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讲稿.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讲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讲稿.ppt(8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第一页,讲稿共八十二页哦 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1.红细胞计数2.血红蛋白3.白细胞计数4.白细胞分类计数5.血小板计数6.红细胞沉降率第二页,讲稿共八十二页哦红细胞计数简述红细胞计数(RBC)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数目。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有形成分。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处于动态平衡,因而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及质量保持相对稳定。无论何种原因造成的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的失常,都会引起红细胞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改变,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第三页,讲稿共八十二页哦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参考区间新生儿:(6.07.0)x1012/L婴 儿:(5.27.0)x1012/L儿
2、童:(4.25.2)x1012/L成 人:男:(4.05.5)x1012/L 女:(3.55.0)x1012/L第四页,讲稿共八十二页哦红细胞计数临床意义:1.生理变化年龄时间采血部位精神因素气压献血妊娠第五页,讲稿共八十二页哦红细胞计数临床意义:病理变化增多:频繁呕吐、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等;心肺疾病: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病和 肿瘤(肾癌、肾上腺肿瘤)。真性红细胞增多,为原因不明的慢性骨髓功 能亢进。第六页,讲稿共八十二页哦红细胞计数临床意义:病理变化减少:急性、慢性失血过多,如消化道溃疡、痔疮、十二指肠钩虫病等。缺乏造血因素、造血障碍和造血组织损伤,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红细
3、胞破坏过多:红细胞内异常(膜结构缺陷、酶活性缺陷)。红细胞外异常(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物理、化学及生物因素、脾亢等红细胞破坏过多。第七页,讲稿共八十二页哦血红蛋白简述血红蛋白(Hb)又称血色素,是红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作为呼吸系统的载体,它具有易与氧和二氧化碳结合的特性,可将人体吸入的氧气从肺部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再将组织中的二氧化碳运送到肺后呼出体外。血红蛋白确是用于评价是否贫血的一个重要和常用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医生常说的贫血和不贫血也多以血红蛋白测定值为主要依据。第八页,讲稿共八十二页哦血红蛋白Hb正常参考区间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新生儿170
4、200g/L第九页,讲稿共八十二页哦血红蛋白临床意义:其增减的临床意义基本上与红细胞增减的意义相同,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贫血严重程度:极重度贫血,Hb量30g/L;重度贫血,Hb量在3160g/L;中度贫血,Hb量在6190g/L;轻度贫血,Hb量在90g/L与低于正 常参考的下限之间。第十页,讲稿共八十二页哦白细胞计数简述白细胞计数(WBC)指计数单位体积血液中含的白细胞数目。白细胞是血液中有形成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球形的无色有核细胞,是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等异物入侵的重要防线。正常的外周血液中常见的白细胞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第十一页,讲
5、稿共八十二页哦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参考区间成人末梢血(4.010.0)x109/L;成人静脉血(3.510.0)x109/L;新生儿(15.020.0)x109/L;6个月2岁婴幼儿(11.012.0)x109/L;第十二页,讲稿共八十二页哦白细胞计数临床意义:1.生理变化年龄(新生儿WBC较高,23后淋巴细胞逐渐下降,中性粒细胞逐渐上升,45岁两者基本相等)。日间变化(安静松弛时较低,活动、进食后较高;早晨较低,下午较高)。运动、疼痛和情绪影响(剧烈运动、剧痛和激动均可使WBC 显著增多)。妊娠与分娩(常轻度增加,尤其临近分娩最后一日)。第十三页,讲稿共八十二页哦白细胞计数临床意义:病理变化
6、中性粒细胞增加:急性感染和化脓性炎症(球菌感染最明显)。中毒(如尿毒症;汞、铅中毒等)。急性大出血;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等;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红细胞破坏 (严重外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心肌梗死及严重的 血管内溶血后)。第十四页,讲稿共八十二页哦白细胞计数临床意义:病理变化中性粒细胞减少特殊感染(革兰阴性菌感染,伤寒、副伤寒;)(病毒感染,风疹、肝炎;)(寄生虫感染,疟疾及流行性感冒;)物理化学损害(X线、放射性核素;铅、汞;)(磺胺药、抗生素、解热镇痛药)血液病(再障、粒细胞缺乏症等;)过敏姓休克、重度恶病质。脾功能亢进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第十五页,讲稿共八十二页哦白细胞计数临床
7、意义:病理变化中性粒细胞异常核象变化 核左移:常见于严重感染或患者机体抵抗力低下,如 中毒性休克等。核右移:常见于感染如肺炎、败血症等急性细菌性感 染,巨幼细胞贫血及造血功能衰退,也可见 于应用抗代谢药(如阿糖胞苷等)。毒性变化与退行性变(严重感染或中毒时,中性粒细 胞胞浆中可出现中毒颗粒)。第十六页,讲稿共八十二页哦白细胞分类计数简述白细胞分类计数(DC)是指对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分别计数并计算其百分比。白细胞:有粒(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 粒细胞)。无粒(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第十七页,讲稿共八十二页哦白细胞分类计数DC正常参考区间中性粒细胞 0.500.70(50%70%)中性杆状
8、核粒细胞 0.010.06(1%6%)嗜酸性粒细胞 0.010.05(1%5%)嗜碱性粒细胞 00.01(0%1%)淋巴细胞 0.200.40(20%40%)单核细胞 0.030.08(3%8%)儿童0.0050.05(0.5%5%)第十八页,讲稿共八十二页哦中性粒细胞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为血液中的主要吞噬细胞,在白细胞中占的比例最高,在急性感染中起最重要作用,具有吞噬和杀灭病毒、疟原虫、隐球菌、结核分枝杆菌等的作用。中性粒细胞技术增减的临床意义与前面白细胞的临床意义相同。第十九页,讲稿共八十二页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荨麻疹、皮疹、食物过敏)皮肤病与寄生虫病(牛皮癣、湿疹
9、、钩虫病等)血液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药物(应用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头孢哌酮等药物)恶性肿瘤(某些上皮系肿瘤如肺癌等)传染病(猩红热)其他(风湿性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症)第二十页,讲稿共八十二页哦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疾病或创伤,见于伤寒、副伤寒,大手术后、严重 烧伤等应激状态。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坎地沙坦、甲基多巴等。第二十一页,讲稿共八十二页哦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血液病(慢性粒细胞白学病,常伴嗜碱性粒细胞增 多;或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创伤及中毒(脾切除术后,铅、铋中毒及注射疫苗 后可见增多)。恶性肿瘤(特别是转移癌,机制不清楚)。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结肠炎、
10、药物、食物、吸入物 超敏反应等)。第二十二页,讲稿共八十二页哦嗜碱性粒细胞减少:疾病速发型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用药见于促皮质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过量及 应激反应。第二十三页,讲稿共八十二页哦淋巴细胞增多:传染病(百日咳、水痘、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血液病(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白血病性淋巴肉 瘤等;再生障碍性贫血)移植排斥反应减少:多见于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病、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接触放射线等。此外,发生各种中性粒细胞增多症时,淋巴细胞减少。第二十四页,讲稿共八十二页哦单核细胞增多: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如结核、伤寒、疟疾、黑热病)血液病(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11、、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其他疾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第二十五页,讲稿共八十二页哦血小板计数简述血小板计数(PLT)是指计数单位容积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具有黏附、聚集、释放等多种功能。血小板有很好的聚集和黏附功能,参与人体的止血和 凝血过程,维护人体的健康。PLT正常参考区间:(100300)x109/L第二十六页,讲稿共八十二页哦血小板计数临床意义:1.生理变化正常人每天血小板数有6%10%的波动,晨间低,午 后略高。春季较低,冬季略高。平原居民较低,高原 居民较高。静脉血平均值较周围血稍高。新生儿较婴儿为低,出生后3个月后才达到成人水平。妇女月经前血小板降低,经期后逐渐上升。妊娠中晚 期升高,
12、分娩后12天降低。剧烈活动和饱餐后血小板升高,休息后可恢复到原来 水平。第二十七页,讲稿共八十二页哦红细胞沉降率简述红细胞沉降率(ESR)也称血沉,是指红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在单位时间内的沉降距离。红细胞的密度大于血浆密度,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产生自然向下的沉力。一般来说,除一些生理性因素外,凡体内有感染 或坏死组织的情况,血沉就会加快,提示有病变的存在。ESR正常参考区间:男性015mm/1h 女性020mm/1h第二十八页,讲稿共八十二页哦红细胞沉降率临床意义:1.生理性增快:见于女性月经期、妊娠3个月以上(至分娩后3周内)。2.病理性增快:炎症(结核病、急性细菌性感染所致的炎症,活动期血沉常
13、增快)组织损伤及坏死(心肌梗死血沉明显增快,心绞痛是血沉多正常。较大的手术或创伤可致血沉加速)。恶性肿瘤(恶性肿瘤血沉增快,良性肿瘤血沉多正常)。各种原造成的高球蛋白血症(如慢性肾炎、肝硬化、系统性红斑 狼疮。血沉加速显著)。贫血(贫血越严重,血沉增快越明显)。高胆固醇血症第二十九页,讲稿共八十二页哦第二节 尿常规检查1.尿液酸碱度 9.尿酮体2.尿比重 10.尿胆红素3.尿蛋白 11.尿肌酐 4.尿隐血 12.尿尿酸5.尿沉渣白细胞 13.尿淀粉酶6.尿沉渣管型7.尿沉渣结晶8.尿葡萄糖第三十页,讲稿共八十二页哦尿液酸碱度简述尿酸碱度即尿PH值,是做尿常规检查时尿液的酸碱度的值。尿液酸碱度,
14、主要以钠盐形式由肾小球排出,而碳酸氢盐则重吸收。肾小管分泌的氢离子与肾小球滤过的钠离子交换,因此,肾小球滤过率及肾血流量可影响尿酸碱度。正常参考区间 晨尿 pH5.56.5 随机尿 pH4.58.0第三十一页,讲稿共八十二页哦尿液酸碱度临床意义增高:疾病(代谢性或呼吸性碱中毒、高钾血症、长期呕吐)药物(应用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乳酸钠、氨丁三醇)减少:疾病(代谢性或呼吸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痛风、肾炎、严重腹泻及饥饿状态)药物(应用酸性药物,如维C、氯化铵等)第三十二页,讲稿共八十二页哦尿比重简述尿比重(SG)系指在4oC时尿液与同体积纯水的重量之比。在正常情况下,人体为维持体液和电解质
15、的平衡,通过肾脏排出水分和多种固体物质进行调节。尿比重可以反映肾小管浓缩和稀释功能,尿比重受尿中所含可溶性物质的数量、质量及尿量的影响,既取决于尿液中溶解物质(尿素、氯化钠)的浓度,其中尿素主要反映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氯化钠反映盐的含量。第三十三页,讲稿共八十二页哦尿比重SG正常参考区间:成人晨尿 1.0151.025成人随机尿 1.0031.030(一般为1.0101.025)新生儿 1.0021.004第三十四页,讲稿共八十二页哦尿比重临床意义增高: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力衰竭、糖尿病、蛋白尿、脱水、高热、休克、腹水、周围循环衰竭、泌 尿系统梗阻、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减少: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
16、全、慢性肾盂肾炎、肾小球损害性疾病、急性肾衰竭多尿期、尿 毒症多尿期、结缔组织病、尿崩症、蛋白质 营养不良、恶性高血压、低钙血症,以及肾 性或原发性、先天性或获得性肾小管功能异 常等。第三十五页,讲稿共八十二页哦尿蛋白简述尿中蛋白质(PRO)是尿液检查的核心项目之一尿蛋白是尿液通过酸化加热后混浊而检出的蛋白质。正常人24小时尿蛋白的范围为0.15g,常规化验检测为阴性。如检测尿蛋白150毫克/日,即尿蛋白阳性时,说明人体排出的尿蛋白量明显增多,属于异常尿蛋白。尿蛋白持续阳性,往往代表肾脏发生了病变,故临床可依据尿蛋白阳性的多少来判定肾病损伤的程度以及肾病治疗的效果。因此,出现异常尿蛋白,一定要
17、有效控制并消除,防止病情恶化进展。第三十六页,讲稿共八十二页哦尿蛋白PRO正常参考区间尿液蛋白质定性试验:阴性尿液蛋白质定量试验:100mg/L;150mg/24h尿;第三十七页,讲稿共八十二页哦尿蛋白临床意义1.生理性蛋白尿 多见于体位性蛋白尿(直立时出现蛋白尿)、剧烈运动、高热、严寒、精神过度紧张的情况下常见于青少年。或 妊娠期妇女也会有轻微蛋白尿。第三十八页,讲稿共八十二页哦尿蛋白临床意义2.病理性蛋白尿 肾小球性蛋白尿(如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动脉硬化)肾小管性蛋白尿(活动性肾盂肾炎、肾小管重金属损伤、及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等)。混合型蛋白尿(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狼疮性肾炎)。溢出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常用 医学 检查 指标 解读 讲稿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