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的“中国芯”.doc
《粮食安全的“中国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粮食安全的“中国芯”.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粮食安全的“中国芯”打开文本图片集种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对粮食安全保障至关重要。种子,是农业之母,是农业科技的“芯片”,也是粮食生产的头。种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对粮食安全保障至关重要。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一直都把种子工作作为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农作物种植和粮食生产取得了巨大进步,实现了用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世界近20人口的目标,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中国粮”用“中国种”新中国成立初期,受限于当时的育种技术水平等因素,中国粮食种子的产量低,品质和抗病性也较差。水稻是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其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0左右。但在20世纪50年代,水稻品种
2、大都是株高在1.5米左右的高杆品种,倒伏现象普遍发生,在较高水肥条件下越发严重,这成为当时水稻高产的主要障碍。为此水稻遗传育种专家黄耀祥带领团队开始了矮化育种研究,将其降为株高80-90公分的矮杆品种,具有耐肥、抗倒、产量高的特性,其亩产从250公斤提高到350公斤以上。“这在世界水稻育种史上是一次重大突破,在世界农业发展史上被誉为第一次绿色革命。”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评价说。第二次绿色革命是常规稻向杂交稻的变革。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以袁隆平为首的育种专家团队开始了杂交水稻研究,并在1973年培育成功。197_年在全国进行大面积推广,水稻亩产由原来的350多公斤提高到
3、400多公斤,彻底解决了中国的温饱问题。据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隆平高科”)水稻首席专家、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院长杨远柱介绍,20世纪80年代末以前是三系法杂交水稻,1973年湖北省仙桃市原种场科研人员石明松发现光敏不育水稻,拉开了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的序幕。198_年,袁隆平提出“杂交水稻发展战略设想”,并带领团队于1994年成功育成中国第一个两系法杂交水稻新品种,大大简化了育种程序、提高了产量,亩产达到450公斤以上。更重要的是,两系法杂交水稻的推广促进了超级杂交水稻的育种,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的目标逐步实现。目前,中国水稻亩产量为世界平均水平
4、的1.71倍。除了产量上的不断提高,水稻育种在抗病抗虫上也取得了一定进展。据万建民介绍,条纹叶枯病、白叶枯病靠自主研发的水稻品种可以完全控制住。小麦是中国第二大粮食作物,是中国北方地区最重要的口粮作物。据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中国办事处主任何中虎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小麦育种大致经历了抗病稳产早熟、矮化抗倒高产和高产优质高效3个阶段。“从1949年到现在,小麦单产量增加了8倍。主产麦区先后经历了8-9次大规模品种更新换代,为单产和总产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何中虎说。除了水稻和小麦,中国在玉米、高粱、马铃薯等其他粮食作物育种上也取得了很大成就,成功培育出数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粮食安全 中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