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及性能分析课件.ppt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及性能分析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及性能分析课件.ppt(6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及性能分析1第1页,此课件共60页哦2 数学模型通常是指表示该系统输入和输出之间动数学模型通常是指表示该系统输入和输出之间动态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具有与实际系统相似的特态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具有与实际系统相似的特性,可采用不同形式表示系统内外部性能特点。性,可采用不同形式表示系统内外部性能特点。建立系统数学模型,一般是根据系统实际结构、参数建立系统数学模型,一般是根据系统实际结构、参数及计算精度的要求,抓住主要因素,略去一些次要的因及计算精度的要求,抓住主要因素,略去一些次要的因素,使系统的数学模型既能准确地反映系统的动态本质,素,使系统的数学模型既能准确地反映系统的动态本质
2、,又能简化分析计算的工作。又能简化分析计算的工作。2.1.1 数学模型的含义数学模型的含义 2.1 数学模型概述数学模型概述 第2页,此课件共60页哦3 2.1.2 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1)解析法:根据系统内在运动规律及系统结构和参数,)解析法:根据系统内在运动规律及系统结构和参数,按照元部件各变量之间所遵循的物理、化学定律,列出按照元部件各变量之间所遵循的物理、化学定律,列出各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最终推导出系统输入和输出之各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最终推导出系统输入和输出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2)实验法:对系统加入特定输入信号,采用检测仪器对)实验法:对系
3、统加入特定输入信号,采用检测仪器对系统的输出响应进行测量和分析,得到相关实验数据,系统的输出响应进行测量和分析,得到相关实验数据,从而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从而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第3页,此课件共60页哦42.2 2.2 微分方程微分方程2.2.1 微分方程的建立微分方程的建立1.实例分析实例分析【例例2.1】由弹簧由弹簧质量质量阻尼器构成的机械位移系统如阻尼器构成的机械位移系统如图图2-1所示。所示。该系统表示质量为的物体受到外力的作用,克服该系统表示质量为的物体受到外力的作用,克服阻尼器的阻力和弹簧力产生位移的运动规律。阻尼器的阻力和弹簧力产生位移的运动规律。建立该系统的微分方程。建立该系统
4、的微分方程。第4页,此课件共60页哦5图2-1 机械位移系统第5页,此课件共60页哦6解:系统输入量是外力,输出量为位移。(1)机械位移系统的受力情况可根据牛顿运动定律表示为:(2)从式中可看出,系统有3个中间变量,即物体运动的加速度、阻尼器的阻力、弹簧力,为了得到系统输入量和输出量之间的描述,需要找出中间变量与位移Y的对应关系:;加速度是位移对时间的二次导数第6页,此课件共60页哦7 (3)将上述中间变量带入原始方程式中,削去中间变量整理可得到系统的输出量和输入量之间的数学描述:;阻尼器的阻力与物体运动速度成正比;弹簧力与物体的位移成正比第7页,此课件共60页哦8 2.建立微分方程的过程和步
5、骤建立微分方程的过程和步骤(1)根据系统性质确定给定的输入输出变量;)根据系统性质确定给定的输入输出变量;(2)根据系统或元部件遵循的物理化学定律列出原始方)根据系统或元部件遵循的物理化学定律列出原始方程式,忽略一些次要因素影响;程式,忽略一些次要因素影响;(3)找出原始方程式中间变量与其它因素关系式;)找出原始方程式中间变量与其它因素关系式;(4)消去中间变量得到系统输出与输入变量之间的微)消去中间变量得到系统输出与输入变量之间的微分方程式;分方程式;(5)按照规范书写方式,将微分方程各项输出量位于等)按照规范书写方式,将微分方程各项输出量位于等号左端,各项输入量位于等号右端,且按阶次降幂排
6、列。号左端,各项输入量位于等号右端,且按阶次降幂排列。第8页,此课件共60页哦9 2.3.1 传递函数的基本知识传递函数的基本知识1.传递函数的定义传递函数的定义 线性定常系统在初始条件为零时,系统输出信号的拉氏线性定常系统在初始条件为零时,系统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称为该系统的传递函数,变换与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称为该系统的传递函数,可表示为:可表示为:2.3 传递函数传递函数第9页,此课件共60页哦102.传递函数的求取传递函数的求取 如果已知系统的微分方程,将等号两端的各项进行如果已知系统的微分方程,将等号两端的各项进行相应的拉普拉斯变换,根据传递函数的定义,即可得
7、到相应的拉普拉斯变换,根据传递函数的定义,即可得到该系统的传递函数描述。该系统的传递函数描述。【例例2.5】弹簧弹簧质量质量阻尼器构成的机械位移系统如图阻尼器构成的机械位移系统如图2-1所示,求取该系统的传递函数。所示,求取该系统的传递函数。解:根据解:根据【例例2.1】中的分析,已知该系统微分方程为:中的分析,已知该系统微分方程为:第10页,此课件共60页哦11(1)根根据据拉拉普普拉拉斯斯变变换换的的性性质质,对对上上式式两两端端各各项项分分别别取取拉氏变换如下:拉氏变换如下:第11页,此课件共60页哦12(2)令令系系统统的的初初始始条条件件为为零零,将将微微分分方方程程所所对对应应的的
8、各项拉氏变换带入原始方程,合并同类项后可得:各项拉氏变换带入原始方程,合并同类项后可得:(3)按传递函数定义,取系统输出信号拉氏变换)按传递函数定义,取系统输出信号拉氏变换与输入信号拉氏变换之比,即可得到机械位移系统与输入信号拉氏变换之比,即可得到机械位移系统的传递函数:的传递函数:第12页,此课件共60页哦13 3.传递函数的性质传递函数的性质(1)只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只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2)只能反映系统在零初始状态下输入与输出变量之)只能反映系统在零初始状态下输入与输出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间的动态关系。(3)由系统的结构和参数来确定,与输入信号的形式无)由系统的结构和参数来确定,与
9、输入信号的形式无关。关。(4)同一个系统对于不同作用点的输入信号和不同观)同一个系统对于不同作用点的输入信号和不同观测点的输出信号之间,传递函数具有相同的分母多项测点的输出信号之间,传递函数具有相同的分母多项式,所不同的是分子多项式。式,所不同的是分子多项式。(5)传递函数是一种数学抽象,无法直接由它看出实际)传递函数是一种数学抽象,无法直接由它看出实际系统的物理构造,物理性质不同的系统可有相同的传递系统的物理构造,物理性质不同的系统可有相同的传递函数。函数。第13页,此课件共60页哦144.传递函数的零极点表示传递函数的零极点表示 线性定常系统传递函数其分子和分母均为线性定常系统传递函数其分
10、子和分母均为S的多的多项式,利用数学手段可将其分解为因式相乘的关系:项式,利用数学手段可将其分解为因式相乘的关系:(1)k为常数,也称为放大系数或系统增益;(2)为传递函数的分子多项式方程的m个根,称为传递函数的零点;第14页,此课件共60页哦15(3)为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方程的为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方程的n个个根,称为传递函数的极点。根,称为传递函数的极点。(4)系统的结构和参数决定了传递函数的零、极点分)系统的结构和参数决定了传递函数的零、极点分布,而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将取决于传递函数零、布,而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将取决于传递函数零、极点在极点在S复平面上的分布情况。复平面上的分布
11、情况。第15页,此课件共60页哦162.3.2 典型环节及其传递函数典型环节及其传递函数 在控制系统性能分析中,传递函数具有一般性,可将在控制系统性能分析中,传递函数具有一般性,可将系统传递函数分解为若干个典型环节的组合,便于讨论系系统传递函数分解为若干个典型环节的组合,便于讨论系统的各种性能。统的各种性能。常用的典型环节主要有:常用的典型环节主要有:比例环节比例环节惯性环节惯性环节一阶微分环节一阶微分环节积分环节积分环节振荡环节振荡环节延迟环节延迟环节第16页,此课件共60页哦17 2.3.3 自动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自动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如图如图2-8所示的闭环控制系统:所示的闭环控制系统
12、:图2-8 闭环控制系统典型结构图 第17页,此课件共60页哦181.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闭环系统在开环状态下的传递函数称为系统的开环闭环系统在开环状态下的传递函数称为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传递函数。表示为:表示为:从上式可以看出,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等于前向通道从上式可以看出,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等于前向通道的传递函数与反馈通道的传递函数之乘积。的传递函数与反馈通道的传递函数之乘积。第18页,此课件共60页哦19 2.输入信号作用下的系统闭环传递函数输入信号作用下的系统闭环传递函数 令干扰信号为令干扰信号为0,系统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的传,系统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的传递函数即为输入信
13、号作用下的系统闭环传递函数。递函数即为输入信号作用下的系统闭环传递函数。表示为:表示为:第19页,此课件共60页哦203.干扰信号作用下的系统闭环传递函数干扰信号作用下的系统闭环传递函数 令输入信号为令输入信号为0,系统输出信号与干扰信号之间的,系统输出信号与干扰信号之间的传递函数即为干扰信号作用下的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传递函数即为干扰信号作用下的系统闭环传递函数。表示为:表示为:第20页,此课件共60页哦214.闭环系统的误差传递函数闭环系统的误差传递函数(1)输入信号作用下的误差传递函数)输入信号作用下的误差传递函数 令干扰信号为令干扰信号为0,以,以E(S)为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为输出信号
14、,与输入信号R(S)之间的传之间的传递函数即为输入信号作用下的系统误差传递函数。递函数即为输入信号作用下的系统误差传递函数。表示为:表示为:(2)干扰信号作用下的误差传递函数)干扰信号作用下的误差传递函数 令输入信号为令输入信号为0,以,以E(S)为输出信号,与干扰信号为输出信号,与干扰信号N(S)之间的传递函之间的传递函数即为干扰信号作用下的系统误差传递函数。数即为干扰信号作用下的系统误差传递函数。表示为:表示为:第21页,此课件共60页哦225.系统的总输出系统的总输出 在输入信号和干扰信号的共同作用下,系统的在输入信号和干扰信号的共同作用下,系统的总输出可以采用叠加原理来求得。总输出可以
15、采用叠加原理来求得。组合可得系统的总输出为:组合可得系统的总输出为:第22页,此课件共60页哦232.4 动态结构图及其等效变换动态结构图及其等效变换 动态结构图是描述控制系统一种常见数学模型,可表示复杂控制动态结构图是描述控制系统一种常见数学模型,可表示复杂控制系统的内部结构,采用特定的方框图形式,将方框图中各时域变量用系统的内部结构,采用特定的方框图形式,将方框图中各时域变量用拉普拉斯变换代替,方框中元件名称用传递函数表示,标明信号的传拉普拉斯变换代替,方框中元件名称用传递函数表示,标明信号的传递方向。递方向。特点是直观形象,易于系统的性能分析和中间变量的讨论。特点是直观形象,易于系统的性
16、能分析和中间变量的讨论。2.4.1 结构图的组成及绘制结构图的组成及绘制 1.结构图的组成符号、名称及功能结构图的组成符号、名称及功能 系统动态结构图的组成符号主要有系统动态结构图的组成符号主要有4种,如图种,如图2-9所示。所示。第23页,此课件共60页哦24图图2-9 系统动态结构图的组成符号系统动态结构图的组成符号(1)信号线:信号流通方向,标明信号对应变量。)信号线:信号流通方向,标明信号对应变量。(2)引出点:信号从该点取出。)引出点:信号从该点取出。(3)比较点: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号在该点进行叠加。)比较点: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号在该点进行叠加。(4)方框:表示输入、输出信号
17、之间的动态传递关系。)方框:表示输入、输出信号之间的动态传递关系。方框输出信号方框输入信号方框输出信号方框输入信号方框中传递函数方框中传递函数第24页,此课件共60页哦25 2.结构图的绘制步骤结构图的绘制步骤(1)列出系统中各元部件的微分方程,确定系统输入、输出变)列出系统中各元部件的微分方程,确定系统输入、输出变量。量。(2)以典型环节或组合来取代系统中的具体元部件,将各环)以典型环节或组合来取代系统中的具体元部件,将各环节的传递函数填入方框中,标出信号及其流向。节的传递函数填入方框中,标出信号及其流向。(3)按系统中信号的流向,把代表各环节的方框连接起来)按系统中信号的流向,把代表各环节
18、的方框连接起来即构成系统的结构图。即构成系统的结构图。第25页,此课件共60页哦262.4.2 结构图的等效变换结构图的等效变换1.串联结构的等效变换串联结构的等效变换 如果前一环节的输出量是后一环节的输入量,就称为环节的如果前一环节的输出量是后一环节的输入量,就称为环节的串联连接,如图串联连接,如图2-12所示。所示。图2-12 环节的串联等效第26页,此课件共60页哦27串联等效环节的传递函数为:串联等效环节的传递函数为:可见,串联等效环节的传递函数等于各环节传递函数的乘积。可见,串联等效环节的传递函数等于各环节传递函数的乘积。当当n个环节串联时,忽略负载效应后,其等效传递函数为:个环节串
19、联时,忽略负载效应后,其等效传递函数为:第27页,此课件共60页哦28 2.并联结构的等效变换并联结构的等效变换 如果各环节的输入信号相同,输出在相加点进行叠加,就如果各环节的输入信号相同,输出在相加点进行叠加,就称为环节的并联连接,如图称为环节的并联连接,如图2-13所示。所示。图2-13 环节的并联等效第28页,此课件共60页哦29并联等效环节的传递函数为:并联等效环节的传递函数为:可见,并联等效环节的传递函数等于各环节传递函数的代可见,并联等效环节的传递函数等于各环节传递函数的代数和。数和。当当n个环节并联时,其等效传递函数为:个环节并联时,其等效传递函数为:第29页,此课件共60页哦3
20、0 3.反馈结构的等效变换反馈结构的等效变换 如果环节的输出信号反馈到输入端与输入信号进行比较即为如果环节的输出信号反馈到输入端与输入信号进行比较即为反馈连接,如图反馈连接,如图2-14所示。所示。进入比较器的信号极性相同称为正反馈;进入比较器的信号进入比较器的信号极性相同称为正反馈;进入比较器的信号极性相反称为负反馈。极性相反称为负反馈。图2-14 环节的负反馈连接 第30页,此课件共60页哦31负反馈连接的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负反馈连接的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当反馈环节的传递系数时,称为单位反馈系统当反馈环节的传递系数时,称为单位反馈系统。第31页,此课件共60页哦32 2.5 状态空间描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控制系统 数学模型 性能 分析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