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互联网-教育”环境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探索.doc
《最新“互联网-教育”环境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互联网-教育”环境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探索.doc(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互联网-教育”环境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探索“互联网+教育”环境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探索“互联网+教育”环境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探索 摘 要: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互联网+教育”给高等学校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针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了“互联网+教育”的内涵,以及在“互联网+教育”环境下
2、“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大学计算机基础;互联网思维;案例教学法;多元化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8)07-0015-03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并制订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的概念可以界定为: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如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中的应用,其本质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1。“互联网+”可以与各个传统行业结合,但又并非是两个行业叠加那么简单,它的目的是要产生1+12的效果。当前,“互联网+教育”正以势不可挡的发展态
3、势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给高等学校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2。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面向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也是许多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在掌握了操作计算机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培养了其使用计算机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适应信息化社会对大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 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由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构成。教师在课堂上集中讲解理论知识,并对某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多媒体演示;学生在实验机房完成对课上知识点的实践操作,对理论知识进行复习并内化。然而,这种传统
4、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以下“短板”。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存在冲突 为了顺应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试图涵盖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大部分的基本概念和技术。教学内容包括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的系统结构、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和程序设计等,内容繁杂。而课时只有48学时(理论32学时+实验16学时),这就导致学生对所有内容的学习都是浅尝辄止。这样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更像是一盘“大杂烩”,教师讲得累,学生学得索然无味。 (二)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为上机考试,最终成绩的评定由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构成(考试
5、成绩70%+平时成绩30%)。由于课程所涉知识点庞杂,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以“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付考试,考试成绩无法很好地体现学生真实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与 “计算思维”的教学理念背道而驰。 (三)教学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基础水平和专业背景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面向大一新生开课,课程多采用统一的授课内容和教学安排。但是由于生源地不同,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已经进行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但也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入学前较少接触计算机,相关基础知识十分薄弱,两者之间水平相差悬殊。另外,课程教学过程中也未针对不同专业学生进行有差别的教学设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
6、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无法实现差异化教学。 (四)学习资料利用率不高 为了顺应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方法的需求,教师们录制了大量的教学视频,整理了很多的学习资料和素材,上传到互联网以供学生自学。然而由于缺少主动学习的意识,很多学生没有在课后认真地利用这些资料自学,教师的辛苦努力付之东流。 综上所述,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发展无法与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同步,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互联网+教育”的内涵 “互联网+教育”并不是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的简单结合,也不像以往的教育信息化那样仅仅只是看重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教育”应该是让教育去逐渐适应现在的互联网环境,
7、用互联网的思维来处理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在“互联网+教育”中师生可以共同参与使用互联网,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师生关系3。首先,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其地位更加突出。同时,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从课程开发者转变为课程的理解者。另外,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学媒介更加趋于智能化和多样化,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为教学活动带来了新的契机。 因此,“互联网+教育”是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教育融合来更新教育观念、重构教育教学环境,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4。 三、“互?网+教育”环境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探索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移动终端
8、的普及和各类即时通信软件的广泛使用,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浏览他们需要的信息。因此,将互联网技术引入到教学当中以解决传统“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式存在的各种问题,具体的教学改革措施如下。 (一)优化“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 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多而杂的特点,根据知识点之间的相关性对其进行分类,形成了五个教学模块,如表1所示。 教师根据各个模块中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分析每个知识点该以何种形式(课堂讲解、课堂示范、微视频、动画、文本资料)展现给学生。例如:模块2当中数制和信息编码部分,给学生提供了“信息编码的目的与规则”“进位计数制及转换”“计算机采用二进制的原因”等共 1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互联网 教育 环境 大学计算机 基础 课程 教学 探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