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连续流的A产线工艺布局的系统改善设计与应用.docx
《基于连续流的A产线工艺布局的系统改善设计与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连续流的A产线工艺布局的系统改善设计与应用.docx(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2020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基于连续流的A产线工艺布局的系统改善设计与应用学 院: 工业自动化学院专 业:姓 名:指导老师:工业工程杨沁瑜学 号:职 称:160408101679赖丽娟高级工程师中国珠海二一九年 五 月诚信承诺书本人郑重承诺:本人承诺呈交的毕业设计基于连续流的A产线工艺布局的系统改善设计与应用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研究取得的成果,文中引用他人的观点和材料,均在文后按顺序列出其参考文献,设计使用的数据真实可靠。本人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基于连续流的A产线工艺布局的系统改善设计与应用摘 要继电器是电子控制的基础元件,在电控制系统中广泛应用。如今,由于国
2、家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以及传统产业对其越来越大的需求使得继电器的产业发展空间不断扩展,因此行业对生产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经济高速发展、竞争不断加剧的今天,用低成本、短周期完成高质量的产出已成为现在制造业的趋势所在,合理地运用精益生产及工业工程的知识可以较好的助力企业,使其能更好的应对接下来的机遇及挑战。在本设计中,首先对A产品进行了解,确定所研究的种类,接着通过现场观察及分析确定A产线的现状并记录发现的问题点,运用工业工程及精益生产的知识进行分析和改善。首先确认A产品的工艺流程,运用ECRS四原则、“5WIH”进行程序分析及作业分析并改善,使得流程得到优化,工时有所减少;接下来结合连续流的观点,
3、根据改善后的工艺流程来规划新的生产布局,新的生产布局带来了空间及人员流动路径的改善;接着对生产线进行运输批量设定及5S等精益设计,有利于促进生产流动及现场管理;最后对本设计进行改善效果的评价。本设计结合精益生产及工业工程的知识对A产线的工艺流程、生产布局、作业空间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善及设计,形成一个整体的改善设计方案,目的是使生产线脱离较为混乱的状态,达到合理的流动,并运用精益及IE方法减少生产中存在的浪费,使得生产线的生产更平衡、过程更流畅。关键词: 流程改善;布局优化;连续流;精益设计A Systematic Improvement Design of Production Line AB
4、ased on Continuous FlowAbstractRelay is the basic component of electronic control,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electric control system. However, with the continued development of the new country and the increased follow-up of the local industry, the industry is continuing to increase its growth rate so
5、that the industry needs more production capacity. Nowadays,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creasing competition, it has become the trend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o yield a high-quality product with low cost and short cycle. The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lean production and industrial engi
6、neering can better help enterprises, so that the enterprises can better cope with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the future.In this design, first of all, understand the product A and identify the research object of product A, then through on-site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to determine the status
7、 of production line A and record the problems, using the knowledge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lean production for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Firstly, confirm the working process of product A, using “ECRS” and “5W1H” to analyze and improve the process and operation, so as to optimize the process an
8、d reduce the takt time ; secondly, from the viewpoint of continuous flow, planning the new production layout according to the improved working process, and the new production layout brings the improvement of space and personnel flow path; then carry out the production line transportation batch setti
9、ng and 5S lean design are conducive to promoting flow and site management. Finally, evaluate the improvement effect of the design.This design systematically improve the working process, production layout, working space and other aspects of production line A, forming an overall improvement design sch
10、eme, so as to make the production line out of a chaotic state, form a reasonable flow, and use lean and IE methods to reduce the waste, so as to make the production process more balanced and smooth.Keywords: Process improvement;layout optimization;continuous flow;Lean Design目录1绪论11.1研究背景与意义11.1.1研究背
11、景11.1.2研究意义21.2国内外研究现状31.2.1国外研究现状31.2.2国内研究现状41.3本课题的研究目标51.4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思路方法51.4.1研究内容51.4.2研究的思路及方法52相关理论综述62.1精益生产62.1.1精益生产的提出62.1.2精益生产的定义72.1.3精益生产的内涵72.2连续流72.2.1连续流的提出72.2.2连续流的概念72.2.3连续流的特点82.2.4连续流生产的优点82.2.5实现连续流的前提条件3082.2.6实施连续流的原则3082.3工业工程技术理论92.3.1工业工程的定义92.3.2工业工程的内涵92.3.3程序分析92.3.4作
12、业分析92.3.5动作分析102.3.6总结103 A产线现状与问题分析103.1 A产线及产品的主要情况介绍103.2生产模式113.2.1现状描述113.2.2问题分析123.3工艺流程123.3.1现状描述123.3.2问题分析123.4生产布局123.4.1现状描述123.4.2问题分析123.5人员流动路径133.5.1现状描述133.5.2问题分析133.6作业空间163.6.1现状描述163.6.2问题分析163.7批量设定163.7.1现状描述163.7.2问题分析163.8现场5S164 A产线整体优化改善及精益设计174.1确定节拍时间174.2工艺流程分析174.2.1工
13、艺流程改善过程174.2.2改善结果总结224.3规划布局及作业空间224.3.1生产布局224.3.2作业空间234.3.3改善总结244.4确定作业人数及作业内容244.4.1改善过程244.4.2改善总结274.5确定批量的设定274.6 5S275可行性分析286 A产线改善效果评价287总结与展望29参考文献31致 谢33附 录341绪论1.1研究背景与意义1.1.1研究背景本次的设计所在的A公司生产的产品为继电器。继电器是电子控制系统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军备设施、工业控制、机械、自动化、电子、家用设备以及电控制相关的仪器工具等都有广泛应用。目前在我国约有1000家继电器相关企业,
14、民营企业约九百五十家,其中品牌企业有两百多家,其中有20%的企业年营业额超过一个亿,50%的企业年营业额超过一千万,中外合资企业占25%,总从业人数35000人左右1。如今,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继电器在传统产业的需求增大,继电器产业的发展空间继而会扩充;与国家现今出台的扩大内需的计划及政策相结合,继电器行业生产及发展将得到明显推动。随着智能化工业和“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一些新兴工业、环保工业及高新机械等产业应运而生,基于上述产业的深化落实及发展,继电器的应用领域及需求将继续拓展。在发展契机增长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发展带来的挑战,在国外方面,一些国际企业着手强化其竞争力,对其资源进行整合,以
15、达到好的竞争效果,这对我国企业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不管面对的是机遇还是挑战,在生产制造方面,我国企业必须往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产品质量和提高产品质量档次、提高其规模生产能力及快速应变能力的方向走,全面提高生产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曾经我国制造业主要一度以粗放型生产方式为主,生产中重视数量而不太重视效率、质量等,生产过程中存在许多浪费,并且效率较低,企业用大的投入去得到利用率较低的产出,尽管如此,还是采用了大量产出的方式,同时堆积许多库存2。目前国内大多数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在其生产过程中仍旧沿袭着过去的落后的生产模式,其中不合理的车间设施布局、陈旧的生产管理方式、不经规划的人员
16、分配,最终严重影响到企业自身的经营。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产品多样化与精细化的要求也越高,企业不得不从传统大批量生产方式转变成为多品种小批量的柔性化生产方式3。虽然大批量的生产方式有靠着数量维持生产稳定的优点,但大量的库存和堆积带来的负面影响仍不可忽视,在市场趋势方面,生产周期长、存在质量隐患、产品切换速度较慢等问题已经逐渐不再被接受,因此改变生产方式已是大势所趋4。改变生产方式需要企业重新对生产情况进行了解、评估,进而对生产线重新设计,选择合适的方案以带动生产,最终满足市场需求。在这个过程中,精益方法是有力的工具,精益生产可以适用在全过程寻找和消除改善,以达到最大程度的相应改善5。这
17、一生产方式可以有效的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能快速地对市场需求变化进行响应,以达到用最少投入获得最高收益的目的。在此研究背景下,本设计以生产继电器的A产线为研究对象,对A产线的工艺流程、布局等进行系统的精益优化设计。1.1.2研究意义随着产业结构化的深入,企业面临的竞争也愈加激烈,现如今,标准化是满足基本需求的准绳,但在此基础上出现多元化的需求,企业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也要考虑自身的实际,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改革现有模式,通过革新来完成客户需求和自身情况双赢。对应于生产方面,多品种小批量的模式、个性化定制已成为市场的潮流,企业在顺应潮流的基础上,应善用精益工具来完成转变,从整体的角度对管理工
18、作以及生产流程进行优化,在低成本的同时实现高效率运作。对A公司而言,其主要负责生产继电器,生产工作在A公司为重中之重,在此复杂且市场具有更高要求的背景下,采取一定的措施对A公司生产过程进行设计及改进是必要的。依照以往的大批量生产模式进行生产容易出现弊端,如大量堆积在制品、生产周期长、在制品的存放及搬运出现混乱、容易出现质量隐患、对不良品难以快速响应等6。在这种模式下,许多浪费容易被掩盖,实际上企业的生产能力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对于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采用工业工程及精益的方法进行改善,如程序分析、作业分析、拉动生产的工具等7;但在生产过程以外的角度,可以改变其生产模式,对生产线进行精益设计
19、,由大批量生产转为连续流生产,让生产过程(包括人流、物流、信息流等都)得以流动起来,生产线流动并畅通为生产管理的控制增加了可靠性 8。精益生产是一种帮助企业优化生产管理的方法理论,精益生产在根本上要求消除浪费,进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精益生产与以往大批量生产的区别在于在制品及堆积品的流动形式不同;对库存的理解及管理方式不同;对市场需求及风险管理的理解不同等等。精益生产注重拉动式生产,仅根据客户需求来规划生产,这样能减少库存及相应成本,增加企业效益9。连续流有着很强的灵活性,能对生产过程进行快速的调整切换,并有快速更换生产不同的产品的能力,与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有很好的适配性,对市场而言,不同于批
20、量生产,连续流生产便于柔性设计(如混流生产等),能较好的适应客户需求的变化,便于快速响应。其次,基于连续流的流动性,材料周转率、库存周转率等得以提高,可以有效降低材料和库存的成本;由于流动变快,部分被材料库存及在制品占用的空间被节省出来,空间成本也得以降低。除此之外,连续流生产还有助于提升产品品质。在连续流生产的过程中,在制品必须按节奏流动起来,其中隐藏的质量隐患能较快的暴露,并且减少在制品的堆积能降低因堆积带来的质量风险,因此连续流生产有利于防止产品成批缺陷的产生。再者,由于连续流建立了平稳流动的生产过程,有利于品质的稳定。总而言之,连续流生产方式可作为提高产品质量的一个有效的手段10。1.
2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国外研究现状精益生产方式在最开始源于日本丰田企业,原为丰田生产方式(TPS)。丰田生产方式能通过低成本进行高质量的产出,在这之中也兼顾效率的提升,并且能对市场需求做快速响应。当年丰田生产方式的提出无疑对制造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吸引了不少人对丰田公司进行了解学习,有不少专家学者潜心对TPS进行研究,并对其进行了一定的总结,最终在1985年由MIT等单位的专家提出了精益生产这个名词11。而后,经过几年的对精益的探索,有关于记载精益内容的精益思想出版,这本书里有对TPS的关键原则的讲述,并且还延伸到不同行业及领域,以便于不同行业领域的人都能使用精益思想进行指导和行动,至此,
22、精益的理论体系被进一步完善12。但精益的理论及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越来越多不同的发展需求,精益的理论也随之有所变化,体系有一定的扩充,例如新加入的5S、Cell line、TMP等。一些国外的大型企业在应用精益生产的同时,也对TPS的内涵进行深入研究,将精益与企业的自身情况相结合,如同丰田企业与TPS的紧密性与适应性,务求探索出一套适合自身的理论体系。在精益生产的浪潮下,许多企业纷纷对精益生产及其管理模式进行了探索研究,在起初主要对TPS对应的管理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13,其中较为有代表性的人物有日本的大野耐一等人。大野耐一编写了丰田生产方式一书,在其中提出了精益的概念,大野耐一还将精益生
23、产与减少浪费两个概念相结合。大野耐一先生是提出精益理念的第一人,对后来的学者对精益进行理解分析带来了一定的影响14。除大野耐一先生外,门田安弘等人对TPS的分析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除日本的学者对精益生产进行研究外,美国的学者也对精益生产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如改变世界的机器和精益思想,这两本书的面世也为后来的人们学习精益生产多提供了一些参考。在两本著作中,作者除了分析并总结了精益生产相关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外,还将精益理论体系从原来的汽车行业拓展到其他各个行业,甚至于第三产业的服务业。精益思想不仅提供了理论相关的描述,还提供了在生产中的实际案例以供参考,除了对原先理论及案例的阐述,作者也提出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连续流 工艺 布局 系统 改善 设计 应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