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药优秀课件.ppt
《第二章中药优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中药优秀课件.ppt(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中药第1页,本讲稿共43页一、中药的名称及现状一、中药的名称及现状 中药的发明与应用在中国已有几千年中药的发明与应用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中药一词则出现较晚,自西的历史,而中药一词则出现较晚,自西方医学传入中国后,为了区分两种医药方医学传入中国后,为了区分两种医药学才有了中药之称。学才有了中药之称。中药中药:我国传统使用的植物、动物、:我国传统使用的植物、动物、矿物药及其成药称中药。现已知中药资矿物药及其成药称中药。现已知中药资源总有源总有12807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11146种,种,药用动物药用动物15811581种,药用矿物种,药用矿物8080种
2、。种。第2页,本讲稿共43页二、中药的来源二、中药的来源 中药和整个医药体系一样,也是随着生产的逐步发展而产生中药和整个医药体系一样,也是随着生产的逐步发展而产生的。我国古代的许多典籍中都有的。我国古代的许多典籍中都有“神农尝百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的传说。淮南子淮南子载: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一日而遇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一日而遇七十毒,七十毒,”说明了先民在生产实践中创造医药的过程。对于说明了先民在生产实践中创造医药的过程。对于“神农神农”,我们不能把他看作一个具体的人,而应把他当作原始社会农业经,我们不能把他看作一个具体的人,而应把他当作
3、原始社会农业经济时期劳动人民的代表。济时期劳动人民的代表。从目前掌握的材料看来,大约五六十万年以前,我们的祖先中国从目前掌握的材料看来,大约五六十万年以前,我们的祖先中国猿人猿人(蓝田猿人一北京猿人一山顶洞人蓝田猿人一北京猿人一山顶洞人),已经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已经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原始人在最初的生产活动中,在饥不择食的情况下,自然难免会原始人在最初的生产活动中,在饥不择食的情况下,自然难免会误食一些有毒或有剧烈生理效应的动、植物,以致引起呕吐、腹误食一些有毒或有剧烈生理效应的动、植物,以致引起呕吐、腹泻、昏迷甚至死亡。经过无数次的反复试验,就形成对某些动、泻、昏迷甚至死亡。经过无数次的反复
4、试验,就形成对某些动、植物可食、某些不能食的认识。接着慢慢地,他们又发现如果人植物可食、某些不能食的认识。接着慢慢地,他们又发现如果人有了某种病痛,吃了一些原属不能食的有害动、植物后,反而可有了某种病痛,吃了一些原属不能食的有害动、植物后,反而可以解除疾苦。于是,他们便对这些动、植物获得第二个认识,即以解除疾苦。于是,他们便对这些动、植物获得第二个认识,即它们可以用来治病,这便是药物了。它们可以用来治病,这便是药物了。第3页,本讲稿共43页二、中药的来源二、中药的来源 这两种认识经过无数次反复的实践,逐渐从口这两种认识经过无数次反复的实践,逐渐从口耳相传到结绳契刻,最后到文字记载,这样逐渐形耳
5、相传到结绳契刻,最后到文字记载,这样逐渐形成中药的知识。成中药的知识。自从有人类开始,原始人便在生产的同时开自从有人类开始,原始人便在生产的同时开始了医疗活动,并逐步形成药物的知识。所以中始了医疗活动,并逐步形成药物的知识。所以中药的萌发,早已同原始人的生产劳动联系在一起。药的萌发,早已同原始人的生产劳动联系在一起。那么为什么历史典籍特别强调神农呢那么为什么历史典籍特别强调神农呢?多数人认为多数人认为有以下有以下三个因素三个因素:太远则湮渺而无据,难以取信于人;太远则湮渺而无据,难以取信于人;到了农业经济时期,才有可能把这些有疗效的药物通到了农业经济时期,才有可能把这些有疗效的药物通过引种留在
6、氏族内,以备试验研究及发生疾病时运用;过引种留在氏族内,以备试验研究及发生疾病时运用;这时出现的陶器,不但提高了原始人熟食的技术,并这时出现的陶器,不但提高了原始人熟食的技术,并为为“汤液汤液”这一中药最重要的剂型创造了条件。这一中药最重要的剂型创造了条件。第4页,本讲稿共43页 三、中药的性能三、中药的性能 中药性能中药性能又称药性,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又称药性,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主要包括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沉浮、毒性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沉浮、毒性等。等。中药的中药的性能性能与与性状性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对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对中药作用性质和特征的概括,
7、是依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归纳药作用性质和特征的概括,是依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归纳出来的,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后者是指药物形状、颜色、出来的,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后者是指药物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是以药物(药材)为观察对象。气味、滋味、质地,是以药物(药材)为观察对象。把药物治病的多种多样的性质和作用加以概括,主把药物治病的多种多样的性质和作用加以概括,主要有性、味、归经、升降沉浮及有毒、无毒等方面,统要有性、味、归经、升降沉浮及有毒、无毒等方面,统称为药物的称为药物的性能性能。第5页,本讲稿共43页 四、中药治病的原理四、中药治病的原理 药物治病的基本作用不外乎是祛除药物治病的基本作用不外
8、乎是祛除病邪,消除病症;恢复脏腑功能的协调,病邪,消除病症;恢复脏腑功能的协调,纠正阴阳偏胜偏衰的病理现象,使之在纠正阴阳偏胜偏衰的病理现象,使之在最大程度上恢复到正常状态。最大程度上恢复到正常状态。药物之所以能够针对病情,发挥上药物之所以能够针对病情,发挥上述基本治疗作用,乃是因为各种药物各述基本治疗作用,乃是因为各种药物各具有若干特性和作用,前人也称为药物具有若干特性和作用,前人也称为药物的偏性,意思是说的偏性,意思是说以药物的偏性纠正疾以药物的偏性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或偏衰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或偏衰。第6页,本讲稿共43页 五、药性与药味五、药性与药味 药物都具有一定的性和味。药物都具
9、有一定的性和味。性与味性与味是药物性能的一个方面。是药物性能的一个方面。自古以来,各种中药书籍在论述一自古以来,各种中药书籍在论述一药物时首先标明其性味,这对于认识各药物时首先标明其性味,这对于认识各种药物的共性和个性,以及临床用药都种药物的共性和个性,以及临床用药都有实际意义有实际意义.第7页,本讲稿共43页药性药性 药性药性是根据实际疗效反复验证然后是根据实际疗效反复验证然后归纳起来的,是从性质上对药物多种医归纳起来的,是从性质上对药物多种医疗作用的高度概括。疗作用的高度概括。第8页,本讲稿共43页四性(四气)四性(四气)即即:寒、热、温、凉寒、热、温、凉,古时也称四气。,古时也称四气。其
10、中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温热其中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温热属阳,寒凉属阴。属阳,寒凉属阴。而温与热,寒与凉则分别具有共同性;但温次于热,而温与热,寒与凉则分别具有共同性;但温次于热,凉次于寒,即在共同性质中又有程度上的差异。凉次于寒,即在共同性质中又有程度上的差异。对于有些药物,通常还标以大热、大寒、微温、微对于有些药物,通常还标以大热、大寒、微温、微寒等词予以区别。寒等词予以区别。药物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药物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相对而言。第
11、9页,本讲稿共43页寒性寒性 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泻火,解毒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泻火,解毒等作用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等作用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如黄芩、板蓝根黄芩、板蓝根对于发热口渴、咽痛等对于发热口渴、咽痛等热证有清热解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热证有清热解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具有寒性或凉性寒性或凉性。第10页,本讲稿共43页热性热性 热性温性的药物多具有祛寒,助热性温性的药物多具有祛寒,助阳,温中,通络等作用。阳,温中,通络等作用。能够减轻或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之上,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之上,如如附子、干姜附子、干姜对于腹中冷痛、脉沉无对于腹中冷
12、痛、脉沉无力等寒证有温中散寒作用,表明这两力等寒证有温中散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种药物具有热性热性。第11页,本讲稿共43页性平性平 此外,还有一些平性药,是指药性此外,还有一些平性药,是指药性寒、热性不甚显著、作用比较和缓的药寒、热性不甚显著、作用比较和缓的药物。物。其中也有微寒、微温的,但仍未越其中也有微寒、微温的,但仍未越出四性的范围;所以平性是指相对的属出四性的范围;所以平性是指相对的属性,而不是绝对性的概念。性,而不是绝对性的概念。第12页,本讲稿共43页药味药味 至于药味的确定,是由口尝而得,至于药味的确定,是由口尝而得,从而发现各种药物所具不同滋味与医疗从而发现各种药物所具不
13、同滋味与医疗作用之间的若干规律性的联系。作用之间的若干规律性的联系。因此,因此,味的概念,不仅表示味觉感味的概念,不仅表示味觉感知的真实滋味,同时也反映药物的实际知的真实滋味,同时也反映药物的实际性能性能。第13页,本讲稿共43页五味五味五味五味的本意是指药物和食物的真实滋味。的本意是指药物和食物的真实滋味。五味,五味,就是就是辛、甘、酸、苦、咸辛、甘、酸、苦、咸五种味五种味。实际上不止五种,还有实际上不止五种,还有淡味淡味或或涩味。涩味。长期以来,长期以来,将将涩味附于酸,淡附于甘以和五行配属关系,故习称五涩味附于酸,淡附于甘以和五行配属关系,故习称五味味。不同的味有不同的作用,味相同的药物
14、,其作用不同的味有不同的作用,味相同的药物,其作用也有相近或共同之处。也有相近或共同之处。至于其阴阳属性,至于其阴阳属性,则辛、甘属阳,酸、苦、咸属阴。则辛、甘属阳,酸、苦、咸属阴。第14页,本讲稿共43页辛味辛味辛:有发散、行气、行血作用。辛:有发散、行气、行血作用。一般治疗表证的药物,如一般治疗表证的药物,如麻黄、薄荷麻黄、薄荷,或治疗气血阻滞的药物,如或治疗气血阻滞的药物,如木香、红花木香、红花等,都有辛味。等,都有辛味。第15页,本讲稿共43页甘味甘味甘:有补益、和中、缓急止痛等作用。甘:有补益、和中、缓急止痛等作用。一般用于治疗虚证的滋补强壮药,如一般用于治疗虚证的滋补强壮药,如党党
15、参、熟地参、熟地;及调和药性的药物,如;及调和药性的药物,如饴糖、饴糖、甘草甘草等,皆有甘味。甘味药多质润而善等,皆有甘味。甘味药多质润而善于滋燥。于滋燥。第16页,本讲稿共43页酸味酸味酸:酸有收敛、固涩作用。酸:酸有收敛、固涩作用。一般具有酸味的药物多用于治疗虚汗、一般具有酸味的药物多用于治疗虚汗、泄泻等证,如泄泻等证,如山茱萸山茱萸、五味子五味子涩精敛涩精敛汗汗,五倍子五倍子涩肠止泻。涩肠止泻。第17页,本讲稿共43页苦味苦味苦:有苦:有泄泄和和燥燥的作用。的作用。泄泄的含义甚广,有指通泄的,如的含义甚广,有指通泄的,如大黄大黄,适用于热结,适用于热结便秘;有指降泄的,如便秘;有指降泄的
16、,如杏仁杏仁,适用于肺气上逆的喘,适用于肺气上逆的喘咳;有指清泄的,如咳;有指清泄的,如栀子栀子,适用于热盛心烦等证。,适用于热盛心烦等证。至于至于燥燥,则用于湿证。湿证有寒湿、湿热的不同,则用于湿证。湿证有寒湿、湿热的不同,温性的苦味药如温性的苦味药如苍术,适用于前者;寒性的苦味药苍术,适用于前者;寒性的苦味药如如黄连黄连,适用于后者。,适用于后者。第18页,本讲稿共43页咸味咸味咸咸:有软坚散结、泻下作用。:有软坚散结、泻下作用。多用以治疗瘰疬、痰核、痞块及热结便多用以治疗瘰疬、痰核、痞块及热结便秘等证,如秘等证,如瓦楞子瓦楞子软坚散结,软坚散结,芒硝芒硝泻下泻下通便等。通便等。第19页,
17、本讲稿共43页 涩味涩味涩涩:能收敛固涩,与酸味药的作用相似。:能收敛固涩,与酸味药的作用相似。多用以治疗虚汗、泄泻、尿频、精滑、多用以治疗虚汗、泄泻、尿频、精滑、出血等证,如出血等证,如龙骨、牡蛎涩精,赤石脂龙骨、牡蛎涩精,赤石脂能涩肠止泻。能涩肠止泻。第20页,本讲稿共43页 淡味淡味淡淡:有渗湿、利尿作用。:有渗湿、利尿作用。多用以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证,如多用以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证,如猪苓、茯苓、猪苓、茯苓、薏苡仁、通草薏苡仁、通草等利尿药。等利尿药。确定味的主要依据确定味的主要依据,一是药物的,一是药物的滋味滋味、二是药物、二是药物的的作用作用。由于滋味和作用并无本质联系,两者之间
18、。由于滋味和作用并无本质联系,两者之间并无严密的对应关系,因而从古至今,五味学说在并无严密的对应关系,因而从古至今,五味学说在理论上和实际运用中出现不少分歧和混乱是在所难理论上和实际运用中出现不少分歧和混乱是在所难免的。免的。第21页,本讲稿共43页升降浮沉升降浮沉 升、降、沉、浮升、降、沉、浮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是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升升是上升,是上升,降降是下降,是下降,浮浮表示发散,表示发散,沉沉表示收表示收敛固藏和泻利二便。升降浮沉之中,敛固藏和泻利二便。升降浮沉之中,升浮属阳,沉升浮属阳,沉降属阴降属阴。一般具有升阳发表、
19、祛风散寒、涌吐、。一般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功效的药物,都能上行向外;具有泻下、开窍等功效的药物,都能上行向外;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导积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导积只、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功效的药只、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功效的药物,则能下行向内,药性都是沉降的。物,则能下行向内,药性都是沉降的。第22页,本讲稿共43页续上续上 掌握药物升浮沉降性能,可以更好的指导临床掌握药物升浮沉降性能,可以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以纠正机体功能的失调,使之恢复正常;或用药,以纠正机体功能的失调,使之恢复正常;或因势利导,有助于祛邪外出。
20、因势利导,有助于祛邪外出。一般来说,病变在上、在表宜用升浮而不宜用一般来说,病变在上、在表宜用升浮而不宜用沉降药。如沉降药。如外感风寒外感风寒,用桂枝发表;在下、在里宜,用桂枝发表;在下、在里宜用沉降,而不宜用升浮,如用沉降,而不宜用升浮,如里实便秘里实便秘,用大黄攻下。,用大黄攻下。病势逆上者,宜沉不宜升;病势陷下者,宜升而不宜病势逆上者,宜沉不宜升;病势陷下者,宜升而不宜降。降。影响药性升浮沉降的主要因素影响药性升浮沉降的主要因素炮制和配伍炮制和配伍。如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则下如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行。第23页,本讲稿共43页归经归经 归经是
21、药物作用定位的归经是药物作用定位的概念概念,即表示药物作用的,即表示药物作用的部位。部位。归归是作用的归属,是作用的归属,经经是肺腑经络的概称。是肺腑经络的概称。一种药物往往主要对某一经发生明显的作用,而一种药物往往主要对某一经发生明显的作用,而对其它经的作用较小,甚至没有作用。即是反映药物对其它经的作用较小,甚至没有作用。即是反映药物在机体产生效应的部位各有侧重。在机体产生效应的部位各有侧重。如,同属性寒清热的药物,有的偏于清肝热,如,同属性寒清热的药物,有的偏于清肝热,有的偏于清胃热,有的偏于清肺热和心热;同属补有的偏于清胃热,有的偏于清肺热和心热;同属补药,也有补肾、补脾、补肝、补肺的不
22、同。将这些药,也有补肾、补脾、补肝、补肺的不同。将这些认识加以归纳,使之系统化,便形成了归经理论。认识加以归纳,使之系统化,便形成了归经理论。第24页,本讲稿共43页毒性毒性 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损害性。毒性反应与负作。毒性反应与负作用不同,它对人体的危害性较大,甚至可威胁生用不同,它对人体的危害性较大,甚至可威胁生命。命。西汉以前西汉以前,是以,是以“毒药毒药”作为一切药物的总作为一切药物的总称。这称。这一方面反映了药食分离在认识上的进步,另一方面反映了药食分离在认识上的进步,另一方面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对药物的治疗作用和毒副作用也反映了当时对药物的治疗作用和毒副作用还不能很
23、好的把握。还不能很好的把握。前人是以偏性的强弱来解释有毒、无毒及毒性大前人是以偏性的强弱来解释有毒、无毒及毒性大小的。有毒药物偏性强,根据以偏纠偏、以毒攻毒的小的。有毒药物偏性强,根据以偏纠偏、以毒攻毒的原则,有毒药物有其可利用的一面。原则,有毒药物有其可利用的一面。第25页,本讲稿共43页中药的炮制中药的炮制 炮制炮制是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前必要的加是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工处理过程,包括对原药材进行一般修治整理和部分药包括对原药材进行一般修治整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古代称为泡炙、修治、修事等。材的特殊处理。古代称为泡炙、修治、修事等。炮制的目的炮制的目的:a
24、 a、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证用药安全;b b、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c c、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的需要;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的需要;d d、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e e、纯净、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以及矫臭、矫味,以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以及矫臭、矫味,以便于服用。便于服用。炮制的方法炮制的方法: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它制法。它制法。第26页,本讲稿共43页中
25、药的配伍中药的配伍 配伍配伍是指根据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是指根据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按照一定的组合原则,将两种以上的药按照一定的组合原则,将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应用的方法。物配合应用的方法。主要由七个方面主要由七个方面,成为药物的七情,成为药物的七情,分别为:分别为: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杀、相恶、相反。第27页,本讲稿共43页中药的禁忌中药的禁忌 中药的用药禁忌,主要有中药的用药禁忌,主要有配伍禁忌配伍禁忌和和妊娠禁忌妊娠禁忌。配伍禁忌配伍禁忌就是指相反,相就是指相反,相畏的药物一般不宜同用。所谓畏的药物一般不宜同用。所谓相反者相反者是是指两药合用后能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中药 优秀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