无睹,这是()的表现。A.性格的理智特征B.性格的情绪特征C.性格的态度特征D.性格的意志特征【答案】 A3. 【问题】 自我教育是主体自我按照社会要求对客体自我实施的教育。它是自我意识的()。A.最初级表现B.基本表现C.常见表现D.最高级表现【答案】 D4.
2、 【问题】 对行为结果的归因中,属于稳定归因的因素是()。A.能力和努力程度B.能力和运气好坏C.能力和任务难度D.努力和任务难度【答案】 C5. 【问题】 流行于80年代,并在我国90年代引起教育界极大关注,被认为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的学习理论是()。A.有意义学习理论B.认知发现学习理论C.行为主义学习理论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答案】 D6. 【问题】 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 )。A.注意力B.动机C.情感D.意志【答案】 A7. 【问题】 “没有语法或拼写错误”“90%正确”“30分钟内完成”,这告诉我们行为目标的陈述具备的要素是( )。A.具体B.客观C.标准D.条件【答案
3、】 C8. 【问题】 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逐步推导,最后做出合乎逻辑的结论,这是()。A.直觉思维B.分析思维C.抽象思维D.聚合思维【答案】 B9. 【问题】 心理治疗中采用的模仿疗法,属于哪一种大的心理治疗范畴( )A.心理分析法B.非指导性疗法C.行为矫正法D.松弛训练【答案】 C10. 【问题】 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行为反应,巴甫洛夫称其为( )。A.刺激泛化B.刺激分化C.刺激比较D.行为强化【答案】 B11. 【问题】 下列能代表高成就需要的描述是( )。A.他宁愿担任专业工作也不愿做企业家B.他总是为他的行为承担责任C.他很少依赖外界反馈D.他常常让别人提出
4、问题【答案】 B12. 【问题】 教学监控能力的特征包括能动性、普遍性和()。A.可行性B.沟通性C.准备性D.有效性【答案】 D13. 【问题】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B.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C.生存动机与生活动机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答案】 B14. 【问题】 1963年出版了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这一事件处于新中国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哪一个历史时期()。A.新生期B.破坏期C.繁荣期D.改造期【答案】 C15. 【问题】 白天进电影院,刚开始什么也看不清,过了一会,慢慢能看清事物,这种现象属于( )。A.视觉明适应B.听觉适应C.嗅觉适应D.视
5、觉暗适应【答案】 D16. 【问题】 体现在教师道德规范体系自律上的教师个体道德核心范畴是( )。A.道德义务B.道德权利C.道德价值目标D.道德良心【答案】 D17. 【问题】 在实验设计中,对实验现象的选择和部署以及对实验程序的先后顺序应做出随机安排,使无关变量的效应受到控制,尽量避免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这遵循了( )。A.随机化原则B.局部控制原则C.客观性原则D.可控制性原则【答案】 A18. 【问题】 教材编写的依据是( )。A.教学制度B.教学设计C.教学目标D.教学大纲【答案】 D19. 【问题】 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不包括()。A.遵从B.顺应C.认同D.内化【答案】 B2
6、0. 【问题】 教师道德最基本的作用是( )。A.指导教师在教育工作过程中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为,处理协调好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保证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和教育任务的完成B.促进学生品德形成和智能发展C.促进社会道德环境优化D.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答案】 A二 , 多选题 (共20题,每题2分,选项中,至少两个符合题意)1. 【问题】 下列人员中不属于教师的有( )。A.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B.未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行政管理人员C.后勤服务人员D.成人高等学校中从事教育教学的人员【答案】 BC2. 【问题】 教师良好的意志品质主要体现在( )。A.明确的目的性B.处
7、理问题的果断性和坚定性C.解决矛盾的坚定、沉着、耐心和自制力D.充沛的精力和顽强的毅力【答案】 ABCD3. 【问题】 教师严谨治学的基本要求有( )。A.有精深的专业知识B.有精益求精的精神C.有谦虚谨慎的态度D.有合作共赢的心态E.有锐意创新的品质【答案】 ABC4. 【问题】 以下属于高等教育行动研究所采用的具体技术与方法是( )。A.现场记录B.教学日记C.个案研究D.访谈【答案】 ABCD5. 【问题】 申请创办中外合资研究开发机构,在经主管部门同意后,须报请( )。A.科学技术委员会审核B.教育行政部门审核C.发改委审批D.机构编制部门审批【答案】 AD6. 【问题】 高等学校应当
8、对教师、管理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 )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聘任或者解聘、晋升、奖励或者处分的依据。A.思想政治表现B.个人道德品行C.业务水平D.工作实绩【答案】 ACD7. 【问题】 网络成瘾的特点主要包括( )。A.成瘾者思维、情感、行为都被上网这一活动控制B.投入的时间和程度逐渐加大C.不能上网时会出现烦躁不安D.会与周围环境产生冲突【答案】 ABCD8. 【问题】 与高等教育终身化相关的概念包括( )。A.终身教育B.学会生存C.终身学习D.学会生活【答案】 AC9. 【问题】 根据我国学位条例规定,申请论文博士的条件是( )。A.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有重要的著作、发
9、明、发现或发展B.通过国家有关考试C.经有关专家推荐,学位授予单位同意D.通过论文答辩【答案】 AC10. 【问题】 下列属于教师道德品质范畴的是( )。A.忠诚与节操B.正直与自制C.勤奋与求实D.权利与义务【答案】 ABC11. 【问题】 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在于有助于我们( )。A.形成职业观B.更好地理解高校C.认识高等教育D.形成专业发展观【答案】 ABCD12. 【问题】 我国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必须遵循的原则有( )。A.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相互尊重B.遵守国家法律C.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D.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答案】 ABCD13. 【问题】 感觉适应是( )心理现象。A.感受性发生
10、了变化的B.刺激物持续作用引起的C.刺激作用停止后出现的D.两种刺激同时作用时引起的【答案】 AB14. 【问题】 关于道德目的和道德手段间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A.道德目的决定道德手段的表现形式B.道德手段反映和反作用于道德目的C.道德目的和道德手段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道德目的和道德手段间是相互对立的【答案】 ABC15. 【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考核的内容包括( )。A.法制意识B.政治思想C.业务水平D.工作态度E.工作成绩【答案】 BCD16. 【问题】 伦理学的使命是( )。A.反思、寻求生命的真谛和生活的意义B.完善自己、丰富自己、发展自己C.获得充实
11、生活、实现自我价值D.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答案】 ABC17. 【问题】 学生不得转学的情形有( )。A.入学未满一学期的B.有1门以上科目考核成绩不合格C.招生时确定为定向、委托培养的D.应予退学的【答案】 ACD18. 【问题】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意味着( )。A.传统村落的消亡B.自觉把“三农”工作放在首要位置C.更多的资源、人才、技术、政策将向农村倾斜D.自给自足农耕经济的回归【答案】 BC19. 【问题】 参照我国行政许可法规定,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可以( )。A.在制定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中设定教育行政许可B.对教育行政许可规定具体实施的程序、条件等C.向
12、国务院提出有关增设、修改、废止教育行政许可的立法建议D.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有关增设、修改、废止教育行政许可的立法建议【答案】 BC20. 【问题】 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势主要表现在( )。A.以教师学生的多边活动作为出发点来设计教学方法B.由重视传授知识转向重视教会学生学会学习C.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使用上强调多样性和综合化D.以发展非认知因素为手段,突出了教学的情感性【答案】 ABCD三 , 大题分析题 (共5题,每题8分)1. 法学院男生张继波,还是在他10岁时父母就离异了。他随母生活,家中就他母子二人。继波热情而有孝心,平时看到妈妈内外忙碌,就总是抢着帮妈妈做事。但他特别粗心
13、,在家里举胳膊抬腿,不是打翻了壶就是碰掉了碗,做作业也是草草率率的。妈妈说了无数次,可他就是改不了,他妈妈遇事只好不许他动手,为此,他妈找到了他的心理老师,老师就有意的训练他。“我的眼镜忘了拿了,请你帮我拿,可别碰坏了,那是一幅很贵的眼镜啊!”继波小心翼翼地把眼镜拿来,没有碰坏。“我口渴极了,请帮我倒杯水,倒满点,可别撒了!”于是,一杯满满的水轻轻地放在老师面前,一点也没有撒。每当这时,老师就鼓励他:“我看你妈说得不对,其实你很仔细,今后做什么事都要这样。”后来,老师又让他衣服破了自己补,参加学校美术社学画画,就这样,他终于进步了,变得非常细心和耐心。结合上述案例,请回答:(1)为什么张继波在
14、妈妈的帮助下改不掉缺点,而在老师的帮助下就能改掉呢(2)老师的做法符合什么品德心理学原理【答案】(1)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这些稳定的特征和倾向可从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中综合反映出来。品德不是个体先天的秉赋,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活动获得的。其实质是把外在于主体的社会行为规范内化为主体内在的道德行为观念,并进而通过个体的道德价值取向,稳定地调节主体外显的道德规范行为的过程。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陕西省 高校教师 资格证 深度 自测 分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