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气孔构造对焦炭反应性和反应强度的影响探讨_谢铮一.doc





《关于气孔构造对焦炭反应性和反应强度的影响探讨_谢铮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气孔构造对焦炭反应性和反应强度的影响探讨_谢铮一.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气孔构造对焦炭反应性和 反应强度的影响探讨 谢铮一 (江西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焦化厂,江西新余 33800) 摘要:分 别运用 X 射线 CT 法对煤中气体扩散系数和气孔率的关系和煤热分解中气孔的变 化进行分析,得出气孔构造和反应状态及粉化来观察反应性和反应强度 关键词 : 焦炭反应性;反应强度;气孔构造; X 射线; CT 法;干馏;焦炭理化性能 1 前言 焦炭在高炉炉身部和软融带等部位处与 C 2 反应会发生脆化。焦炭的反应粉化对高炉 操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如导致高炉下部的透气性逐步变差等,因此希望能确立一种抗粉化 性好的焦炭生产技术。焦炭的反应粉化受焦炭强度和焦块内 c()2 扩散
2、特性的影响,这些影 响因素与焦炭气孔构造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控制焦炭气孔构造很重要。 为评价气孔构造和反应抗粉化强度的关系,必须了解 co2 反应后焦块内部气孔率分布 的变化,因此对 co2 反应前后焦块的断面照片进行了图像解析分析,还进行了沿焦块表面 按顺序破裂的焦块破裂试验等。但是,由于采用这种方法无法对 co2 反应前后同一位置上 的气孔构造变化进行比较 .因此无法进行定量解析。基于此因 .希 望能采用非左上角法对焦 炭内部的气孔率分布进行测定。即分别采用 X 射线 CT 法对煤中气体扩散系数与气孔率的关 系和煤热分解中气孔的变化进行分析,这种分析能够对焦炭类的碳素材料的气孔构造进行评
3、价,并研究气孔构造和反应形态及粉化而找到重要的关系。 以前有过关于焦炭强度和气孔构造的研究报告,但涉及表示焦炭三维结构的参数,如弯 曲度等和焦炭强度、反应形态及粉化的关系未有分析说明。通过这些有关在煤中添加不同的 非黏结煤 8%,试制了气孔率相同但气孔构造不同的焦炭,研究并寻找气孔率分布、气孔形 态及弯曲度和反应形态及粉化的 强度关系。 2 分析检测 2.1 煤的干馏和焦炭理化性能的评价 为深入分析气孔构造和反应形态及粉化的强度关系,进行了煤的干馏和焦炭性能的评价 试验。在粒度为 2 3mm 的无掺料黏结煤中添加了粒度分别为 1 2mm、 2 3mm、 3 80 G 2012 冀苏鲁皖赣五省金
4、属(冶金 ) 学会第十六届焦化学术年会论文集 6mm 和 6 12mm 等 4 种 非 黏 结 煤 各 8%共 16kg (无水),装入干溜罐(宽 36mm,深 27mm,高 40mm)进行干馏试验。使用电阻炉作为干馏炉,炉墙温度可达 1200C。 在氮气 中对焦炭进行干熄焦。 根据 JISK2151 200 彳焦炭试验方法,对焦炭的转鼓强度(转数 30r, 指数 15mm)和 气孔率进行了评价。采用小型 C02 反应装置,测定了焦炭的反应性 CRI。 在直径 320mm, 高 700 mm 不锈钢制反应管中装入粒度为 50 70mm 焦炭 3kg,以 50L/mm 的流量从反应管的下部吹人
5、C02 (100%)气体进行焦块的反应。在焦炭到达高炉 下部之前由于发生了碳素溶解反应,焦炭的重量会减少约 20%,软融带上部的温度为 1100X:,考虑到软融带上部的焦炭反应劣化会影响炉下部的焦炭而发生粉化,因此应调整反 应时间,使反应温度保持在 ll C, 反应率为 20%, 当采用热重量分析装置对由非黏结煤形成的组织和焦炭基质煤组织的 C02 反应速率进 行评价时,在装置中装人粉碎到 38fxm 以下的粉焦 0.05g, 从装置底部吹人 C02 (100%), 测定了粉焦的重量减少量。反应温度为 ll C。 为使 C02 在粉焦层内的扩散能够忽略不计, 规定了粉焦层的厚度为 . 5mm。
6、 为研究反应后焦炭的粉化性能,进行了焦炭 落下粉化测定。 2.2 焦炭反应状态及强度的评定 采用非破裂法,即 X 射线 CT 法分析了焦炭的反应状态。按照与加热墙垂直的方向,在 距离焦块的头部(干馏墙面)约 65mm 的 位 置 上 切 出 一 个 圆 柱 形 状 的 焦 炭 试 样 ( 直 径 25mm, 高 25mm) 用 于 拍 摄 X 射线 CT 照片。根据同一位置的 X 射线 CT 断层照片,对反 应后气孔构造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在用 X 射线 CT 法进行反应形态的问题分析时,要考虑圆 柱焦炭的大小和非黏结煤粒度的影响,因此在非黏结煤粒度为 1 2mm 和 2 3mm 的情况 下,对
7、焦炭的反应状态 进行研究。为区別非黏结煤和无掺料黏结煤,规定了无掺料黏结煤的 粒度在 1mm 以下。根据 X 射线的断层照片得知,在定量测定焦炭的反应机理时,采用与气 孔率有关的 CT 值,对焦炭内部的气孔率分布和反应率分布进行了测算。若气孔率分别为 1%、 22%和 30%的碳素材料的 CT 值和气孔率为 100% (空气 ) 的 CT 值时,可得出气孔 率和 CT 值的校正曲线。 2.3 粗大气孔径分布的测定 采用图像处理软件对 X 射线 CT 拍摄部位周围部分的断面(距离干馏墙面约 65mm)的 照片进行图像处理,自动测定了 20pm 以上气孔的面积和气孔形状(正圆度;圆周长度 /面 积
8、)。根据气孔面积,计算出了气孔径,它相当于圆柱的直径。 3 结果 3.1 焦炭理化性能的测定 当非黏结煤的粒度在 6mm 以上时,焦炭的转鼓强度大幅度下降,而气孔率几乎没有变 化,与非黏结煤的粒度无关,但当非黏结煤的粒度为 3 6mm 时, CRI 会提高。 为研究高炉下部的焦炭因落下力而发生粉化的原因,对反应后焦炭的落下粉化性进行了 试验,结果非黏结煤的粒度越大,落下粉化试验后 3mm 以下粉焦的 发生率越高。 3.2 添加非黏结煤后气孔构造的变化 根据添加非黏结煤的粒度为 1 2mm 和 2 3 mm 时焦块断面的照片可知,当添加非黏 结煤的粒度为 2 3mm 时,焦炭的粗大气孔多,还能观
9、察到连接起来的气孔。与无添加非 黏结煤相比,添加非黏结煤的气孔径分布更大。当非黏结煤的粒度从 1 2mm 提高到 2 关于气孔构造对焦炭反应性和反应强度的影响探讨 G : 81 3mm 时,气孔径分布会扩大,并生成 1mm 以上的粗大气孔。关于非黏结煤的粒 度对焦炭气 孔形状(正圆度)的影响,无论是何种焦炭,都是气孔径越大,正圆度就越大,变形也越 大。当非黏结煤的粒度为 2 3mm 时,其 1mm 以上的粗大气孔比非黏结煤的粒度为 1 2mm 时多,因此可以认为它存在着许多变形大的气孔。如果非黏结煤的添加比率不变,但 改变添加煤的粒度,那么,所得的焦炭气孔率不变,但气孔径分布和气孔形状不同。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气孔 构造 焦炭 反应 强度 影响 探讨 谢铮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