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V-M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要点.doc
《最新V-M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要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V-M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要点.doc(5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V-M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要点【例2-4】 对例2-2系统进行动态参数设计,设计指标为:电流超调量 % 5%,空载起动到额定转速时的转速超调量 10%,空载起动到额定转速的过渡过程时间 t 0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二六 二七 学年第 二 学期 课程名称: 双闭环V-M调速系统的设计 一、 设计题目:双闭环V-M调速系统中主电路,电流调节器及转速调节器的设
2、计。二、 已知条件及控制对象的基本参数:(1)已知电动机参数为:=3kW,=220V,=17.5A,=1500r/min,电枢绕组电阻=1.25,=3.53。采用三相全控桥式电路,整流装置内阻=1.3。平波电抗器电阻=0.3。整流回路总电感L=200mH。(2)这里暂不考虑稳定性问题,设ASR和ACR均采用PI调节器,ASR限幅输出=8V,ACR限幅输出=8V,最大给定=10V,调速范围D=20,静差率s=10%,堵转电流 =2.1,临界截止电流 =2。(3)设计指标:电流超调量%5%,空载起动到额定转速时的转速超调量10%,空载起动到额定转速的过渡过程时间 t0.5。三、 设计要求(1)分别
3、用工程设计方法和西门子调节器最佳整定法进行设计,决定ASR和ACR结构并选择参数。(2)对上述两种设计方法进行分析比较。(3)设计过程中应画出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电路原理图及动态结构图四、 设计方法及步骤: 用工程设计方法设计 (1)系统设计的一般原则:按照“先内环后外环” 的设计原则,从内环开始,逐步向外扩展。在这里,首先设计电流调节器,然后把整个电流环看作是转速调节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再设计转速调节器(2)电流环设计电流环动态结构图及简化:1) 确定时间常数根据已知数据得 T=s = 0.162s三相桥式晶闸管整流电路的平均后时间,取电流反馈滤波时间常数,可得电流环的小时间常数为+= 0.001
4、7 s+0.002 s = 0.0037 s2) 选择电流调节器结构虽然 = 18.9 10 ,但由于对电流超调量有较严格要求,而抗扰指标却没有具体要求,因此电流环仍按典型I型系统设计。电流调节器选用PI调节器,其传递函数为3) 选择电流调节器参数积分时间常数 = = 0.07 s为满足%5%要求,取电流环开环增益为= = 135.14 电流调节器比例系数为= =135.14取调节器的输入电阻=20k,则电流调节器的各参数为=3.2720k=60.54 k,取62 k= =1.13,取1=0.4,取0.47根据上述参数可以达到的动态指标为%=4.3%5%故能满足设计要求。4) 校验近似条件电流
5、环截至频率= =135.14,晶闸管装置传递函数近似条件为 ,现=196.1故该近似条件满足。 忽略反电动势影响的近似条件为 ,现=28.2故该近似条件满足。(3)转速环设计转速环动态结构图及简化:1) 确定时间常数因 = ,故转速反馈系数为=Vmin/r=0.0067 Vmin/r电流环的等级时间常数为 2=0.0074s。取转速反馈滤波时间常数 =0.01s,转速环的时间常数为=0.0074s+0.01s=0.0174s2) 选择转速调节器结构设计要求中虽然允许系统有静差,转速调节器的稳态放大系数很大,因此转速调节器如采用比例调节器,将很难满足稳定性要求。为此,转速调节器采用近似PI调节器
6、,按典型II型系统进行设计。可证明,当近似PI调节器的稳态放大系数很大时,其传递函数可表示为3) 选择转速调节器参数按跟随性能和抗扰性能较好的原则选择h=5,求出转速超调量%和过渡过程时间 。如果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则可根据所选的h值计算有关参数;否则要改变h值重新进行计算,直到满足设计要求为止。当h=5时,ASR退饱和超调量为%=式中,为电动机允许过载系数,按题意 =2.1;z为负载系数,设为理想空载起动,则z=0; 为调速系统开环机械特性的额定稳态速降,= ;是基准值为时的超调量相对值,而=。 当h=5时,=81.2%,故起动到额定转速,即 = 时,退饱和超调量为=9.2%10%满足设计要求
7、。空载起动到额定转速的过渡过程中,由于在大部分时间内ASR饱和而不起调节作用,使过渡过程时间延长, 可表示为=+其中为恒流升速时间,是退饱和超调过渡过程时间。=s=0.31s退饱和超调过渡过程时间等于动态速升的回复时间。当h=5时=8.8=0.153s。但恢复时间是按误差为5%计算的。这里=2TN= =170.4r/min,故 5%= 8.5r/min。这就是说,转速进入8.5r/min 的恢复时间为 0.153s。但这里的恢复时间应按转速进入5%来计算,由于5% =75 r/min 8.5 r/min,显然所需时间将远小于0.153s,故可忽略不计,于是=0.31s。可见,能满足设计要求。这
8、样,就可根据h=5选择转速调节器的参数。 ASR的时间常数为=h=50.0174s=0.087s 转速环开环增益为= ASR比例系数为=8.4 如去调节器输入电阻 =20k,则=8.420 k=168k,取160 k=0.54,取0.47=2,取24) 校验近似条件转速环截止频率为=396.40.087 =34.5电流闭环传递函数简化条件为,现=54.1故满足该简化条件。 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条件为 ,现=38.75故满足该简化条件 5)易犯错误由例2-2知,此系统是有差系统,ASR似乎可用比例调节器并按典型I型系统进行设计。这时,转速环的开环放大系数为=根据设计指标,转速超调量要求10%,据此
9、可选择参数为=0.69于是=9.7上述设计过程的错误是:ASR采用比例调节器,当其放大系数为9.7时,虽可满足动态指标的要求,但却无法满足稳态指标要求。由前述计算可知,发展稳态指标要求时KASR=76.3,即ASR采用比例调节器时无法解决动、稳态之间的矛盾,只有当ASR采用PI调节器(或近似PI调节器)后,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个矛盾。为此,当系统对稳态指标要求较高时,即使是有差系统,ASR仍应采用PI调节器,并按典型II型系统进行设计。另外,计算空载起动到额定转速的过渡过程时间时,若查教材表2-6,当h=5时,得=9.55=9.550.174 s = 0.17 s是不对的,此错误在于:教材表2-6
10、所列数据是系统处于线性状态下得到的跟随性指标,它只适用与线性系统。而实际系统在突加给定后,由于ASR饱和不再起调节作用,因此其过渡过程时间 将延长,其值主要由恒流升速的过程时间所决定。用西门子调节器最佳整定法设计(1)电流环的动态校正双闭环系统中电流环的动态结构图,如教材中图2-27所示。对于这种调节对象由一个大惯性环节和一个小惯性群所组成的系统,电流调节器可以采用PI调节器,即如果调节器按下列调节选择参数,电流环即将被校正为二阶最佳闭环调节系统所得调节器参数为=0.07= s = 0.021 s因=20k,故=1.05,取1,于是= =70 ,取68。这时电流环可达到的动态指标为:最大超调量
11、%=4%,上升时间=4.7=4.7 0.0037s=0.017。 (2)转速环的动态校正 将电流环与上述的工程设计方法同样处理,可画出转速环的动态机构图如教材中图2-33所示。对于这种调节对象由一个积分环节和一个小惯性群组成的系统,转速调节器可以采用PI调节器,即如果调节器按下述条件选择参数,系统即被校正为三阶最佳闭环调节系统=所得调节器参数为=40.0174s=0.0696s=7因=20k,故=720 k=140 k,取=130 k,则=0.54F,取=0.47F。给定滤波器的时间常数为=4=0.0696s 当转速调节器采用上述参数,并在输入端加给定滤波器后,系统可以达到的动态指标为:转速最
12、大超调量=8.1%,过渡过程时间=16.4=16.40.0174s=0.265s。两种设计方法的分析比较(1)西门子设计方法中的二阶最佳系统,与工程设计方法中的典型I型系统在结构上是一样的。前者选择参数的条件,相当于典型I型系统中选 的情况。(2)西门子设计方法中三阶最佳系统与工程设计方法中的典型II型系统在结构上是一样的。前者选择参数的条件,相当于典型II型系统中选中频宽h=4的情况。(3)西门子设计方法的主要缺点是转速超调量计算未考虑ASR饱和,因此给出的 过大;再采用较大时间常数的给定滤波,并不能减小,因此只要ASR饱和,此滤波环节对抑制超调就无作用。此外,西门子方法没有给出参数变化时系
13、统动态性能的变化趋势,这就给现场调试带来一定困难。五、 设计心得:这次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历时一个星期,在整整一个星期的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 1.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在做这个课程设计之前,我一直以为自己的理论知识学的很好了。但是在完成这个设计的时候,我总是被一些小的,细的问题挡住前进的步伐,让我总是为了解决一个小问题而花费很长的时间。最后还要查阅其他的书籍才能找出解决的办法。并且我在做设计的过程中发现有很多东西,我都还不知道。其实在计算设计的时候,基础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知识,但是往往
14、一些核心的高层次的东西更是不可缺少。 2.多和同学讨论。我们在做课程设计的工程中要不停的讨论问题,这样,我们可以尽可能的统一思想,这样就不会使自己在做的过程中没有方向,并且这样也是为了方便最后程序和在一起。讨论不仅是一些思想的问题,他还可以深入的讨论一些技术上的问题,这样可以使自己的人处理问题要快一些。3.多改变自己设计的方法。在设计的过程中最好要不停的改善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可以方便自己解决问题。六、 参考资料 :1黄俊.电力电子变流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陈伯时.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5 2792833刘竞成.交流调速系统.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闭环 直流 调速 系统 设计 实现 要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