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工程标准规范建筑给工程标准规范CJJ109-2006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维护技术规程.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建筑给工程标准规范建筑给工程标准规范CJJ109-2006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维护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给工程标准规范建筑给工程标准规范CJJ109-2006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维护技术规程.pdf(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UDC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行 业 标。履 剥C J J1 09 一2 阅 场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维护技术规程Tec hnic als p e c ifi c at i o n fo r o p e r a t 10 n a nd 呻 n te n anc e ofm u n i c i Pal s ol i dwas t etran s fer s t a t i on2 侧 场一 03 一 26发布2 仪 场一 08 一 0 1 实施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建 设 部发 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维护技术规程Tec hnic 以s pec i fica t i o
2、nfor o Per a ti on andm 公 n t e n 阳c e ofr D u n I ci p dso1 i dW a s t e l r a n s fe r s t a ti o n J JI 伪 一2 口 N 陌 J5 1 2一2 侧场批准部门:中华人民 共和国建 设部施行日期:2006年 8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公告第 4 2 1 号 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 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维护技术规程的公告 现批准 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维护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 CJJl o g 一 2 0 0 6,自2 0 0 6 年 8 月 1日起实施。其中第2.1.3、2.1.6、
3、21.1 2、2.31、2.3.3、2.3.4、4.1.6、4.18、4.1.9、4.1.13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 0 0 6年 3 月 2 6日前言 根据建设部建标 2 o 0 幻 84号文的要求,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程。本规程的主要内容是:1.总则;2.运行管理;3.维护保养;4.安全操作;5.环境监测。本规程由 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 性条文的解释,由主 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主编 单位:城市 建设研究院 地址:北京
4、市朝阳区惠新南 里2 号院,邮政编码:1 0 0 0 2 9)参编 单位:深圳市宝安区城市管 理办公室环卫处 青岛市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 华中科技大学 上海中荷环保有限公司 北京航天长峰股份有限公司长峰弘华环保设备 分公司 主要起草人:徐文龙王敬民 戴有斌谢瑞强 孟宝峰林泉卓照明李美蓉 陈海滨郭祥信 徐海云王丽莉 赵树青张来辉江燕航王泽其 胡佳明目次1 总则 12 运行管理 2 2.1 一般规定 2 2.2 计量 3 2.3 卸料 3 2.4 填装与压缩 3 2.5 转运容器装卸 ,.介 介 4 2.6 污水收集 、43 维护保养 54 安全操作.64.14.24.34。44.54.64.7一般
5、规定 6计量 ,7卸料 7填装与压缩 7转运容器装卸 8污水收集 8消杀作业 80nll 1111环境监测本规程用词说明条文说明 1 总则1.0.1 为规范生活垃圾转运站(以下简称转运站)的运行维护及安全管理,加强其控制及环境保护与监测,提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 技术水平,充分发挥其功能,达到使生活垃圾安全、高效转运的目的,制定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转运站的运行、维护、安全管理、控制及环境保护与监测。1.0.3 转运站的运行、维护、安全管理、控制及环境保护与监测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运 行 管 理2.1 一 般 规 定2.1.1 转运站运行管理人员应掌
6、握转运站的工艺流程、技术要求和有关设施、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及运 行管理要求。2.1.2 转运站运行操作人员应具有相关工艺技能,熟悉本岗位工作职责与质量要求;熟悉本岗位设施、设备的技术性能和运行、维护、安全操作规程。2.1.3 转运站运行管 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2.1.4 转 运站运行操作人员应坚守岗位,认真做好运行记录;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设施、设备、仪器、仪表的运行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并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及时上报。操作人员应做好当 班工作记录和交接班记录。2.1.5 转运站运行操作人员应按规定要求操作使用各种机械设备、仪器、仪表。
7、2.1.6 现场电压超出电 气设备额定电压士10%时.不得启动电气设备。2.1.7 转运站应保持通风、除尘、除臭设施设备完好。2.1.8 转 运站应建立各种机械设备、仪器仪表使用、维护技术档案,并应规范管理各种运行、维护、监测记录等技术资料。2.1.,站内交通标志应规范清楚,通道应保持畅通。2.1.10 车辆的 使用、维修应规范管理,并应做好记录。2.1.n 外来车 辆和人员进站均应登记。2.1.12 操作人员 应随机检查进站垃圾成分,严禁危险废物、违禁废物进站。2.1.1 3 转运站应保持文明整洁的站容、站貌。2.2计t2.2.1 垃圾计量系统应保持完好,各种设备应保持正常使用。2.2.2
8、应按有关规定定期检验地磅计量误差,并挂合格证。2.2.3 进站垃圾应登记其来源、性质、重量、运输 单位和车号。2.2.4 操作人员应做好每日 进站垃圾资料备份和每月统计报表工作。2.2.5 计量系统出 现故障时,应采取应急手工记录,当系统修复 后应将有关数据输人计量系统,保持记录完整准确。2.3 卸料2.3.1 设备保护装置失灵或工作状态不正常时。严禁操作设备.以 避免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2,3.2 倾倒垃圾前必须检查卸料区 域和设备运转区域,确保无异常情况。2.3.3 垃圾收集运翰车辆必须按指定路线到达卸料平台,并应在工作人员的 调度下,将垃圾卸入指定区域内。2.3.4 卸料时,必须同时 启
9、动通风、除尘、除奥系统。2.3.5 发现大件垃圾,应及时清除处理;发现违禁废物,应及时报告,妥善处理。2.3.6 垃圾收集运输车卸料完毕后,应及时 退出作业区。2.3.7 卸料平台应保持清洁。2.3.8 站区内应防止蚊蝇、鼠类等滋生,并应定期消杀。2.4 填装与压缩2.4.1 垃圾压缩设备应保持正常工作状态。2.4.2 操作人员应按填装与压缩工艺技术要求操作,并保证工艺流程的 稳定性和各工艺步骤的协调性。2.4.3 转运站内 垃圾渗沥液收集设施应做好日 常维护工作。2.5 转运容器装卸2.5.1 转运站应做好垃圾转运车的指挥调度工作。2.5.2 转运车到达垃圾接受场所后,应按规定倾倒垃圾。倒空
10、的容器应运回 转运站备用。车体及容器必须清理干净。2.5.3 垃圾推(压)人垃圾转运容器前,应将转运容器与压缩机对接好。转运容器装满后,应将容器 封板关好。2.5.4 操作完毕后应及时清理作业区。2.6 污 水 收 集2.6.1 转运站污水收集系统应保持完好,并应加强雨污分流管理。2.6.2 转运站生活污水、洗车污水、地坪冲 洗污水和垃圾填装、压缩及转运过程中产生的渗沥液的收集、贮存、运输、处理,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2.6.3 转运站污水的 排放应按国家与地方标准的有关要求预处理后排人城市污水管网或单独处理达标后排放。3 维 护 保 养3.0.1 转运站供电 设施、设备,电气、照明 设备,通
11、信管线等应定期检查维护。3.0.2 转运站内 通道、给水、排水、除尘、脱臭等设施应定期检查维护,发现异常及时修复。3.0.3 转运站内各种机械设备应进行日 常维护保养,并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大、中、小修。3.0.4 转运站避雷、防爆等装置应按有关规定进行检测维护。3.0.5 转运站消防设施、设备应按有关消防规定进行检查、更换。3.0.6 转运站内 各种交通、警示标志 应定期检查、更换。3.0.7 贵重、精密仪器设备应由 专人 管理。3.0.8 计量仪器的检修和核定应定期 进行,并挂合格证。3.0.9 监测仪器及取样器具应保持清洁。4 安 全 操 作4.1 一 般 规 定4.1.1 转运站应制定操
12、作和管理人员安全与卫生管理规定;并应严格执行各岗 位安全操作规程。4.1.2 生产作业过程安全卫生管理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 要求总则 G B 1 2 8 0 1 的有关规定。4.1.3 运输管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工业企业厂内 运输安全规程G B4 3 8 7 的有关规定,转运车辆应保持完好。4.1.4 转运站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必要的劳保用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夜间 作业现场应穿反光背心。4.1.5 生产作业区严禁吸烟,严禁酒后作业。4.1.6 皮带传动、链传动、联轴器等传动部件必须有机革。不得裸琳运转。4.1.7 电气设备的操作与检修应严格执行电工安全的有关规定。4.1.8
13、维修机械设备时,不得随意搭接临时动力线。4.1.,机械设备的使用、维修必须由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进行,严禁非专业人员操作、使用相关设备。4.1.10 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对违章指挥,有权拒绝操作口4.1.U 作业区必须按照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 BJ1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 B S o 1 40的规定配备消防器材,并应保持完好。4.1.12 转运站应制订防火、防爆、防 洪、防风、防滑、防 疫等方面的应急预案和措施。4.1.13 严禁带火种车辆进入作业区,站区内应设置明显防火标志。4.1.14 在事故易发地点应设置醒目 标志,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4
14、.1.15 转运站内 应配备必要的防护救生用品和 药品,存放位置应有明显标志。4.2计t4.2.1 地磅前后方应设置醒目 具有反光效果的提示标志,并应保持完好。4.2.2 在地磅前方设置的减速装置应保持完好。4.2.3她磅 昭明汾 旅应摄持字好 4.3 卸料4.3.1 卸料平台 道路人口 处必须设置减速 标志。4.3.2 卸料时,无特殊情况,卸料平台上不得有无关人员停留。4.3.3 当卸料槽或专用容器辅助装置损坏时,不得进行卸料作业。4.3.4 卸料槽或专用容器人口堆满垃圾时,不得继续卸料。待垃圾被推人压缩箱或专用容器,人口处有空间后方可卸料。4.3.5 卸料槽或专用容器中 发现大件垃圾及危险
15、废物时,应及时清理。4.4 坟装与压缩4.4.1 采用直接进料工艺的 压缩机,在压缩垃圾时不得往压缩机料斗口进料。4.4.2 卸料时,压缩机对接与锁紧机构应保持完好。4.4.3 在填装作业时压缩机的推头或压头和滑动支架必须缩回到最末端时,才能进料。在填装或压 缩作业时.工作人员不得靠近转运容器。4。54。5。1人。4。5.2转运容器在开启、转运容器装卸装料和关闭过程中,容器后面严禁站4。6。146.2转运容器出 站时,应密闭完好。4.污 水 收 集渗沥液收集、贮存、运输过程中不得泄漏。污水池检查人口处应锁定并悬挂有关的警示及安全告示牌,并应备有安全带、踏步、扶手、救生绳、挂钩、吊带等附件。4.
16、6.3 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所,应在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后方可进人。4.7 消 杀 作 业4.7.1 灭蝇、灭鼠药物应按危险品规定管理。4.,.2 消杀人员必须穿戴安全防护用品 后方可进行药物配制和喷洒作业。4.7.3 消杀人员应严格按照药物喷洒操作规程作业。5 环 境 监 测5.0.1 转运站运行中 应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分析。5.0.2 转运站运行前应进行转运站的本底环境质量监测。5.0.3 取样监测人员应按有关规定采取个人保护措施。5.o.4 环境监测采用的仪器设备和取样方法,样品的贮存及分析应符合国 家现行标准 城市生活垃圾采样和物理分析 CJ/T3035、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
17、求 G B/T1 8 7 7 2 的有关规定。5.0.5 易 燃、易爆、有毒物品应由专人保管,领用时应办理有关手续。5.0.6 带刺激性气体和有毒气体的化验、检测应在通风橱内 进行。5.0.7 化验、检测完毕后应关闭化验室水、电、气、火源。5.o.8 环境监测分析记录和 报告应分类整理、归档管理。5.0.,大气监测频率每季度不应少于一次,监测点不应少于4个;大气监测采样方法 应符合国 家现行标准 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 G B/T1 8 7 7 2 的有关要求。监测项目应包括飘尘量、臭气、总悬浮物和硫化氢。5.0.10 转运站应在站内污水处理排水口 处设排水取样点,监测频率每季度不应少
18、于一次,监测项目 应包括p H、总悬浮物、五日 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和氨氮。5.0.n 渗沥液水质监 测频率每季度不应少于1 次。监测项目 应包括p H、总悬浮物、氨氮、五日 生化需氧量和 化学 需氧量。5.0.12 应根据当 地气候特征,在苍蝇活跃期每月监测苍蝇密度不应少于 2 次。本规程用词说 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气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 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
19、用“宜”;反面词 采用“不宜,n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 “可”。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维护技术规程口J1 09 一2 州肠条 文 说 明前言 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维护技术规程C J 1 09一 2 o 06经建设部2 o 06年3 月26 日以 第4 21号公告批准发布。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程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维护技术规程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 本规程的条文说明,供使用者参考。在使用中如发现本条文说明有不
20、妥之处,请将意 见函寄城市建设研究院(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慧新南里2 号院,邮政编码:1 0 0 0 2 9)。目次1 总则 142 运行管理 15 2.1 一般规定 1 5 2.2 计量 1 6 23 卸料护 1 7 2.4 填装与压缩 18 25 转运容器装卸 19 2.6 污水收集 1 93 维护 保养 ”214 安全操作 23 4.1 一般规定 ,2 3 4.2 计量 25 4.3 卸料 ,2 5 4.4 填装与压缩 25 4.5转 运 容 器装 卸 26 4.6 污水收集 2 6 4.7 消杀作业 265 环境监测 271 总则1.0.1 说明制足本规程的采旨目的。生活垃圾转运站(以
21、下简称转运站)的运行维护管理直接 关系到城市人民身体健康与生活环境质量。本规程是在国家有关基本建设方针、政策和法令的指导下,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总结我国近 年来转运站的运行维护管 理经验与教训,并考虑今 后我国转运站工程建设发展、运行维护管理的需要和 方向而制定的。本规程编制目 的在于推动科学管理与技术进步,提高转运站的工作效率,为 转运站的安全运行维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0.2 说明本规程的 适用范围。1.0.3 说明本规程与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和规定的关系。转运站的运行、维护、安全管理、控制及环境保护与监测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同时执行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和规定。2 运
22、行 管 理2.1 一 般 规 定2.1.1 为提高转运站管理的效率,防止乱指挥、瞎指挥,加强科学管理,管理人员应掌握转运站的主 体工艺流程、主要技术指标以及运行管理的基本要求。2.1.2 为提高转运站的生产效率,保障安全生产,防止错误操作,操作人员应掌握有关工艺技能、本岗 位的设施、设备技术性能及操作规程。2.1.3 转运站必须实行岗前培训和持证上岗,对各岗 位操作人员和 运行管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可使员工了解本职工作的 任务与职责,熟悉各种设施、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各种设施、设备的使用技术,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持证上岗可明确划分各员工的任务与责任,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效率。2.1.4
23、管理人员对设施、设备、仪器、仪表的运行情况进行定期 检查的时间间隔可根据各转运站的自 动化程度、设备质量、投人使用时间长短而定。操作人员日 常工作中 应做好运行记录、当班工 作记录和交接班记录,一方面是对操作人员工作情况的监督;另一方面以便收集运行管理的基础数据,为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提供依据。2.1.5 为保障安全生产,应根据各设备、仪器、仪表的使用说明按要求启闭、使用和停车。2.1.当 现场电压超出电气设备额定电压士10%时,严禁启动电 气设备,一方面避免损坏设备或仪器、仪表,另一方面保证员工人身安全。2.1.7 通风、除尘、除臭设施设备作为转运站的重要环境保护措 施,为防止对周围
24、环境产生不良 影响,在运行管理过程中 应保持这些设施设备完好。2.1.8 对各种机械设备、仪器、仪表的使用、维护技术资料归档管理,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做到有案可 查,有理可据。2.1.,转运站内交通标志设置应规范清楚,按现行有关标准、规范执行。通道包括双车道、单车道、人行道、扶梯和人行天桥。由于转运站车流量较大,为保证转运工作的顺利进行,应保持通道畅通。2.1.1 0 转运站车辆维护、维修、保养应根据“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原则,可移动的 机械设备及汽车等的大修、维护保养应尽量由专业维修机构进行,一般机械设备则可考虑在站内配置必要的维修技术力量、专用维修设备及相应的配套设施。转运站应具备各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 工程 标准规范 CJJ109 2006 生活 垃圾 转运站 运行 维护 技术规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