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卫星定位基本原理(共37页).doc
《GPS卫星定位基本原理(共3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PS卫星定位基本原理(共37页).doc(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GPS卫星定位基本原理本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1、伪距测量的原理及其相应的技术;2、载波相位测量的原理及其相应的技术;3、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的方法。教学目标1、熟悉伪距测量的原理及其相应的技术;2、熟悉载波相位测量的原理及其相应的技术;3、了解GPS绝对定位、相对定位和差分定位的含义;4、了解三种定位的区别和相应的方法。学习指导本章介绍GPS测量原理,内容包括:GPS定位方法分类、GPS观测量、动态绝对定位、静态绝对定位、动态相对定位、静态相对定位以及差分定位。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GPS定位的基本原理,为学习GPS测量误差、GPS接收机选购与检验、GPS网的设计、GPS选
2、点、观测和数据处理打下理论基础。本章内容的特点是概念多、理论多、公式多,不涉及技能训练。学习时重点掌握GPS定位的基本原理、GPS定位方法分类、GPS观测量、绝对定位、精度衰减因子、整周未知数、整周跳等基本概念,测码伪距动态绝对定位和测相伪距动态绝对定位、静态绝对定位、相对定位、RTK、网络RTK等基本原理。对于教材中的公式推导过程不要求掌握,但对公式推导的结论应当理解并熟练掌握。如观测方程和定位精度评价公式,应能结合误差传播定律从中看出影响定位精度的各种因素,并能通过以后章节学习,掌握相应的测量方法、减弱各种误差影响以提高测量精度的措施。本章主要介绍GPS卫星定位的基本原理与定位方法分类;G
3、PS定位所依据的伪距观测量;在测码伪距观测量和测相伪距观测量的基础上,讨论了静态和动态绝对定位原理以及相对定位和差分定位原理。 GPS定位原理概述1 GPS定位原理测量学中的交会法测量里有一种测距交会确定点位的方法。与其相似,GPS的定位原理就是利用空间分布的卫星以及卫星与地面点的距离交会得出地面点位置。简言之,GPS定位原理是一种空间的距离交会原理。设想在地面待定位置上安置GPS接收机,同一时刻接收4颗以上GPS卫星发射的信号。通过一定的方法测定这4颗以上卫星在此瞬间的位置以及它们分别至该接收机的距离,据此利用距离交会法解算出测站P的位置及接收机钟差t。GPS接收机PXYZS1S2S3S4r
4、1r2r3r4图3-1 GPS定位原理如图3-1,设时刻在测站点P用GPS接收机同时测得P点至四颗GPS卫星S1、S2、S3、S4的距离、4,通过GPS电文解译出四颗GPS卫星的三维坐标,用距离交会的方法求解P点的三维坐标的观测方程为: (3-1)式中的c为光速,t为接收机钟差。由此可见,GPS定位中,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两个:一是观测瞬间GPS卫星的位置。上一章中,我们知道GPS卫星发射的导航电文中含有GPS卫星星历,可以实时的确定卫星的位置信息。二是观测瞬间测站点至GPS卫星之间的距离。站星之间的距离是通过测定GPS卫星信号在卫星和测站点之间的传播时间来确定的。本章在讲述定位原理的同时,将解决
5、距离测定的问题。2GPS定位方法分类利用GPS进行定位的方法有很多种。若按照参考点的位置不同,则定位方法可分为(1)绝对定位。即在协议地球坐标系中,利用一台接收机来测定该点相对于协议地球质心的位置,也叫单点定位。这里可认为参考点与协议地球质心相重合。GPS定位所采用的协议地球坐标系为WGS-84坐标系。因此绝对定位的坐标最初成果为WGS-84坐标。(2)相对定位。即在协议地球坐标系中,利用两台以上的接收机测定观测点至某一地面参考点(已知点)之间的相对位置。也就是测定地面参考点到未知点的坐标增量。由于星历误差和大气折射误差有相关性,所以通过观测量求差可消除这些误差,因此相对定位的精度远高于绝对定
6、位的精度。按用户接收机在作业中的运动状态不同,则定位方法可分为(1)静态定位。即在定位过程中,将接收机安置在测站点上并固定不动。严格说来,这种静止状态只是相对的,通常指接收机相对与其周围点位没有发生变化。(2)动态定位。即在定位过程中,接收机处于运动状态。GPS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中,又都包含静态和动态两种方式。即动态绝对定位、静态绝对定位、动态相对定位和静态相对定位。若依照测距的原理不同,又可分为测码伪距法定位、测相伪距法定位、差分定位等。本章将论述测码伪距和测相伪距进行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的原理和方法。最后将讲述当前比较流行的差分GPS定位技术。伪距测量原理1 GPS测量的基本观测量利用GPS
7、定位,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必须通过用户接收机来接收卫星发射的信号并加以处理,获得卫星至用户接收机的距离,从而确定用户接收机的位置。GPS卫星到用户接收机的观测距离,由于各种误差源的影响,并非真实地反映卫星到用户接收机的几何距离,而是含有误差,这种带有误差的GPS观测距离称为伪距。由于卫星信号含有多种定位信息,根据不同的要求和方法,可获得不同的观测量:(1) 测码伪距观测量(码相位观测量);(2) 测相伪距观测量(载波相位观测量);(3) 多普勒积分计数伪距差;(4) 干涉法测量时间延迟;目前,在GPS定位测量中,广泛采用的观测量为前两种,即码相位观测量和载波相位观测量。多普勒积分计数法进行静态
8、定位时,所需要的观测时间一般要数小时,它一般应用于大地测量中。干涉法测量所需的设备相当昂贵,数据处理也比较复杂,目前只用于高精度大地点测量。其广泛应用尚待进一步研究开发。2 测码伪距测量21码相位测量测码伪距测量是通过测量GPS卫星发射的测距码信号到达用户接收机的传播时间,从而计算出接收机至卫星的距离,即 (3-2)式中:传播时间; 光速为了测量上述测距码信号的传播时间,GPS卫星在卫星钟的某一时刻tj发射出某一测距码信号,用户接收机依照接收机时钟在同一时刻也产生一个与发射码完全相同的码(称为复制码)。卫星发射的测距码信号经过时间在接收机时钟的ti时刻被接收机收到(称为接收码),接收机通过时间
9、延迟器将复制码向后平移若干码元,使复制码信号与接收码信号达到最大相关(即复制码与接收码完全对齐),并记录平移的码元数。平移的码元数与码元宽度的乘积,就是卫星发射的码信号到达接收机天线的传播时间,又称时间延迟。测量过程参见图3-2。22 测码伪距观测方程及其线性化GPS采用单程测距原理,要准确地测定站星之间的距离,必须使卫星钟与用户接收机钟保持严格同步,同时考虑大气层对卫星信号的影响。但是,实践中由于卫星钟、接收机钟的误差以及无线电信号经过电离层和对流层中的延迟误差,导致实际测出的伪距与卫星到接收机的几何距离有一定差值。二者之间存在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3-3)式中:观测历元的测码伪距;观测历
10、元的站星几何距离,;观测历元的接收机()钟时间相对于GPS标准时的钟差,; 观测历元的卫星()钟时间相对于GPS标准时的钟差,; 观测历元的电离层延迟; 观测历元的对流层延迟。式(3-3)即为测码伪距观测方程。GPS卫星上设有高精度的原子钟,与理想的GPS时之间的钟差,通常可从卫星播发的导航电文中获得,经钟差改正后各卫星钟的同步差可保持在20ns以内,由此所导致的测距误差可忽略,则由(3-3)式可得测码伪距方程的常用形式: (3-4)利用测距码进行伪距测量是全球定位系统的基本测距方法。GPS信号中测距码的码元宽度较大,根据经验,码相位相关精度约为码元宽度的1%。则对于P码来讲,其码元宽度约为2
11、9.3m,所以量测精度为0.29m。而对C/A码来讲,其码元宽度约为293m,所以量测精度为2.9m。因此,有时也将C/A码称为粗码,P码称为精码。可见,采用测距码进行站星距离测量的测距精度不高。在式(3-4)中,GPS观测站的位置坐标值隐含在站星几何距离中: (3-5)式中为测站在协议地球坐标系中的坐标向量;为卫星在协议地球坐标系中的坐标向量。、的几何关系如图3-3所示。显然,观测方程(3-5)是非线性的,计算起来麻烦而费时。因此必须将其化为便于计算机解算的形式,即对其进行线性化。取测站的坐标初始向量为 其改正数向量为 则测站到卫星的向量的方向余弦为: (3-6)式中 为站星距离的近似值。于
12、是,将(3-5)式的站星几何距离进行线性化,取至一次微小项,有: (3-7)一般在GPS定位数据处理中,将卫星星历中所获得的卫星坐标视为固定值,因此卫星坐标的改正数视为零。由此,测码伪距方程的线性化形式为: (3-8)3 测相伪距测量31 载波相位测量由上节可知,测码伪距的量测精度过低,无法满足测量定位的需要。如果把GPS信号中的载波作为量测信号,由于载波的波长短,所以对于载波而言,相应的测距误差约为1.9mm,而对于载波而言,相应的测距误差约为2.4mm。可见测距精度很高。但是,载波信号是一种周期性的正弦信号,而相位测量又只能测定其不足一个波长的部分,因而存在着整周数不确定性的问题,使解算过
13、程变得比较复杂。在GPS信号中由于已用相位调整的方法在载波上调制了测距码和导航电文,因而接收到的载波的相位已不再连续,所以在进行载波相位测量之前,首先要进行解调工作,设法将调制在载波上的测距码和导航电文解调,重新获取载波,这一工作称为重建载波。重建载波一般可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码相关法,另一种是平方法。采用前者,用户可同时提取测距信号和卫星电文,但是用户必须知道测距码的结构;采用后者,用户无须掌握测距码的结构,但只能获得载波信号而无法获得测距码和导航电文。载波相位测量是通过测量GPS卫星发射的载波信号从GPS卫星发射到GPS接收机的传播路程上的相位变化,从而确定传播距离。因而又称为测相伪距测量
14、。载波信号的相位变化可以通过如下方法测得:某一卫星钟时刻卫星发射载波信号,与此同时接收机内振荡器复制一个与发射载波的初相和频率完全相同的参考载波,在接收机钟时刻被接收机收到的卫星载波信号与此时的接收机参考载波信号的相位差,就是载波信号从卫星传播到接收机的相位延迟(载波相位观测量)。测量过程参见图3-4。因此,接收机Ti在接收机钟时刻观测卫星的相位观测量可写为: (3-9)相位与频率的关系是,在式(3-9)中,可将等式的左右同除以2,则有。根据简谐波的物理特性,上述的载波相位观测量可以看成整周部分和不足一周的小数部分之和,即有: (3-10)实际上,在进行载波相位测量时,接收机只能测定不足一周的
15、小数部分 。因为载波信号是一单纯的正弦波,不带有任何标志,所以我们无法确定正在量测的是第几个整周的小数部分,于是便出现了一个整周未知数,或称整周模糊度。如何快速而正确的求解整周模糊度是GPS测相伪距观测中要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当锁定(跟踪)到卫星信号后,在初始观测历元,有: (3-11)卫星信号在历元被跟踪后,载波相位变化的整周数便被接收机自动计数。所以对其后的任一历元的总相位变化,可用下式表达: (3-12)式中:初始历元的整周未知数,在卫星信号被锁定后就确定不变,是一个未知常数,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整周待定值(整周未知数);从初始历元到后续观测历元之间载波相位变化的整周数,可由接收机自动连续
16、计数来确定,是一个已知量,又叫整周计数; 后续观测历元时刻不足一周的小数部分相位,可测定,是观测量。上述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几何意义,可参见图3-5。图3-5 载波相位观测量若取 (3-13)则是载波相位的实际观测量,即用户GPS接收机相位观测输出值。因此,(3-12)式可写为 (3-14)设载波信号的波长为,则卫星到测站点的几何距离为: (3-15)32 载波信号的传播时间假设,载波相位观测量是依据GPS标准时获得的,即卫星在历元发射载波信号,在历元被接收机收到,此时的接收机参考载波信号为,则相位差按(3-9)式可写为 (3-16)一般说来,若一个振荡器的振荡频率非常稳定,则相位与频率之间存在如
17、下关系: (3-17)由于GPS接收机采用高质量的晶体振荡器,所以其频率的稳定度很高,由频率误差所引起的相位误差是极微小的,可以忽略。若设卫星的载波信号频率和接收机振荡器的固有频率相等,均为,则有 (3-18)将(3-18)式带入(3-16)式,可得: (3-19)式中: (3-20)由上式可知,是在卫星钟与接收机钟同步的情况下,卫星信号由卫星到用户接收机的传播时间。由于卫星和用户接收机的空间距离在不断变化,故传播时间也是变化的。它与卫星信号的发射历元以及该信号的接收历元有关,因发射历元是未知的,为了实际应用,需要根据已知的观测历元来讨论一下载波信号的传播时间。将站星之间的几何距离除以光速,在
18、忽略大气折光影响的情况下,可得到传播时间: (3-21)几何距离是发射历元和接收历元的函数,且,将(3-21)式在处按泰勒级数展开,可得: (3-22)对于GPS卫星来说,上式中的二次项系数不会超过,也就是说上式中的二次项及其后的高次项影响极微小,可以略去。进一步考虑接收机钟差。实际上接收机钟相对于GPS时存在误差,且有 (3-23)将(3-23)式带入(3-22)式,并且再次在处按泰勒级数展开,并且略去其中影响微弱的高次项,整理后可得: (3-24)对于采用迭代法,由于系数项很小,故收敛很快,取一次迭代即可。这里取一次迭代,并略去的平方项,可得: (3-25)最后考虑到观测历元大气电离层和对
19、流层对卫星信号的延迟影响和,最终将卫星信号的实际传播时间表示为: (3-26)33 测相伪距观测方程及其线性化对于载波信号传播路径上的相位变化,若考虑到卫星钟差和接收机钟差,同时考虑到相位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式(3-17),可将(3-9)式化为: (3-27)将(3-19)式带入(3-27)式,则有: (3-28)将(3-22)式带入(3-24)式,并略去观测历元的下标,则得到以任意观测历元为自变量的载波相位差的表达式: (3-29)考虑到(3-14),可以将上式表示为载波相位实际观测量的形式: (3-30)式(3-30)即为载波相位的观测方程。考虑到关系式,则可由上式得到测相伪距观测方程: (3
20、-31)式中含有的项对伪距的影响为米级。在相对定位中,如果基线较短(20km以内),则有关的项可以忽略,则(3-30)和(3-31)式可简化为: (3-32) (3-33)在不影响理解GPS定位原理的情况下,我们常采用上述(3-32)和(3-33)式的测相伪距方程的简化形式。而当测量基线较长时,可在(3-30)和(3-31)的基础上扩展出更为严密的形式。若将(3-7)式代入(3-33)式,则可得测相伪距方程的线性化形式: (3-34)上述模型,在GPS精密定位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既可用于单点定位,也可进行相对定位。上节和本节对测码伪距观测量和瞬时载波相位观测量及其计算进行了较为深入地讨论,这是因
21、为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采用的观测量正是上述观测量的各种线性组合所构成,是研究GPS定位的基本理论。4 整周未知数的确定由上节中讲述的测相伪距测量原理可知,在以载波相位观测量为根据的GPS精密定位中,初始整周未知数的确定是定位的一个关键问题,准确而快速的解算整周未知数对保障定位精度、缩短定位时间、提高GPS定位效率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GPS定位时,只要确定了整周未知数,则测相伪距方程就和测码伪距方程一样了。若都不考虑卫星钟差的影响,则只需要解算四个未知数(、),这时至少同步观测4颗以上卫星,利用一个历元就可以进行定位。目前,解算整周未知数的方法很多。下面将介绍几种解算整周未知数的常用方法。4.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PS 卫星 定位 基本原理 37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