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煤灰项目工程项目前期准备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粉煤灰项目工程项目前期准备手册.docx(10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粉煤灰项目工程项目前期准备手册xxx投资管理公司目录第一章 公司基本情况5一、 公司简介5二、 核心人员介绍5第二章 现代工程咨询方法7一、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7二、 PEST分析10第三章 项目概况13一、 项目概述13二、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14三、 资金筹措方案15四、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5五、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15第四章 工程咨询信息及其管理16一、 工程咨询信息及其管理概述16二、 工程咨询信息类型及来源17第五章 数据采集分析与知识管理22一、 信息鉴别常用方法22二、 大数据系统和数据挖掘技术24第六章 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因素识别及评价指标29一、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2、综合指标体系29二、 资源承载力影响因素识别及评价指标30第七章 资源环境承载力概述33一、 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特征33二、 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的类型35第八章 现金流量分析39一、 现金流量分析的原则39二、 现金流量分析指标计算41第九章 建设期利息估算51一、 建设期利息的估算方法51二、 建设期利息估算的前提条件51第十章 建设投资简单估算法52一、 工程费用估算52二、 预备费估算58第十一章 并购融资及债务重组60一、 公允价值估值方法60二、 并购融资方式65第十二章 资金成本分析74一、 资金成本的构成74二、 权益资金成本分析76第十三章 财务分析的价格及选取原则78一、 财务
3、分析的取价原则78二、 财务分析的价格体系80第十四章 偿债能力分析和财务生存能力分析83一、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83二、 相关报表编制85第十五章 经济分析基本方法87一、 项目费用效益分析87二、 项目费用效果分析93第十六章 投资项目经济影响分析方法98一、 经济影响分析模型简介98二、 分析原则及基本方法101第一章 公司基本情况一、 公司简介未来,在保持健康、稳定、快速、持续发展的同时,公司以“和谐发展”为目标,践行社会责任,秉承“责任、公平、开放、求实”的企业责任,服务全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丰富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和可靠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公
4、司将继续提升供应链构建与管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研发。集团成立至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自主创新、持续改进,以技术领先求发展的方针。二、 核心人员介绍1、吴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61年出生,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2002年11月至今任xxx总经理。2017年8月至今任公司独立董事。2、邵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71年出生,本科学历,中级会计师职称。2002年6月至2011年4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董事。2003年11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财务经理。2017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财务总监。3、廖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
5、1959年出生,大专学历,高级工程师职称。2003年2月至2004年7月在xxx股份有限公司兼任技术顾问;2004年8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2018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总工程师。4、林xx,1957年出生,大专学历。1994年5月至2002年6月就职于xxx有限公司;2002年6月至2011年4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董事。2018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5、尹xx,1974年出生,研究生学历。2002年6月至2006年8月就职于xxx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8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销售部副经理。2011年3月至今历任公司监事、销售部副部长、
6、部长;2019年8月至今任公司监事会主席。第二章 现代工程咨询方法一、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当一个决策者在对问题进行分析时,首先要将分析对象的因素建立起彼此相关因素的层次系统结构,这种层次结构可以清晰地反映出相关因素(目标、准则、对象)的彼此关系,使得决策者能够把复杂的问题顺理成章,然后进行逐一比较、判断,从中选出最优的方案。运用层次分析法大体上分成四个步骤: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比较判别矩阵;单准则下层次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一)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层次分析法先将决策的目标、考虑的因素(评价准则)和决策对象(行动方案)按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分为最高层、中间层和最低层,其中
7、最高层称为目标层,这一层中只有一个元素,就是该问题要达到的目标或理想的结果;中间层为准则层,层中的元素为实现目标所采用的措施、政策、准则等,准则层中可以不止一层,可以根据问题规模的大小和复杂程度,分为准则层、子准则层;最低层为方案层,这一层包括了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方案。据此绘出层次结构模型图,模型中,目标、评价准则和行动方案处于不同的层次,彼此之间关系用线段表示,评价准则可细分多层。在层次结构模型中,各层均由若干因素构成,当某个层次包含因素较多时,可将该层次进一步划分成若干子层次。通常应使各层次中的各因素支配的元素一般不超过9个,这是因为支配元素过多会给两两比较带来困难。一个好的层次结构模型对
8、解决问题极为重要,因此,在构建层次结构模型时,应注意以下四点:1自上至下顺序地存在支配关系,用直线段表示上一层次因素与下一层次因素之间的关系,同一层次及不相邻元素之间不存在支配关系;2整个结构不受层次限制;3最高层只有一个元素,每个元素所支配元素一般不超过9个,元素过多可进一步分层;4对某些具有子层次结构可引入虚元素,使之成为典型层次结构模型。(二)构造比较判别矩阵层次结构建立后,评价者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判断,从第一个准则层开始向下,逐步确定各层不同因素相对于上一层因素的重要性权数。层次分析法在确定各层不同因素相对于上一层各因素的重要性权数时,通常使用两两比较的方法。(三)单准则下层次排序
9、及其一致性检验层次分析法的信息基础是比较判断矩阵。由于每个准则都支配下一层若干个因素,这样对于每一个准则及它所支配的因素都可以得到一个比较判断矩阵。因此,根据比较判断矩阵如何求出各因素对于准则的相对排序权重的过程称为单准则下的排序。计算权重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和法和根法是比较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的方法。1和法2根法3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会使我们的判断带有主观性和片面性,完全要求每次比较判断的思维标准一致是不大可能的。事实上,在构建比较判断矩阵时,我们虽然不要求判断具有一致性,但一个混乱的,经不起推敲的比较判断矩阵有可能导致决策的失误,所以我们希望在判断时应大体上的致。而上述计算
10、权重方法,当判断矩阵过于偏离一致性时,其可靠程度也就值得怀疑了,故对于每一层次作单准则排序时,均需要作一致性的检验。(四)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1层次总排序计算同一层次中所有元素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性标度(又称排序权重向量)称为层次总排序。2总排序一致性检验人们在对各层元素作比较时,尽管每一层中所用的比较尺度基本一致,但各层之间仍可能有所差异,而这种差异将随着层次总排序的逐渐计算而累加起来,因此需要从模型的总体上来检验这种差异尺度的累积是否显著,检验的过程称为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二、 PEST分析(一)政治环境分析政治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制度、行政体制、法律法规等,具体
11、指标包括政治体制、经济体制、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政府补贴水平、民众对政治的参与度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我国大量企业“走出去”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其他区域国家设厂投资,在进行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时,要加强所在国的政治环境分析,高度重视各国政治环境的特殊性,因为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社会制度对组织活动有不同的限制和要求,即使在同一国家,由于执政党的不同,其政府的施政方针对组织活动的态度和影响也是不断变化的。由此可以看出,政治环境对企业的影响具有直接性、难预测性和不可控制等特点,这些因素常常制约、影响企业的经营行为,尤其是影响企业较长期
12、的投资行为。因此,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或进行境外投资时,需要掌握大量的、充分的相关资料,对政治环境的长期性和短期性的判断与预测十分重要。(二)经济环境分析经济环境主要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内容。宏观经济环境主要指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及其增长趋势,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及其变化情况以及通过这些指标能够反映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微观经济环境主要指企业所在地区或所服务地区的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偏好、储蓄情况、就业程度等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决定着企业目前及未来的市场大小。(三)社会自然环境分析社会自然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宗教信仰、风俗习
13、惯、审美观点、价值观念等,其中文化水平会影响居民的需求层次;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会禁止或抵制某些活动的进行;价值观念会影响居民对组织目标、组织活动以及组织存在本身的认可与否;审美观点则会影响人们对组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以及活动成果的态度。自然环境包括土地、生物、矿产、能源、水资源以及生态环境。(四)技术环境分析技术环境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不断的技术进步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极大地影响了市场竞争的格局。随着技术更新速度的加快,新产品层出不穷,产品生命周期愈来愈短,越来越多的企业把技术研发作为企业的生存之道。技术环境分析是要分析本企业的产品有关的科学技术的现有水平、发展
14、趋势及发展速度,跟踪掌握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分析对产品生命周期、生产成本以及竞争格局的影响。第三章 项目概况一、 项目概述(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粉煤灰项目2、承办单位名称:xxx投资管理公司3、项目性质:技术改造4、项目建设地点: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5、项目联系人:吴xx(二)主办单位基本情况展望未来,公司将围绕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在“梦想、责任、忠诚、一流”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围绕业务体系、管控体系和人才队伍体系重塑,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和管理及业务模式的创新,加强团队能力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把公司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供应链管理平台。公司不断建设和完善企业信息化服
15、务平台,实施“互联网+”企业专项行动,推广适合企业需求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促进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中的应用,业通过信息化提高效率和效益。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培育产业链,打造创新链,提升价值链,促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未来,在保持健康、稳定、快速、持续发展的同时,公司以“和谐发展”为目标,践行社会责任,秉承“责任、公平、开放、求实”的企业责任,服务全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丰富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和可靠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公司将继续提升供应链构建与管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研发。集团成立至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自主创新
16、、持续改进,以技术领先求发展的方针。(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规模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占地面积约96.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二、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6857.72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8228.8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6.59%;建设期利息386.4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05%;流动资金8242.3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2.36%。三、 资金筹措方案(一)项目资本金筹措方案项目总投资36857.
17、72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投资管理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21082.57万元。(二)申请银行借款方案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15775.15万元。四、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767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62491.41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10393.16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21.23%。5、全部投资回收期(Pt):5.62年(含建设期12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29727.79万元(产值)。五、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项目计划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到工程竣
18、工验收、投产运营共需12个月的时间。第四章 工程咨询信息及其管理一、 工程咨询信息及其管理概述(一)工程咨询信息的内涵信息资源是工程咨询行业的核心资源,通过获取海量有效的信息,依靠信息、知识和智慧、先进科技手段进行服务。信息爆炸的社会要求工程咨询行业服务机构拥有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手段。工程咨询项目管理信息化是结合行业业务特点,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科技,强化信息技术在业务中的渗透,在工程咨询项目各环节中推广应用信息技术,以提高工程咨询机构管理决策能力,提升咨询工作效率,增强机构行业竞争力。工程咨询需要的信息,涉及自然、资源、气候、水文、地质、人口、人
19、文、项目投入产出、市场(商品、劳动力、金融)、财政及政策、货币政策、法规、标准与规范、发展规划等。(二)工程咨询信息管理的必要性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全球化、绿色发展、结构调整、新技术应用等成为发展主基调,这不仅需要规模巨大的投资,而且更加注重发展质量,这就给工程咨询业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也对工程咨询信息管理提出了新的需求。未来工程咨询将更多的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大数据、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GIS)无人机应用、AR仿真模拟、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与分析系统等,也迫切要求工程咨询业能够尽快改变传统咨询手段,必须针对新技术、新产业进行调整,建立完善的数据分析与知识管理方法。传统的信息管理模
20、式工作流程繁琐,耗费人力物力,亟待向智能管理模式迈进。工程咨询信息管理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管理重点,利用“互联网+”、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先进的信息管理手段,协助工程咨询人员能够从海量的业务数据中提供有用的信息,进而做出科学的判断以及正确的决策,从而实现为工程咨询的决策提供更加全面及时的信息支出,使工作更加便捷,回复也更加及时,大幅减少出现错误的概率,安全性更高。二、 工程咨询信息类型及来源(一)信息类型工程咨询需要的信息,量大、面广。为了便于识别、分析、存储与保管,可从不同的角度将其分类。例如,从信息属性、来源、形态、用途、载体,是否随时而变或是否经过加工处理等角度划分。1不同属性的信息工程咨询中
21、常用如下几种属性信息:(1)法律。国家、各级政府颁布的有关投资与工程建设的各种法律、法规、规章等。(2)规划与政策。国家和地方的各种规划(战略、行业),以及财政、税收、货币、投资和产业等方面的政策。(3)标准与规范。国家各部门或专业协会发布的技术经济指标、定额、标准与规范等。(4)自然与资源。调查、统计或其他机构保存或取得的河流、湖泊、沼泽、山脉、森林、植被、矿藏、水文等地理资料,气象、气候等天文资料等。(5)行业统计。全国乃至全球各行业规模与产业动向、生产与销售、进出口、技术,以及主要企业、公司等的现状、竞争态势,以及发展趋势等。(6)投资与项目。全国乃至全球各种项目的实施过程与结果,包括投
22、资、规模、技术来源、标准、设备、产品性能和目标市场等。(7)区域社会与经济状况。区域的社会、民族、文化、教育、宗教、习俗等人文状况,区域经济发展、税收、财政、基础设施等。2来源不同的信息(1)内部信息。企业或项目已有或反映企业及项目状况,不希望外人获知的信息。(2)外部信息。诸如宏观政策的变动、市场动态、竞争情况、政策法规、技术发展等方面的信息。3媒介与形式不同的信息信息有多种形式,如数据、文字、图样、影像、录音。信息载体或媒介亦有多种,如书籍、文件、报告、会议、数据库和磁盘等。4原始信息与加工信息信息有原始和加工信息。原始信息,如人口普查记录;加工信息,利用某些方法,根据原始信息取得的判断、
23、评价、预测及建议等,如对人口构成的分析。5用途不同的信息信息的用途五花八门,如标准、规范、手册等,通常用于技术方案设计;如生产资料价格、概算定额等,通常用于投资估算;如税率、产品价格、影子价格等,通常用于项目财务分析或经济分析;行业基准收益率、市场竞争情况等,通常用于投资项目决策。6动态信息与静态信息信息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类,前者指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较小的信息,如道路、停车场、交通附属设施等;后者为随时变化的信息,如道路状况、交通事故、天气、车辆密度与流量等。7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显性信息指以文字、图形或其他符号明显记载于书籍或其他介质的信息。隐性信息是须经过分析、联系与推断才能获得的信息。(二
24、)工程咨询对信息的基本要求信息是咨询和决策的基础,至少应满足如下要求。1来源须可靠,必须来源于实际,不能含有虚假、伪造的成分。2必须全面或较全面反映客观事物与过程,不得将片面、残缺的信息用于咨询。3必须适合或基本适合选用的咨询方法。不同的咨询方法需要不同范围和时间段的信息。如果不能适合选用的咨询方法,就应选择其他咨询方法。(三)信息来源信息来源很多,例如图书馆、档案馆、调查或咨询机构、学校、出版与研究机构、商场、国家与地方统计局及其他政府或新闻机构、国际组织与外国驻华机构、互联网等。1网络和出版物从互联网上能够快速检索到最新、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当然,对这些信息必须特别注意加以鉴别,去伪存真。公
25、开出版物同样发布大量有用的信息,例如行业年鉴、调查与统计报告、专题研究报告等。2借阅与购买从合作单位、专门机构索取或购买资料是一种重要的信息来源。如到各种图书馆借阅文献与资料,购买国家或地方统计局出版的综合与行业统计年鉴,向某些调查机构索取或购买调查报告,向测量部门购买卫星图片、航测或航拍图片,向地震部门购买地震分布资料,向水文、气象部门采购历年水文、气象资料,向城市主管部门采购地理信息资料,向地质勘探部门采购地质勘探资料等。3自有信息从事规划、勘察、设计、科研、监理等咨询活动的咨询企业,积累了大量宝贵信息,例如水文地质与地形勘察报告、图档、投资估算、设计概算、工程决算、可行性研究报告、监理报
26、告、实验报告、总结报告、国内外工程招标信息、最新行业动态和资讯、竞争企业情报、国内外工程规范和标准惯例、公司资质和专业资质、人力资源、公文公告、财务信息、企业管理制度和报表模板等,不少咨询企业还拥有专利。第五章 数据采集分析与知识管理一、 信息鉴别常用方法(一)溯源法对到手信息涉及的问题应追根溯源,及时核对。例如,尽量找到现场和掌握第一手资料的人;核对原始资料,并查对主要参考文献;按其中叙述的方法、步骤,重做实验或演算,以便从来源上找到鉴别依据。鉴别和筛选在手信息,判断是否完整、适用与可靠,是咨询人员的重要工作。工程咨询所需信息十分广泛,不可能也不必均由咨询人员鉴别。为了确保信息可靠,应尽可能
27、选用权威机构发布或已鉴定、批准的信息。例如,地质储量选用储量委员会批准的储量报告;地震带的分布用国家地震局的数据;历史数据用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一般来说,专业技术力量强的单位提供的信息较可靠。例如,国际金融组织的国际金融信息较可靠;来自从事钢铁、汽车行业研究的机构的钢铁、汽车业信息较可靠。(二)比较法有些信息受主客观条件限制难以溯源,对此,可用比较法,即比较不同人、不同时间和其他方面的材料;对于某一事实,说法、结论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基本可辨真伪。若否,就需进一步核查。(三)佐证法任何事物都与其他事物有一定联系,并相互制约。找到这些联系和制约因素,便可判断事物的真伪。一般说来,口头材料不如文字
28、材料可靠,文字不如实物可靠。分析信息产生的过程也是寻求信息佐证的办法。1普查数据一般比抽查数据全面、准确。2监测数据,长期比短期全面,监测范围大的数据比监测范围小的数据代表性强;勘探密度大的数据比勘探密度小的数据准确,科学实验和仿真模拟计算的数据比一般推理的数据准确。3核对来源不同,收集方法不同的数据。如卫星图片、航测数据可用地面实测数据验证;了解来的市场需求量与行业协会、主要企业、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对比。4对比不同时期、不同来源的数据,并适当修正其间的差距。同一对象的数据,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由于范围不同,计算的标准和口径可能有所不同,造成数据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在对比这些数据时,必须查明
29、统计口径,否则就会出错。5由专家集体辨别信息是否准确,是否可靠。对于来自不同渠道的信息,可能因角度不同、口径不一、方法各异等而不一致,甚至矛盾。这时,可请专家集体讨论,弄清差异和矛盾的原因,去伪存真,取得一致意见。(四)逻辑法鉴别信息,逻辑判断必不可少。不经缜密的逻辑思考容易出错。有些基本差错,例如语言或文字的前后矛盾,夸大其词,有悖情理,以及某些虚构,禁不起逻辑的推敲。当然,逻辑合理并不总能证明事物为真,从虚假的前提出发,经过合理的逻辑推断得出的结果不会真实。因此,鉴别信息,既要充分利用经验、认识和判断力,也要借助其他手段。二、 大数据系统和数据挖掘技术(一)数据挖掘概述1大数据大数据是指超
30、过既往数据库系统规模、传输速度和处理能力,或者既往数据库系统结构无法容纳的数据。大数据常以万亿或EB衡量,且种类多、实时性强,蕴藏的商业价值大。很多现有的新或旧的信息基础设施、工具和技术可用来开发和利用大数据中蕴藏的价值。大数据有各种各样的来源:传感器、气候信息、公开的信息、如杂志、报纸、文章、买卖记录、网络日志、病历、事监控、视频和图像档案,及大型电子商务。大数据是数据挖掘产生与生存发展的土壤。如今数据每五年翻一番,面对前所未有的海量数据,为了从中发现有用的信息必须进行数据挖掘。此外,计算机存储、处理大量数据,以及运算的能力大为增强,为数据挖掘创造了条件,使其成为一门独特的学科和技术。2数据
31、挖掘与数据分析的区别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的主要区别在于:(1)处理工作量。数据分析的数据量可能并不大,而数据挖掘的数据量极大。(2)制约条件。数据分析是从某些假设出发,建立方程或模型,而数据挖掘不作假设,可以自动建立方程。(3)处理对象。数据分析往往是针对数字型数据,而数据挖掘对象类型繁多,例如图像、声音、文本等。(4)处理结果。数据分析可以解释结果的含义;数据挖掘的结果不易解释,着眼于预测未来,并提出决策建议。想要从数据中发现规律(即认知),往往需将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结合起来。(二)数据挖掘步骤按挖掘对象,数据挖掘分为数据库与数据仓库挖掘和网络挖掘两种,各自步骤分述如下。1数据库与数据仓库挖掘
32、数据挖掘一般有信息收集、数据集成、数据规约、数据清理、数据变换、数据挖掘、模式评估和知识表示8个步骤。(1)信息收集。从确定的挖掘对象中提取特征,然后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将收集到的信息存入数据库。对于海量数据,必须选择合适的数据仓库。(2)数据集成。把来源、格式、特点、性质不同的数据按逻辑或物理属性加以编排,以便以后使用。(3)数据规约。多数数据挖掘算法耗时很长,商业数据往往较多,数据挖掘更耗时间。数据规约就是简化已有可用数据集的表示,规约后数量大减,但仍能保持原数据的完整性,对规约数据的挖掘结果,与对规约前数据的挖掘结果相同或几乎相同。(4)数据清理。有些数据不完整(属性缺少属性值)、含噪声
33、(属性值错误),不一致(同一信息有多种表示),需要清理,使其完整、正确、一致后存入数据仓库。(5)数据变换。将数据变换成适合数据挖掘的形式。实数型数据,可将其分层和离散化。(6)数据挖掘。根据数据格式、属性与特点,选择合适的处理工具,例如统计方法、事例推理、决策树、规则推理、模糊集,甚至神经网络,取得有用的信息。(7)模式评估。由行业专家核实数据挖掘结果是否合理、是否可用。(8)知识表示。将数据挖掘得到的信息以可视方式交给用户,或作为新的知识存人知识库,供其他应用程序使用。并非所有的数据挖掘都要走上述的每一步。若只有一个数据源,则可以省略数据集成。数据规约、数据清理、数据变换合称数据预处理。数
34、据挖掘至少60%的费用要花在信息收集阶段,而至少60%以上的精力和时间要花在数据预处理上。数据挖掘是一个反复多次的过程,若一次未满足要求或未得到有用结果,则需回到前面,经过调整后重新开始。2,网络挖掘网络挖掘可分为网络用户行为挖掘与网络信息挖掘。前者基本不在工程咨询人员关心之列。后者可理解为“从WWW中发现和分析有用的信息”。网络信息挖掘是在已知数据样本的基础上,通过归纳学习、机器学习、统计分析等发现挖掘对象间的内在关系与特性,进而在网络中提取用户感兴趣的信息,获得更高层次的知识和规律。网络信息挖掘沿用了Robot,全文检索、人工智能的模式识别、神经网络等技术。现在的搜索引擎使用了这些技术,能
35、够在网页或网站数据库中为用户搜寻有用信息。网络信息挖掘具体步骤如下:(1)确立目标样本。由用户选择目标文本,提取特征信息。(2)提取特征信息。根据目标样本的词频分布,从统计词典中提取挖掘目标的特征向量并计算出相应的权值。(3)网络信息获取。先利用搜索引擎站点选择待采集站点,再利用Robot程序采集静态Web页面,最后获取被访问站点网络数据库中的动态信息,生成WWW资源索引库。(4)信息特征匹配。提取索引库中的源信息特征向量,并与目标样本的特征向量对照,将符合要求的信息交给用户。第六章 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因素识别及评价指标一、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综合指标体系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区域上各种因素对承
36、载能力的综合体现,因而必然表现为各单一方面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作用效果的科学叠加,反映区域内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总体状况。因此,资源环境承载力在综合评价指标是由上述的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等指标体系,根据评价对象功能要求和资源环境特征,选择相关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能够全面满足评价对象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要求。在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时候,要注意几个原则:一是要注重科学性和可对比性相统一的原则。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要严格按照资源环境的科学内涵,能够对资源环境的数量和质量作出合理的描述。同时评价方法要注重与国内外和区域间的可对比性,具有纵向、横向比较和可推广与应用。二是要注重描述性指
37、标与评价性指标相统一原则。描述性指标即资源和环境两大系统的发展状态指标;评价性指标即评价各系统相互联系与协调程度的指标。二者的统一,将在时间上反映发展的速度和趋向,在空间上反映其整体布局和结构,在数量上反映其规模,在层次上反映功能和水平。三是要注重最大限制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指标体系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不可能把所有的因素都列出,客观上对资源环境承载力所有因素全部用指标描述出来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指标体系要反映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主导因素的全貌,用对资源环境承载力产生最大限制性的主导因素的指标体系来描述和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才能把握资源环境承载力最本质的、
38、最基本的特征。同时,要达到指标体系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避免以往在研究制定指标体系要么指标体系过于庞杂、无法操作,要么把握不了主要的因素,对资源环境承载力最本质的、最基本的特征缺乏全面反映、表征、度量。因此,研究和制定指标体系要注重最大限制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根据水桶原理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指标有限,在选取最大限制性主导因素的前提下,尽量使指标少而精,资料易取得,方法易掌握,而不必面面俱到,使最大限制性和可操作性相互统一,这样才能够有利于研究顺利进行。二、 资源承载力影响因素识别及评价指标(一)土地资源承载力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包括主要用地类型、面积及其分布,土地资源利用上线及开发利用状况,土地
39、资源重点管控区域等。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分析需要考虑土地对人口的承载、土地对经济社会的承载,以及土地与人口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匹配协调程度。主要评价指标包括: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人均耕地面积、人均建设用地、土地利用率、单位土地产出、规划人均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禁建区比例等。(二)水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水资源总量及其时空分布,水资源利用上线及开发利用状况和耗用状况(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海水与再生水利用状况,水资源重点管控区等。主要评价指标包括:人均水资源量、单位土地水资源量、水资源开发强度、水资源可利用量、地下水开采率、人均供水量、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产值取水量、耕地灌溉率、生
40、态用水率等,分别表示了水资源的丰沛程度和水资源对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生态用水、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承载水平。(三)矿产资源承载力矿产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矿产资源类型与储量、生产和消费总量、资源利用效率等。主要评价指标包括:单位用地矿产量、单位用地实际采矿能力、单位用地矿产从业人员数量、矿业从业人员比率、矿业工业增加值比例等。第七章 资源环境承载力概述一、 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特征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并非简单地追求资源环境所能支撑或供养的最大人口规模,它既要求人类生产生活适宜,区域内人类物质生活水平和人居环境优质,又要维系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保持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和生态安全,还要确保资
41、源合理有序开发,实现各类资源的永续利用。资源环境承载力具有区域性、客观性、层次性、有限性、动态性、可控性等特征。(一)区域性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某一区域的资源环境结构和功能的客观表征。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禀赋条件不同,承载力大小也不同。不同区域的经济社会、国家政策等因素也会对该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产生影响和制约。因此,资源环境承载力会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二)客观性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区域在一定时期、一定状态下,资源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用以约束人类活动的自然属性,其存在与否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对于某一区域而言,在一定限度之内的外部作用下,资源环境可通过自身内部各子系统的协调作用保持着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
42、定,不会发生质的转变。资源环境承载力在资源环境系统结构、功能不发生本质变化的前提下,其质和量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衡量和评价的。(三)层次性资源环境承载力是从分类到综合的资源承载力与环境承载力(容量)的统称。资源环境系统是多层次的有机系统,内含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等多个子系统,而资源环境承载力则是多个子系统承载力的综合体。作为判断人类活动与整个资源环境系统协调与否的重要衡量标准,资源环境承载力有利于人类社会从宏观层面上对自身活动进行认识,并加以指导和调节。(四)有限性在一定的时期及地域范围内、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规模条件下,一定的环境系统结构和功能条件下,有限的资源环境对人类
43、经济社会活动所能提供的容纳程度和最大支撑能力是有限度的,即承载力是有限的。所有开发活动都必须保证在有限的阈值内,否则将对资源环境造成破坏性损害。(五)动态性资源环境提供的是对人类活动时期的最大支撑能力,而人类对资源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规模、强度、速度是基于某一时期的社会生产力和认识水平,这使得资源环境承载力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社会生产力发展而减小或增大。资源环境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都是开放的,在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中,区域内资源环境的制约性因素也发生相应变化。此外,用不同的环境目标来衡量同一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六)可控性资源环境承载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由人类活动加以
44、控制。人类在掌握资源环境演变规律和人类活动与资源环境相互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根据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要,可以对资源环境进行有目的的开发、利用和改造,寻求资源环境限制因子并降低其限制强度,从而可以使资源环境承载力向着人类预定的目标变化,以保障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但是,人类活动对资源环境所施加的作用,必须有一定的限度。资源环境的可控性是有限度的可控性,这也使得分析资源环境承载力具有现实意义。二、 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的类型根据承载主体的涵盖范围来划分,可将承载力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以某一具体的自然要素作为分析对象,又称为单要素承载力分析,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承载力等资源支持要素,或空气
45、、水等环境约束要素;另一类是从区域整体的角度出发进行的综合承载力分析,如区域承载力、生态承载力等。单要素承载力是宗合承载力分析的前提,综合承载力分析是对单要素承载力在区域尺度上的系统集成,因而必须是在作为其组成要素的主要资源环境承载力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的基础上才能进行。(一)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土地资源承载力是承载力研究中较早开始且最为成熟的研究领域,目前“以多少土地、粮食,养活多少人口”仍是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的核心内容。在开放系统下,从区域资源、环境、生态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出发进行实证分析成为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的重要发展方向。技术方法层面,借助3S技术等获取准确的资源空间信息并实现基础数据的空间化
46、,提高了分析的科学性和精确程度。(二)水资源承载力分析水资源承载力通常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在确保社会发展处于良性循环条件下,以区域可利用水量为依据,能够维持工农业生产、城市规模、生活质量、生态需求的状况下,水资源所能持续的人口数量。水资源承载力的承载主体是区域的水资源量,即可供区域开发利用的各种形式、各种质地的水资源,其承载对象是所有与水相关联的人类活动,包括工农业生产、商业娱乐和人类生活。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中心,探讨影响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已成为水资源承载力分析的重点问题。同时,考虑到水资源具有动态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在水资源承载力分析方法中逐步引入系统动力学、
47、多目标情景规划等动态分析方法。此外,水资源承载力分析还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的调入、调出以及跨区占用问题,在开放系统下对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也是水资源承载力分析的重要问题。(三)矿产资源承载力分析矿产资源承载力是指在一个可预见的时期内,在当时的科学技术、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下,矿产资源的经济可采储量(或其生产能力)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矿产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承载力也就是对社会物质生产、人口、环境的支持程度,可以从矿产资源对物质生产、人口生产和环境生产等方面建立承载力指标体系。(四)环境承载力分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自然环境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一般用环境容量进行衡量。环境容量是指区域自然环境和环境要素对人为干扰或污染物容纳的承受量或负荷量。环境承载力概念由环境容量概念演化而来,通过对区域大气、水、土壤、噪声、固废和辐射等环境要素的承载力开展分析,明确环境对各种污染物的容纳能力以及人类在不损害环境的前提下能够进行的最大活动限度。广义上,生态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在一起分析,统称生态环境承载力。由于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动态性特点,生态环境承载力传统的数据获取与分析方法,通过将地面观测与遥感相结合,将生态环境承载力分析方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