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宁波市河道管理条例》.doc
《最新《宁波市河道管理条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宁波市河道管理条例》.doc(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宁波市河道管理条例宁波市河道管理条例宁波市河道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立法依据】为了加强河道保护管理,保障防洪排涝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发挥河道的综合功能,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浙江省河道管理条例浙江省河长制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
2、内河道(包括江河、溪流、湖泊、人工水道、行洪区)及其设施的规划、保护、建设和管理等活动。甬江、奉化江、余姚江河道的管理,宁波市甬江奉化江余姚江河道管理条例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河道内的航道,同时适用有关航道管理的法律、法规。第三条 【管理原则】 河道管理应当服从防洪排涝总体安排,全面规划,统筹兼顾,保护优先,综合治理,改善生态,合理利用。 本市河道管理实行水系统一管理、区域分级负责相结合的体制。第四条 【政府职责】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河道保护管理工作的领导,将河道保护管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河道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河道保护管理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第五条 【部门职责】
3、市、区县(市)及园区、管委会水行政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的河道主管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河道的管理和监督工作,统一行使河道规划编制、管理标准制定、水利设施监管、涉河行政许可、水行政执法等行政管理职责。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设立河道管理机构,具体承担河道管理相关职责。发展和改革、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综合执法(城市管理)、交通运输、农业、渔业、海事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河道管理的相关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明确河道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按照规定的职责,开展清淤疏浚、保洁、养护、巡查等日常管理工作。村(居)民委员会协助做好河道管理的相关工作。第六条 【河长制职责】 本市
4、河道全面实行河长制,指导、监督、协调河道建设、管理、保护中的重大问题,统筹推进河道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等工作,维护河道健康生命和河道公共安全,提升河道综合功能。第七条【社会参与】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以出资、捐资、科学研究、志愿行动等方式参与河道保护与治理。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违反河道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举报。对在河道建设保护管理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水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第二章规划与保护第八条【河道水域保护规划】 市、区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规划、国土等有关部门根据江河流域或者区域的综合规划
5、,结合本行政区域防洪排涝、取水以及水资源、水环境和生态保护等需要编制河道水域保护规划,由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实施。河道水域保护规划纳入城乡规划体系,实施规划控制。河道水域保护规划应当以不减少本行政区域的河道水域为基础,确定本行政区域和区域内不同区块的基本水面率,明确水域总体布局、水域功能、重要水域名录以及水域保护的范围和措施。第九条【区域水域调整】 城市建成区改造和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旅游度假区、特色小镇、工业园区等区域性建设,涉及一般水域调整的,可以根据河道水域保护规划编制区域水域(水系)调整方案,并按河道水域保护规划审批权限报批。经批准后的水域调整方案
6、,由区域管理机构按照先补后占,占补面积、水量和功能平衡的要求组织实施。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水域调整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水域补偿措施未落实的,不得占用水域。第十条 【河道蓝线规划】 本市河道实行蓝线控制,蓝线为河道规划保护控制的地域界线。河道蓝线作为水域保护规划的重要内容,由相应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划定,纳入城乡规划体系。对未纳入河道水域保护规划的河道,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及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应当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划定蓝线。确需调整或者改变河道蓝线的,必须以保障地区防洪排涝安全和河道水域面积不减少为原则,并报经原批准机关同意。第十一条【水面率控制】
7、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水系功能和水量调蓄等要求,提出区块水面率控制要求,并纳入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水面率作为区块开发建设用地规划的重要指标。第十二条【河道管理标准】市、区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河道相关基础工作。根据相关要求制定管理标准,定期开展河道水系、水域状况、水面率调查;按照规定划分河道等级,提出河道名录;根据公布的河道管理范围设置河道界桩和告示牌,完善河道档案,建立河道信息平台。第十三条【河道等级名录】河道等级名录应当根据有关技术规范及河道自然属性、管理属性、功能属性划定。其中,市级河道名录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方案,经省
8、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报市政府批准公布。区县(市)级河道名录由区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经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报区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乡镇(街道)级河道名录由区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划定并公布。市、区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河道等级,商有关部门制定河道管理养护相关标准,并建立相应考核和奖励补偿机制。第十四条【河道管理范围】有堤防河道的管理范围为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包括可耕地)、行洪区以及两岸堤防和护堤地。平原地区无堤防区县(市)级以上河道的管理范围为两岸之间水域、沙洲、滩地(包括可耕地)、行洪区以及护岸迎水侧顶部向陆域延伸不少于五米的区域;其中市级河道护岸迎水侧
9、顶部向陆域延伸部分不少于七米。平原地区无堤防乡镇(街道)级河道的管理范围为护岸迎水侧顶部向陆域延伸部分不少于二米的区域。城镇规划区内的河道,可以在符合前款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河道防护绿地范围确定其管理范围。河道的具体管理范围,由区县(市)人民政府根据规定标准和要求划定并公布。其中,市级河道的管理范围在公布前应当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第十五条【涉河建设许可】在河道上新建、改建、扩建或调整原有功能的水闸、泵站等水工程,应取得由相应水行政主管部门签署的规划同意书。禁止在区(县)市行政边界河道单方面设置水闸、泵站等拦水、抽水设施,确需设置的,必须经充分论证,并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在河道管理范围
10、内建设防洪工程以及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取水、排水、景观等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应符合流域综合规划、防洪规划、河道水域保护规划和相关技术标准,工程建设方案应当依照有关规定报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修建跨河桥梁、管道、线路和其他设施,应当按照防洪标准和规划河宽进行,不得填堵和缩窄行洪通道。梁底和管线底标高应高于设计洪水位,并满足通航、防汛抢险、清淤疏浚、保洁养护等需要。对于重要的景观河道,规划部门应当会同交通等部门提出符合旅游观光要求的梁底和管线底标高,并落实管控措施。第十六条【占用水域审批】建设项目占用河道水域的,依照有关规定向水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审批手续。非基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宁波市河道管理条例 最新 宁波市 河道 管理条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