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预防康复精选PPT.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残疾预防康复精选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残疾预防康复精选PPT.ppt(16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残疾预防康复第1页,此课件共168页哦第一章 残疾预防概述第一节 残疾预防的重要性及可行性一、残疾预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内容二、残疾预防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可行的第2页,此课件共168页哦第二节残疾预防的内容与对策一、残疾的发生、发展过程及主要致残原因二、残疾预防的对策和措施第3页,此课件共168页哦第二章先天致残因素及其防范措施第一节常见致残性遗传病及其危害一、遗传病的特点及遗传规律(一)遗传与遗传病(二)遗传病的分类(三)常见致残遗传病及其危害第4页,此课件共168页哦二、常见致残性遗传病的防范措施(一)遗传咨询(二)婚姻指导(三)社区防范措施第5页,此课件共168页哦第二节 残疾预防的内
2、容与对策 一、残疾的发生、发展过程及主要致残原因 提起残疾,人们常常会与盲、聋、噗、肢体残疾等生理功能有缺陷的人联系起来,其实,这是很不全面的,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残疾是指人体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况有缺陷而导致不能进行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同时,依据残疾发生、发展过程和程度又可分为以下三种:1损伤 或曰残损,是指人的心理生理或机体的某个部位受到了损害,主要包括智力缺损,心理缺损视力缺损听力语言缺损,内脏缺损,骨胳缺损和畸形。如老年抑郁症,中耳炎,脑卒中发生等。2残疾或曰伤残,是指操作所致的人体某些功能的降低或消失。主要包括行为伤残,语言交流残疾,运动伤残,身体姿势和活动伤残,视力残
3、疾,精神病残疾和智力残疾等,象盲聋哑的出现,偏瘫,老年精神病等。3残障是指一个人由于操作或残疾导致其部分或全部地失去以正常方式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在社会中难以发挥正常的作用,主要包括识别障碍,身体残障,运动残障,职业残障,社交活动残障和经济自给残障,象痴呆、严重精神病患者,全瘫等。第6页,此课件共168页哦(一)按残疾发生、发展过程分类1先天性的致残原因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近亲结婚生育的先天性致残(2)先天性遗传和与遗传有拳病症致残(3)孕期母亲的营养、疾病所致的胎儿残疾(4)产科的合并症和异常分娩所致的残疾 第7页,此课件共168页哦2后天性致残原因(1)营养性因素所致的残疾(2)各种
4、致残性疾病包括传染病、感染性疾病、地方病和慢性病(3)各种致残的毒性物质(4)精神性致残因素老年性痴呆(5)意外伤害因素 第8页,此课件共168页哦二、残疾预防的对策和措施(一)残疾预防的主要对策1加强领导和宏观控制2加强全民健康意识降低致残因素暴露水平3加强高危人群的防治,减少残疾的发生第9页,此课件共168页哦(二)残疾预防的主要措施1一级预防 又称初级预防或病因预防,就是针对各种可能的致残原因,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防止残疾的发生。(1)全社会的预防(2)社区的预防2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就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残疾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就是限制或逆转残损所造成的残疾。3三级预防 就是减少病痛,
5、积极康复,防止残疾向残障转变。第10页,此课件共168页哦第三节先天性致残因素及其防范措施一、常见致残性遗传病及其危害(一)遗传病的特点及遗传规律1遗传与遗传病(1)人体的遗传物质(2)遗传规律(3)遗传病的特点A遗传病具有家族性B遗传病是先天性的C遗传病是终生性的第11页,此课件共168页哦2遗传病的分类(1)单基因遗传病(2)多基因遗传病(3)染色体病3常见致残遗传病及其危害(1)致盲遗传病(2)致聋遗传病(3)运动障碍遗传病(4)神经系统遗传病第12页,此课件共168页哦(5)内分泌系统遗传病(6)血液系统遗传病(7)先天代谢病致残(8)心血管病与致残(9)染色体病第13页,此课件共16
6、8页哦(二)常见致残发生性遗传病的防范措施1遗传咨询(1)遗传咨询的对象与内容 A婚前咨询B婚后咨询C孕前咨询D孕期咨询(2)遗传咨询的步骤与方法A对疾病作出正确判断B谱系和系谱分析C遗传风险率的预测及优生原则2婚姻指导(1)禁止近亲结婚(2)最佳婚龄与育龄(3)限制结婚及生育的疾病(4)残疾人的婚育指导(5)婚前健康检查第14页,此课件共168页哦3社区防范措施(1)大力开展优生科谱知识的宣传,严格控制先天病残儿的出生(2)抓好婚前保健管理,首先把好结婚登记关(3)生育指标管理(4)开展多种形式的优生咨询服务、管理工作必须与技术服务相结合,才能取得成效。(5)对痴呆傻人的管理第15页,此课件
7、共168页哦二孕期致残因素与残疾预防(一)孕期致残因素及其危害1环境因素与胎儿致残(1)原生环境因素(2)次生环境因素2孕期营养与胎儿致残(1)蛋白质与氨基酸(2)脂质(3)无机盐及微量元素(4)维生素3孕期母体疾病与胎儿致残(1)糖尿病(2)水痘(3)巨细胞病毒感染(4)风疹(5)先天性单纯疱病毒感染(6)弓形体病第16页,此课件共168页哦(二)孕期致残因素的防范措施1保护环境免受污染保护环境免受污染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法2加强孕期保健与卫生加强孕期保健与卫生3产前诊断产前诊断4社区防范措施社区防范措施第17页,此课件共168页哦三、产科致残因素与残疾预防(一)常见产科致残因
8、素及其危害1妊娠晚期并发症及合并症与胎儿致残2异常分娩与胎儿致残3高危围产儿与残疾(二)常见产科致残因素有防范措施1加强对高危孕妇的管理2对异常分娩的正确处理3加强围产儿保健第18页,此课件共168页哦第四节 后天性致残因素及其防范措施一、营养性因素与残疾预防(一)常见的营养不良性残疾1维生素缺乏所致残疾2无机盐及微量元素缺乏所致残疾3营养不良的潜在危害(二)营养不良残疾的防范措施1合理营养2营养缺乏的早期发现与处理(1)膳食调查(2)体格营养状况调查(3)营养缺乏病的早期发现(4)现阶段我国存在的营养问题3社区防范措施第19页,此课件共168页哦二、致残性疾病与残疾预防(一)常见的致残性疾病
9、及其危害1感染性疾病和慢性病的致残作用2地方病的致残作用3传染病的致残作用(二)常见致残性疾病的防范措施1控制传染病,加强计划免疫2社会动员,控制消灭地方病3社区防范措施第20页,此课件共168页哦三、毒性物质的致残作用及残疾预防(一)常见致残性毒物及其危害1药物的致残作用2有害化学物质的致残作用3农药的致残作用4放射性物质的致残作用5烟洒的致残作用(二)常见致残性毒物的防范措施1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改变不良习惯2合理使用药物,防止滥用3加强劳动保护4社区防范措施 第21页,此课件共168页哦四、意外伤害的致残作用与残疾预防(一)常见的致残性意外伤害1交通事故的致残作用2工伤事故的致残作用3自然
10、灾害的致残作用4其它意外伤害的致残作用(二)常见致残性意外伤害的防范措施1遵守交通规则,增强法纪观念2加强职业防护,遵守劳动纪律、操作规程3自然灾害的防范4社区防范措施第22页,此课件共168页哦第五节 康复理论 一、康复的内涵与外延康复的狭义内涵,是指残疾者的功能和能力的改善或恢复。其外延包括肢残康复、体残康复、视残康复、智残康复,以及听力和语言残疾者的听觉和语言康复等。康复的广义内涵是指通过充分发挥残疾者的残存功能和潜在能力使他们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经济能力上,尽可能地获得最大限度的改善或恢复,即协调应用医学的、社会的、教育的和其他一切可能的措施,通过治疗和补偿、训练教育和提供最小限制环境等
11、方面的帮助,以减轻致残因素对残疾者所造成的自身的和社会的不良后果,使其能最大限度地改善其功能状态,克服残疾障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学习与工作的能力,尽可能充分地、平等地参与社会。康复的这一内涵,有机地把残疾人的康复与社会福利事业紧密地结合起来。根据这一内涵,康复的外延包括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即全面康复。康复不仅要克服残疾者自身的障碍,还包括克服社会给他们造成的障碍,残疾康复最终目标的实现,需要上述各康复领域工作的协同努力。第23页,此课件共168页哦二、早期康复一是指年龄上,由于残疾障碍可能发生在出生前、产程中或婴儿期,另外,由于0-3岁是孩子发展的重要时期,残疾障碍的早期
12、鉴别与早期教育康复应在婴儿期。二是指尽可能地在儿童的残疾障碍发生进及时地诊断出来,并尽快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比如3岁以前是聋儿康复的最佳时期,7岁以前仍属于早期康复的范畴,有的儿童听力障碍发生在7岁以后,如果及时干预也可算早期康复。第24页,此课件共168页哦三、关于残疾障碍的社会生态学观点(一)残疾者的含义1975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关于残疾者权利的宣言”中,对残疾者下的定义:不论是先天或是后天原因,凡因身体或精神不健全而完全或部分地不能保证通常的个人管理科学或社会生活需要的人。(二)医学模式的观点 关于对待残疾者的残疾障碍,一直是医学模式的观点,即认为残疾障碍是医学的基因造成的,是残疾者自
13、身固有的障碍,如认为听力残疾者的聋是其自身固有的,哑也是必然的,障碍是聋者自身的问题,进而认定“因聋致哑“”十聋九哑“。(三)社会生态学模式的观点 该观点认为残疾障碍是残疾者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结果,重视残疾者不情之请传报互动关系,重视社会环境因素对残疾障碍程度的作用。此观点并不认为听力残疾者的聋与哑一定是固有的,必然的,它认为聋和哑造成的障碍程度不完全决定于残疾者自身、决定于失听,而主要决定于残疾者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有时候主要决定于社会与环境。如果社会关心听力残疾儿童,给他们提供科学成果,提供良好的训练条件,良好的语言环境和心理环境。他们有可能改善听觉功能,掌握有声语言,形成正常心理,发展潜
14、在能力,他们的障碍可望得到减轻或克服。他们可能进入“聋而不哑”甚至“不聋不哑”的境地。第25页,此课件共168页哦四、补偿与代偿补偿是对损失和缺陷部分的弥补。如近视,配用近视眼镜弥补视力不足,肢残装上假肢;听力障碍使用助听器等。另外,生理、心理等其他因素也可以进行补偿。代偿也是一种补偿形式,指某个器官的结构发生病变或功能丧失,由原器官健全的部分或其他器官来代替,以图补偿其失去的功能。如盲人的“以手代目”;聋人的“以目代耳”。当然这种代偿只是一种弥补性的功能代替,不可能完全代替。但对残疾者来说,功能代偿仍然有着不可忽视的优势。代偿优势,人的某一器官的丧失,必然导致有关器官使用的增多,以帮助失去功
15、能的器官。更多的使用,强化了发展起来的功能,促进了这一器官潜在功能的充分发挥,并使其超过了一般常人,形成代偿功能的优势。第26页,此课件共168页哦五、全面康复应用医疗手段对儿麻后遗症患者进行康复工作,称为医疗康复。医疗康复是患者在全面康复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贯穿于患者康复的全过程。这种工作包括:手术治疗、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心理康复、矫形器、助行器等康复工程,针灸、按摩等中医疗法等等。(二)教育康复应用文化教育及技能教育等对儿麻后遗症患者进行康复工作,称为教育康复。这项工作可以促进他们成长发育,最后能进入社会生活并参加工作。尤其对小儿麻痹后遗症患儿来说,他们肢体虽然有残疾,但头脑是健全的,智
16、力是正常的,因此应该有和正常儿童一样受教育的权利,任何在入学等方面的歧视行为都是错误的。相反由于患儿受过严重疾病的摧残,他们的心灵受到不同程度的创伤,更需要我们健全人的关心、支持与鼓励。第27页,此课件共168页哦(三)职业康复促进儿麻后遗症患者获得职业技能,并胜任职业的工作,称为职业康复。残疾人希望能够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成为社会的一分子,他们要求经济独立,这是残疾患者全面康复的重要课题。目前残疾人就业仍有困难,经济收入及生活水平在全国人均水平以下,所以全社会应共同关心残疾人就业问题,提高认识,纠正个别人的歧视观点,使残疾人真正有用武之地,有可靠的经济来源,实现回归社会的理想。对残疾儿童来
17、说,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重视对他们的培养教育,不要歧视他们。除了提高其文化知识,还要根据残疾的特点进行适当的职业教育,比如,小儿麻痹后遗症患儿双下肢瘫痪者,可以训练他们从事上肢活动的工作,像操纵电脑、雕刻、绘画、会计等等。同时,我们还要重视对患儿的心理教育,树立坚强意志和战胜困难的信心,消除任何悲观、消极、失望的情绪,以乐观的精神努力拼搏,积极为社会做出贡献。(四)社会康复提高患者对社会的适应和生活能力,改造环境帮助残疾人回归社会的工作,称为社会康复。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是我国社会的基础思想之一,是人际关系的准则,发扬扶弱助残的优良传统,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创造必要的条件,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18、。同时鼓励残疾人自尊、自强、自立,面对现实,克服困难,奋力拼搏,以健康的心态参与社会,是实现社会康复目标的重要方面。总之,残疾人的社会康复就是从社会环境及残疾人本身等各个方面共同努力,创造条件,使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各个方面,真正享有应有的社会权益成为社会的主人。第28页,此课件共168页哦第六节 康复的发展历程 一、现代康复学的发展康复是一门新兴的科学,但却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根源,人类自有伤残以来就有康复。在中外古典书籍中已包括有康复的思想和康复的内容。康复不是一种治疗方法的补充,而是一种全新观念的引入,现代康复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即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形成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确立
19、阶段和70年代至今的发展阶段。形成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康复国际于1922年创立,且康复一词正式用于残疾人并形成概念;有关康复的各领域开始协作。确立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康复学正式独立,康复定义得以明确。在医学、教育、职业、社会等领域之间的康复协作进入轨道,并开展了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有关专门康复机构纷纷成立。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是70年代被宣布为康复年代。80年代联合国大会制定了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康复国际通过了残疾预防及康复的80年代宪章。作为科学技术的康复显著发展,对伤残者的人权认识明显提高,各领域间交叉渗透日益深入,出现了许多康复专业分科。第29页,此课件共168页哦二、康复事业的发展趋势(以
20、聋康复为例)1早期化。2家庭化。3社区康复越来越引起重视。4多学科化。5康复与特殊教育训练日趋结合。6“康复扶贫”是最有效的方式。7国际合作日益增多。第30页,此课件共168页哦第一节 耳的解剖与生理 一、外耳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外耳道是外界声波传入中耳的通道,它的皮肤里有耳毛和一些腺体。耳垢就是由腺体的分泌物和脱落的表皮混合形成的。二、中耳中耳有鼓膜、鼓室和咽鼓管等结构。鼓膜为椭圆形半透明的薄膜,将外耳道和中耳分隔,在声波的作用下,能产生振动。鼓膜里面是一个小腔,叫鼓室。鼓室内有三块互相连接的听小骨,由外向内依次为锤骨、砧骨、蹬骨。声波振动鼓膜时,三块听小骨的连串运动
21、将振动传到内耳 第二章 听力残疾的预防与康复第31页,此课件共168页哦三、内耳内耳有半规管前庭和耳蜗等结构。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通常说的晕车、晕船。在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和位觉感觉器的传入神经合在一起,组成位听神经。由听小骨的振动引起耳蜗内淋巴的振动,刺激内耳的感觉器,听觉感受器兴奋后所产生的神经冲动沿位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第32页,此课件共168页哦第二节 听
22、觉生理 一、听觉过程听觉系统包括耳听觉神经通路和听觉中枢。听觉的传导包括:外耳把搜集到的声音,通过外耳道传至鼓膜。在中耳部分,鼓室振动,带动3块听小骨活动将声音传至内耳的卵圆窗。在内耳部分,被镫骨的活动带动的卵圆窗膜的振动,推动内外淋巴液的波动,刺激螺旋体导致神经传导,然后再通过蜗后神经将声波通过脑干传到大脑皮层。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声波从外耳传到卵圆窗膜,推动内耳的内外淋巴液的波动,导致基底膜振动的过程,均属于物理传导过程。基底膜振动它上面的螺旋体,并通过毛细胞和听神经末稍的神经冲动和神经元的放电,这个过程属于生理传导过程。听觉的神经冲动由耳蜗核向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传导,就引起了人对声音的
23、听觉、听觉辨析、听觉选择、听觉反馈等高级听觉活动。有这个过程中既有兴奋又有抑制,属于神经和心理过程。第33页,此课件共168页哦二、外耳的听觉生理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人的耳廓虽较某些低等哺乳动物的小并且不能活动,但仍可收集声波到外耳道。耳廓形似喇叭可收集声音。双侧耳廓协同集声可以判断声源方向。其表面凹凸不平呈喇叭形,故有其自身的滤波特性,可随声波的入射角不同而改 变传入声的特性。外耳道平均长约25厘米,为一个一端封闭的管腔,根据物理学原理,这样的管腔可对波长为4倍的声波起最佳的共振作用,外耳道的共振点在4千赫处,可使该频率范围的声压提高1012分贝,即增压作用。外耳道形状弯曲,上皮组织有耳毛
24、和耵聍腺分泌,有抗菌和阻止异物进入的作用,鼓膜在外耳道底可避免外界的直接损伤。第34页,此课件共168页哦二、中耳的听觉生理中耳包括鼓室、鼓窦、咽鼓管和乳突气房,各有其不同的生理功能,其中鼓室是中耳功能的主要部分;声波在传播过程中,振动能量引起介质分子位移所遇的阻力或抵抗称声阻抗,两种介质声阻抗相同时,从一种介质到另一种介质的声能传递最有效。两种介质声阻抗相差愈大,则声能传递效率愈差。由于水的声阻抗大,高于空气的声阻抗,因此空气中的声能仅约o1传入水中,其余能均被水面反射而损失。中耳的主要功能就是作为变压增益装置,使液体对声波传播的高阻抗与空气较低的声阻抗得到匹配,从而可把空气中的声波振动能量
25、高效而顺利地传入内耳淋巴,并且是通过鼓膜与听骨链组成的传声压结构来完成此种功能的。第35页,此课件共168页哦鼓膜 在中耳的外侧,呈漏斗状,除了有保护中耳和内耳的作用之外,主要起传声和扩音作用。来自外耳的声音的能量集中的鼓膜上,引起鼓膜振动才能传向听骨链。所以鼓膜的振动情况和鼓膜的完整性对声音传递影响很大。鼓膜的振动频率一般与声波是一致的。但其振动形式则因声频不同而有差异,Bekesy(1941)观察结果认为:声频小于2400赫时,以锤骨前突与侧突连线为轴而振动,在锤骨柄下方近鼓膜处振幅很大。声波频率在2400赫以上时,鼓膜呈分段式振动,这样有利于各种频率声音的传入,不易失真。锥形鼓膜的曲率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残疾 预防 康复 精选 PPT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