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材中辛弃疾词的教学.doc
《中学语文教材中辛弃疾词的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语文教材中辛弃疾词的教学.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学语文教材中辛弃疾词的教学自明代张涎在诗余图谱中将词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辛弃疾词更常被列为豪放一派。豪放派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扩大了词的题材,使词的柔美纤美变为刚美宏美,为词坛注入一股阳刚之气。豪放词风的创始人是苏轼,但豪放派是由辛弃疾确立的,他以广阔的视野、壮阔的意境、深沉激越的情感抒发自己建功力业的抱负,开辟了词作的新境界。一、个性化的意象建构:构筑军事意象体系辛弃疾本应是纵横疆场的英雄,现实却使他壮志难酬,一生经历两次“错位”(明唐宋词与人生)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使他成为“词中之龙”,他的词充满豪壮之气与英雄之泪。祖父辛赞的家庭教育使辛弃疾从小立志收复失地。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举兵大举
2、南侵,年方二十的辛弃疾在家乡聚众两千抗金,后把部队汇入耿京所领导的军队,在军中担任“掌书记”,并劝耿京与南宋联合作战,受命南渡进行洽商。辛弃疾本是一位英勇善战的骁将,然而他“旌旗拥万夫”南下后,并没有受到重用,南宋对辛弃疾这一类的“归正人”怀有很强烈的不信任,辛弃疾很快就被解除武装,稍后委派任江阴军的签判。从此辛弃疾基本被以文职官吏的身份到四处去担任官职。即便如此,辛弃疾亦展现杰出的治国才能,他南归后曾给孝宗皇帝上美芹十论,又给宰相虞允文献呈九议,详细周密地分析p 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提出一整套的复国方略。然而他“归正人”的特殊身份、尴尬处境及南宋朝廷的偏安一隅等因素使辛弃疾再由一位能吏转为
3、闲人。南归后政治上的壮志难酬与少年时“金戈铁马”的军旅生活相对比,辛弃疾心中是无限的悲恸,他将军事生涯投射到他的创作中,以此来体现人生抱负。词作中出现了大量的军事意象:刀、剑、弓、马、旌旗、将军、英雄及宏大的战争军事场面等。通过这些军事意象塑造了一个丰满的自我形象。二、个性化的手法运用:强化用典内容决定形式,内容的拓展带来表现手法的变化,辛弃疾在表现手法方面最突出的即是用典,用典是他明志的有效手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于一二零五年,即辛弃疾去世的前两年,被闲居十八年的辛弃疾再次受朝廷任用,任镇江知府,积极准备北伐事宜。然而事实上这次北伐只是外戚韩侂胄以北伐之名行提高自身威望之实,尽管如此辛弃
4、疾仍然珍惜这次机会,他一方面积极准备北伐的相关事宜,另一方面对韩的贸然用兵有着不安的预感,因此在这首词中蕴涵着极其复杂的感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几乎通篇用典,或援引前人的事迹或摘取古代典籍中的词句,但这些材料并不是随便摘取排列,而是与当地景物相结合,用同类人物事件相比附。他登上京口北固亭想到的是与京口有关的英雄孙权、刘裕,用宋文帝元嘉苍茫北伐类比今日韩侂胄的卤莽北伐,既写出了当地的人文景观,又反映了他的思想情感,令人倍感贴切。辛弃疾在这首词中表现的情感太多太复杂:既要抒发自己的理想抱负,同时却又壮志难酬;既渴望北伐又对此次北伐深感不安;既有对统治者的讽刺又有警告之心众多的内容要在短短的一首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语文 教材 中辛弃疾词 教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