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14000环境标准培训教材(1)jda.docx
《ISO14000环境标准培训教材(1)jda.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SO14000环境标准培训教材(1)jda.doc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环境标准培训教材阎维梓编2005年7月13日(ISO14000)环境标准培训教材一 环境管理标准的产生背景1国内外环境保护历程 1964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雷切尔.卡荪根据自己研究的结果,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第一次阐述了”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的思想,将环境污染的矛头直接指向人类征服自然的观念和工业化体系。寂静的春天一书揭示了地球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美国引起了关于环境污染的大讨论,极大的唤醒了民众的环保意识。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是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高速发展的时期,各国政府在民众的强烈要求下,开始重视环保工作,建立环境保护政府机构,采取各种措施干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2 地球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
2、最新联合国环境统计数据表明,21世纪地球所面临的问题:人口的数量增加;温室效应的加剧;粮食储备的减少;臭氧空洞的出现;环境污染的恶化;生物物种的灭绝;自然灾害破坏等。地球和人类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工业化生产中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导致大气层成分的变化,使地球的平均温度持续上升,将导致海平面的缓慢上升和人类生存面积的减少,同时,温室效应将导致气候变化,使雪崩、洪水、干旱、地震、火灾、虫害、暴风、海啸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急剧增加。由于工业活动中,如空调器、冰箱工业、溶剂、航空航天用制冷剂、喷雾剂、清洗剂中含氯氟烃化合物的挥发和长期积累,臭氧层明显在减少,使辐射到地球的紫外线强度增加,导致皮
3、肤癌、白内障和损害人的免疫系统,使传染病等发病率的增加,还会造成部分生物的灭绝。专家认为:臭氧总量减少10%,紫外线辐射强度增加20%,将导致全球增加175万白内障患者和30万皮肤癌患者。臭氧层的破坏也是地球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3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目前,全球存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大量森林资源的砍伐、开发,森林覆盖率下降,水土严重流失,土层变薄,肥力下降,生产能力下降,土地沙漠化成为全球性问题。全球淡水资源明显不足,水污染更加加剧了供需之间的矛盾,呈现全球性淡水危机。目前世界上有43个国家、约占地球面积的60%的地区缺水,约14%的淡水河流径流量受到污染,由于污染所导致的疾
4、病的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有上升的趋势,水污染导致的饮用水危机正在席卷全球,每天约有2.5万人死亡与使用的受污染的水有关,发展中国家儿童死亡的80%与水污染引起的疾病有关。4 生物物种的灭绝人类各种各样的活动正导致生物物种的灭绝。沿海城市的发展,使海洋生物失去了繁殖、生存的栖息地;海洋环境的污染是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河道改造和建筑设施,带来环境的破坏和动物栖息地的丧失。5 环境管理标准的产生全球环境的恶化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就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而言,并不以人为划定的国家疆界为限,它直接影响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各个国家的切身利益,环保问题已经超越了自身的领域而成为重大的国际政治经济问题。基于
5、上述原因,各国对环保工作越来越重视,公众的环境意识的提高,促使工矿企业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以顺应环保消费者的要求,也促使各国政府采取有效的管理保护环境和自然,但是,不同国家的经济利益差别,不同人群的意识差别,都决定了对环保政策的不同态度。因此,为实现促使世界各国为发展经济,寻求共同的环保行为标准,建立环境管理体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环境技术委员会(TC207)综合考虑全球人的环境共识及其存在的经济、文明水平的差异,制定颁布了国际通用标准ISO14001系列标准。二ISO14000系列标准的构成标准
6、子系列编号分配分技术委员会任 务标 准 编 号SC1环境管理体系EMSISO14001-ISO14009环境管理体系 规范及使用指南ISO14001(已颁布)环境管理体系 原理、系统和支撑技术通用指南ISO14004(已颁布)SC2环境审核EAISO14010ISO14019环境审核指南通用原则ISO14010(已颁布)环境审核指南-审核程序-环境管理体系审核ISO14011(已颁布)SC3环境标志ELISO14020-ISO14029SC4环境行为评价EPEISO14030-ISO14039SC5生命周期评估LCAISO14040-ISO14049生命周期评估原理和实践ISO14040(已颁
7、布)生命周期评估存量分析ISO14041(已颁布)生命周期评估ISO14041使用范例ISO14049(已颁布)SC6术语和定义T&DISO14050-ISO14059环境管理术语和定义ISO14050(已颁布)WG1产品标准中的环境指标ISO14060备用三当今世界严重关切的主要环境问题1 酸雨;发电厂锅炉燃烧后排放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在大气中的浓度达1-5ppm时,除了能刺激人的呼吸道并增大气流阻力,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外,还会造成酸雨,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2 臭氧层破坏;臭氧层是指距地球表面10-50Km大气层中由臭氧层构成,它的主要功能在于吸收来自宇宙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万
8、物免受紫外线辐射的伤害,所以臭氧层被称为地球的保护伞。但目前,臭氧层已被人类破坏,本世纪人类大量使用高度稳定的合成化合物,如空调器、冰箱工业、溶剂、航空航天用制冷剂、喷雾剂、清洗剂、中含氯氟烃化合物的挥发,通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而将其摧毁。1984年科学家首先在南极上空发现了臭氧空洞,以后又在北极上空发现臭氧空洞,臭氧层破坏使太阳辐射的紫外线长趋直入,危害人类。3 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地球表面的温度及气候是由太阳辐射决定,地球从太阳吸收能量与地球和大气层向外辐射的能量相平衡,地球的温度才能稳定在一定的范围 内。如果,地球的外释能量的一部分由辐射性的大气层气体(温室气体)吸收并再反馈回地球,进而减少
9、向外层空间的能量净排放,这就是温室效应。自然界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水蒸气、甲烷、一氧化碳和臭氧。人类活动一方面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另一方面,又大量的毁坏森林、草原,使地球不断地失去二氧化碳储备库,大气中的温室气体迅速增加,造成不正常的的温室效应。椐科学家计算,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会使地球平均温度增加1.5-7C,高纬度地区增加4-10度,这样迅速升高的温度将使地球的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许多沿海城市遭受灭顶之灾。京都协议书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其全名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协议书,它是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国际公约,目前已有141个国家和地区签署议定书,其中包括30个
10、工业化国家。我国是该公约的第37个签约国,于1998年5月29日签署。其目标要求:全球工业化国家到2012年将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在1990年排放总量的基础上削减5.2%,每个国家的具体目标由各国根据现状决定。其协作方式:1 难以完成削减任务的国家,可以化钱从超额完成任务的国家买进超出的额度;2 以“净排量”计算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即从本国实际排放量中扣除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量;3 采用绿色开发机制,促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减排温室气体;4 “集团方式”。欧盟内部许多国家可视为一个整体,有的国家减少,有的国家增加,在总体上完成减排任务。我国目前二氧化碳排放量以位居世界第二,1990-2001年排放
11、量净增8.23亿吨,占世界同期增加量的27%,预计到2020年,排放量要在2000年基础上增加1.32倍,这个增量比全世界1990-2001年的排放总量还要大,到2025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成为世界第一位。4 生物多样性锐减所谓生物多样性就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构成的综合体。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生物多样性保护可以影响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全球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它是全球性问题的热点。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全球约有500万种到3000万种生物,经人类描述过的约有140万种,利用的约仅150种。人类食物的90%来自被驯化和培育的20种动植
12、物。生物资源是人类财富的巨大宝库,但是,目前人类过度砍伐森林特别是热带雨林,使生物的生存环境丧失,再加之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工业、农业的影响,生物种类正在急剧减少,现在每天以100种到200种的速度消失。据专家估计,在今后20-30年中将有1/4的物种消失,这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巨大的潜在威胁。5 有毒化学品的污染及越境转移 6 土壤退化正在加速就我国的土壤退化情况来看,我国世界上土地沙化较为严重的国家,50-70年代年平均沙化面积为1560平方公里,70-80年代扩大到2100平方公里,总面积已达到20.1万平方公里。40年来初步进行了治理,而目前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
13、79万平方公里,目前我国土地沙化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04亿元,给4亿人的生存带来威胁。我国的耕地退化问题也十分突出。如原来土地肥沃北大荒地带,土壤的有机质从原来的5%-8%下降到1%-2%(理想值应不小于3%)。同时,由于农业生态系统失调,全国因灾害损毁的耕地约200万亩。7 淡水资源的枯竭与污染地球表面2/3的面积被水覆盖,但其中97.5%是咸水,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又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冰川、冰雪。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只有全球水总量的0.325%。中国(水总储量是2.8万亿吨)现在人均水资源是美国的1/5,俄罗斯的1/12,在全世界名列121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
14、之一。我国北方一些城市干旱不断,水源奇缺,不能保证正常供水,几乎面临断水危机。长江沿线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虽然相对丰富,但由于经济比较发达用水量都相当大,由于人口集中,可利用淡水资源仅为2700立方米/每人、年,用水形势同样不容乐观。面对步步紧逼的水危机,联合国在对世界淡水资源的全面评估报告中指出,缺水将严重制约21世纪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并可能导致国家间的冲突。世界银行副行长萨拉杰丁曾经予言:20世纪的许多战争都因石油而起,21世纪人类将为水而战。8 海洋生态危机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污染物不断地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海洋,对海洋生物资源、海洋开发、海洋环境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最后又将
15、危害人类自身。如:局部海域水体富营养化(含植物营养物质的废水进入水体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使藻类大量繁殖,并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从而导致鱼类等窒息死亡;又如使用含磷酸盐的洗涤剂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海洋生物死亡后产生的毒素通过食物链毒害人体;破坏海滨景区的环境质量。9 森林面积急剧减少森林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柱,一个良性生态系统要求森林覆盖率仅13.9%。就我国的情况看,森林破坏很严重,特别是用材林中可供采伐的成熟林和过熟林蓄积量已大幅度减少。同时,大量林地被侵占,1984-1991年全国平均837万亩,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植树造林的成效。草原面临严重退化,沙化
16、、碱化,加剧了草地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10.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及大规模生态破坏、 如世界十大著名公害事件:A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30年比利时的马斯河谷工业区,由于二氧化硫和粉尘污染对人体造成综合影响,一周内有近60人死亡,数千人患呼吸系统疾病。B 洛衫叽光化学烟雾事件(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等第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第二次污染)1943年美国洛衫叽的200多万辆汽车排放的大量汽车尾气,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产生光化学烟雾,大量居民出现眼睛红肿、流泪、喉痛等症状,死亡率大大增加。C 多诺拉烟雾事件1948年美国宾夕法尼亚洲的多诺拉镇,因炼锌厂、钢
17、铁厂、硫酸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及氧化物和粉尘造成大气严重污染,使5900人患病,事件发生的第一天有17人死亡。D.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英国伦敦由于冬季燃煤排放的烟尘和二氧化硫在浓雾中积聚不散,头两周死亡4000人,以后的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亡。E四日市哮喘病事件1961年日本四日市,由于石油化工和工业燃烧重油排放的废气严重污染大气,引起居民呼吸道病症剧增,发病率大大提高,50岁以上的老人发病率为8%,死亡10多人。 F水俣病事件 1953-1956年,日本水俣市因石油化工厂排放含汞废水,人们食用被污染和富集了甲基汞的鱼、虾、贝类等,造成大量居民中枢神经中毒,死亡率达38%,汞中毒者达2
18、83人,其中60人死亡。 G富山痛痛病事件 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因锌、铅冶炼厂等排放的含镉废水污染了河水和稻米,居民食用后中毒,1972年患病258人,16人死亡。 H爱知米糠油事件 1968年,日本北九州市、爱知县一带,因食用油厂在生产米糠油时,使用多氯联苯作脱臭工艺中的载体,这种毒物混入米糠油中被人食用后中毒,患病者超过10000人,16人死亡。 I博帕尔毒气事件 1984年,印度中央邦博帕尔市,由于设在该市的美国联合炭化物公司农药厂的储罐爆裂,大量剧毒物甲基异酸酯外泄,造成至少2500多人死亡,十几万人受伤的惨剧。 J切尔诺贝利核污染事件 1986年,前苏联基铺地
19、区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由于反应堆爆炸,大量放射性物质外泄,上万人受到辐射伤害,直接死亡31人,13万居民被迫疏散,污染范围波及邻国,核尘埃遍布欧洲。四电力行业环境污染的特点电力工业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包括:水力、火力、核、风能发电运行,电力输送和分配,大型电力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机械设备的加工和安装,以及其他以电力生产为对象的服务性领域。电力行业是将各种动力、能源转变成电能的生产企业,由于所用能源不同,电厂的种类很多,如火力发电厂、水利发电厂、原子能发电厂、地热发电厂、风力发电厂、潮汐发电厂、太阳能发电厂等。其中对环境影响最大的是火力发电厂。椐统计,在全国发电量中,水电占20%,火电占75%。火
20、电厂中90%为燃煤发电机组。目前,我国用于发电的煤炭,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25%,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燃煤火电行业环境污染状况: 目前,我国一次能源构成中煤炭的比例约为70%,这一能源结构决定了我国发电装机中以煤电为主的状况将会在较长的时期内存在。燃烧煤碳时会产生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形成酸雨污染;燃烧后产生的煤灰、煤渣占用土地良田,经雨水淋融后,还会造成地下水和土壤污染。椐统计,1999年,全国发电厂燃烧原煤4.82亿吨,煤炭中的含硫量、灰份含量分别约为1.05%和26%,随着煤炭消费量的增加,燃煤烟气中二氧化硫、烟尘、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等污染物以及燃烧后煤灰、煤渣的排放总量也
21、会上升。1998年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为2091万吨,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占全国排放量的1/3,2000年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占全国排放量的40%以上。由于火力发电厂煤炭燃烧产生的气态、固态、废水的污染物排放量很大,烟气排放通过高架源,随风扩散,造成范围较大的煤烟型污染,使很多城市难以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而且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1/2的城市降水年均PH值底于5.6,酸雨覆盖区面积占我国国土面积的30%以上。另外,我国粉煤灰的污染局势也很严重。1995年全国煤灰煤渣的排放量9936万吨,2000年达到1.6亿吨,自1949到2000年,全国火电厂总储灰量达22亿吨,
22、储灰场占用地44万亩,这会影响气候、破坏生态,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其影响还将不断增加。五ISO14001:1996(GB/T24001)标准的理解和实施以下采用标准章节的编号:l.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使一个组织能够根据法律要求和重大环境影响信息,制定环境方针与目标。它适用于那些可为组织所控制,以及可能希望组织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但它本身并未提出具体的环境表现(行为)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有下列愿望的组织: a)实施、保持并改迸环境管理体系; b)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环境方针; c)向外界展示符合性; d)寻求外部组织对其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注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ISO14000 环境标准 培训教材 jda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