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战略绩效管理最佳实践:实战案例解析》-(10).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最新《战略绩效管理最佳实践:实战案例解析》-(1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战略绩效管理最佳实践:实战案例解析》-(10).doc(7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战略绩效管理最佳实践:实战案例解析-(10)战略绩效管理最佳实践:实战案例解析-(10)战略绩效管理最佳实践:实战案例解析(10)(欢迎流通转载复制,没有版权)节选自王小刚老师战略绩效管理最佳实践:实战案例解析第9章 战略绩效运作体系(四):绩效评估9.1 组织绩效评估9.2 员工绩效评估9.3 绩效面谈与绩效反馈绩效评估包括组织绩效评估和员工绩效评估。组织绩效评估的
2、方法跟员工绩效评估的方法不一样。绩效面谈与绩效反馈是指在绩效评估结果确定后,部门主管与员工针对绩效结果,结合员工自身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反馈与讨论,从而指导员工工作绩效持续改进,帮助员工提升能力的一项管理活动。本章介绍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组织绩效评估、员工绩效评估、绩效面谈与绩效反馈。组织绩效评估主要包括:财务模式、价值模式、平衡模式。员工绩效评估主要包括:图尺度评价法、排序法、配对比较法、强制分布法、关键事件法、行为锚定等级考核法、目标管理法、述职报告法、360度考核法等九种方法。绩效面谈与绩效反馈主要以案例的形式介绍了主管在绩效面谈中应该掌握的技能及需要注意的事项。9.1 组织绩效评估组织绩效
3、评估就是为了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按照企业管理的要求设计绩效指标体系,比照评估标准,采用特定的方法,对企业价值实现进行判断的活动。组织绩效评估的模式:财务模式、价值模式和平衡模式1财务模式财务模式是以企业经营成果的评估为导向,它所使用的绩效评估指标主要是从会计报表中直接获取数据或根据其中的数据计算的有关财务比率。其财务指标主要有:利润指标、投资报酬率、销售收入、现金流量以及财务比率。采用财务模式评估,可以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和管理层的经营成效,并且严格遵循会计准则,执行统一的规范获取数据,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数据的人为调整,其财务指标在企业之间具有较高的可比性。但单纯的财务指标不能反映一些十分重要但无法
4、用会计数字表示的企业经营活动情况;由于会计准则从谨慎的角度反映外部利益相关者要求,并且按照历史成本原则进行计量,其财务指标一般只能体现出管理层的经营成果,无法反映出其努力的程度;过度注重财务指标,容易导致企业经营者的机会主义和短期行为。2价值模式价值模式是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导向,其绩效评估指标主要是经过调整的财务指标或根据未来现金流量得到的贴现类指标。价值模式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经济增加值(EVA)。EVA是公司经过调整的净利润减去该公司现有资产经济价值的机会成本后的余额。净利润调整使得EVA比会计利润更加接近企业经济现实。价值模式站在股东的角度来评估企业的绩效,能够有效地将企业战略与日常业务决策
5、与激励机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最终为股东创造财富。尽管价值模式试图建立一种优于财务模式的绩效评估指标,但是,它的评估指标主要还是通过对财务数据的调整计算出来的货币量指标由于EVA指标评价的单一性,价值模式无法控制企业的日常业务流程由于EVA指标的可调整性,无法解释企业内在的成长性机会,即EVA在计算中对会计信息进行了调整,这些调整可能去掉了企业经营者用来向市场传递企业未来发展机会的信息。3平衡模式平衡模式以战略目标为导向,统筹企业营销,生产、研发、财务、人力资源等部门之间的协调统一,通过指标间的各种平衡关系以及战略指标或关键绩效指标的选取来体现出企业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期望,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
6、目标。平衡模式中,比较有代表性、并引起广泛关注的是平衡计分卡(BSC)。平衡计分卡反映了财务与非财务衡量方法之间的平衡,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之间的平衡,外部和内部的平衡,结果和过程的平衡,管理业绩和经营业绩的平衡等多个方面。所以能反映组织综合经营状况,使组织绩效评估趋于平衡和完善,利于组织长期发展但由于平衡模式所使用的信息已经超出会计信息系统,尤其是市场占有率、顾客满意度等外部数据的获得更对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提出了挑战。尽管管理者通常明白客户满意度、员工满意度与财务表现之间的联系,平衡计分卡却不能指导管理者怎样提高绩效,实现预期目标。另外,采用平衡模式的前提条件是企业必须有明晰的战略目标,这也是
7、制约许多企业成功实施平衡计分卡的关键因素。从战略目标、组织结构、全面预算管理和激励机制四个方面的因素考虑,中国企业更适合用平衡模式。案例91华能公司以平衡计分卡为导向的业绩评价华能公司是一家大型包装企业,年销售收入近20亿元RMB,从业人员3000余人,公司计划在十二五内,将市场逐渐瞄准国外高端客户,如达能、雀巢、三得利、可口可乐等公司。成为这些500强企业的的供应商,是华能公司董事会所追求的战略目标。华能公司目前的组织架构包括:销售中心、研发部、财务部、制造中心、人力资源部、行政部、计划部、质量部、设备部、信息部等十几个部门。从2010年初开始,华能公司在咨询公司的帮助下,构建了以平衡计分卡
8、为核心的公司绩效评价体系,借助平衡计分卡这个管理工具,目前该公司发展势头良好,业绩稳步增长。下面介绍华能公司采用平衡计分卡为导向的业绩评价体系。华能公司在建立了平衡计分卡以后,根据公司的历史数据对设定的各项绩效指标进行统计目标值,反映公司的在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成长四个层面方面的绩效情况与发展趋势,以及公司总体业绩与发展趋势。这个过程的关键在于如何计算平衡计分卡的各项绩效指标的分值。可以按照以下六个步骤计算公司平衡计分卡的分值:步骤一、根据已经建立的绩效指标体系,设计相应的公司平衡计分卡绩效指标体系,如下表所示。第一层指标第一层权重第二层指标第二层权重第二层指标值第二层指标得分第一层指标
9、得分平衡计分卡得分财务45%销售收入10%4.81.950.87751.5135利润率20%2.8管理费用7%5市场份额8%7客户20%客户满意度10%101.50.3大客户比率5%5投诉数量5%5内部运营25%按时交货率6%41.240.31产品合格率5%5库存周转率3%3重大设计失误/变更4%5流程项目完成率3%10质量改进计划完成率4%4学习成长10%员工培训时数3%30.260.026任职资格达标率3%3员工满意度2%2培训费用2%2步骤二、根据已经建立的绩效指标体系,把不同计量单位的指标值进行无量纲处理,同时将数据填入到“第二层指标值”列。步骤三、根据已经建立的绩效指标体系,确定权重
10、。根据公司各绩效指标的具体情况,分别确定两个层次各个绩效指标的权重,将第二层指标和第一层指标权重分别填入第四列和第二列。步骤四、根据已经建立的绩效指标体系,计算单项绩效指标得分第二层指标倒推出第一层指标得分,第二层指标得分=第二层指标值第二层指标权重;第一层指标得分=第二层指标得分第一层权重步骤五、根据已经建立的绩效指标体系,计算公司BSC计分卡总分值,四个层面的指标的分值之和就是公司BSC计分卡的得分公司BSC计分卡得分=第一层指标得分步骤六、将上述得到的值填写到平衡计分卡中。组织绩效评估周期为年度的平衡计分卡的计算都可以按照下表的方法进行。指标月度(季度、半年度)实际值/目标值(%)目标值
11、实际值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成长平衡计分卡分值分析及结论:9.2 员工绩效评估针对员工个人绩效评估的方法有很多:如图尺度评价法、排序法、配对比较法、强制分布法、关键事件法、行为锚定等级考核法、目标管理法、述职报告法、360度考核法等。每一种考核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及适用范围。以下分别介绍。1、图尺度评价法也称为图解式考核法,是最简单和运用最普遍的考核方法之一。它列举出一些组织所期望的绩效构成要素(如质量、数量、或个人特征等),还列举出跨越范围很宽的工作绩效等级(如从“不令人满意”到“非常优异”)。在进行工作绩效评价时,首先针对每一位下属员工从每一项评价要素中找出最能符合其绩效状况的分数。然后将每一
12、位员工所得到的所有分值进行汇总,即得到其最终的工作绩效评价结果。当然,许多组织并不仅仅停留在一般性的工作绩效因素上,他们还将这些作为评价标准的工作职责进行进一步的分解,形成更详细和有针对性的工作绩效评价表。图尺度评价法示例:不满足要求部分大于三分之一,改进意向不明显不满足要求部分小于三分之一,有一定改进意向基本合格基本满足要求良好不够出色完美优秀理想状态10分 9分 8分 7分 6分 5分 4分95分 85分 75分 65分 55分 45分 4分以下不满足要求有重大过错杰出不满足要求部分大于三分之一略有不足,且有明显改进趋势合格中等满足要求优良这一测评方法有很多种变形,比如通过对指标项的细化,
13、可以用来测评具体某一职位人员的表现。指标的维度来源于被测对象所在职位的职位说明书,从中选取与该职位最为密切相关的关键职能领域,再进行总结分析出关键绩效指标,然后为各指标项标明重要程度,即权重。图尺度评价法的优点是:使用起来较为方便;能为每一位员工提供一种定量化的绩效评价结果。缺点是:不能有效指导行为,它只能给出考核的结果而无法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提供一个良好的机制以提供具体的、非威胁性的反馈;这种方法的准确性不高。由于评估量表上的分数未给出明确的评分标准,所以很可能得不到准确的评估,常常凭主观来考核。2、排序法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排序考核法。即在群体中挑选出最好的或者最差的绩效表现者,将所有参
14、加评估的人选列出来,就某一个评估要素展开评估,评估要素可以是整体绩效,也可以是某项特定的工作或体现绩效的某个方面。首先找出该因素上表现最好的员工,将其排在第一的位置,再找出在该因素上表现差的员工,将他排在最后一个位置,然后找出次最好、次最差,依此类推。排序法示例:步骤一:评价者先判断出在所有工作中价值最高的一个,将工作名称写在另一页纸上的第一行,然后将原来那页纸上的工作划掉。步骤二:判断在所有工作中价值最低的一个,将它的名字从原来那页纸上划掉,将工作名称写在另一页纸上最后一行。步骤三:以此类推,就是在剩下工作中选择价值最高的。步骤四:选择价值最低的,整个过程一直持续到所有工作都进行了排序。直接
15、排序法的优点是:容易识别好绩效和差绩效的员工;如果按照要素细分进行评估,可以清晰的看到某个员工在某方面的不足,有利于绩效面谈和改进。缺点是:如果需要评估的人数较多,此种排序工作比较繁琐;严格的名次界定会给员工造成不好的印象,最好和最差比较容易确定,但中间名次是比较模糊和难以确定的。3、配对比较法针对某一绩效评估要素,把每一个员工都与其他员工相比较来判断谁“更好”,记录每一个员工和任何其他员工比较时被认为“更好”的次数,根据次数的高低给员工排序。和直接排序法类似,这是一种更为细致的通过排序来考核绩效水平的方法,它的特点是每一个考核要素都要进行人员间的两两比较和排序,使得在每一个考核要素下,每一个
16、人都和其他所有人进行了比较,所有被考核者在每一个要素下都获得了充分的排序。也是一种相对的定性评价方法。配对比较法示例:就工作数量所作的比较就工作质量所作的比较对比对象ABCDEF对比对象ABCDEF 被考核者姓名 被考核者姓名AABBCCDDEEFF就工作能力所作的比较就工作态度所作的比较对比对象ABCDEF对比对象ABCDEF被考核者姓名被考核者姓名AABBCCDDEEFF优于次数统计计入得分方式说明ABCDEF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得分A得分排序优点:因为是通过两两比较而得出的次序,得到的评估更可靠和有效。缺点:和直接排序法相似,仅适合人数较少的情况,且操作比较麻烦。4、强制分布
17、法是在考核进行之前就设定好绩效水平的分布比例,然后将员工的考核结果安排到分布结构里去。按照每人绩效的相对优劣程序,列入其中的一定等级。强制分布法的操作步骤:步骤一:确定优秀(S)、良好(A)、合格(B)、较差(C)、不合格(D)各个评估等级的奖金分配的点数,各个等级之间点数的差别应该具有充分的激励效果。步骤二:由每个部门的每个员工根据绩效考核的标准,对自己以外的所有其他员工进行百分制的评分。步骤三:对称地去掉若干个最高分和最低分,求出每个员工的平均分。步骤四:将部门中所有员工的平均分加总,再除以部门的员工人数,计算出部门所有员工的绩效考校平均分。步骤五:用每位员工的平均分除以部门的平均分,就可
18、以得到一个标准化的考核得分。那些标准分为(或接近)的员工应得到中等的考核,而那些标准分明显大于1的员工应得到良甚至优的考核,而那些考核标准分明显低于1的员工应得到及格甚至不及格的考核。在某些企业中,为了强化管理人员的权威,可以将员工团体考核结果与管理人员的考核结果的加权平均值作为员工最终的考核结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管理人员的权重不应该过大。各个考核等级之间的数值界限可以由管理人员根据过去员工绩效考核结果的离散程度来确定。这种计算标准分的方法可以合理地确定被考核的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的分布形式。步骤六:根据每位员工的考核等级所对应的奖金分配点数,计算部门的奖金总点数,然后结合可以分配的奖金总额,
19、计算每个奖金点数对应的金额,并得出每位员工应该得到的奖金数额。其中,各个部门的奖金分配总额是根据各个部门的主要管理人虽进行相互评估的结果来确定的。为了鼓励每位员工力图客观准确地评估自己的同事,对同事的考核排列次序与最终结果的排列次序最接近的若干名员工应该得到提升考核等级等形式的奖励。另外,员工的考核结果不应在考核当期公开,同时,奖金发放也应秘密给付,以保证员工的情绪。但是各个部门的考核结果应该是公开的,以促进部门之间的良性竞争。强制分布法适用于被考核人员较多的情况,操作起来比较简便。由于遵从正态分布规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由于考核人的主观性所产生的误差。此外,该方法也有利于管理控制,尤其是在
20、引入员工淘汰机制的企业中,具有强制激励和鞭策功能。强制分布法示例:绩效等级定义优秀(S)员工能够持续的超越各个方面的预期计划、目标或工作上的绩效要求,能够建立和不断优化周边的人际关系,在关键绩效指标(KPI)和工作目标设定(GS)各个方面都能超越绩效要求。良好(A)员工能够持续的超越大部分的预期计划、目标或工作上的绩效要求,能够建立和不断优化周边的人际关系,在关键绩效指标(KPI)和工作目标设定(GS)主要方面都能超越绩效要求。合格(B)员工能够持续的达到预期计划、目标或工作上的绩效要求,在关键绩效指标(KPI)和工作目标设定(GS)方面既没有突出的表现,也没有明显的失误。较差(C)员工有少量
21、的预期计划、目标或工作上的绩效要求未达到,在计划、关键绩效指标(KPI)和工作目标设定(GS)某些方面或某一主要方面存在不足或失误。不合格(D)员工没有达到大部分工作上、专业技能上的绩效要求,失误较多,不能妥善处理周边的人际关系,甚至产生员工冲突等,在关键绩效指标(KPI)和工作目标设定(GS)方面都需要主管花费很大的精力进行关注,否则就不能完成本职工作。S:(顶尖人才)占10%,晋等或升级。100%得到股票期权。A:占15%。90%得到股票期权。B:(中等)占50%。变动弹性最大。50%得到股票期权。C:占15%。需要敲警钟,督促上进。D:占10%。辞退。强制分布法优点: 等级划分清晰,不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战略绩效管理最佳实践:实战案例解析 最新 战略 绩效 管理 最佳 实践 实战 案例 解析 1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