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邮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doc
《南邮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邮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南邮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一、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p 实验二、线性系统的根轨迹研究 实验三、系统的频率响应和稳定性研究 实验四、连续系统串联校正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仿真实验一: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p 一、实验目的:1 观察控制系统的时域响应; 2 记录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3 掌握时间响应分析p 的一般方法; 4 初步了解控制系统的调节过程。二、实验步骤:1 开机进入 Matlab 运行界面。2 Matlab 指令窗:Command dow , 运行相关指令。依次完成实验内容。3 本次实验的相关 Matlab 函数(参考材 教材 P74:控制系统模型描述 ):G=tf(num,den) 可输入一
2、传递函数。step(G,t) 在时间范围 t 秒内,画出单位阶跃响应图。impulse(G,t) 在时间范围 t 秒内,画出单位脉冲响应图。三、实验结果 1.观察一阶系统1( )1sTsF =+数 的时域响应:取不同的时间常数 T ,分别观察该系统的脉冲响应、阶跃响应、斜坡响应以及单位加速度响应。脉冲响应:T=1sT=3S 阶跃响应:T=1sT=7s斜坡响应:T=1s T=3s单位加速度 响应:T=1sT=7s2、二阶系统的时域性能分析p :观测 二阶系统22 2( )2nn nsswxw wF =+ +的单位 阶跃响应。( (1)令 1nw = , 0, 0.5, 2 x 分别取, 结合单位
3、 阶跃 响应图,观察阻尼比对阶跃响应的影响。阻尼比 =0 : G=tf(1,1,0,1)Transfer function:1 1-s2 + 1 step(G,18)阻尼比 =0.5 : G=tf(1,1,1,1)Transfer function:1 1-s2 + s + 1 step(G,18)阻尼比 =2 : G=tf(1,1,2,1)Transfer function:1 1-s2 + 2 s + 1 step(G,18)结论:当阻尼比取 0 0 时,其振荡频率为 1 1 ,即为无阻尼振荡;当阻尼比大于 0 0 小于 1 1 时,二阶系统为欠阻尼二阶系统,其单位阶跃响应为衰减振荡;当阻
4、尼于 比大于 1 1 时,二阶系统为过阻尼二阶系统,其单位阶跃响应为是非振荡的。(2 2 )令 0.5 x = , 1, 2, 5nw 分别取, 结合单位阶跃响应图,观察自然频率对阶跃响应的影响。自然频率 =1 : G=tf(1,1,1,1)Transfer function:1 1-s2 + s + 1 step(G,18)自然频率 =2 : G=tf(4,1,2,4)Trans fer function:2 2-s2 + 2 s + 2 step(G,18)自然频率 =5 : G=tf(25,1,5,25)Transfer function:5 5-s2 + 5 s + 5 step(G,
5、18)结论:自然频率越小,阻尼比越小,系统的阶跃响应幅值越大。( (3)调节自然频率与阻尼比,要求:Tr step(G,6)自然频率=16.9538rad/sec 阻尼比=0.73578实验二线性系统的根轨迹研究2.1 实验目的( (1)考察闭环系统根轨迹的一般形成规律。( (2)观察和理解引进零极点对闭环根轨迹的影响。( (3)观察、理解根轨迹与系统时域响应之间的联系。( (4)初步掌握利用产生根轨迹的基本指令和方法。2.2 实验内容 根轨迹绘制的指令法、交互界面法;复平面极点分布和系统响应的关系。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2 ) 5 4 2 (2+ +=s ss Ks G ,实验要
6、求:( (1)用 试用 MATLAB 的 的 rlocus 指令,绘制闭环系统根轨迹。(要求写出指令,并绘出图形。)指令:G=tf(1 2,1 8 26 40 25)rlocus(G)( (2)用 利用 MATLAB 的 的 rlocfind 指令,确定根轨迹的分离点、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要求写出指令,并给出结果 。)指令:rlocfind(G) 分离点:-2.0095 + 1.0186iK=0.0017 与 虚轴的 交点:-0.0000 + 3.6025iK=65.8411( (3)用 利用 MATLAB 的 的 rlocfind 指令, 求出系统临界稳定增益, 并用指令验证系统的稳定性。
7、系统 临 界稳定增益:65.8411 由于系统 无右半平面的开环极点, 且 奈奎斯特曲线不 包围( (-1 ,j0 )点 ,。系统稳定。( (4)用 利用 SISOTOOL 交互界面,获取和记录根轨迹分离点、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处的关键参数,并与前面所得的结果进行校对验证。(要)求写出记录值,并给出说明。)指令:SISOTOOL(G)原值:K=0.00017校正值:K=0.000169原值:K=65.8411校正值:K=71.8 ( (5)在 在 SISOTOOL 界面上,打开闭环的阶跃响应界面,然后用鼠标使闭环极点(小红方块)从开环极点开始沿根轨迹不断移动,在观察三个闭环极点运动趋向的同时,注
8、意观察系统阶跃响应的变化。根据观察,(A )写出响应中出现衰减振荡分量时的 的 K 的取值范围,(B )写出该响应曲线呈现“欠阻尼”振荡型时的 K 。的取值范围。(A A )03.1 实验目的 (1)绘制并观察典型开环系统的 Nyquist 围线。(2)绘制并观察典型开环系统的 Bode 图。(3)运用 Nyquist 准则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4)初步掌握相关 MATLAB 指令的使用方法。3.2 实验内容 一、(必做内容)使用 sisotool 交互界面研究典型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曲线,并进行闭环系统稳定性讨论。以下各小题的要求:(A)根据所给开环传递函数的结构形式,绘制相应的幅相频率曲线
9、和对数幅相频率曲线。(B)显示出曲线对应的开环传递函数具体表达式。(C)假如 MATLAB 指令绘制的幅相频率曲线不封闭,或用文字说明所缺部分曲线的走向,或在图上加以添加所缺曲线;曲线与(-1,j0)点的几何关系应足够清晰,能支持判断结论的导出。(D)对该开环函数构成的单位负反馈系统的稳定性作出判断,说明理由;假如闭环不稳定,则应指出不稳定极点的数目。(1) 1 )( 1 (2 11+ +=s T s TKG,其中 K , T 1, T 2可取大于 0 的任意数。取 K=1,T1=1,T2=2;指令如下:G=tf(1,2 3 1) Transfer function: 2 s2 + 3 s +
10、 1margin(G) nyquist(G)P=0,R=0,Z=0 系统稳定(2) ) 1 )( 1 )( 1 (3 2 12+ + +=s T s T s TKG,其中 K , T 1, T 2, T 3可取大于 0 的任意 取 K=1,T1=1,T2=2,T3=3; 指令如下:G=tf(1,6 11 6 1) Transfer function:1 - 6 s3 + 11 s2 + 6 s + 1 margin(G)nyquist(G)P=0,R=0,Z=0 系统稳定(3) ) 1 (14+=s T sKG ,其中 K , T 1可取大于 0 的任意数。取 K=1,T1=1; 指令如下:G
11、=tf(1,1 1 0) Transfer function:1 - s2 + s margin(G)nyquist(G)P=0,R=0,Z=0 系统稳定 (4) ) 1 )( 1 1 (2 16+ +=s T s T ss T KGa,其中。K 可取大于 0 的任意数。K=1,Ta=1,T1=1,T2=2; 指令如下:G=tf(1 1,2 3 1 0) Transfer function:s + 1 - 2 s3 + 3 s2 + s margin(G) nyquist(G)P=0,R=0,Z=0 系统稳定 (5) ) 1 (127+=s T sKG,其中 K , T 1可取大于 0 的任意
12、数。K=1,T1=1; 临界稳定,指令如下:G=tf(1,1 1 0 0) Transfer function:1 - s3 + s2 margin(G)nyquist(G)(6) 1128,) 1 1 (T Ts T ss T KGaa+=,其中 K可取大于 0 的任意数。K=1,Ta=2,T1=1; 指令如下:G=tf(2 1,1 1 0 0) Transfer function:2 s + 1 - s3 + s2 margin(G) nyquist(G)临界稳定 (7) 1129,) 1 1 (T Ts T ss T KGaa margin(G) nyquist(G)临界稳定实验四 连续
13、系统串联校正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串联校正装置对系统动态性能的校正作用。2.对给定系统进行串联校正设计,并通过模拟实验检验设计的正确性。二、实验仪器1EL-AT-III 型自动控制系统实验箱一台 2计算机一台 三、实验内容1串联超前校正 (1)系统模拟电路图如图 5-1,图中开关 S 断开对应未校情况,接通对应超前校正。图 图 5 5- -1 1超前校正电路图(2)系统结构图如图 5-2图 图 5 5- -2 2超前校正系统结构图图中Gc1(s)=22(0.055s+1)Gc2(s)=0.005s+12串联滞后校正 (1)模拟电路图如图 5-3,开关 s 断开对应未校状态,接通对应滞后校
14、正。图 图 5 5- - 3 滞后校正模拟电路图(2)系统结构图示如图 5-4图 图 5 5- - 4 滞后系统结构图图中Gc1(s)=1010(s+1)Gc2(s)=11s+13串联超前滞后校正 (1)模拟电路图如图 5-5,双刀开关断开对应未校状态,接通对应超前滞后校正。图 图 5 5- - 5 超前 滞后校正模拟电路图(2)系统结构图示如图 5-6。图 图 5 5- -6 6 超前 滞后校正系统结构图图中Gc1(s)=66(1.2s+1)(0.15s+1)Gc2(s)=(6s+1)(0.05s+1)四、实验步骤1.启动计算机,在桌面双击图标 自动控制实验系统 运行软件。2.测试计算机与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动控制 原理 实验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