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公开课个人学习心得以及收获2023 .doc
《民法典公开课个人学习心得以及收获2023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法典公开课个人学习心得以及收获2023 .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民法典公开课个人学习心得以及收获2022 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民法典公开课个人学习心得以及收获5篇,!民法典公开课心得收获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经过2022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并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这是因为该法典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民法典施行后,现行的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民法通那么、物权法、担保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那么将被替代。1、民法是对人们真实生活中行为的标准,是日常生活中的根本法。民法即私法,是关于个人或私人的法。如隐私权和信息权,民法就是关于平等的民事主体公民或法人等的财产和人身关系方面的法律标准。从市场经济的
2、概念方面可以看出,民法具有私法的特征:民法是以“私”字为核心的私权经济,这个特点符合市场经济的根本特征;市场经济的根本主体是私人(指有独立利益和人格的一切主体),其开展动力是私心;而且追求的目的也是私利。因此,可以说民法又是权利法和平等法。即对任何一个民事主体的合法权利都要平等地保护。假如说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利,那么民法典就重在保护私权利,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大到合同签订、公司设立,小到缴纳物业费、离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根据。2、民法通过强调人性,追求真、善、美,实现社会文明程度的进步。如被称为“帝王规那么”的老实信誉原那么,它要求民事活动要以依此原那么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否那么,就在承当民事责
3、任。英国著名法学家梅因曾说:“一个民族,假如民法标准健全,说明它的文明程度高;假如刑法健全,说明它的社会文明程度低。”民法典的出台,说明了我国社会将进入一个文明进步的新时代。3、民法典内容决定了民事权利和义务以及民事行为和责任问题,需要与民法意识、民法观念的培育和普及有关。民法典是一部表达对生命安康、财产平安、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理论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民法典中涉及的婚姻、继承和收养问题,涉及的财产方面的物权以及债权方面的合同问题以及侵权责任问题,都是基于民事法律关系的四要素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这就要求人们不仅要有权利意识,还
4、要有义务意识;不仅要有行为的合法性意识,还要有责任意识。假如一个人没有民法观念,那么,他的人格观念、权利观念、利益观念、自由观念以及责任观念就不可能完善。假如一个政府没有民法观念,就可能不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更难说是一个法治的政府。因此,民法意识的培养既是全民的自觉行为,也是政府责任。4、民法典的贯彻施行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立的重要内容。民法典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制度载体,很多规定同有关国家机关的行政决策和行政行为直接关联,特别是涉及公民和法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此,民法典的施行,会很好地表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才能。民法典施行程度和效果,是衡量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履行为人民效劳宗旨的重
5、要尺度。中国社会已经进入快速开展的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随着经济开展和国民财富的不断积累,随着信息化和大数据的时代的到来,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平安、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强,希望对权利的保护更加充分,更加有效。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和行政机关以及司法工作人员,要理解民法典的标准,理解公民权利与义务和责任的要求。各级政府要以保证民法典有效施行为重点,推进法治政府建立,把民法典作为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监视的重要标尺。民法典公开课心得收获22022年5月28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高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从此,我们迈入民法典时代。新编纂的民法典包括总那么编、物权
6、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和侵权责任编七编。民法典是对过去民事单行法以及司法解释的传承继受和创新开展,一些与时俱进的新理念也表达在民法典中。民法典的变化还表达在,基于立法严谨性的技术要求,对过去民事单行法和司法解释中表述不够清楚或者不够准确的规定进展了非本质性修正;基于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对其局部内容进展了本质性修改。非本质性修正主要包括概念使用与语言表述的改变,局部法律条文中个别词语的改变,句子前后标点符号的改变等。作为我们法律人,不但要关注民法典中的本质性修改,还要关注非本质性修正。下面就民法典中的局部非本质性修正谈几点学习心得:民法典对过去民事单行法和司法解释局部法律条文中
7、的“要求”一词修改为“恳求”。立法机关之所以把“要求”一词修改为“恳求”一词,这说明“要求”和“恳求”二词的含义肯定不一样,二者有细微的差异。“要求”是指提出详细愿望或条件,希望得到满足或实现。而“恳求”是指提出要求,希望得到满足。“恳求”含有处于被动地位的意思,希望别人能按自己的意思办。而“要求”是自己处于主动地位,带有命令似的口吻。在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中,除了通过人民法院主张权利用“恳求”一词外,立法机关用的都是“要求”一词。看来,在立法者眼里,家事是可以天经地义的“要求”。除了家事外,要么“要求”,要么“恳求”。不过有意思的是在民法典继承编中,“恳求”一词只出现了一次,“要求”一词一次也没
8、有出现。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中个别语句的表述进展了调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中规定“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恳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恳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而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规定“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恳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恳求予以适当减少”。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中的“当事人可以恳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只是表达了当事人有恳求的权利,至于人民法院或者仲
9、裁机构是支持还是不支持当事人的恳求这层意思并没有表达出来。而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中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恳求”就表达出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恳求可以支持也可以不支持这层意思来。这前后的变化表达了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表述的更清楚。以上摘出的只是民法典非本质性修正中的一小局部,个人的理解可能有不到位的地方。民法典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先理解吃透民法典后再运用到实务中去,在实务中成熟运用民法典也需要一个过程。民法典公开课心得收获3结合贯彻落实依法治国重要阐述、学习民法典的情况,谈几点学习体会:一、意义重大,民法典为治理现代化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人民的福祉是的法律。”此次
10、民法典草案亮点很多,的亮点就是为民立法、以民为本,化地谋求人民的利益。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也是第一部直接以“民”命名的法典。民法典的立法宗旨和目的都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保障私权,维护广阔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民法典在被誉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同时,也被誉为“权利保障的宣言书”。它的诞生更推进了我国民事立法的体系化,在中国法制具有深化的里程碑意义。民法典可以充分调动各类主体参与国家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一方面,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平安、环境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对民事权利的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保障人民更加广泛的民事权利非常重要。民法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民法典公开课个人学习心得以及收获2023 民法典 公开 个人 学习心得 以及 收获 202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