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配电控制设备公司企业文化管理总结【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输配电控制设备公司企业文化管理总结【参考】.docx(8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泓域/输配电控制设备公司企业文化管理总结输配电控制设备公司企业文化管理总结xx(集团)有限公司目录第一章 项目基本情况4一、 项目概况4二、 结论分析4第二章 公司基本情况7一、 公司简介7二、 核心人员介绍7第三章 企业文化管理总结9一、 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9二、 经济环境13三、 企业文化的研究与探索18四、 企业文化的创新与发展37五、 中国民族文化特征47六、 中国企业文化精髓52七、 跨文化管理61八、 资本流动与文化流动67第四章 发展规划70一、 公司发展规划70二、 保障措施74第五章 SWOT分析说明77一、 优势分析(S)77二、 劣势分析(W)78三、 机会分析(O)79
2、四、 威胁分析(T)79第六章 人力资源配置分析83一、 人力资源配置83二、 员工技能培训83第七章 项目风险分析85一、 项目风险分析85二、 项目风险对策87第一章 项目基本情况一、 项目概况(一)项目投资人xx(集团)有限公司(二)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二、 结论分析(一)项目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占地面积约38.00亩。(二)项目实施进度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24个月。(三)投资估算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1711.12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5907.8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3、73.27%;建设期利息383.2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77%;流动资金5420.0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4.96%。(四)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21711.12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13889.24万元。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7821.88万元。(五)经济评价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456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36972.49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6307.51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21.25%。5、全部投资回收期(Pt):6.02年(含建设期24个月)。6
4、、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17310.13万元(产值)。(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25333.00约38.00亩1.1总建筑面积51936.01容积率2.051.2基底面积14946.47建筑系数59.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412.612总投资万元21711.122.1建设投资万元15907.822.1.1工程费用万元13889.53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1583.992.1.3预备费万元434.302.2建设期利息万元383.272.3流动资金万元5420.033资金筹措万元21711.123.1自筹资金万元13889.243.2
5、银行贷款万元7821.884营业收入万元456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36972.496利润总额万元8410.027净利润万元6307.518所得税万元2102.519增值税万元1812.4410税金及附加万元217.4911纳税总额万元4132.4412工业增加值万元14203.6513盈亏平衡点万元17310.13产值14回收期年6.02含建设期24个月15财务内部收益率21.25%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10363.18所得税后第二章 公司基本情况一、 公司简介公司全面推行“政府、市场、投资、消费、经营、企业”六位一体合作共赢的市场战略,以高度的社会责任积极响应政府城市发
6、展号召,融入各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在商业模式思路上领先业界,对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公司不断推动企业品牌建设,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品牌意识,提升品牌管理能力,实现从产品服务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公司积极申报注册国家及本区域著名商标等,加强品牌策划与设计,丰富品牌内涵,不断提高自主品牌产品和服务市场份额。推进区域品牌建设,提高区域内企业影响力。二、 核心人员介绍1、彭xx,中国国籍,1978年出生,本科学历,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年9月至今任xxx有限公司董事、2015年9月至今任xxx有限公司董事。2019年1月至今任公司独立董事。2、闫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5
7、8年出生,本科学历,高级经济师职称。1994年6月至2002年6月任xxx有限公司董事长;2002年6月至2011年4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2016年11月至今任xxx有限公司董事、经理;2019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3、崔xx,中国国籍,1977年出生,本科学历。2018年9月至今历任公司办公室主任,2017年8月至今任公司监事。4、于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70年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2012年4月至今任xxx有限公司监事。2018年8月至今任公司独立董事。5、方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61年出生,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2002年11月至今任xxx总经理
8、。2017年8月至今任公司独立董事。第三章 企业文化管理总结一、 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一些学者愈来愈多地关注自然资源短缺和生态不断恶化的问题。有人警告说,如果地球上的资源不能保持不断再生,地球有一天将会像缺乏燃料的宇宙飞船一样危险;许多学者对工业污染、生态系统的失衡提出指责和警告。同时,出现了许多环境保护组织,促使一些国家加强了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和执法。这些对现代企业都是严重的挑战。(一)资源短缺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可分为三大类:无限供给的、有限但可再生的和有限又不可再生的。无限供给的资源如空气等,总体上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污染问题严重,亟待解决;有限但可再生的
9、资源如森林和农产品等,短期内还不会有太大问题,但必须防止过分采伐和侵占耕地;有限又不可再生的资源如石油、煤和各种矿产品,问题最为严重。如果按目前的消耗量来计算,到2050年更多的矿产资源将告枯竭。这些情况意味着,依靠这些矿产品为原料的企业,将面临成本大幅度上升的问题。因此,这些企业必须积极从事研究与开发,尽力寻求新的资源或代用品。以石油为例,专家预测,世界上已探明的石油资源仅够开发不到70年。作为工业国家的主要能源,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后油价猛涨,每桶油价从1970年的约2美元涨到1982年的34美元,2013年又涨至110美元,(2008年世界油价一度突破每桶150美元大关),给世界各
10、国经济造成了很大威胁。但同时,这迫使人们去大力研究新的能源,如开发太阳能、风能,研制电动车等;也给企业带来了若干新的营销机会,即开发这些行业的产品肯定有光明的前景。资源短缺无疑对企业文化也有直接影响,能源危机意识以及节约传统能源、探索新能源,为子孙后代造福的长远发展意识成为现代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二)环境污染现代工业的发展,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水源、空气、土壤被大量污染,这已成为当代社会的一个严重问题。由于公众对自然环境的日益关心,促使许多国家的政府加强了环境保护工作,加强了对自然资源的管理。西方发达国家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陆续采取了大量措施。例如,德国自1991年
11、1月起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国家要求大部分公司设置“生态经理”。但这种干预往往与经济增长和企业扩大生产产生了矛盾,由于许多企业要投资于治理污染,因而不能增加生产设备和就业机会,这就影响了经济增长。目前有些国家的管理当局已注意到这个问题。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到2010年的30年间,由于严格法规管制与有效治理,使经济增长与环境治理获得协同发展。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加速期,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矛盾十分突出。为避免重蹈西方“先污后治”的覆辙,中国政府通过制定各种政策法规强化环境保护工作,迄今为止已出台的有关环境保护的全国性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有上百个。2014年4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
12、保护法已由第十二届会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进一步强化了环保的法律保障。但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工业废物污染等十分严重,城市雾霾得不到有效治理,环境保护仍然面临巨大压力。世界各国政府和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关心,一方面限制了某些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给某些企业带来了机会,如为治理污染的技术和设备提供了一个大市场,为环保包装创造了营销机会。同时,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要求企业要有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要有社会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观念。(三) “绿色营销”与环境保护问题相联系,近年来在世界各地掀起了“绿色营销”新浪潮。绿色营销发端于西方发达国家,由
13、于生态环境日益遭到破坏,影响了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因此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保护环境、珍惜地球”的呼声日益高涨。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第一次召开人类环境会议,发表了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向世界提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强烈呼吁。1978年,西德首先提出“蓝色天使”计划,向达到一定生态环境标准的产品颁发蓝色天使标签;美国和加拿大在1988年也开始实行环境标志制度;日本在1989年实行了“生态标志”计划。绿色营销的浪潮从食品开始,不断扩展到其他行业,绿色电器、绿色建筑、绿色原料等相继出现,绿色市场、绿色商业、绿色服务等也蔚然兴起。中国的绿色营销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步的。1989年,农
14、业部正式提出“绿色食品”的概念。1992年11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1994年5月正式成立了“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制定并颁发了一系列有关的规定和标准。在政府的支持下,绿色食品、无氟冰箱、低毒涂料、无铅石油等绿色产品以及绿色商店大量出现。随着绿色营销观念的逐步深入人心,不但要求企业制定相应的绿色营销策略,开发绿色产品、绿色包装,强化绿色分销、绿色物流、绿色促销,实行绿色价格、绿色服务和绿色管理,推行绿色公关、绿色广告,树立绿色形象等,而且要求企业建立绿色文化,关注社会环境,讲究商业道德,追求人类社会的长期利益,与消费者共创安全优质的生活方式。总之,在全球资源紧缺
15、,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企业文化必须适应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改变企业以自我为中心、以眼前经济利益为中心的文化,树立注重社会利。益、关爱人类生存环境,谋求长期发展的现代企业文化。二、 经济环境经济环境包括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由此决定的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经济体制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国家干预、企业制度等。目前,市场经济的浪潮波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知识经济迅速成长,社会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全球化和信息化催化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日益提高的消费层次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也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升级。企业所面对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的经营方式、管理方式与企业文化面临
16、挑战。(一)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近年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中,尤其是面对深重的世界经济危机,中国在经济发展上一枝独秀,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增长。尽管同发达国家比较,物质基础和现代化程度还有一定差距,但是,中国早就告别了经济短缺时代,商品供求平衡和供过于求的比重达到近100%,市场异常活跃。经济学家认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与人们的生活质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当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6000美元以后,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不再满足于温饱,而去追求生活的高质量和高品位。作为消费者,他们会对产品从品种到质量,从商标到品牌,从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到社会价值等方面都提出更高的要求。以人们的消费观念变
17、化而论,20世纪80年代时,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相当低,许多人连温饱都没有解决,于是人们只能追求生活数量的满足,即将基本物质需求的满足作为最大愿望。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对产品数量的重视,远甚于对产品质量的重视,即使对于产品质量的追求,也主要是要求坚固耐用。进入新世纪以后,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产品总量大大增加,商品品种日益丰富,消费者选择商品空间不断扩大,引起了消费观念、消费结构、消费时尚的变化。这时,人们在生活数量和生活质量之间,更加追求生活质量的满足与提升。因此,消费者对商品质量越来越“挑剔”,他们不再将坚固耐用作为最重要标准,更看重产品的款式、颜色、包装等“感性”的东西。而现在,进
18、入品牌时代,人们更看重商品的独特性,更看重消费体验和商品与服务的文化内涵。面对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以后消费需求的高质化、多样化和个性化,一个企业若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就会用货币选票,把企业赶出市场舞台。作为企业员工,他们会对企业从物质待遇和工作环境到晋升机会和发展机会,从人际氛围到企业管理方式和企业文化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20世纪80年代,在整个社会生产力和人们生活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企业员工对工作报酬非常在意,只要企业效益好,能向员工提供较好的工资待遇,就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赢得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同时也会形成企业对社会人才的吸引力。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企业员工物质生活条件的巨大改善,
19、他们越来越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和提高。这时,他们不仅重视眼前的工资福利,更重,视企业长远的发展前景;不仅重视工作环境的安全性、稳定性,而且对企业的人际环境、文化氛围、自我实现的机会等精神方面的因素越来越注重,提出了更多的民主要求,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参与企业的管理等。同时,他们还对领导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领导者更有预见力,更有人情味和人格魅力,更有社会责任感。今天,对于很多白领而言,他们跳槽已不单单是为了工资待遇,更重要的是考虑有无自我实现和谋求发展的机会和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企业若不能满足员工更高层次的需求,员工就会消极怠工或“跳槽”,使企业失去活力或宝贵的人力资源,因而丧失发展的能力
20、。因此,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带来的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这一重大变化,要求企业彻底改变以企业为中心的传统经营管理理念,对外塑造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文化,对内塑造以员工为中心的管理文化。(二)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是在价值规律作用的基础上由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国家走上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在自然经济社会,社会生产最基本的细胞是家庭,这是由血缘关系组成的经济组织,是为消费目的而进行的简单再生产。而在市场经济社会,社会生产最基本的细胞是企业,这是突破血缘关系限制而靠资本、技术、人才等组成的经济组织,是为交换目的而进行的扩大再生产。与自然经济相比,市场经济
21、体制最突出的特点有两个,一是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与交换,二是经营主体之间的自由竞争。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来看,由于不同国家走上市场经济道路的时间不同,国内资源状况、经济基础、民族文化传统等条件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市场经济体制类型。如以英、美为代表的市场经济体制,主张最大限度的自由竞争,主张社会的经济结构应建立在私人追求财富的基础上,认为国家只有在私人经济出现了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时才行干预之权;以日、德为代表的市场经济体制,强调国家政权在促进经济发展及减少社会各阶层冲突中的作用,如主张通过法律要求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必须有相关各方代表,特别是工人代表参加,以保护工人的利益。两种不同的市场经济体制
22、造就了不同的企业文化特色。前者人文主义、竞争与效率的色彩浓厚,认为人最可宝贵,追求能力主义,倡导创新和竞争精神,鼓励自我奋斗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褒扬财富和创造财富的人;后者则强调社会经营和社会责任的理念,重视企业与员工关系的协调,倡导团队精神或参与管理。中国目前已经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之中。一方面,中国市场更加开放,社会资源的配置主要通过市场来进行;企业通过制度创新,成为竞争的主体。另一方面,市场体系不够完善,有些要素市场发育不完全,市场机制不够健全,市场行为不够规范;国有企业的改革还面临进一步深化的任务。中国的目标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种市场经济体制强调把社
23、会生产的各个环节全面纳入市场轨道,鼓励市场主体自主经营,相互竞争,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同时也强调通过法律规范市场行为,通过规划等实行间接的宏观调控。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将更加开放,生存和发展空间的扩大,带来经营的机会增多,风险也更多,竞争也更加激烈、更加理性。这样的经济环境不仅要求企业要有更加开阔的经营视野,更高的经营智慧以及更加灵活高效的管理系统,同时要求企业推进企业文化的全面创新,即彻底革除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环境中生成的企业文化基因,如企业对国家的依附思想、经营中的求稳意,识、官商意识和家长制作风,以及政企不分造成的企业领导人追求仕途
24、的思想等,培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环境相适应的新的企业文化基因,如以市场为导向,自主经营,敢于竞争和承担经营风险,强化质量、服务、效率和品牌意识,积极开拓创新,追求卓越;依法经营,讲求信用,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管理上坚持以人为本,把建立在合同契约基础上的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提升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价值共现的精神命运共同体关系,努力提高员工的素质,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广泛吸收员工参与管理等。三、 企业文化的研究与探索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企业生存与发展环境的变化以及相关理论的发展,可以预见,企业文化理论研究将更加繁荣,作为一门科学将趋于成熟;企业文化实践将更为活跃,并将成为企业竞争制胜的第一利
25、器。(一)企业文化理论研究趋势中国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经历了30余年时间,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当然,也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如对企业文化的界定及其基本理论的理解,还有一些不同看法;企业文化的实践模式有待深入研究;对企业文化的中国特色还需要在广泛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和总结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激励一大批理论工作者和企业家投身于企业文化研究的行列,而且正朝着如何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理论方向发展。近年来,企业文化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中国企业文化学大厦的建设进程加快。企业文化理论研究出现以下一些新的趋势。1、研究基点突破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突破了“企业是经济组织”这样一个单一基点,
26、不但把企业看作一个通过向市场提供有效的产品与服务,以收抵支取得盈利的经济组织,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且从一个全新视野,把企业视为一个生命体,视为一个如人一样有灵魂、有情感、有理想,追求快乐、创造幸福的生命体。这样,赋予企业物质与精神双重性质,使企业文化研究找到一个新的基点。从两个基点研究企业文化,开阔了人们的研究视野,有关企业生命周期、企业文化基因、企业文化生态等新的理论将会有更多成果问世。2、研究领域拓宽企业文化理论研究将进一步突破狭义的企业文化范畴,从单纯的管理领域延伸至技术开发、生产、营销和服务领域,形成一种综合的“文化力”研究,也就是从“文化力”这一更大的视野研究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关系,
27、研究企业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企业文化学与涉及企业管理的各种实用学科,如企业战略管理、投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管理、市场营销、公共关系、客户管理、服务管理、品牌管理、实用产品美学、形象设计、组织设计等学科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一方面,企业文化学对这些学科发展的导向作用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学也在与这些实用科学的相互融合与渗透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特别明显的趋势是,企业文化的人本化和市场化两个方向相互结合,互动发展。3、研究参照系扩大企业文化学的研究不仅注重把握时代脉搏,从时代精神中吸收营养,而且注重传统文化,如儒家、道家、法家文化对企业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注重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和优良作
28、风对企业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注重计划经济体制和管理方式对企业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以此找到中国企业文化生长的基点和价值源泉,剔除制约优秀企业文化形成的种种障碍。不仅如此,未来的企业文化研究将更加注重各国之间的比较研究,如为什么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企业较好地应用了儒家文化,创造了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的经济神话?为什么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企业又“战胜”日本、韩国等国企业,连续十几年高速增长?美国的企业文化中又是什么样的基因在起作用?中国企业能够从美、日、欧等国企业的不同发展模式中借鉴哪些经验?企业文化研究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将从更大的参照系上,吸收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精华,尤其是西方国
29、家在科技革命和市场经济充分发育过程中滋生的文化精华。企业文化研究将会出现继承与创新并存,中西文化交融互补的局面。4、研究内容深化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的重点将从目前更多地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向更深层次发展。如对企业文化本质的研究,在倡导以人为本,并说明为什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实现以人为本的途径。在企业中,如何尊重和保护人的尊严和生命价值,开发人的知识和能力价值,创造人的自我价值和企业整体价值有机结合的新模式,以及如何解决好以人为本、全员参与管理与强调等级、服从、忠诚理念和专家决策的关系。面对市场,如何做到以客户为本,尊重与保护客户的价值,处理好企业利润与客户价值的关系。面对投资
30、者,面对社会,企业如何真正把“大写的人”写好,在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时,体现人本和人性化,在这些方面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又如,对企业文化规律的研究,不仅要进行简单的阶段描述,而且要在大量实证分析的基础之上,回答企业文化是否有生命周期,如果有,受什么因素影响,一个企业如何克服企业文化周期的限制,传承、改造、变革、创新企业文化,如何突破体制束缚实现企业文化转型,使企业进入健康成长的轨道。再如,对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企业效益关系的研究以及企业文化投入与产出关系的研究也将有所突破,美国人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写了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初步奠定了这方面的研究基础,但下一步可能要完全打开企业文化是如
31、何促进生产力发展这一神秘的“黑箱”,从而为企业文化管理提供更具可操作性的方法和技巧。与此相关联,有关企业文化评价模式与方法的科学研究有望向实战方向迈进关键一步,有望提出企业文化贡献率的模型。还如,不同类型(如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不同,历史、不同经营状况等)的企业,其企业文化管理的重点和方法是什么等,未来的企业文化研究都要对此作出科学的解释和说明。(二)实践发展趋势30多年来,企业文化管理在中国经历了一个由不自觉到比较自觉、由片面到全面、由肤浅到深刻的过程。现在,企业文化管理已经成为现代管理的一股潮流,成为成功企业的一种标志,成为推动企业提高管理素质、提升形象、提高竞争力的途径。但也必须看到,
32、在中国,企业文化管理的普及率还不是很高,目前主要集中在绩优企业和规模较大的企业,效益不佳和规模不大的企业还没有对企业文化管理引起高度重视;即使在企业文化管理已经起步的企业,有些认识与实践也未能到位,或把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漂亮的标签和装饰品,或仅局限于表面层次的文化活动,或仅局限于狭义的思想工作领域,未能把握企业文化的本质,从根本上改造和创新企业文化,从更广泛的意义上发挥企业文化的整体功能。真正搞得好的企业,像海尔、联想、同仁堂等只是少数。在今后一二十年里,企业文化理论将对企业产生更大的诱惑力和吸引力,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方式企业文化管理将得到企业更为广泛的认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更为紧密,企业文化管
33、理将走出误区,步入一种健康发展的轨道。展望未来,企业文化实践将出现以下明显趋势。1、企业文化战略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内核企业文化战略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核心部分。企业文化管理不再只是企业内部宣传部门或至多是党委系统的事,不再只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一种手段。发展的趋势是,企业文化将与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管理创新更加密切地结合起来;成为企业整个决策层主抓、全员参与的战略课题。企业文化管理得好坏,不光影响员工的士气和精神,而且决定企业的决策行为,制约企业的发展方向,影响整个组织的效率,也就是说企业文化对企业兴衰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因此,优秀的企业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首先要制定企业文化战
34、略,明确自身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此指导企业投资战略、营销战略以及人才战略、管理战略的制定。2、企业家的文化创新作用日益突出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培育者和示范者,是企业文化管理的旗手。因此,企业家在企业文化管理,尤其是在企业文化创新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旧体制下,企业家是准官员,频繁更换,在企业文化管理中的作用不明显;随着市场经济的充分发育,企业家阶层成为最稀有的市场资源和市场主角,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主角。他们将以自己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影响企业文化,以他们卓越的工作精神和作风感染企业文化,尤其是凭着他们对企业、市场的深刻理解,引导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因此,可以预见,
35、中国企业家阶层的形成和企业家精神的成长,将成为推动中国企业文化管理的关键因素之一。3、企业文化由一元化发展为多样化企业文化的多样化并非多元化,多样化的企业文化是指围绕核心价值观形成的众星捧月式的多彩文化,即有活力的企业文化生态。在这样的文化生态体系中,个性得到张扬,个人价值观受到重视。工业社会的传统企业,企业文化强调一元化,即倡导一种被共同认可的统一价值观,对于这种统一价值观以外的个人追求、期望、理想往往不予认同,甚至排斥。这是与传统社会的等级制度和标准化作业方式分不开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的主体意识的不断觉醒,生产方式和作业方式的改变,一元化的企业文化逐渐发展为多样化的企业文化,即企业在
36、倡导主导价值观的同时,具有“多样化的容忍”,充分尊重个人的理想、意愿,发展个性,为个人价值实现创造条件。这种以主导价值观为基础和主流的多样化的企业文化,成为未来企业文化的主要特征。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多样化的企业文化,才能使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使企业文化保持持久的活力。4、企业文化的独特性日益突出在企业文化管理中,人们在关注反映市场经济规律、社会大生产规律、人类一般心理及行为规律的共性文化的同时,更加关注个性。因为个性文化鲜亮、耀眼,是企业文化的精华所在,也是企业的活力源泉所在。这种日益突出的企业文化个性,表现为企业的差别化战略。传统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不够重视文化个性的培养。如企业精神的
37、表述,不管是什么企业,均为团结、进取、开拓、创新等词汇的组合与堆积。由于缺乏独特性,因此渗透性和感召力不强,更谈不到有魅力。现代企业文化管理把行业特点、市场特点、企业经营管理特点、企业优良传统、企业成功经验,以及员工的理想和希望、企业家的人格风范、企业的未来发展目标等熔为一炉,确定企业理念体系,通过特色的语言表述,把企业文化的个性固化下来。突出个性化不单纯是为了装点门面、便于传播,更重要的是通过培植个性文化来强化企业的差别化战略,继而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为企业的差别化决定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以及提供给市场的产品与服务的特色,决定企业与社会的交往方式,决定企业整体形象。这种差别化战略具有不可模仿
38、性。可以预见的是,经过企业的不,懈努力,反映不同特色、不同风采的企业文化模式将大量涌现,企业因为形成了差别化战略,核心竞争力将会大大提高。5、母子公司文化共建模式逐步形成企业规模的大小与企业文化管理的复杂性成正比。有些大企业,不仅人数多,组织层次多,经营多元化,面对的市场也非常复杂,是一种复合型集团公司。这类企业的文化建设就很复杂,具有特定的模式一母子公司共建文化模式。目前,中国多数企业集团公司贯彻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纷纷制定企业文化发展规划,大张旗鼓地开展企业文化管理。有些全国性集团公司在进行企业文化管理,设计全集团文化理念和行为规范时,试图让集团几万人乃至几
39、十万人奉行一套文化理念和行为规范,强调集团文化的同一性、权威性和导向性。实践证明这种想法或做法有失偏颇。全国性集团公司应有四根纽带,即资本纽带、权力纽带、业务纽带和文化纽带,来维系所属企业,以保持集团的整体性;其中文化纽带最有韧性、最持久,是不可或缺的,是集团公司的精神纽带。只有强有力的文化,才能使集团形成价值共同体。集团公司在企业文化管理中,其文化管理的内容应具有总体规定性、导向性和包容性,主要在企业使命、基本价值观和企业哲学层面有统一规范要求,但不能包揽一切,不能完全替代所属公司的文化建设;所属公司的文化应具有服从性,不能离开集团公司文化的主线,同时在经营管理理念、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等方面
40、要有创新性和多样性。目前,一批大集团公司正在对母子公司文化共建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索,既注重集团公司层面的文化建设,又允许下一个层次企业结合自己的业务经营特点,有所创新和创造。尤其有些在体制改革和资产重组中诞生的大集团公司,充分尊重所属公司的历史,鼓励其考虑行业差别、文化特色以及不同的领导风格和员工素质,在企业文化管理中,发挥优势,张扬个性,努力使集团公司文化成为一种有一个主旋律,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百花园。经过今后若干年的努力,伴随着集团公司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和治理结构的完善,母子公司文化共建模式会更加成熟,集团文化会更有活力和生命力。6、品牌培育成为企业文化管理的最高表现形式品牌是一个企业理想
41、追求的制高点,拥有优秀品牌就意味着拥有实力,拥有市场,拥有利润,拥有长期的竞争力。因此,不少企业家把自己一生的追求与梦想都集中在一种品牌上。品牌具有很高的文化含量,或者说品牌就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未来的企业,特别是致力于创品牌的企业,其文化建设的重点无疑会围绕创建品牌进行。这种企业文化管理既强调提高内在凝聚力、向心力和吸引力,更注重提高企业外在的知名度、美誉度和顾客忠诚度。实际上这种广义的企业文化管理,从方法层次上看会与CI、CS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企业品牌理想与顾客价值的一体化,企业品牌审美观与顾客审美趋势的一体化,企业品牌理念与顾客追求的一体化。7、企业文化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及学习型组织建设相
42、得益彰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同属企业精神文明的范畴,同以提高人的素质、调动员工积极性为目标,同用教育灌输和活动渗透等手段开展工作,二者具有一致性。但思想政治工作更多地着眼于政治原则与社会伦理,侧重于对人的政治思想与行为起导向作用;企业文化更多地着眼于市场原则与经济伦理,侧重于对人的职业心理与工作行为起导向作用,二者也有一定差异。从发展趋势看,企业在努力探索思想政治工作同企业文化管理的相互作用,通过改善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为企业文化管理提供方向和指导思想,解决企业员工的基本人生观、理想和信念等问题;通过建设企业文化,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
43、引力和感染力;发挥企业文化联结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经济活动的纽带作用,改变思想政治工作常与企业经济活动相脱离的“两张皮”现象。在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管理结合上,统筹机构设置、工作规划和活动安排,使二者相容,互相补充,互相渗透,互相推动,共同发展。在知识和信息爆炸、一切充满变数的环境中,建设学习型组织,提高企业的整体学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但针对企业文化管理和学习型组织建设在企业实践中组织重叠、活动冲突、资源浪费的实际情况,迫切需要找到一种二者结合的好方法。从趋势看,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善于学习是优秀企业文化的一种特质;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是学习型组织健康,发展的保证。建设企业文化和创建学习型组织目
44、标一致,过程也可以一致起来,即把学习型组织的思想融入企业文化理念之中,把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活动与企业文化活动结合起来进行。8、企业文化管理与制度建设相互推动以往,企业文化是作为企业制度的衍生物或副产品出现的。在企业制度的运行过程中,企业经营者以既定的制度、规范、标准约束员工的行为,以自己的行为方式和领导风,范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的行为,自然而然地会衍生出一种与制度相适应的约束性文化和与经营者行为方式及领导风范相适应的模仿性文化。这种文化是“积累”而成的,不是主动自觉建设的结果。在这种情形下,企业文化管理只能是简单地“提炼”和“传播”,其文化优劣完全取决于企业制度的优劣和企业经营者具有怎样的个人行为
45、方式及领导风范。未来的企业,其管理方式逐渐由制度管理过渡为文化管理。在文化管理方式下,企业文化管理的任务不完全是“积累”,而是在积累基础土由企业经营者与全体员工进行学习与创造。这种自觉学习与创造的文化,更富于先进性和理想化。当然,这种学习与创造的新文化并不排斥制度,它一方面对制度的形成起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又以制度为载体得到践行与传播。也就是说,企业文化管理不会取代制度管理,它是与制度管理相互推动、共同发挥作用的。同时,目前企业文化管理实践中文化与制度两张皮的现象也有望得到解决。9、企业文化管理更加强化执行力企业文化不是一件漂亮的外衣。通过企业文化管理,总结提炼一套先进的文化理念,设计一套漂亮的
46、文化手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树立个性鲜明的文化形象等,无疑是必要的。但企业文化说到底是一种执行文化,不是一种装饰文化。或者说,企业文化管理作为一个系统,本身就包含确立理念,明确规范和操作执行几个要素,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目前,企业文化“落地”、推动文化力向执行力的转换问题,引起企业界的高度重视。从发展趋势看,企业文化理念的定格会更具有前瞻引导力和切实可行性;在企业文化传播中,防止文化传递失真的机制将更加完善;企业文化管理与经营战略制定、实施,与企业体制的创新与管理变革的结合将更加紧密。同时,由于企业文化管理评价理论的创新,企业文化评价指标体系、机制与方法逐渐科学化、
47、实用化,将推动企业文化管理向注重实效的方向发展。10、企业文化管理中更加重视精神家园建设伴随着企业文化管理实践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深刻体会到,企业文化管理的根本目的一方面是推动生产经营,另一方面是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因此,建设员工精神家园是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任务。精神家园是指一个人内心深处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寄托,它能给人以心灵慰藉,给人以前进动力和方向。寻找精神家园,就是寻找理想,寻找真理和幸福。精神家园是分层次的,不同的人或一个人的不同时期有不同层次的精神家园的标准,精神家园的表层是兴趣、爱好,内核是审美观和价值观;精神家园是动态的、发展的,其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与时俱进、始终保持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才能使精神家园永远清新怡人;精神家园不是个体的,是整体的,只有在合作、协作中才能更好地实现,使人找到心灵共鸣和集体归属感,享受精神大家庭的快乐。精神家园作为一种精神上的追求,需要一个物质载体,企业就是最好的精神家园的载体。中国企业与西方国家企业哪里不一样?中国企业在技术、设备、管理等方面与西方国家企业的差距越来越小,不同的是,西方国家企业员工的精神家园在教堂、教会,中国企业员工的精神家园在企业。西方国家企业主要是一个给员工提供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