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重点难点分析bowm.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重点难点分析bowm.docx(8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Evaluation Warning: The document was created with Spire.Doc for .NET.微观经济学供求变动(一) 需求量变动与需需求变动表1 需求量变变动与需求变变动的比较变动主体价格P其他因素(I、Ps、E、T)图形表现(图22-2)需求量变动Q变化不变曲线上点的移动动d0需求变动D不变变化整条曲线的平移移Note:需求求量变动表现现在图1中需求线dd0上点ABBCD,表表示需求量的的不断增加,即即需求线上点点沿着需求线线向下移动表表示需求量增增加,而向上上移动表示需需求量的减少少;需求的变变动表现在图图1中需求线dd0d2表示需求的的增加,
2、而dd0d1表示需求的的减少,即需需求线向右平平移表示需求求的增加,而而向左平移表表示需求减少少。图1 需求量变变动与需求变变动的比较(二) 供给量变动与供供给变动表2 供给量变变动与供给变变动的比较变动主体价格P其他因素(Pss、C、E、T)图形表现(图22-5)供给量变动Q变化不变曲线上点的移动动d0供给变动S不变变化整条曲线的平移移Note:供给给量变动表现现在图2中供供给线s0上点ABBCD,表表示供给量的的不断增加,即即供给线上点点沿着供给线线向上移动表表示供给量增增加,而向下下移动表示供供给量的减少少;供给的变变动表现在图图2中供给线s0s2表示供给的的减少,而s0s1表示供给的增
3、增加,即供给给线向右平移移表示供给的增加,而而向左平移表表示供给减少。图2 供给量的的变动与供给给的变动比较较一、 市场均衡分析(一) 市场均衡1、 市场均衡经济事物中有关关变量在一定定条件的相互互作用下所达达到的一种相相对静止的状状态,表示各各位经济参与者的愿望望都能得到满满足,不再有有调整愿望或或动力的状态态。2、 分类局部均均衡和一般均均衡局部均衡:单个个市场或部分分市场的供求求与价格之间间的关系所处处的一种相对对静止的状态态;一般均衡:一个个社会中所有有市场的供求求与价格之间间的关系所处处的一种相对对静止的状态态。(二) 均衡价格的形成成1、 均衡价格与均衡衡数量1 含义均衡价格:一种
4、种商品的市场场需求量和市市场供给量相相等时的价格格;均衡数量:在均均衡价格水平平下的相等的的供求数量。2 几何意义一种商品市场的的均衡点为该该商品市场的的需求曲线和和供给曲线相相交的交点上上。均衡点上上的价格和相相等的供求量量分别被称为为均衡价格和和均衡数量。市市场需求量和和市场供给量量相等的状态态,被称为市市场出清的状状态。2、 均衡价格的决定定在完全竞争的市市场环境下,均均衡价格是由由市场的供求求力量自发调调节下形成的的,如图3所示:1 需求主导型供过于求,以以求定价(买买方市场)当市场价格P11均衡价格P0时,市场供给给量Qs1市场需需求量Qd1,此时为为供过于求的的状态,以需需求为主导
5、力力量推动市场场价格下降,直直至市场价格格=均衡价格格时,市场停停止调整。2 供给主导型供不应求,应应供定价(卖卖方市场)当市场价格P22均衡价格P0时,市场供给给量Qs2市场需需求量Qd2,此时为为供不应求的的状态,以供供给为主导力力量推动市场场价格上升,直直至市场价格格=均衡价格时时,市场停止止调整。图3 市场均衡衡价格形成过过程图3、 均衡价格的求解解1 表格求解法:将需求表和供给给表合并到一一张供求表中中,均衡价格格即为供给量量等于需求量量时的价格。表3 糖果的均均衡价格求解解表价格需求量供给量2600035002004400400530060062008002 图形求解法:如图3所示
6、,将将需求曲线和和供给曲线放放到一个坐标标系中,找到到两条曲线交交点对应的坐坐标即可。3 经济模型法:令供给函数与需需求函数相等等来求解。如如需求函数为:Qd=800100P;供供给函数为:Qs=400200P;Qd=Qs。求解该方方程组得,均均衡价格=4元,均衡数量=400个。(三)均衡价格格的变动1、 供给不变,需求求变动1 图形分析图4 需求变动动对均衡价格格的影响2 经济模型分析由于供给不变,则则供给函数依依然为,需求求曲线由于收收入水平提高高而向右平移移,即需求曲曲线的横截距距增加,例如如需求函数变变为。于是根根据均衡条件件有:,解得得:2、 需求不变,供给给变动1 图形分析图5 供
7、给变动动对均衡价格格的影响2 经济模型分析由于需求函数不不变,即仍为为,供给函数数由于生产成成本上升而向向左平移,即即供给曲线的的横截距变小小,例如供给给函数变为。于于是,根据均均衡条件有: ,解得:3、 需求和供给同时时发生变动1 当D、S变动方方向相同,变变动程度相等等(a) (b)(c) (d)(e) (f)图6 需求和供供给同时变动动对均衡价格格影响2 当D、S变动方方向相同,而而变动程度不不同3 当D、S变动方方向不同,而而变动程度相相同4 当D、S变动方方向不同,而而变动程度不不同由此可知,不同同的供给需求求状态会形成成不同的均衡衡价格和均衡衡数量。4、 供求规律在完全竞争的市市场
8、上,在其其它条件不变变情况下,需需求变动引起起均衡价格和和均衡数量与与其同方向的的变动;供给给变动引起均均衡价格与其其反方向的变变动,而均衡衡数量与其同同方向变动。市市场竞争导致致市场价格趋趋向于供求相相等的均衡价价格。表4 供求规律律变化表需求变动供给变动均衡价格均衡数量增加不变上升增加减少不变下降减少不变增加下降增加不变减少上升减少增加增加不定增加减少减少不定减少增加减少上升不定减少增加下降不定二、 弹性论(一) 弹性的基本公式式1、 需求价格弹性2、 需求收入弹性3、 需求交叉弹性4、 供给价格弹性(二) 弹性的计算方法法1、 需求价格弹性1 需求弧弹性A. 起点基数法(因因起点基数不不
9、同而使得结结果不同,不不常用)图7 需求的价价格弹性解:降价时,即即由a点到b点:涨价时,即由bb点到a点:B弧弹性的中中点公式解:2 需求点弹性A. 经济模型法由上例可知需求求函数可得:在a点,当Paa=5时,QQa=400,则则:在b点,当Pbb=4时,QQb=800,则则:B. 几何图形法图8 需求点弹弹性的几何图图解解:结论:线性需求求曲线上任何何一点的弹性性,都可以通通过该点向价价格轴或数量量轴作垂线,用几何何公式求得;而非线性需需求曲线上任任何一点的弹弹性,都可以以先通过该点点作切线,然然后再通过该该点向价格轴轴或数量轴作作垂线,用几几何公式求得得。2、供给价格弹弹性1 中点公式:
10、2 几何公式:图9 供给点弹弹性的几何求求解图 点弹性规律若线性供给曲线延长线与横轴的交点位于坐标原点的左边,则所有点的弹性都1;若交点位于坐标原点的右边,点弹性都11,即需求富富有弹性。如如图(a)所示,需需求曲线相对对比较平坦,表表示需求量的的变动比率大大于价格的变变动比率,如如奢侈品。第二,ed收入变化的百分比比,如优等品品(superrior ggoods)或奢侈品(luxurrious goodss)。B. em1,即收收入单位弹性性,需求变动动的百分比=收入变动的的百分比,如如衣服。C. 0em1,即即收入缺乏弹弹性,需求变动的的百分比商品价格的的变化幅度,商商品价格下降降能引起商
11、品品需求量更大大幅度的上升升,从而使商商品销售总收收益增加。图16 销售总总收益与商品品富有弹性的的关系B. 数量分析:例:电视机Edd=2,P1=500元/台,Q1=100台,如果价格下调100%,总收益益有什么变化化?如果价格上上调10%,总收收益又有什么么变化?解:如价格下调10%,则数量增加20%。P2=500500*10%=450元/台Q2=100+100*20%=120台TR2=P2Q2=450120=54000元TR2TR1=5400050000=4000元TR2TR1,表明价格下跌,总收益增加。解:如价格上调10%,则数量减少20%。P3=500+50010%=550元/台Q3
12、=100-10020%=80台TR3=P3Q3=55080=44000元TR3TR1=4400050000=-6000元TR3TR1,表明价格上调,总收益减少。3 商品缺乏弹性时时,涨价使收收益增加(谷谷贱伤农)A. 图形分析:当某种商品的需需求缺乏弹性性时,则其需需求量的变化化幅度商品价格的的变化幅度,商商品价格上涨涨仅能引起需需求量较小幅幅度的下降,从从而使商品销销售总收益增增加。图17 销售总总收益与商品品缺乏弹性的的关系B. 数量分析:解:如价格下调10%,数量则增加5%P2=0.20.210%=0.18元/斤Q2=100+1005%=105斤 TR1=P1Q1=0.2100=20元T
13、R2=P2Q2=0.18105=18.9元TR2TR1=18.920=-1.1元TR2TR1,表明价格上调,总收益增加。例:面粉Ed=0.5,P1=0.2元/斤,Q1=100斤。如果价格下调10%,总收收益会怎样?如果价格上上调10%,收益益又会怎么样样?4 销售总收益与商商品的弹性之之间关系表5 商品需求求的价格弹性性与销售总收益的关系价格ed1ed1ed=1ed=0ed=降价增加减少不变同比例于价格的的下降而减少少既定价格下,收收益可以无限限增加,因此此,厂商不会会降价。涨价减少增加不变同比例于价格的的上升而增加加收益减少为零Note: 需求越缺乏乏弹性,消费费者负担比重重越大,对生生产者
14、有利;需求富有弹弹性,消费者者负担比重小小,生产者负负担比重大。 数学推导:结论:当ed1)时,有有0(=00,0)2、 MR、P、edd的关系(不完完全竞争市场场)3、 三级价格歧视(ThirddDegreee Priice Diiscrimminatiion)细分市市场,看人要要价图5-26 三三级价格歧视视 若垄断厂商商依据消费者者偏好不同,将将同一市场划划分为两个分分割的子市场场A和B,且两个市市场之间信息息不畅通,AA市场的需求求价格弹性小小于B市场的需求求价格弹性。 垄断厂商应应根据MRA=MRB=MC的原则则来确定产量量和价格,即即图5-266中的QA、QB、PA、PB,并且PB
15、PBB,即垄断厂厂商实行三级级价格歧视时时,在需求价价格弹性小的的市场应提高高价格,在需需求价格弹性性大的市场应应降低价格。三、 供求曲线的应用用(一) 社会福利1、消费者剩余余(CS,consuumerss surpplus)衡量市场场带给消费者者的福利1 含义:消费者为了购买买一定数量的的某种商品,所所愿意支付的的最大数额与与其实际支付付数额之差。2 图形分析:假定刚从沙漠里里走出来了几几个人,遇见见一个卖冰激激凌的,卖者者说只有一个个冰激凌,谁出价最高卖给给谁,结果张张三出4元买走了第一个个冰激凌。然然后,卖者又又拿出一个,重重复上述拍卖卖过程,结果果,李四出33元买了第二二个;类似,王
16、王五出2元买了第三三个冰激凌。此时,这三人的消费总额为:4+3+2=9。上述情形表明了买者在最不利情况下,他们愿意为这三个冰激凌支付的金额。另外,假定在许多卖者竞争的市场上,冰激凌的价格是2元/个,那么,他们只需花6元就能买到3个冰激凌。将两者对比,他们剩下了9-6=3(元)。这就是消费者剩余。如图18(a)所示:图2-25 消消费者剩余示示意图如图18(b)所所示,如果将将价格P和数量Q进行无限分分割,就可以以推导出消费费者剩余等于于价格轴、市市场价格线和和需求线所围围成区域的面面积。当市场价格下降降时,消费者剩余余增加。3 数量分析2、生产者剩余余(PS,produucerss surpp
17、lus)衡量市场场带给生产者者的福利1 含义:生产者为了提供供一定数量的的某种商品,所所实际收到的的数额与其愿愿意接受的最最小数额之差差。2 图形分析:A. 第一种方法:假定生产第一件件某种商品的的成本是2元,那么,生生产者要求的的最低价格是是2元;生产第第二件的成本本是3元,那么,生生产者要求的的价格是3元;生产第第三件的成本本是4元,那么,生生产者要求的的价格是4元。这样,要要使生产者向向市场提供33件产品,生生产者要求的的最起码的收收入是:2+3+4=99(元)。即在最不利的情情况下,我们们只需支付99元就能够使使生产者提供供3件这种产品品。但是,如如果市场价格格是4元,那么,生生产者的
18、实际际收入122元。这样,生生产愿意接受受的最小数额额与实际收到到的数额相差差3元,这就是生产者剩剩余。如图19(a)所示:图19 生产者者剩余示意图图如图19(b)所示,如果将将价格P和数量Q进行无限分分割,就可推推导出生产者者剩余是供给给线、价格轴轴和市场价格线所围成区域的的面积。当市市场价格上升升,生产者剩剩余增加。B. 第二种方法图20 生产者者剩余PS厂商实际接受的的总价格=厂商的总收收益TR=矩形OP0EQ0的面积厂商愿意接受的的最小总价格格=厂商的可变变成本TVCC=SMC曲曲线在0,Q0上的积分=图形OAEQQ0的面积=矩形OBCQQ0的面积。生产者剩余PSS=阴影部分分P0A
19、E的面积=矩形P0BCE的面积积Note:A. 生产者剩余是由由价格轴、市市场价格线、SMC曲线所围成区域的面积。B.C. 在短期生产中,由由于固定成本本TFC不变,因因此,只要总总收益大于总总可变成本TTVC,厂商商生产就是有有利的,就可可以得到生产产者剩余。3 数量分析:(二) 交易税对商商品交易征税税(消费者/生产者)1、 对消费者征税减少市场场需求和社会会福利图21 对消费费者征税的影影响1 对消费者征税减减少市场需求求(数量Q不不变,价格PP变动)如图21(a)所所示,需求曲线描述的是对应于每每一单位商品品,消费者愿意意支付的最高高价格。征税后,消消费者愿意为为同一单位商商品支付给厂
20、厂商的价格减减少T元,即需求求曲线向下平移移T。2 政府征收交易税税减少社会福福利如图21(b)所所示,P0是没有税收收时的价格,P1是厂商得到的价格,P2是消费者为购买该商品而支付的实际价格。生产者剩余减少少:对于Q1的交易量,厂厂商每单位产产量比没有税税收时少收入入(P0P1),生产者剩剩余减少为梯梯形P0P1E1E0的面积;消费者剩余减少少:消费者虽虽付给厂商较较低的价格PP1,但包括税税收在内的有有效价格从征征税前的P0上升为有税税收时的P2,消费者剩剩余减少为梯梯形P0P2E2E0的面积。交易税的分摊比比例:消费者者向政府支付付的交易税由由消费者和厂厂商来共同分分摊,而分摊摊的比例取
21、决决于需求弹性性与供给弹性性的对比。2、 对生产者征税减少市场场供给和社会会福利图22 对生产产者征税的影影响1 对生产者征税减减少市场供给给如图22(a)所所示,供给曲曲线反映对应于每每一单位商品品,厂商愿意提供的最低价格。征税后,厂商商愿意提供给消消费者同一单单位商品的价价格上涨了TT元,即供给曲曲线向上平移移T。2 对生产者征税减减少社会福利利如图22(b)所所示,P0是没有税收收时的价格,P1是厂商销售该该商品而实际际得到的价格格,P2是消费者支付付的价格。生产者剩余减少少:对于Q1的交易量,厂厂商虽得到的的价格P2高于没有税税收时的P0,但有效价价格(在纳税税之后)从PP2下降到P1
22、,每单位产量量比没有税收收时少收入(P0P1),生产者剩余减少为梯形P0P1E1E0的面积;消费者剩余减少少:消费者支支付给厂商的的价格P2,消费者每单单位商品比没没有税收时多多支出(P2P0),消费者者剩余减少为为梯形P0P2E2E0的面积。交易税的分摊比比例:厂商向向政府支付的的交易税由消消费者和厂商商来共同分摊摊,而分摊的的比例取决于于需求弹性与与供给弹性的的对比。3、 结论1 征税的后果使,消消费者支付的的价格比原来来高,厂商收收到的价格比比原来低,市市场交易规模模减少;2 政府对交易征税税的对象无论论是厂商还是是消费者,都都会减少消费费者剩余和生生产者剩余,从从而减少社会会福利;3
23、政府对交易征税税的对象无论论是厂商还是是消费者,交交易税均有两两者共同分摊摊,而分摊的的比例取决于于需求弹性与与供给弹性的的对比。若需需求相对缺乏乏弹性,则由由消费者主要要负担交易税税;相反,若若供给相对缺缺乏弹性,则则由厂商主要要负担交易税税。 交易税的经济模型分析对消费者征税导致市场需求减少,而对厂商征税导致市场减少,如果用方程式来描述,征税只是造成消费者支付的价格P2不同于生产者收到的价格P1。则征税后的供求模型:四、 均衡点的求解(一) 供求变动(P不不变,Q变动)1、 S曲线不变,DD曲线平移a个单位(P不变,Qd变动)1 数量关系2、 D曲线不变,SS曲线平移b个单位(P不变,Qs
24、变动)图23 供求曲曲线变动的示示意图(二) 政府征税(Q不不变,P变动)1、 对消费者征税S曲线不变,DD曲线垂直下下移T个单位(Q不变,P变动)2、 对生产者征税D曲线不变,SS曲线垂直上上移T个单位(Q不变,P变动)Note:政府府征税与政府府补贴是一个个相反的操作作过程,因此此,政府补贴贴后均衡点求求解只需将公公式中“”与与“”互换换即可。参阅阅图21和图22。(三) 个人供求曲线市场供求求曲线(P不变,Q变动)1、 个人供求曲线的的推导1 个人需求曲线的的推导A. 数量分析B. 图形推导图24 从价格格消费曲线到到消费者需求求曲线 消费者偏好好不变决定了了无差异曲线线簇的形状,而而M
25、、P1、P2不变时,预预算线AB0与无差异曲曲线U0相切于E0,即商品1的价格P10与其需求量量Q10相对应; M、P2不不变,P1变化,决定定了预算线以以A点为原点进进行旋转; 价格由P110下降到P11时,Q10上升到Q11,预算线由由AB0AB1,均衡点由由E0E1,即商品1的价格P11与其需求量量Q11相对应;价格由P10上上升到P12时,Q10下降到Q12,预算线由由AB0AB2,均衡点由由E0E2,即商品1的价格P12与其需求量量Q12相对应; 将消费者均均衡点E1、E0、E2连接起来,便便得到价格消费曲线线P.C.CC 在消费者均均衡点E0、E1、E2上,存在商商品1的价格与其其
26、需求量之间间一一对应的的关系; 保持横轴QQ1不变,纵轴轴替换为价格格P1,将商品1的价格与其其对应的需求求量描点,得得到点a、b、c,将三点连连接起来得到到商品1的需求曲线线;结论:消费者追求既定定收入约束下下的效用最大大化,决定了了需求曲线向向右下方倾斜斜,即需求价价格与需求量量成反方向变变动;需求曲线上每一一点都是消费费者实现均衡衡的点,即消消费者效用最最大化的均衡衡点。2 个人供给曲线的的推导 完全竞争厂厂商的短期均均衡条件为PP=SMC(Q) 在每一个给给定的价格水水平P,完全竞争争厂商都能选选择最优产量量Q,使得P=SSMC(Q),从而实现现利润最大化化。 在SMC曲曲线上都存在在
27、着价格P和厂商的最最优产量Q(厂商愿意意而且能够提提供的产量)之之间的一一对对应关系。 厂商的SMMC曲线恰好好准确地描述述了商品的价价格和短期供供给量之间的的关系。 当P0时,TU,当MU00时,TU,当MU=00时,TU最高点,总总效用最大;MU为TU的导导数,而TUU为MU的积分。某某一消费量的的MU值,可以以用TU曲线上相相应点切线的的斜率表示,而而该消费量下下的总效用,可可用其对应的的边际效用曲曲线与两坐标标所包围的面面积表示;总效用曲线以递递减的速度递递增,凹向横横轴,斜率通通常为正;边边际效用曲线线以递减的速速度递减,凸凸向横铀,斜斜率一般为负负;(二) TPL、APLL和MPL的关系1、 函数关系2、 图形关系图32 TPLL、APL和MPL的关系1 关键点分析A. A点A1点点相对应A点为TPL曲曲线的拐点(凸凸线与凹线的的转换点),即即:因此,A1点应应该为MPL的极大值点点。B. B点B1点点相对应B点为TPL曲曲线与OB线相切的的切点,因此此,OB线是TPL曲线与原点点O点连线中斜斜率最大的直直线,即:达达到极大值,B1点应该是APL的极大值点。C. C点C1点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