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脉管系统肿瘤的诊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肠系膜脉管系统肿瘤的诊断.ppt(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肠系膜脉管系统肿瘤的诊断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24页概述肠系膜是由双层腹膜形成的皱襞,包括小肠系膜、阑尾系膜、横结肠系膜、乙状结肠系膜。由于肠系膜内含有神经、血管、平滑肌、淋巴、纤维、脂肪等组织,因此原发于肠系膜的肿瘤可来源于以上各组织,因此肿瘤组织类型复杂,且多为恶性肿瘤。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24页肠系膜的原发性肿瘤比较少见,大体可分为囊性和实性两类。囊性肿瘤多为良性。实性肿瘤可以为良性和恶性,恶性肿瘤以恶性淋巴瘤为最多,其次是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纤维肉瘤等。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24页肠系膜脉管类肿瘤较为少见,根据组成成分分为三类:血管瘤、淋巴管瘤、血管淋巴管瘤。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
2、,共24页血管瘤:包括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静脉血管瘤,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其临床表现与肿块来源、大小有关,位于肠系膜、腹膜后较小病灶症状较少,多由影像学检查时发现;较大者常以腹部肿块为主要症状、体征。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24页CT表现腹腔血管瘤CT表现大多数与肝血管瘤不一致,增强后可明显均匀强化,也可强化不明显、不均匀性强化,这与血窦内血栓及钙化形成相关。病灶内静脉石常见,并可见血管包埋现象。形成静脉石的原因是肿块内血栓形成、血块机化及钙化。病灶内多发静脉石及血管包埋现象可能为该病重要的CT特征,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24页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24页淋
3、巴管瘤淋巴管瘤以小儿多见,好发于颈部、腋窝,腹部少见。分: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24页淋巴管瘤的CT特点形态上单房型呈圆形或卵圆形,病变范围较小;多房型呈不规则分叶状,常沿组织间隙匍匐性生长,形态与组织间隙形态吻合,病变范围较大。病灶密度:因囊内容物性质而异,囊液为乳糜液时密度较低;囊液为浆液时,CT值近似于水;合并出血或感染时,密度偏高。有研究认为囊内脂肪液体是淋巴管瘤的特征改变,囊液CT值偏低具有较大的定性价值。囊壁、间隔情况:多数可显示囊壁、间隔,囊壁、间隔明显增厚时提示合并感染。少数囊壁未显示,无壁结节是其与其他肿瘤的鉴别要点。囊壁可轻度强化,囊区无强化。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24页现
4、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24页CTCT平扫:右中腹部,见低密度肿块,大小平扫:右中腹部,见低密度肿块,大小12x6cm12x6cm,位于下腔静脉、,位于下腔静脉、腹主动脉及右肾前缘,并越中线向左侧生长。肿物边缘光整,与腹主动脉及右肾前缘,并越中线向左侧生长。肿物边缘光整,与周围组织分界清,内密度均匀。周围组织分界清,内密度均匀。CTCT诊断:右中腹部占位,考虑淋巴管瘤可能性大。诊断:右中腹部占位,考虑淋巴管瘤可能性大。手术病理手术病理:淋巴管瘤。淋巴管瘤。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24页多房性囊性淋巴管瘤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24页单房性囊性淋巴管瘤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24页海绵状淋巴管瘤现
5、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24页血管淋巴管瘤同时含有血管、淋巴管两种成分,根据构成比例不同,表现不一。以淋巴管为主,表现与淋巴管瘤相近。以血管为主,表现与血管瘤相近。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24页CT表现一般平扫呈等低混杂密度肿块,形状不规则,病灶边缘可见多个类圆形等密度或低密度囊性病灶,囊壁厚薄不均。病灶无明显强化者,病灶内血管成分少;细线状或点状强化者,血管成分渐多;较明显网状分隔强化灶内,血管成分比较显著.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24页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24页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24页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24页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24页鉴别诊断淋巴管瘤:主要与肠系膜囊肿、表皮样囊肿、囊腺瘤、囊性畸胎瘤、假性粘液瘤、恶性间皮瘤以及明显囊变的肿瘤相鉴别。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24页病例讨论男,43岁,腹部胀痛一周余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24页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24页2022/10/6感谢大家观看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24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