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温度优秀课件.ppt
《第三章温度优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温度优秀课件.ppt(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章 温度第1页,本讲稿共34页第一节第一节 热量收支热量收支热量收支(交换)方式物质的热属性大气稳定度土壤、水和空气土壤、水和空气土壤、水和空气土壤、水和空气一般物质一般物质一般物质一般物质第2页,本讲稿共34页 物体温度的高低变化,实质就是自身内能的变化。以大气温度变化为例,当空气获得热量时,内能增加,气温升高;相反,当空气失去热量时,内能减少,气温下降。引起空气内能发生变化的原因有两种,即非绝热变化与绝热变化。一、一、热量收支(交换)方式第3页,本讲稿共34页 一块空气有热量的收入或支出时,可以引起温度变化。但是,如果不与外界交换热量,仅由空气本身的体积变化(由外界压力的变化对空气做功
2、),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dQ=dU+dW,也会引起这块空气温度的改变。空气块在与周围环境不发生热量交换的情况下(绝热条件)的温度变化,叫绝热变化。相应的过程即为绝热过程。(一)空气的绝热变化第4页,本讲稿共34页1 1 1 1、空气绝热变化的结果、空气绝热变化的结果、空气绝热变化的结果、空气绝热变化的结果 气象学上,在大气中作垂直运动的空气团,其状态通常气象学上,在大气中作垂直运动的空气团,其状态通常接近于绝热过程。接近于绝热过程。绝热冷却:绝热冷却:空气团上升,外界压力减小,气团体积膨大对外做功,因是绝热过程,与外界无热量交换,所以对外做功的能量只能由其本身的内能来承担,空气团因消耗内能而降温
3、。绝热增温:绝热增温:空气团下降,外界压力增大,气团被压缩,外界对气团做功,因是绝热过程,与外界无热量交换,所以所做的功只能用于增加气团的内能,空气团因内能增加而升温。第5页,本讲稿共34页(1 1)干绝热变化干绝热变化 干空气或未饱和湿空气干空气或未饱和湿空气(没有水汽凝结没有水汽凝结)在垂直运动在垂直运动过程中温度的绝热变化称为干绝热变化。过程中温度的绝热变化称为干绝热变化。干绝热升降引起的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率,称为干绝热直干绝热升降引起的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率,称为干绝热直减率。据计算,减率。据计算,=0.98/100m=0.98/100m,实际工作中取,实际工作中取=1/100m=1/100
4、m。(2 2)湿绝热变化)湿绝热变化 饱和的湿空气(在上升和下降时空气都维持饱和状态),饱和的湿空气(在上升和下降时空气都维持饱和状态),温度的绝热变化称为湿绝热变化。其温度变化率称为湿绝热直温度的绝热变化称为湿绝热变化。其温度变化率称为湿绝热直减率,用减率,用mm表示,均值为表示,均值为0.5/100m0.5/100m。2、空气绝热变化的类型第6页,本讲稿共34页 饱和空气垂直运动时,温度随高度的变化是由饱和空气垂直运动时,温度随高度的变化是由两种作用引起的:一种是由气压变化引起的,另一两种作用引起的:一种是由气压变化引起的,另一种是由水相变化导致潜热释放引起的。种是由水相变化导致潜热释放引
5、起的。当空气上升时,气压变小,气体绝热对外做功,当空气上升时,气压变小,气体绝热对外做功,内能消耗使温度降低,但温度降低后,饱和水汽压内能消耗使温度降低,但温度降低后,饱和水汽压减小,水汽会凝结,放出热量,使温度升高;当空减小,水汽会凝结,放出热量,使温度升高;当空气下降时,气压使温度升高,但水分蒸发使温度降气下降时,气压使温度升高,但水分蒸发使温度降低。低。这两种过程这两种过程相互抵消相互抵消,使得有水汽凝结(蒸发),使得有水汽凝结(蒸发)时,空气的升降所引起的温度变化幅度要比没有水汽凝时,空气的升降所引起的温度变化幅度要比没有水汽凝结(蒸发)时小。因此,一结(蒸发)时小。因此,一般情况下,
6、般情况下,。第7页,本讲稿共34页平流(流体水平方向上的流动)对流(流体垂直方向上的流动)辐射 流体在加速地作水平流动时,它的内部将发生无规则的湍动,称湍流。当流体加速地流经不平的下垫面时,在起伏物体的两方形成涡流。湍流和涡流统称为乱流。流体的各向流动 (二二)空空气气的的非非绝绝热热变变化化分子传导 乱流 潜热交换 第8页,本讲稿共34页二、大气稳定度二、大气稳定度大气的稳定性大气稳定度的概念大气稳定度的判断 假如有一块空气受外力假如有一块空气受外力作用,产生垂直运动,当外作用,产生垂直运动,当外力除去后,可能出现三种情力除去后,可能出现三种情况:况:若气块逐渐减速,趋若气块逐渐减速,趋向于
7、回到原位,则大气是稳向于回到原位,则大气是稳定的;定的;若气块仍按原方向若气块仍按原方向加速运动,则大气是不稳定加速运动,则大气是不稳定的;的;若气块既没回到原位,若气块既没回到原位,又无继续加速向前的趋势,又无继续加速向前的趋势,而是保持原有运动状态,则而是保持原有运动状态,则大气是中性的。大气是中性的。大气稳定度是表示大气层结(温度和湿度垂直分布)对气块能否产生对流的一种潜在能力的度量。必需注意,它并不是表示气层中已经存在的垂直运动,而是用来描述大气层结对于气块在受外力扰动而产生垂直运动时,会起什么影响(加速、减速或等匀速)。第9页,本讲稿共34页第10页,本讲稿共34页结 论1.愈大,大
8、气愈不稳定;愈小,大气愈稳定。2.当 m时,必然 d 时,必然 m,无论空气是否达到饱和,大气总是处于不稳定状态,因而称为绝对不稳定。3.当 d m时,对于饱和空气来说,大气是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对于未饱和空气来说,大气是处于稳定状态的。这种情况称为条件不稳定。第11页,本讲稿共34页三、物质的热属性热容量热导率热扩散率热导率与容积热容量之比可作为物质发生温度变化的指标,称热扩散率(K),即:K/C单位:厘米2 秒-1 一克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一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质量热容量(焦克-1 度-1),又称比热或比热容。1立方厘米的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一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容积
9、热容量(焦厘米-3 度-1)。容积热容量(Cv)与质量热容量(Cm)的关系:Cv=Cm 当温度垂直梯度为1 /m,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水平截面积所传递的热量,称为热导率(焦厘米-1度-1 秒-1)。热导率()表示物质输送热量的能力。第12页,本讲稿共34页容积热容量土土壤壤温温度度的的变变化化含水量 孔隙度热导率热扩散率水气的比例 (湿度)(/C)第13页,本讲稿共34页第二节第二节 地面和土壤的温度地面和土壤的温度一、地面热量的收支一、地面热量的收支二、土温的变化二、土温的变化三、影响土温变化的主要因素三、影响土温变化的主要因素第14页,本讲稿共34页一、地面热量收支(平衡)一、地面热量收支(平
10、衡)(一)活动层和活动面(一)活动层和活动面 活动层:活动层:指能够调节自身内部及相邻其他物质的辐射、热量、水分等的物质层(土体)。活动面:活动面:凡是辐射能、热能和水分交换最活跃,从而能调节邻近气层(或土层)的辐射收支、温度高低、湿度大小的物质面,称活动面(土表)。第15页,本讲稿共34页辐射差额(R)(二)地面热量收支地面与下层的热量交换(B)潜热(LE)地面与近地气层的热量交换(P)R P B LE Q第16页,本讲稿共34页(一)土壤温度(一)土壤温度的时间变化的时间变化(三)影响土温变化(三)影响土温变化(三)影响土温变化(三)影响土温变化的因素及调控的因素及调控(二)土壤温度(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章 温度优秀课件 第三 温度 优秀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