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下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IM技术下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研究.doc(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贵州理工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设计(论文)题目:BIM技术下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研究学 院: 经济管理 专 业: 工程造价 班 级: 造 价153 学 号: 2015130298 学生姓名: 黄 文 凯 指导教师: 刘 宏 2019年 5 月30 日 贵州理工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诚信责任书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特此声明。设计(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目 录中文摘要(含关键词)I英文摘要(含关键词)II1 前言12 BIM相关理论概述22.1 BIM技术
2、的概念22.2 BIM技术的特点22.2.1 建筑过程可视化32.2.2 不同专业领域的协同办公32.2.3 实际施工的模拟功能42.2.4 全方位优化功能42.2.5 可出图特性43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发展历程与现状63.1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发展历程63.1.1早期萌芽阶段63.1.2快速发展阶段63.1.3不断完善阶段63.2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现状73.2.1 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DBB模式)73.2.2 CM模式73.2.3 设计一建造模式(DB模式)73.2.4 交钥匙模式83.2.5 建造-运营-移交方式(BOT模式)83.2.6 项目承包模式(PMC模式)84 BIM技术下建
3、筑工程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94.1现阶段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94.1.1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制度不完善94.1.2 人才培养方式不健全94.1.3 质量控制不合理104.1.4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市场监管体制不健全104.2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应用中的存在问题104.2.1信息传递的不完整性104.2.2 BIM相关技术概念尚未严格统一114.2.3 BIM的优势尚未对传统设计方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114.2.4 BIM相关软件不匹配114.2.5 缺乏相关鼓励性政策的引导115 BIM技术下完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对策135.1 增强BIM生命周期的监管体制135.2 完善BIM技
4、术服务体系135.3 促进BIM技术与我国建筑行业实情相适应145.4 强化BIM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的管理模式146 结束语16参考文献17致 谢18IIBIM技术下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研究摘要建筑行业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行业,其项目与其他行业项目相比,具有建筑工程周期长、持续投资金额大、项目管理水平门槛高等方面的特点。当前,我国建筑行业项目管理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均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其中,BIM技术的应用提升了我国建筑行业的信息化水平。本文主要研究了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第一,通过大量文献调研,概述国内外对于BIM技术的研究进展。第二,BIM技术的介绍,包括BI
5、M的基本概念、BIM的技术特点以及BIM中常用的软件。第三,通过我国工程管理中BIM技术应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难点问题等,分析出在建筑工程管理中采用BIM技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最后,基于BIM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现状,从国家政策、BIM自身信息平台及业务融合等方面给出了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完善措施。关键词:BIM技术,建筑工程,管理模式I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Mode under BIM Technology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s a relatively sp
6、ecial industry. Compared with other industry projects, the projec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ng construction period, large amount of continuous investment, and high threshold for project management. At present,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project management is in the primary development stage co
7、mpared with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erms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Among them, the application of BIM technology has improved the informationization level of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application of BIM technology 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mana
8、gement. First, through a large number of literature research,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BIM technology at home and abroad is summarized. Second, the introduction of BIM technology, including the basic concept of BIM,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IM and the software commonly used in BIM. Thirdly,
9、 throug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BIM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nd the difficult problems in Chinas engineering management, the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of adopting BIM technology 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are analyzed. Finally,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status of BIM technology in Chinas
10、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of BIM technology 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are given from the aspects of national policy, BIMs own information platform and business integration.Key Words: BIM technolog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modelII贵州理工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
11、18 页1 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产生活各个方面都在面临着巨大的变化,相关的产业也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与机遇。与之相应,建筑行业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其工业化和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其相关的设计、功能、造价等管理和功能性要求越来越复杂,这就对建筑项目的项目决策、工程造价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承包单位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突破性要求,比如承包单位的管理模式、后期的施工设计等等,而这些是传统的津津依靠CAD辅助施工的管理方法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现在智慧城市的完善以及物联网技术的成熟,传统建筑业更加需要信息化、数字化两大抓手,以满足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本文研
12、究的BIM技术的提出为传统建筑行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一条较为光明的道路。BIM技术实现了平面设计到三维立体模型设计的转变,且以三维立体模型相关数据为基础,达到整个建设项目周期的数据共享,这个建筑周期包含前期的决策阶段、中期的设计阶段、后期的施工阶段,这样一个关于建设项目的多维的可视化的信息数据库就建立起来了,切实实现了复杂建设项目的精细化和数字化管理,进而提高了建筑工程管理的时效性及管理的先进性。本论文主要研究的是BIM技术下建筑工程管理模式,首先综述了BIM相关概念和理论,并就建筑工程应用方面给出现状分析,总结归纳出现状问题,并就BIM在建筑工程应用方面给出相应的管理对策。2 BIM相关理论概
13、述BIM技术的和传统的二维建筑工程设计和管理模式相比,BIM技术具有精细、高效、信息统一的优势,该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建筑工程管理粗放式的模式。2.1 BIM技术的概念BIM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缩写,翻译成中文为建筑信息模型。2002年,Autodesk公司首次提出BIM技术,现在BIM技术已经得到了各国相关研究学者的认可。根据NBIMS对BIM的阐述,BIM的定义由三部分构成:(1)BIM是一个设施(建设项目)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表达;(2)BIM是一个共享的知识资源,是一个分享有关这个设施的信息,为该设施从概念到拆除的全生命周期中的所有决策提供可靠
14、依据的过程;(3)在设施的不同阶段,不同利益相关方通过在BIM中插入、提取、更新和修改信息,以支持和反映其各自职责的协同作业。2.2 BIM技术的特点目前,全球经济区域性特征显著,但是我国的经济总量一直呈现不断增长的良好态势,各大产业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尤其是在建筑领域,我国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为我国在国际经济环境中的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纵观我国南北与东西,鸟巢水立方、港珠澳大桥、青藏铁路等等宏伟建筑的背后,定有优秀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份力量。BIM技术实现了整个建设项目各阶段的数据共享,从建设项目的决策阶段到项目的前期设计阶段,以及后期的项目施工阶段(如图1所示),
15、实现了各个阶段管理人员对数据的把控程度,突出了时效性和信息化管理,这样能够有效规避一些显而易见的错误性操作或者重复性工作,实现了建设管理的协调办公,由此可以看出,BIM技术的特点是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图1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2.2.1 建筑过程可视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高层甚至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且建筑要求越来越细节化和复杂化,依靠CAD建立的二维平面模型的传统管理模式是难以满足现实要求的,传统建筑项目迫切需要一个可视化后程度更高的管理模式。BIM技术可以实现二维平面模型到三维立体模型的转变,三维立体模型设计能够突出更多的设计细节,展现更
16、多面的模型效果,是整个建设项目立体化的、可视化的展现在管理、决策、施工等人员面前,方面相关人员透彻了解工程、掌握工程、分析工程、把控工程,也辅助管理人员对项目进行相关管理,避免重复性工作,提高建设项目的推进效率。2.2.2 不同专业领域的协同办公一个建设项目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施工周期较长,设计的部门与单位众多。与此同时,一个建设项目又是一个整体,需要在一个长期的战线中多个部门协调完成。这就对建设项目的协调办公提出了要求。一旦部分单位因为沟通不畅或者不及时,或者长周期下部门更换,导致项目共同不畅,严重的将导致整个建设项目的延误甚至是停工,这对不仅仅会拖长建设项目的建设工期,而且会严重影响建设项目
17、的整体效益。BIM技术具有较好的可协调性特点,能够有效避免此类问题。因为在BIM建立的模型,综合了包含土建、暖通、设计等多个专业部门的意见与之设计的相关模型,冲破了不同部门之间的壁垒性隔膜,实现了多个部门共同建模,从而降低了长周期下不同部门之间沟通的难度,实现了协调性办公,从而避免了因共同不畅带来的冲突性问题。2.2.3 实际施工的模拟功能BIM的模拟功能非常的强大,他不仅仅可以建立三维立体的建筑物模型,还可以建立一个针对动态的施工过程模型,特别是针对施工项目中一些较为复杂的施工程序,实现一个精准化模拟,将可视化程度达到最高,避免项目施工阶段的误判。比如,是项目施工阶段,BIM技术可以根据现场
18、一首数据及精准的工作流程,模拟出一个质量较高的施工方案,全程指导施工方进行施工,避免施工方对于模型的错误理解,减少工程性错误和失误的发生。又如,BIM的动态化模拟4D-能够帮助管理人员实现良好的时间把控,尽可能的实现缩短工期,提高整个建设项目的工作效率。2.2.4 全方位优化功能BIM技术能够为建筑项目的设计、施工等环节提供优化策略,利用其配套的信息化优化分析工具,可以将复杂的建筑项目施工环境进行理性的分析,避免的传统的专家法的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了策略的质量。另外,利用BIM技术的可视化信息技术,可以方便的从宏观和微观等视角对建筑项目进行交接和研讨,能够有效的提高项目交接效率,另外可以避免分
19、包项目在环节对接过程中的返工现象。2.2.5 可出图特性项目管理人员利用BIM技术建立的建筑模型具有多维可视化功能,在工作交接过程中,可以方便的协调各专业人员对建筑项目施工方案或工艺进行模拟优化,然后经过一系列的碰撞检测和设计变更,对施工方案进行改进及论证,进一步完善建筑模型,最终像CAD出图一样导出优化后最佳的综合设计施工图,方便现场施工技术人员指导现场作业。此外,BIM协同功能的实现需要建筑工程项目参与各方的积极配合,只有相关人员对此种设计方法比较支持才能确保最终协同功能的实现。BIM协同设计的实现需要遵守一定的流程规则,确保各项工作都能按照相应的顺序进行。BIM协同设计的工作流程大概分成
20、下述几个步骤:第一步,需要建造师进行基础模型创建,这一环节的工作是为其它专业模型的建立提供基本的标准。第二步,需要结构专业、建筑专业和电气专业共同完成,即结构工程师要建立相应的结构模型、建筑师要对第一步建立的模型进行细化处理,机电工程师要建立机电模型,这些模型的建立应以第一步建筑师创建的基础模型为基础进行。第三步,建筑信息系统要对三个专业输入的数据信息进行碰撞检查,检查中是否存在矛盾现象,如果没有问题就会直接生成施工图,如果存在管线交叉施工碰撞则要返回到第二步重新进行各个专业的模型设计,直到无专业碰撞现象发生。3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发展历程与现状3.1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发展历程众所周知,
21、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在建筑工程管理领域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显著的差距,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国际先进企业和建筑队伍对我国的建筑行业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冲击,若想在当前市场环境中立足脚跟,需要从包含工程项目管理在内的技术能力和组织能力等多个方面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在管理模式等方面大致进行了三个时期的变革与发展。3.1.1早期萌芽阶段新中国建立初期,各个领域百废待兴,建筑工程是许多领域重建的重要基础环节,全国范围内的建筑行业尚未形成基本的主管机构,现有的建筑企业的设计思路和施工队伍的规模都不能满足新中国建设的
22、需求,大多数的建筑工程主要是以建筑单位自我管理为主。3.1.2快速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建设逐渐展现出一定的成效,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也呈现出学习苏联的热潮,此时的管理模式主要是将设计与施工分开,建立了相应的设计院所和施工企业。在改革开放以前工程指挥部模式在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当时建筑材料、建筑人才等资源匮乏的时代,由政府牵头,借助工程指挥部模式,整合优势资源,集中力量提高建筑工程的建设速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优势,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量的不断增加,该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过多的行政干预使得工程项目的质量失去市场监管,投资也失去竞争力,工期出现恶性延期的情况。改革开放的到来
23、,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传入我国,大量的资金和人才的到来冲击着我国的建筑市场,国内的建筑企业被迫改革,放弃了效率低下的工程指挥部模式,转而采取与国际金融及项目管理相一致的管理模式。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3.1.3不断完善阶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具有世界影响的建筑项目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建筑领域的项目投资包干责任制、招投标承包制、劳动合同履约制等等管理模式已经在我国的建筑领域生根发芽,不仅对国营企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为私营企业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提供了强有力的发展方向。其中对于项目法人的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制度的制定至今仍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这个阶段是我国建筑工程项目
24、管理不断完善自身的过程。3.2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现状本阶段,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中所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以传统为主,它所表现出明显的非理性。我国承载建筑项目的相关负责企业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大多数只起到监管作用,而相应的技术人员则参与到前线建筑项目过程中去,这样的管理方式若是用在工程量比较大的项目中时,将会表现出很多的弊端。而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工程项目也渐渐走向复杂化、巨大化的方向,因此要求参与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性。理论与实践新进展作为传统的实行项目管理的工程建设领域,在近几年来在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实践上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建立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实行项目管理资
25、格认证制度。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有:3.2.1 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DBB模式)DBB管理模式是建筑工程最常见也是最传统的一种管理模式,它是按照建筑工程建设的自然属性为基础,按照工程项目的自然规律安排各项工作的开展顺序,即首先开展的是设计环节,然后是招标环节,最后是建造环节,此管理模式最显著的特征便是建筑项目实施的顺序必须是按照设计-招标-建造的顺序开展,进入下一阶段的前提是完成上一阶段。3.2.2 CM模式传统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中招标建设一般是在设计阶段之后,CM模式突出的特点是在项目初期,业主就雇佣项目经验丰富的CM经理参与到项目建设中,使其掌握项目的整个的建设过程。3.2.3
26、设计一建造模式(DB模式)DB管理模式是在DBB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造,将设计和施工直接相连,避免在招标环节的存在使设计和建造脱离的窘境,该管理模式是合同总价为计量基础,以统一且唯一的合同为联系纽带,即总承包商在控制成本的同时,还需要负责该建筑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最后用分包的方式实现工作量分流。3.2.4 交钥匙模式交钥匙模式是DB模式中的一种特殊服务模式,类似于房地产市场中的商品房的交钥匙环节,承办商代管业主建筑工程项目中所需的全部环节,业主只需要带竣工后使用便可,不用插手建筑工程项目的任何环节。3.2.5 建造-运营-移交方式(BOT模式) 从本质上讲,BOT提供了一种投资、建设和运
27、营基础设施的方式,根据政府与私营部门之间的协议条款,政府将授予私人机构特许经营权,以便在一段时间内筹集资金,管理和运营设施及相关产品和服务。3.2.6 项目承包模式(PMC模式)PMC管理模式是指采用委托的方式,将建筑工程的管理权委托给业主所信任的个体或者管理团队,由他们对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科研、施工、验收等等环节进行把关和管控,委托方即业主根据建筑工程项目最终成效来评价被委托方的能力,并作为被委托方收益的重要参考指标。4 BIM技术下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高速发展的经济也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尤其是建筑行业,我国正处于发展阶段,基础设施建设任务比
28、较重,这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而言无疑是一个比较好的机遇。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也紧紧抓住了这次机遇,无论是在设计施工技术方面还是在建筑工程管理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现阶段我国的建筑行业已经进入了发展的快速提升期。4.1现阶段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近些年在我国才有所发展,国际通用的一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在国内也才开始流行不久。快速发展的建筑行业也造成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缺少相关管理意识、缺少相关专业人才等,长久下去必然对建筑行业造成冲击。因此,及时发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才可以找到解决方法,完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保持建筑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总而言之,我
29、国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仍需要不断的学习和自我完善,其主要问题总结如下:4.1.1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制度不完善凡事制度先行,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制度的概括性、笼统性的描述较多,不利于管理企业参照执行,其所发挥的指导效果差于惩戒效果。另外,由于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建筑项目管理中的人员协同办公的效率、管理机构的履职尽责、企业的信誉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漏洞或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发生。相关的市场监管部门在对企业进行例行检查时,并没有认真执行监管义务,企业也以应付检查的态度对待,形成了粗放的发展模式,不利于企业和行业的长治久安。4.1.2 人才培养方式不健全习总书记讲到说人才是第一资源,目前,受到不合理市场竞争
30、的影响,项目管理企业的市场利润空间较低,企业没有充足的培训经费,另外,由于人员的流动性大,企业也不愿意花钱为其他单位培训人才。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行业内专业人员的整体专业素养较低。4.1.3 质量控制不合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若在这个过程中出现披露将会对工程产生不可逆的负面影响,也相应的影响项目管理企业的社会声誉。目前,国内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控制制度不健全,质量控制在某些工程的全寿命周期管理中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处境,制度的不健全也使得建筑管理人员在质量控制中无据可依。另外,对于监理等第三方服务单位的资质审查不够严格,不但影响质量控制的效
31、果,也进一步降低了项目管理企业的利润空间。4.1.4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市场监管体制不健全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基础相对薄弱,配套机制不够完善,使得不断扩大的建筑行业中的管理矛盾逐渐凸显出来。其中,由于市场监督体制不健全,使得施工方和业主之间的交涉存在不合理的盲区,承包商的不规范行为不能被及时准确的指出,这些问题都会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4.2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应用中的存在问题BIM技术应用的范围比较广,应用类型也比较多,例如BIM建模、管线设计等,其中BIM设计是应用最为成熟的一种技术,是诸多BIM应用类型的基础。但我国很多建筑单位在使用这种技术时都停留在表
32、面层次上,甚至有些单位就是为了噱头,根本没有掌握BIM技术,BIM的应用能力构成没有实际理解,从而使得我国在建筑方面对BIM技术的应用比较落后。除此以外,困扰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发展的问题还有很多,从技术业务领域来讲,许多承包商在履行建筑合同时所体现出的不考虑长远利益,只看重当下的薄利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承包商群体信誉度的提升;从建筑项目管理模式所提供的服务范畴来讲,我国的建筑模式所体现出来的内容仅仅局限在了项目与施工等单一环节上,与国际环境所表现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是无法比拟的,先进的建筑承包商不仅仅包含上述两部分内容,还包括资金支持、技术维护在内的多种服务。4.2.1信息传递的不完整性目前
33、,我国已经意识到BIM对于建筑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这种观点存在是具有一定必然性的。首先,我国建筑量巨大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这一事实的存在使得我国建筑行业需要大量的信息传递,而这又必将导致信息传递错误出现概率的升高,从而给建筑行业带来严重的损失,而BIM技术能有效整合信息,减少或避免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错误,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其次,我国倡导建筑节能,这是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的,而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正符合这一政策。最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各国更加重视信息管理,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能满足国家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化的需求。4.2.2 BIM相关技术概念尚未严格统一从BIM
34、技术出现开始,人们就想对其概念进行严格的界定,但是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至今未有一个成熟的定义。一方面是因为BIM技术出现的时间比较晚,距今发展也不过40年的时间,相关的理论还不全面,无法对其进行准确的定义,或者说是无法使定义内容概括BIM技术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就是因为从建筑描述系统出现开始,BIM技术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至今还处于不断完善和改进的过程,这就使得相关概念的界定变得困难起来,无法其进行统一的解释说明。4.2.3 BIM的优势尚未对传统设计方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二维设计方法相比于BIM三维设计而言虽然具有很多的缺陷,但这些缺陷的存在并没有对建筑工程管理过程造成彻底的无法
35、忍受的影响,如二维图纸需要进行频繁地设计变更,但设计变更造成的延期和经济损失还在施工单位承受的范围内。此外,设计院的工作量比较大,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全员的BIM三维设计方法培训,进而也难以将这种技术转化为生产力。4.2.4 BIM相关软件不匹配BIM技术在一些功能的实现还没有达到完全稳定的状态,使得建筑设计师难以对此给予足够的信任。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需要有相应软件的支持,而我国本土软件公司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有限,国外的软件又很难和我国的建筑行业实情相匹配,如果设计单位选用这种三维设计方法就需要自己开发软件,但这样就会大大增加成本,一般的设计单位都不会选择这种方式。4.2.5 缺乏相关鼓励
36、性政策的引导国内建筑行业中各个企业的实力情况大为不同,在统一信息平台上进行统一的协调管理会遇到步调、效率、设计理念不统一的情况,即难以强制性规定建筑行业必须使用BIM技术。缺乏政府的主导,BIM技术想要在建筑行业中广泛使用,单纯依靠某些企业的个人行为是不够的,需要政府牵头,彻底打破原有的行业规则,塑造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新型建筑行业模式。5 BIM技术下完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对策5.1 增强BIM生命周期的监管体制目前,政务服务大厅的建设,不断简化着老百姓各项服务的程序和时长,对于市场化的建筑工程管理机制也应逐步呈现出以百姓为本的发展局面,加快行政审批流程的简化制度的出台,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提
37、供线上服务和在线审批等服务。对于监督力度,不单单是加强喊口号的能力,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管体制,对于审批过程中查出的弄虚作假行为,应给予严厉的处罚。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前后以及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违法违规的监督力度,对于违法违规的企业或个人依法追究责任,采取限期整改、动态汇报进程等措施保证工程的高质量。另外,采取去行政化举措,加大对非法分包等行为的查出力度,对于非法挂靠的专业人员及时取缔,对于伪造资质的企业依法查处。继续推进建立开放的建筑市场,对于区域壁垒问题应加强对其的督查,严格查处不正当准入条件、私自设立审批或备案事项等行为。继续推进对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的清理规范工作,严肃认真查处被举报人,让
38、其承担相应责任。另外,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需要建立不同环节的不同模型,如何使得模型的构建符合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国外先进国家在建筑行业中推广BIM技术也是首先建立了BIM标准体系,例如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由于有了标准体系使得BIM技术在他们这些国家的推广变得更容易。我国在建立BIM标准体系时应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的经验,吸取他们的教训,少走或不走弯路。5.2 完善BIM技术服务体系现有的BIM技术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客户的自主研发能力普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都需要对客户进行培训,使其能较快掌握BIM技术使用的方法以及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案,但这需要在合适的环境中进
39、行。还有一种做法就是设计单位成立自己的BIM技术小组,由本位内部员工负责提供技术支持。但这并非所有的设计单位都能采用这种方法,一般只有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单位才能使用。所以对于中小型设计单位而言技术支持问题将会是他们应用BIM技术遇到的一个挑战。此外,BIM软件种类比较多,建筑企业难以选择到合适的类型。现阶段,市场上有很多BIM软件,单是BIM建模软件就有很多,与其相关软件的更是数不胜数,难免会使得企业挑花眼。但BIM软件的价格比较贵,相关的培训和前期投入又比较多,如果选用的BIM软件不适合企业,就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从而也使得很多企业举棋难定。所以BIM技术服务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实现快准
40、精的服务体验,使大中小微型建筑工程管理单位都能够买得起、用得上BIM技术。5.3 促进BIM技术与我国建筑行业实情相适应目前,有的BIM软件系统还不够完善,对中国建筑企业而言,BIM软件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就是BIM软件和我国建筑企业的相容性,很多BIM软件都是由国外引进的,有些建筑规则的使用与我国建筑行业的实情有很大的出入,不足以满足中国建筑企业发展的需要。除了软件需要适应我国建筑行业的国情外,建筑工程项目的有关利益集体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认识水平,对于既得利益的维护也要适度,需要顺应行业的发展潮流不断完善自己的收益体系。5.4 强化BIM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的管理模式在工程项目
41、管理这方面是非常复杂和繁琐的动态管控过程,它的管理模式并不是没有变化的,但它们有着一定的管理规律去实行,违反了这些规律可能将会使某些方面的管理失控和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所以在此方面我们要完善工程管理模式,将从培养人才进行。在建筑设计单位推广和使用BIM技术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就是要有相应的专业人才,虽然,BIM技术没有涉及到太过高深的知识,但是相比于二维设计方法而言,BIM技术本身还是具有很大的难度的,依靠一部分设计人员熟练掌握BIM技术还有可能,如果想在建筑行业全面推广难度是非常大的。所以,要从国有企业、私有企业、外资企业等各个市场主体不断完善BIM技术的人才培养体系。要以构建模型为基础,以提升
42、设计师的数学水平、编程技术为抓手,将BIM技术进行全方位的培养。此外,BIM技术不仅仅是将建筑设计方法由二维转变为三维,还改变了建筑行业已有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从原本各个专业的设计师只需要完成自己的设计任务即可,到现在却变成多方共同参与,更将平面的设计图纸变成三维立体的模型。这不仅需要改变已有的软硬件系统,同时也要改变设计师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所以在人才培养体系中要重视三维设计思想的培养,培养体系要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此外,还可以在单位内部建立BIM团队,负责BIM技术在设计方面应用和推广的一切事项。成立专业的BIM技术团队首先就要确定团队的负责人,负责人应对BIM技术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43、对于其在设计单位的使用和推广方法有正确地判断。如果选择的团队负责人存在对BIM技术认识上的误区就会严重影响BIM技术在设计单位使用和推广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单位其他人员对BIM技术的认识。在对BIM技术团队成员进行选择时也需要综合考虑设计师的个人能力、学习能力、工作热情等各个方面,确保选择出的团队成员能承受在BIM技术推广和使用过程中能够承受比较大的压力,同时也富有激情去学习使用这种新型的建筑设计方法。BIM技术团队成立后,团队内部成员的分工会变得更加细化,每名成员都有具体的责任担当,这样可以保证团队人员配置的最优化,减少人力成本。对于人才的培养和工程管理模式将其共同学习,使以后将BIM与建筑工
44、程的工作量简化而质量达到要求的一个过渡。此外,高校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应及时总结实际BIM技术的应用案例和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积极探索基于BIM的工程项目综合管理的新模式,从而更好的指导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同时进行不间断跟踪研究。6 结束语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为我国在国际经济环境中的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本文首先在综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BIM技术的概念和特点;然后,总结了BIM技术协同设计的实现步骤;其次,分析了我国建筑行业的现状以及BIM技术在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发展及应用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最后,基于BIM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现状
45、,给出了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改进措施及发展方向。(1)虽然目前BIM技术在工程管理应用中尚存许多问题,但是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及绿色建筑等技术和要求的普及化,基于BIM技术的信息化建筑工程管理必将成为建筑工程管理各个环节的主流。(2)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管理可以进行施工模拟以及可视化交底,能够生动形象的完成各类建筑设备的立体构造,使建筑方案简单明了,能够避免不同施工方之间的设计碰撞,保证项目的顺利施工。(3)完善BIM技术在我国建筑领域的应用对策可以从增强信息化技术监管体制、完善相关技术服务体系及提高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另外,针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实情,需要BIM技术做出相应的技术修订,
46、以适应市场的特殊需求。参考文献1 旷聿涵.BIM技术在工程管理中应用研究D.南昌:南昌航空大学,2018.2 杜卉.BIM技术在总承包单位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淮南:安徽理工大学,2017. 3 王健.BIM设计的多种管理模式探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8. 4 韩顺山.大型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3. 5 何继坤.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差异性对工程造价影响研究D.成都:西华大学,2014.6 李佳益.工程项目协同管理中BIM采纳的影响因素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8. 7 刘祉妤.国内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3 8 杨亚旭.建
47、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6.9 李亚伟.建筑工程项目BIM应用风险评价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6. 10 潘慧冰.基于BIM技术的建筑企业转型升级研究D.长春:吉林建筑大学,2018. 11 范国忠.BIM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应用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6.12 刘伟雄.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研究J.门窗,2018,(16):148.13 谢凡.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项目动态管理模式研究J.智能城市,2018,(23):127-128.14 冯杨杰.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研究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8,(14):47.15 孙艳. 探讨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应用J.居舍,2019,(3):156.16 张德军. 浅析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建设监理,2018,(4):11-13.致 谢毕业论文从选题、查阅资料、到确定课题经历了较长时间。在这段时间得到了老师、同事、同学们的帮助和支持,感谢他们的耐心指导和热心帮助,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本人在此向所有关心我及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致以最真诚的谢意。首先感谢我的指导导师,在百忙之际仍然尽力帮我解决遇到的问题,非常负责任的给我提了很多建议和专业指导,在毕业设计期间,从开题报告到毕业论文的过程中都给予我很多的帮助,
限制150内