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幻灯片.ppt
《社会学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幻灯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幻灯片.ppt(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SOCIOLOGY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社会学电子教案电子教案 Copyright 20131社会学第三章社会学第三章 人的社人的社会化会化第1页,共3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导导 语:语: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魔法师邓布利多担心道:“不能把一个孩子弄得忘乎所以就算了。他还不会说话、不会走路就出名了!为着他根本不会记得的东西!你难道看不出,如果在成长中摆脱所有他没有准备好接受的东西,他会变得好得多吗?”(Rowling 1998)第2页,共3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第一节第一节 社会化与理论视角社会化与理论视角第二节第二节 儿童社会性别的
2、社会化儿童社会性别的社会化第三节第三节 生命历程中的社会化生命历程中的社会化第四节第四节 老年化老年化关键概念关键概念:社会化;基本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社会化;基本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镜中我镜中我”;角色扮演;自我;人格;生命历程;角色扮演;自我;人格;生命历程;同伴群体;先同伴群体;先赋角色;自获角色;角色冲突;儿童社会化;老年化赋角色;自获角色;角色冲突;儿童社会化;老年化第3页,共3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任何社会都是由具体的人组成的,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离不开个体的参与和建设。因此,社会学必须考察:人是如何从一个生物个体成长为一个社会人的?个体的人格和
3、角色技能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怎样培养有利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人格和角色?如此等等,都与人的社会化相关。第4页,共3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一、社会化的定义 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社会化的最终结果就是形成每个人独特的“人格”。“人格”指的是特殊的思想、感觉和自我观照的模式,它们构成了特殊个体的一系列鲜明的品质特征。人格包括:认知(思想、知识水平、知觉记忆)行为(技能、天赋)情感(感觉、感情)第一节第一节 社会化及理论视角社会化及理论视角第5页,共38页,编
4、辑于2022年,星期一 作为生物个体的人经过社会化,能够成为具备社会知识、掌握社会规范的社会人,需要一定的生物条件,不是任何生物都可以经过社会化而成为社会人的。1.社会化的生物及社会条件社会化的生物及社会条件 个体的社会化是以人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在生物界中,只有人类个体能够接受社会化的训练而具备社会属性,并参与人类社会生活,离开了人类特有的生物素质,社会化的活动就无法进行。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较长的生活依赖期二、社会化的条件二、社会化的条件第6页,共3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三、社会化的过程和内容 早期社会化:模仿 早期社会化包括儿童期和青年期的社会化。成人继续社会化:在
5、成年期,人在生理上已经完全成熟,并将面临许多重大生命事件的发生,比如恋爱、结婚、生子、就业等。成年人的社会化主要是初级社会化基础上的发展社会化或继续社会化。第7页,共3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社会化的内容 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生活和劳动技能的学习、道德规范的学习和角色扮演的学习三大方面。第8页,共3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四、社会化中介 是指有重要意义的社会化过程在其中发生的那些群体或社会背景。家庭、同龄群体、组织、媒体、工作场所成为主要的社会化中介。1.家庭:母亲是儿童早年最重要的个人;传统社会,一个人出生的家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人在此后一生中的社会位置。现代
6、社会则不完全是以此方式继承。在不同家庭环境,儿童养育方式不同,蕴含的价值和期望也不同。儿童、青少年和父母辈之间眼光产生了分歧。第9页,共3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2.学校:学校教育是一种正式过程,学生被赋予很多学业、道德方面的期望。3.同龄关系:年龄等级(通常为男性)序列:儿童期、初级武士期、高级武士期、初级长辈期、高级长辈期。孩子过了四五岁,通常会花大量时间与同龄的朋友待在一起。同龄孩子间会相互效仿,共同体验身体变化带来的窘迫。同龄关系在孩童和青春期后仍维持重要影响,塑造个人的态度和行为。第10页,共3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4.大众传媒:19世纪初期开始,新闻报纸、期刊杂志在西
7、方博兴。20世纪印刷材料成为主流大众传媒。之后,收音机、电视机录音机和录像机成为热门媒体。美国80%电视剧包含暴力镜头,平均每小时出现7.5个暴力镜头。儿童卡通片的暴力行为在所有节目中出现频率最高(1979年)。儿童不是被动看电视,而是有着自己的解读。网络媒体出现后,儿童社会化空间进一步拓展了。第11页,共3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五、研究社会化的理论视角五、研究社会化的理论视角“镜镜中中我我”理理论论:美国学者库里(C.Cooley)认为自我是社会的产物。是他人这面“镜子”的反射。自我意识形成分三阶段:设想自己在他们面前的行为方式;之后设想和理解他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根据自己对他人的评
8、价的想象来评价自己的行为。这一过程的循环往复,逐渐形成自我意识。第12页,共3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角色扮演理论角色扮演理论:美国乔治米德(G.Mead)米德将自我分为“主我I”和“客我me”.前者是自发的、能动的,为自我和人格的发展提供动力;后者是内化了的社会要求和期待,是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化的实质是角色扮演:模仿阶段、嬉戏阶段、博弈阶段。这是一个“客我”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的过程。第13页,共3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S.Freud)本我id:人格结构中最原始、最隐秘部分,基本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和冲动,特别是性冲动。自我ego:服
9、从现实的一部分从本我中分离出来的。超我superego:从自我中分离,是个体接受社会道德规范的教养而后逐渐形成的。第14页,共3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人人格格发发展展“八八阶阶段段”论论:埃里克森(E.Erikson)人成长的每一阶段都会遇到心理问题,都要对环境所提出的特定社会要求做出反应,解决了问题心理和行为则表现积极反应,否则会出现认同危机。信任与不信任(婴儿时期,0-1岁)自主与羞怯、怀疑(幼儿时期,2-3岁)主动与内疚(学前时期,4-5岁)勤奋与自卑感(学龄时期,6-11岁)认同与角色混淆(青少年时期)亲密与孤独感(青年或成年早期)关注后代与关注自我(中年或成年期)完善与绝望(
10、成熟期或老年期)第15页,共3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第二节第二节 儿童社会性别的社会化儿童社会性别的社会化儿童社会性别的社会化主要借助家庭和传媒等社会因素来习得。成年人和父母对性别有不同的反应。即使同一儿童穿着男孩和女孩的衣服,仍被认为是不同性别而赠与不同的玩具。社会性别如何习得?服饰、发型等为婴儿提供视觉线索,两岁后知道自己的性别并能为他人归类,五六岁后知道一个人的社会性别是不变的。荷兰儿童倾向中性化玩具,而意大利倾向选择性别分化的玩具。第16页,共3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故事书与电视 男性角色占主导。据研究,30年前学龄前儿童书籍中的社会性别角色差异明显。男女角色比例高达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学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幻灯片 社会学 第三 社会化 幻灯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