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系统规划与实施建议45815.docx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系统规划与实施建议4581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系统规划与实施建议45815.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系统规划与实施建议苗逢春 针对我国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借助系统论的观点论证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总体框架,确立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各项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真正统筹各个部门、各类人员和各方资源协同工作,降低未来工作的相对不明朗性。 基于系统论观点的基础教育信息化框架及信息技术课程的相对职能 笔者采用系统论的观点,用图1来归纳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整体框架。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两项基础性工作是“相关人员的能力建设”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而“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和实施”与“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则是最近几年的核心工作。信息技术教育相关人员可根
2、据本框架准确定位,各司其职,避免“缺位”、“断位”、“错位”或“越位”等不良工作定位现象。 图1 重申信息技术必修课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关系:动态的共生关系 现阶段,信息技术之外的其他学科教师的信息素养普遍不高,信息技术在其他学科教学中的整合很不成熟,而且,社会(尤其是家长)难以承担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任务,所以,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信息技术必修课责无旁贷地成为我国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培养的主渠道。以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为例,在国家层面,中小学信息技术必修课的地位近期没有被削弱,反而得到了加强。 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整合”以及社会和家庭等渠道相对成熟后的将来:中小
3、学信息技术学科自身会相应发展、成熟与分化,信息技术课将以新的形态继续存在,与信息技术的学科应用共生互存,仍为学生提供系统化、多样化和专业化的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必修课与“信息技术整合”之间的动态共生关系可用图2表示。图2 关于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和实施的若干建议 关注一个视角:科学技术社会(STS)的视角 STS的观点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al)”的简称,是一种从“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角度来审视课程的价值、界定课程的内容结构及其逻辑关系的方法。该方法缘起于20世纪80年代,现已成为一种被普遍采用的课程建构和课程分析方法。在STS三者的关系中,科学
4、提供知识,技术提供应用这些知识的方法,社会则要求我们以某种价值观念为指导,适当地使用科学知识与技术发明。近代科学哲学中“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科学技术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对各个学科尤其是技术类学科产生了直接影响。首先,从STS相互关联的视角来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科学知识”、“技术操作”与“相关社会问题”之间具有相互关联的内在关系:信息科学的知识发现是促发技术创新的原创力;信息“技术”是与科学、社会相互关系中的“技术”信息技术是信息科学发明的物化,是有关思想方法的载体;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社会问题”是应用技术的过程中产生的社会、法律、道德和伦理等问题。 其次,分别从这三个方面来审视中小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小学 信息技术课程 系统 规划 实施 建议 4581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