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接驳的社区公交线路优化研究 (2).docx
《轨道交通接驳的社区公交线路优化研究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轨道交通接驳的社区公交线路优化研究 (2).docx(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广西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说明书课题名称 轨道交通接驳的社区公交线路优化研究 学 院 机械与交通工程学院 专 业 交通运输(交通规划与管理)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2021年 3月 29日摘 要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已经从起步阶段步入成熟发展阶段,各种形式、各种运量的轨道交通建设在各个城市逐渐铺开。但根据部分率先规划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所获得的早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的经验来看,轨道交通接驳的社区公交线路缺失让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吸引大大受限,轨道交通建设效益大打折扣。社区公交这一形式的出现提供了解决有效发挥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骨干作用,增加轨道交通的客流吸引范围和可
2、达性这一问题的一种值得参考的解决形式。本文首先对对国内外社区公交的发展研究以及轨道交通的接驳形式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客流吸引范围进行了探讨,由此从站点周边土地利用特性方面对站点进行分类,从而确定各站点的客流吸引范围,由此得出了接驳形式在社区公交线路中的适当范围,并以柳州市的公交线路1号轨道作为的会展中心站、科技园站周边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现有公交线网状况,对未满足相应轨道接驳需求的小区进行改造,尤其是改造,这些小区的公交线路通过这个来建立起合理的优化模式,通过建立的公交模型来进行解答。关键词:社区公交;线路优化;轨道交通接驳;遗传算法ABSTRACTIn recent
3、years, Chinas urban rail transit has stepped into a mature development stage from the initial stage, and various forms and volumes of rail transit construction have sprung up in various cities. However, according to the early urban rail transit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experience of some cities th
4、at took the lead i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ng rail transit, the lack of community bus lines connected by rail transit greatly limited the attraction of urban rail transit passenger flow, and greatly reduced the benefits of rail transit construction.The emergence of community bus provides a valuable
5、solution to effectively play the backbone role of urban rail transit in urban transportation, and increase the passenger attraction and accessibility of rail transit.Firstly,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research of community bu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connection forms of r
6、ail transit, and discusses the passenger flow attraction scope of urban rail transit stations, so as to classify the stations from the aspects of land use characteristics around the stations, so as to determine the passenger flow attraction scope of each station, From this, the reasonable optimizati
7、on range of connecting community bus lines is obtained. Finally, taking the exhibition center station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Station of Liuzhou Rail Transit Line 1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public transportation network,
8、 optimizes the community public transportation line of the traffic community that does not meet the demand of rail transit connection, and establishes the optimization model of the community public transportation line of rail transit connection, and uses the model to solve the problem.Key Words:Comm
9、unity Bus;Route Optimization;Rail Transit Connection;Genetic Algorithm目 录摘 要1ABSTRACT2目 录31.绪论51.1研究背景51.2研究目的及意义51.3国内外研究现状61.3.1国内研究现状61.3.2国外研究现状71.4研究主要内容和重点81.4.1研究主要内容81.4.2研究主要重点81.5研究方案91.5.1基本研究思路91.5.2思路结构图92.关于以社区公交方式接驳轨道交通的理论概述102.1城市轨道交通102.1.1城市轨道交通特点102.1.2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客流吸引范围102.1.3城市轨道交通站
10、点聚集效应的基本理论132.1.4基于聚集效应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客流吸引范围模型142.2社区公交152.2.1社区公交的概述152.2.2社区公交与常规公交的区别172.2.3社区公交线路规划影响因素172.2.3.2社区公交线路表现形式183.轨道交通接驳的社区公交线路优化模型193.1轨道交通接驳的社区公交线路优化的原则193.2轨道交通接驳的社区公交线路优化模型的建立193.2.1模型建立的基本思想193.2.2模型假设193.2.3构建优化模型203.2.4约束条件203.3轨道交通接驳的社区公交线路优化模型的求解算法213.3.1遗传算法概述213.3.2遗传算法求解步骤223.3
11、.3基于遗传算法的优化模型求解224.实例分析254.1柳东新区内轨道交通线路概况254.2潜在公交站点选定264.3模型基础数据274.4实例计算295.结论和展望325.1研究结论325.2研究展望32参 考 文 献341.绪论1.1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和人口活动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机动化进程快速提升,随之而来的是较严重的城市交通问题和日益凸显的居民通勤问题。在当前所处的交通环境下,居民更倾向于多样化、个性化的交通出行模式以及高品质、高效率的运输服务。而结合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趋势,以交通作为主要的对象,建立起多元化的地面公共交通网络,以此来打造交通城市。对于现在的情况来说,很多城市的交通
12、发展是不平衡的,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人们往往过于重视公交的基础设施建设,而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公共交通的发展就比较落后,这影响了居民的出行,导致很多人只好采取其他的方式来替代公共交通。通过这些可以知道忽略末梢的社区公交的布置和优化会大大地影响居民对公共交通的看法,人们往择自己想办法出行,而降低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意愿,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目的搁置,浪费了社会资源的投入。虽然如今,经济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但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并没有完善,尤其是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并没有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不断地扩大,虽然现阶段轨道交通行业在不断地发展,但是对于一些居民来说,虽然要步行较长时间才能够通过
13、轨道来进行出行。对于一些居民来说,步行到轨道站点的距离很大,花费的时间成本也很高,所以人们不得不降低通过轨道来出行的意愿,并且对于城市公共交通的管理也缺乏一定的规范性,公共交通很容易受到城市发展的影响。由于城市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公交也并没有涉及到城市的所有地方,对于城市周边的地区来说,公共交通工具经过的地方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居民对公交的满意度,并且一些城市轨道覆盖范围很低,线路也比较少,所以社区公交应弥补普通公交无法涉及的范围和地区,努力对居民的公共交通出行提供便利,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高效的接驳更高力量的公共交通,不仅能够方便居民的生活,减少居民的时间成本,而且也能提升公共交通行业的
14、高质量发展。1.2研究目的及意义(1)增加公共交通的覆盖面积。社区公交线路和普通公交线路相比,不会受到很多严格的规范,所以对于社区公交线路来说,是比传统的公交线路要灵活的,而且可以涉及传统公交线路无法涉及到的地区,例如一些巷子和小道,可以弥补传统公交行业的服务盲区。社区公交系统最特别的地方是能够与住宅区进行连接,更能方便居民的出行,更加贴切居民的心理需求。(2)提升公共交通的效率。为了适应国家对当前绿色生态社会的要求,国家大力的提倡居民绿色出行,但是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居民的要求,也不断地增加,现在居民对噪音污染问题的反应度较高,而且因为开发商的“谁开发、谁配套”的模式导致了中国国内的一些居民小
15、区比较封闭,难以接触到公共交通工具,所以社区居民对于采用公共交通出行的意愿在不断地降低。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相比,居民个人愿意选择私家车来出行。但是私家车排放的尾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环境。所以更要提高公共交通的效率,增强公共交通工具的运输能力和接运能力,使社区公交成为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3)对准乘客的出行需求。传统的公交站点的地点和数量都十分有限,对于一些社区来说,不能依托公交来进行出行服务,所以要改变以往的模式,在更多的区域发展社区公交,让公交和城市的轨道交通相结合,对准居民的出行需求,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出行方式。发展社区公交,增加了公交的灵活性,可以在交通比较拥堵的时候缩短发车的
16、间隔,并且采用小型体积的车辆来进入社区,秉持以人为本的观念,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4)提高地区吸引力。社区公交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城市中心区和边缘区的时间距离,而且更好地与其他的公共交通方式进行对接。对于城市边缘的地方来说,更能结合分散的公共交通资源,与城市之间的交通进行连接,所以发展社区交通对于现在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不仅可以发展城市的经济,而且也能缩小城市和乡村的地方不平衡,更能够为乡村的发展提供契机。(5)提高城市交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是经济发展的中心地点,无论是人口还是其他的经济因素都十分的繁多,所以城市公共交通的作用更加的重要,多层次的公共交通体系,可以疏散城市的人口,缓解城市交通堵
17、塞,不仅能够提升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可持续性发展,而且有利于发展城市经济。1.3国内外研究现状1.3.1国内研究现状中国的很多专家对于公共交通体系进行了研究,并且取得了相应的成果。根据以往的研究来说,当前中国的轨道交通接驳公交的路线研究方向,主要是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来进行改善的,并且对于宏观的交通体系来说也有部分涉及。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模型的算法进行解答,曹玫等人通过运营者的成本和出行者的时间消耗之和作为最小的目标来进行模型的建立,得出了各个站台对出行影响的区域范围,并对于各个站点进行数字编码,通过遗传算法来计算各个城市交通站点对接的最佳接驳公交路线,对本文思路提供了重要参考1。周昭明使用了四
18、阶段法对城市轨道交通接驳公交的线路规划、数据模型等进行了优化2。赵硕等研究了乘客在两种公交方式之间进行了对照,通过交通的换乘时间和换乘距离建立函数,并且建立了赚点的深度模型结合实际对站点附近位置做了相应的调整3。薛行健等人通过运营者和乘客耗费的总成本之和作为最小的目标,建立了接驳公共线路的相关函数,而且还建立了接驳线路效率最大的线路优化模型,还在最优线路的搜索中同样运用了遗传算法4。刘涛基于微分法以及重心法建立了换乘枢纽的选址数学模型,并建立了了以轨道交通与公交换乘成本最小为目的,优化发车频率为手段的运营调度模型5。李诗灵等运用离散化手段对线路的区域进行了调整,以得出接驳效率最大化目标的函数的
19、解,得出了接驳效率越高,乘客获得的总效率越大的结论6。周桦等对位于城市主要走廊内的常规公交线网进行处理,对客流进行依照轨道交通服务覆盖范围进行转移分配,针对城市客流走廊内部的不同层次建立了地面公共交通线网优化模型7。宋瑞等摸索出另外的减少乘客延误时间和最少的路线和周期的启发式算法,来设置城市轨道接驳公共线路的方案,该算法的结果对于线路规划方案有着良好的适用性8。武苗苗总结了微循环公交的特点,并且根据他的特点和服务,量身定做了一套微循环公交的方案。并阐述了其相关的客流预测并建立了乘客乘坐微循环公交的出行步行距离最小的最优站点位置数学模型9。在宏观公交系统网络分析方面,戴学锋针对北京拥堵问题,提出
20、干路/支路系统路网的短缺导致的微循环公交系统发展缓慢,他认为这很大程度上导致和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10。范海燕等人研究的公交站点、公交线路和公交线网,对接驳城市轨道交通的方案进行了优化和调整,并且对方案的流程和原则做了深入的研究11。杜彩军等则对接驳城市轨道交通进行了抽样,对于抽样的结果做了分类,并且根据时间和距离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和接驳公交线路路网的优化布设的指导意见12。周伟等通过系统的对城市轨道交通接驳公交的概念和影响做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创新性的接驳理论结构13。王振报等引入了枢纽点吸引系数的概念,通过最短路径算法确定备选线路集,系统性的阐述了公共交通线网规划方法14
21、。吴卫川等以公交的线路和站点进行研究,构建了微循环公交体系,为城市以及城市偏远地区的微循环公交系统提供了了一些建设性意见15。莫一魁等基于常用的公共交通线路规划方法,以考虑公交服务公益性的角度,主要研究微循环公交的特点及其性能,结合实际进行合理的规划,通过线路的调整和布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线网的覆盖能力16。总的来说,中国的专家在他们自己的领域上,对于交通体系进行了模型的建立和解答,但是对于实际生活中的情况下复杂的路网状况等实际情况略微轻视,由此造成在现实应用情况中效果上打了一定的折扣。1.3.2国外研究现状国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的研究方向主要针对公共交通线路的优化和公共交通企业的收益。对于
22、公交运营的优化方面,Franz J. M. Salzborn建立了以给定乘客达到率为前提的对于接驳公交线路的发车频率建立了数学的模型。可以在运营次数最少的时候,减少乘客的时间成本,以此来得出最好的发车频率,但是仍然具有缺陷,假设前提有较强的局限性,且无法对公交线网的全局进行优化17。Steven Chien等对城市轨道交通和公交系统的联合进行了模型的运算。该模型可以针对每条线路上的站点,认为每个站点都可能存在多条接驳公交线路为前提,在此前提下重点探讨了如何确定公交发车间隔及支线线路数量18。S. C. Wirasinghe等人从经济学等角度提出了不同的收益分析模型,分析求解了采用不同方法规划的
23、接驳公交线路方案所带来的最大系统效益19。Ashish Verma等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和接驳线路的具体情况,并且根据实际的实践,以乘客的接驳换乘效率最高、等待时间最少、社会效益最大为目标,建立了接驳公交线路优化模型20。Afshin Shariat Mohaymany和Ali Gholami设置了多模式的城市轨道交通方法,通过蚂蚁算法基于企业运营成本及乘客出行成本的综合成本最小为前提建立了数学优化模型21。Ceder.A则加入了客流的指标,主要研究乘客的心理需求,要公交线路以满足乘客的需求为前提建立模型,设立社区工作的管理体系22。对于公交线路路网优化方面,Carlos Lcio Martin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轨道交通接驳的社区公交线路优化研究 2 轨道交通 接驳 社区 公交线路 优化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