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前中日外交话语权之争.doc
《甲午战前中日外交话语权之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甲午战前中日外交话语权之争.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甲午战前中日外交话语权之争【摘要】:p 英、美等国对日本挑起甲午战争持“中立”态度,实即对日本废除中国在朝宗主权的支持,背后那么是必欲破除中朝宗藩关系的心态,各国的底线亦仅止于此。在战前争取欧美支持及国际言论的外交活动中,中国的宗主权话语体系完败于日本的国际法话语体系。以朝鲜独立和改革为幌子,日本瓦解了英、俄均曾有意进展的调停活动。美国那么采取作壁上观的心态,乐见日本扫除中朝间的宗藩关系。日本的利益许诺和外交欺骗背后是以近代国际法为理念支撑的外交体系。甲午的战败,虽然标志着清政府调适中朝宗藩关系的失败,但对宗藩关系本身的评价不应以此次战争的结果为唯一前提。【关键词】:p 甲午战争;宗主权;宗藩
2、关系;国际法中图分类号K25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76920_06-0184-13甲午战争爆发至今已经百余年了,回首那场发生在中日之间的战争,很多外交史实已经研讨清楚。在史实清楚的情形下,中外学术界围绕此次战争的前因后果展开的讨论,仍然存在很多分歧。 在战前,日本发动此次战争获得了欧美诸国或明或暗的支持,即使是在假设干年后的研究者笔下,为日本发动此次战争说项者仍然大有人在。笔者不拟从批判的角度来正面回应这些附和日本发动战争的声音,而是反其道而行之,深化探究这些附和声音的背后,提醒此种状况出现的历史缘由。简而言之,就是日本发动侵略为何会获得允许?中国竭力保护的朝鲜自主和宗主权为何
3、未能博得各国的同情?这些问题与中日双方对外交话语权的控制存在亲密关系,话语权掌握在谁的手中,谁就能决定战前国际言论的走向。笔者希望分析p 此种现象的背后原因,探究清政府外交上的得失。本文所强调的中日甲午战前外交话语权之争,实即中日两国的外交言论之争,其详细内容那么是宗藩体系中的“宗主权”与国际法体系中的“自主权”之争。中国强调朝鲜本就是“属国自主”,而日本提出朝鲜必须“独立自主”,“自主”问题是围绕此次话语权之争的【关键词】:p 汇。为了落实上述问题意识,本文拟以甲午战前围绕宗藩关系所开展的外交交涉为研究对象,站在稍远的间隔 上,再次审视这一东亚的传统国际关系体系。中国学界以传统视角和国际法视
4、角分别切入的研究已经很多,而将二者结合并给出批判性评价的研究那么很少,这种现状同样存在于国际学界。中国学界批判日本蓄意挑起战争,英、俄等国为了自身利益却不予调停,此类标准答案固然没有错误,但这种形式化的答复无益于认识甲午战前外交交涉的丰富性,亦无法帮助真正认识甲午战前中国外交失败的根所在。本文将近代国际法概念引入讨论,以期发现中、日、朝以及欧美等国对变动中的东亚国际体系的态度及反响,以及这种反响与甲午战争爆发之间的关系。学界以此视角切入甲午战争研究的论着有冈本隆司的属国与自主之间近代中朝关系与东亚的命运北京:三联书店,20_年、曹雯清朝对外体制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论文如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甲午 战前 中日 外交 话语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